春回大地,气温升高,大量的“候鸟老人”将从三亚等高温地区返回北方的老家。而北方许多地区正处于早春,气温变化大且昼夜温差大,对于返家的老人应注意掌握以下“三险”。
北方多数地区4月初已停止供暖,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室内外温度明显低于三亚等地,两地温度相差最高达30℃。多项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就会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就会上升0.6毫米汞柱。气温下降、气压增高,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
老年人的自身调节机制有时难以跟上气候的突然改变,从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还会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加以恶化。
对于初春即返回北方老家的“候鸟老人”来说,温度的变化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健康构成危险。如何规避上述风险呢?
首先,要注意心率、血压的监测,密切观察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防止延误病情。
其次,就诊专科医生,针对心血管疾病完善检查,根据返回后的病情变化,对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调整,减少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
最后,应减少情绪波动,尤其对于清明节前后很多参加祭祀活动的老年人,更应控制好情绪及心态,防治突发心血管意外。
对于较长时间居住于三亚等地而近期返回北方的老年人,第一,要注意自己的医疗保险是否及时缴费,同时明确医保卡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第二,要注意保管好医保卡及医保手册,一旦出现心血管意外情况可随时携带就医,以免因为寻找上述凭证而影响就医时间。
对于“候鸟式”生活的老年朋友,在往返于温差较大的两个居住地时,请关注医生对于您提出的各项建议,尤其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应注意上述提醒,以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