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产科门诊、急诊管理标准

一、产科门诊管理标准

(一)产科门诊设置与环境管理

产科门诊是接待孕产妇的第一线,以检查、宣传、咨询并重的方式加强孕期保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首次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言谈举止代表本科室甚至医院整体形象水平,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至关重要。产科门急诊应设置在检验科、采血中心、超声室、收费处相近的独立区域,创造安全、便捷的就诊环境。

1.病区设置 门诊可分为候诊区和诊疗区。候诊区内设有宣传板、宣传折页,并设有滚动屏播放产检时注意事项。诊疗区内每个诊疗室均设有检查床1张,检查器械台,常用器械及用物等。候诊区与诊疗区分开设置,且设有专人负责维持秩序,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诊疗区,保证就诊环境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1)候诊区:产科门诊为开放式多功能候诊大厅,宽敞明亮、优雅温馨,实行开放式候诊。候诊台位于候诊区与诊疗区分界处,配备全方位计算机管理,使得诊疗情况一目了然、便捷省时。大厅内设有靠背候诊椅、宣传折页和滚动屏,候诊时舒适亲切,减轻等待时焦躁不安的情绪。

(2)诊疗区:每个诊疗室内均设有1张产科检查床和器械台,由于产科检查需要听胎心,测量宫高、腹围以及进行特殊检查,如:羊水穿刺、阴道内诊等暴露患者隐私的操作,因此检查床四周有遮光帘遮挡,除医护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宜入内。器械台上配有:棉签、棉球、长镊子、消毒润滑剂及检查手套等,另设有存放产科一次性检查垫、常用一次性器械、局部治疗的药剂、标本留取瓶等的物品柜。检查台旁必须配有洗手盆、盛脏器械盆、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房间内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洗手区域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

(3)必备设备: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多普勒胎心仪、骨盆测量器、胎心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氧气带、氧气筒、多功能监护仪、抢救车、心电图机、专用计算机(可上网)等抢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设备完好率达100%,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药品在有效期内,摆放规范,方便使用,用后及时补充,仪器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管理 候诊区和诊疗区相对隔离,以保证诊区内安静有序,并减少感染机会。加强卫生管理,每间诊室门口放置免洗手消毒液,方便医护人员手部清洁。诊疗床每天湿式清扫,使用一次性检查床垫,一人一用一更换。遮挡帘定期清洗。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已知感染的床位,每天最后清洁。诊疗室、候诊大厅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应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免寒冷刺激引起不适,光线适宜,室内布置色彩宜选用暖色系,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各室内物品表面清洁无尘,检查床旁应有放置衣物的空间。室内应设有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标识清楚的垃圾桶,严格按照规定处理产生的废物,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在公共区域配置监控录像,进行实时监控。

(二)产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1.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在门诊进行产检的就诊患者,应严格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

(1)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低风险),可在基层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服务。

(2)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均属于高危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

(3)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表示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4)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表示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年龄≥40岁或BMI≥28,或患有较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对母婴安全有一定威胁。

(5)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建议尽快到三级医疗保健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建议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6)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在门诊进行产检的就诊患者,应严格按照分级诊疗原则。“绿色”低风险人群外,均应建议孕产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把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产科门诊护士应懂得识别标识,同时配合医生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

(7)建立科室内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形成护士长-质控组-质控护士三级质量控制路径。每月进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检查,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与措施,并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持续改进过程。

(8)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依据科室自身情况可参考“辽宁省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实时监控、分析、总结、反馈护理质量,形成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2.落实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

(1)强化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

(2)护理操作前后耐心解释操作的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获得患者配合和理解。

3.急救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 门诊患者的病情虽然没有急诊患者病情紧急,但孕产妇的病情变化是瞬息万变的,病情特殊的情况下,无法到急诊室进行抢救,因此,在门诊的处置室内也必须备好抢救用药及物品(内设物品同产科急诊室),产科门诊护士同样要具备急救基本技能。

(三)组织管理

(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及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2)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讨论分析会,准确识别和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根据情况改善流程,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四)产科门诊护理人员培训

(1)加强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注重沟通交流技巧。

(2)完善就诊流程,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严格按《医疗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应及时、客观、正确,运用医学术语,并突出产科专科特点。

(五)产科门诊感控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要求。

(2)由专人负责产科检查室、诊疗室的消毒灭菌工作及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液等的细菌监测工作。

(3)做好职业防护,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六)产科门诊健康教育管理

充分利用孕妇学校课堂、门诊多媒体播放、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孕产妇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

1.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制度与咨询

(1)妊娠早期:产妇用药的注意事项、远离危险放射类设施、生活习惯的改变、平衡营养膳食的关键、叶酸补充的重要性等。

(2)妊娠中期:孕期检查、筛查高危因素的必要性等。

(3)妊娠晚期:明确产检时间,自我监测胎动,饮食多样化,静脉曲张、腰背痛、关节痛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孕期卫生指导等。

2.母乳喂养宣传

(1)母乳喂养的好处。

(2)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如何保证有充足的乳汁。

3.产后恢复及计划生育指导

(1)产后需做的检查及产后注意事项。

(2)6周后要采取避孕措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二、羊水穿刺门诊管理标准

羊水穿刺门诊是为有手术指征需对患者进行有创胎儿组织取样的场所,是协助产前诊断的重要环节。有创取样技术包括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穿刺取样术、经皮脐血穿刺取样等。此项技术不仅要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观察来配合,才能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一)羊水穿刺诊室的设置、环境管理

1.诊室的设置 羊水穿刺门诊应设置在整个产科门诊区域中相对独立的区域,周围环境安静、清洁,避开人员流动较大的普通诊区。诊室内应设有:超声引导仪器、保温箱(带锁)、空气消毒机、检查床、处置柜(存放无菌物品)、处置车(车上备医用无菌手套、0.5%的有效碘棉球、穿刺针、20mL注射器、5mL注射器、无菌纱布、无菌包、胶带等)、手卫生设施、感染性污物桶、非感染性污物桶、锐器盒、患者衣物储存柜、拖鞋等,所用物品应做到一患一份一用一消毒。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有应对操作并发症的急救药品。

2.环境管理 室内应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免寒冷刺激引起患者不适。物体表面清洁无尘,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1次空气消毒(层流空气除外),有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诊室整体布局应规范、流程合理,既要温馨舒适、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充分保护隐私,又要符合洁净无菌的要求。

(二)急救药品与物品的管理

羊水穿刺门诊的急救药品要针对羊水穿刺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及患者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而准备,如低血糖、羊水栓塞等。

1.急救药品主要包括 肾上腺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盐酸罂粟碱、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20%甘露醇注射液、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等,根据需要固定基数。

2.急救物品主要包括 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电源插座板等。治疗盘内置输液用物1套(包括:静脉留置针、止血带、棉签、砂轮、胶布、消毒剂)、大纱布、胸外按压板、灭菌无粉手套、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采血针头、采血管,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管芯、中心供氧终端、氧气筒、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和吸氧管、壁式吸引装置、电动/脚踏吸引器和吸痰管、无菌小切包、成人喉镜、成人简易呼吸气囊,根据需要固定基数。

3.急救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车内药品与物品的配置按专科要求配备,并备有物品摆放平面图。

(2)所有急救药品、物品执行“五定”制度: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处于应急状态。

(3)设置使用登记本、交班本,护士长定期质控。

(4)抢救车内药品、物品非急救时不能随意使用。

(5)及时补充药物及用物;抢救器械、仪器使用后及时清理、消毒。

(6)根据羊水穿刺室操作特点制定常见疾病、并发症的急救预案。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急救流程演练、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等并做好记录。

(三)组织管理

(1)有完善的羊穿室护士工作职责、操作规范及流程。

(2)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要准确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能够及时识别和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积极配合医生应对。

(四)健康教育管理

(1)术前准备应查彩超、血常规、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血型、凝血五项,其中彩超、血常规、凝血五项检查距手术时间不超过1周。

(2)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说明羊膜腔穿刺的重要性,以及此项检查对优生优育、减少残障儿出生的重要性,还应说明生出这种孩子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是负担的危害性。

(3)协助医生告知产妇与家属羊膜腔穿刺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针对手术存在的风险,讲解羊膜腔穿刺的方法及过程,以解除他们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减轻他们的精神和心理负担。

(4)指导产妇离院后如何自我观察及护理,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不适尽快就诊。

(5)详细登记患者信息,做好回访指导工作。

三、妇产科急诊护理管理标准

(一)妇产科急诊室设置、环境管理

妇产科急诊对于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至关重要,接诊的患者具有病情来势凶猛、变化快,涉及多学科专业等特点。要做到早期识别、及时抢救、协调转运,做好产科病房、手术室、麻醉科、分娩室、超声科等各科室的衔接,充分体现妇产科急诊护理团队的组织应对能力。

1.急诊室的设置 妇产科急诊因其专业特殊性,病区附近应有急诊收费处、药房、超声科等。病区设有检查室和抢救室,配备平车、轮椅、检查床、器械台、常用物品器械及急救药物设备等。检查床周围有遮光帘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检查器械台上配有:棉签、棉球、长镊子、消毒润滑剂及检查手套等,另设有存放产科局部治疗的药剂、标本留取瓶的物品柜等。检查台旁必须配有洗手盆、污物器械桶、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房间内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洗手区域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

必备设备:体重秤、听诊器、血压计、多普勒胎心仪、骨盆测量器、胎心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氧气带、氧气筒、多功能监护仪、抢救车,心电图机、专用计算机(可上网)等;抢救设备急救完好率达100%,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药品在有效期内摆放规范,方便使用,用后及时补充。

2.环境管理 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诊疗床每天湿式清扫,使用一次性检查床垫,一人一用一更换。物体表面擦拭,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已知或可疑感染的床位,消毒液擦拭消毒并最后清洁。诊室及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检查床旁应有放置衣物的空间。室内应设有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输液袋(蓝色垃圾袋)标识清楚的垃圾桶,严格按照规定处理产生的废物,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在公共区域配置监控录像,进行实时监控。

(二)急救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

1.产科常用急救药品与物品

(1)急救药品主要包括:肾上腺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洛贝林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甘露醇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等,根据需要固定基数。

(2)急救物品主要包括: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电源插座板等。治疗盘内置输液用物1套(包括:静脉留置针、止血带、棉签、砂轮、胶布、消毒剂)、大纱布、胸外按压板、灭菌无粉手套、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采血针头、采血管、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管芯、中心供氧终端、氧气筒、氧气流量表、湿化瓶和吸氧管、壁式吸引装置、电动/脚踏吸引器和吸痰管、无菌小切包、成人和新生儿喉镜、成人和新生儿简易呼吸气囊等,根据需要固定基数。

2.急救药品与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车内药品与物品的配置按专科要求配备,并备有物品摆放平面图。

(2)所有急救药品、物品执行“五定”制度: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处于应急状态。

(3)设置使用登记本、交班本,护士长定期质控。

(4)抢救车内药品、物品非急救时不能随意使用。

(5)及时补充药物及用物,抢救器械、仪器使用后及时清理、消毒。

(6)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常见疾病急救预案。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急救流程演练、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等并做好记录。

(7)转运的轮椅、平车要处于备用状态,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三)组织管理

(1)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规范。作为产科急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院内“应急绿色通道”的全部流程。

(2)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讨论分析会,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系统原因分析。根据情况进行安全教育或改善流程,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四)妇产科急诊护理人员培训

(1)加强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熟悉急救程序、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沟通交流技巧。

(2)严格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抢救记录及时、真实。

(五)妇产科急诊感控管理

(1)根据相关执行标准严格落实预防措施、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2)科室内设置感控专员负责预防保健相关工作。

(高平) OxL7sUcbzUB7Tk0eTIHW3WzsX4ZCa9NLdm+97BKoC08d2oBF09LCkeBCmuWQc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