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辽宁海岸带气候特征

海岸带气候特征对池塘养殖影响风险较大,气温、降水及海冰灾害对池塘养殖影响最为严重。

1.1.1 气温

辽宁一年四季气温变化较大,对池塘养殖影响较大。如2018年7月30日,辽宁省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35.6℃,比常年平均的29.1℃偏高6.5℃,为历史同日的最高值。8月全省内陆大部分地区均达37℃以上,局部地区超过40℃。已有研究表明,刺参生存的水温极限是32℃,连续超过48h即出现自溶死亡现象。尽管随着养殖驯化,刺参对高温的耐受程度有所提高,但仍难以耐受持续多天的高温。因此,2018年7月底至8月,历史罕见的高温给辽宁海参池塘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

辽宁黄渤海大部分沿海年平均气温在9℃左右,辽东半岛南端气温为10℃,气温从海洋向大陆递减,沿海为气温变化的过渡带。年极端最高气温,以渤海西部沿海较高,可达40℃左右,其他地区为34~36℃,岛屿为33℃。年极端最低气温以渤海东北部沿岸较低,为-29~-27℃,大洼最低,为-29.3℃,渤海西北部和黄海的东北部为-26~-24℃,其他沿岸地区为-29~-22℃。夏季气温大陆高于海上,冬季相反。一年中沿海最暖季节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秋季气温高于春季。

春季(3—5月),随着太阳辐射日益增强,暖空气开始活跃,冷空气日趋减弱,4月平均气温8.9~9.7℃,5月平均气温15.7~16.4℃。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大于等于8级大风日数为4.7~7.7d。夏季(6—8月),盛行偏南风、风速较小。降水集中,季降水量363.4~391.3mm,占年降水量的61.7%~65.8%。秋季(9—11月),季风开始增强,偏北风逐渐增多,气温迅速下降,9月平均气温18.4~19.6℃,10月平均气温10.5~12.3℃。10月底至11月初可见初冰,雨量骤减。9月降水量60.6~81.2mm,10月降水量下降至26.4~37.3mm。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大于等于8级大风日数全季可多于27d;季降水量为43.9~98.9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7%~7.4%;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100d以上,沿海冰情严重。

辽东湾冬季寒冷、风大、干燥、少雨雪,多有寒潮侵袭,强冷空气造成气温骤降和大风雪天气。夏季高温时间短,雨量充沛,有强热带气旋和台风过境,造成大风和暴雨。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暖快,多大风。秋季冷空气活动开始加强,降温快,雨量骤减,多晴朗天气。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尤其6—8月盛夏季节多暴雨天气。辽东湾年平均降水量为552.3~634.5mm,中部略多于两侧海区。

寒潮是冬半年北方伴随大风或雨雪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由强冷空气团大规模南下引发急剧降温而形成。强冷空气给辽东湾沿海带来的大风为6~8级,有时达10级以上。辽宁寒潮天气发生在9月至翌年5月,其中12月发生最为频繁,其次为1月和12月,5月和9月最少。

1.1.2 降水

降水对海水池塘养殖影响较大,连续降水会导致海水池塘盐度瞬间降低,并且由于形成海水跃层,阻滞氧交换,造成水体缺氧,进而会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甚至缺氧引起死亡。因此,降水后海水养殖池塘一般会进行排淡处理。辽宁沿海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总趋势是从辽东半岛南端向东北逐渐增加,其值从旅顺口的600mm增加到丹东的1 000mm。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与最少年降水量相比可达2~3倍。一年内降水分布明显存在干湿季,夏多、冬少、秋多于春。

辽宁平均日降水频率的大值区位于辽东地区,这与该地区位于千山—龙岗山山区和夏季低层盛行偏南风密切相关。辽宁降水日变化特征明显:辽西山区、辽宁西北部、辽东—东南部山区为午后到前半夜降水峰值频发区,而中部平原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为凌晨降水峰值频发区。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过程和天气系统同时影响日降水峰值发生时间,当天气系统较为稳定地处于发展初期和后期时,其影响区域内降水日变化符合前述规律,但当天气系统明显发展或移动,其影响区域内日降水峰值多数发生在该时刻附近。降水日变化规律与天气类型关系不是很大,即在各类天气系统诱发的降水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降水日变化规律均存在。辽宁西部山地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丘陵、南临海洋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的局地热力、动力环流及夜间到凌晨加强的由海到陆的西南风暖湿气流是其降水日变化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1.1.3 海冰

辽宁海域是全国唯一冬季结冰海区,对海水池塘水体交换影响较大。辽东湾沿岸为我国冰情最严重海区,其南部冰情较北部轻,而东岸的冰情又较西岸轻。辽东湾固定冰主要分布在西岸,宽度在1km以内,冰厚20~30cm,最大厚度60cm左右,堆积高度1~2m,最大堆积高度4m左右。严重冰期(1—2月),辽东湾顶部至葫芦岛一带,固定冰宽度超过16km冰厚为30~40cm,最厚为100cm。堆积高度为2~3m,最高6m。东岸除个别伸入陆地的港湾和浅滩外,一般无固定冰,只有少量的流冰。冰期为105~130d。海冰分布及其存在特征对海洋工程建设、船舶航行以及海洋渔业等各个产业影响都较为严重。近30a以来,2010年是渤海海冰冰情最严重的一年,因灾损失高达63亿元。

黄海北部沿岸,除鸭绿江口附近冰情较重外,其他海域冰情较轻。严重冰期,鸭绿江口至大洋河口一带,固定冰宽度可达25km,冰厚为20~30cm,最大为50cm左右,堆积高度为1~2m,最大3m左右。大洋河口以西沿岸,固定冰宽度从2km逐渐减至0.1km,冰厚为10~20cm,最大为30m左右,堆积高度多在1m以下。大连港以南至老铁山一带,一般无冰,但伸入内陆的港湾有结冰现象。黄海北部沿岸流冰的分布范围由东向西逐渐变窄,在鸭绿江口附近流冰外缘距岸约50km。江口以西流冰大致沿15m等深线分布,至长山列岛以西,离岸约20km,流冰速度为20~30cm/s,最大100cm/s。流冰方向多与最大潮流方向一致。

海冰与海冰间相互作用的动能,不论形式如何,都来自于风和潮水对冰系统的能量输入,因而冰间的相互作用会消耗来自风和潮水的能量。由于潮流的往复作用,一般流冰的速度要小于海水流速,冰层也会迟滞海水的运动。海冰的存在将影响现实的海域水体交换,与此同时,海上流冰随潮流、风等运动,其分布随时间和位置不同而不断变化。 pnkw+FluwcJEgfPwTMpHOQR/HEI4lPvmvBr2iZRucEGh4Xx2W9lRNs16nAEdRL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