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产科专科护士培养及管理

一、助产士培养与管理

助产士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助产士人力资源配置原则是既能满足助产岗位工作需要、保障母婴安全及助产工作安全需要,又能与所在医疗机构或分娩中心的规模相适应,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助产人员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执业。

(2)尊重生命,关爱孕产妇,倡导、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3)重视医学心理及伦理问题,尊重孕产妇的文化、信仰和隐私。

(4)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指导临床决策的意识。

(二)助产士规范化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的助产理论学习,规范的助产临床实践,全面提升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能够掌握助产理论,规范、熟练地进行助产技术操作,能根据孕产妇及胎婴儿的特点,为母婴提供安全、有效的助产服务。通过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掌握助产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助产士队伍,全面提升助产技术水平和助产士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及胎婴儿的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2.培训内容

(1)理论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是助产临床实践的基础,是助产士进行临床分析、判断的依据,是理性选择、有效实施各项助产适宜技术的前提。

1)助产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培训:①产科基础医学理论及知识,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②孕产期保健知识,包括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期监护及常见症状的护理。③妊娠期常见合并症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识别要点及处理原则。④有关正常分娩的理论及知识,包括分娩理论、分娩机制、临产诊断及产程管理。⑤正常分娩助产的理论及知识。⑥异常分娩的理论及知识。⑦产时并发症识别和处理的相关理论及知识。⑧产程中危急重症早期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的相关知识。⑨产科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药注意事项。⑩孕产期常用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⑪分娩镇痛的理论及知识。⑫新生儿特点及常见异常情况处理的相关知识。⑬产褥期保健知识。⑭产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原则。⑮促进母乳喂养相关理论及知识。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等疾病母婴传播的知识。⑰产后避孕等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相关知识。

2)法律法规和制度培训:①国家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相关要求。②助产相关制度。

3)医学心理:①孕产妇心理评估与心理调适。②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4)医学伦理:①临床诊疗伦理。②临终关怀及死亡伦理。③医疗人际关系伦理。

(2)临床实践培训:临床实践培训是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教学,掌握助产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助产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与孕产妇、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2)全面、系统、正确采集信息,规范书写产科护理文书的能力。

3)产科相关的专科体检及基本操作技能。

4)产科常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的基本能力。

5)评估孕产妇营养及胎儿发育状况,提供营养指导与咨询的基本能力。

6)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及判读胎心监护图形的基本能力。

7)监测产程进展及处理正常产程的能力。

8)识别及处理产时常见并发症的基本能力。

9)识别并协助医生处理产后常见并发症的能力。

10)识别及协助医生处理产时、产后及危急重症的能力。

11)利用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减轻分娩疼痛的能力。

12)常规处理正常新生儿、对新生儿疾病早期识别能力、判断及处理高危新生儿的基本能力。

13)指导母乳喂养的能力。

14)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生殖健康宣教的基本能力。

15)预防产科医院交叉感染和进行职业防护的能力。

(3)助产专业技能培训:助产专业技能是助产士胜任临床助产工作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通过实训室训练和临床教学,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

1)病例信息采集与医疗文书书写:①病例信息采集。②医疗文书书写。

2)专科体检与基本操作:①骨盆测量。②宫高腹围测量。③“四步触诊”。④盆腔检查。⑤阴道检查。⑥电子胎心监护。⑦会阴冲洗/擦洗。⑧阴道分娩接产术。⑨会阴切开缝合术。⑩乳房护理技术。

3)产科常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①胎盘功能检查。②超声检查。③唐氏筛查。④糖耐量试验。⑤羊水检查。⑥胎心监护。

4)健康教育指导:①母乳喂养指导。②盆底康复指导。③产后避孕。

5)急救技术:①新生儿窒息复苏。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孕产妇)。

(三)培训要求

1.培训时间及形式

(1)全部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理论教学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理论培训采用全日制课堂授课,不少于160课时,强化助产基础理论学习;临床实践采取分岗位实习和实训室强化训练相结合模式进行。

(3)案例教学与病案分析讨论。

(4)可根据需要组织工作群。

2.培训管理要求

(1)必须按计划修完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

(2)学员应珍惜学习机会,严格遵守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脱岗。

(3)文明礼貌,尊敬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

(4)临床实习时,应尊重孕产妇,注意保护孕产妇的隐私及母婴安全;必须在带教老师带领下,不得单独执业。

二、产科预防接种人员培训与管理

(1)有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按照疾控中心要求定期参加岗前培训;严禁无预防接种资格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2)严格遵守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免疫程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技术、查对制度;备有抢救药品,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应急能力。

(3)严格执行冷链管理制度,冰箱温度记录齐全,账苗相符。

(4)接种前:

1)严格履行登记、询问、检查和接种前告知程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良接种反应;发现有禁忌证和当前健康状况异常的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2)认真检查疫苗的批次、效期,药品外观是否完整,有无裂缝、药品浑浊及变色,严禁使用过期疫苗、问题疫苗。

(5)接种时:

1)严格按预防接种部位及技术操作要点,卡介苗皮内注射,乙肝疫苗肌肉注射。

2)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疫苗。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娩出的新生儿12h内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且越早越好,产后2h内最佳;并同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卡介苗需满月后接种。

(6)预防接种一律使用疾控中心下发的一次性注射器,保证注射剂量准备无误,使用前检查失效期、包装有无破损。

(7)对于过期、破损无法使用的疫苗,不得随意丢弃;填写疫苗报废单,交由疾控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8)接种后:

1)及时填写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表和登记本,告知家长持卡1个月内到新生儿居住地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

2)认真观察15~30min,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其他表现。

3)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报告及处理。

4)每月5日之前向区级疾控机构上报新生儿乙肝、卡介苗接种报表。

(9)护士长至少每周质控一次疫苗接种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或上报。

(顾楠楠) bgDUpsmV8dV928eZ95+kE3/++Tlv/i0NpFKUHIe442sUqFCVyw/CF4CgeRdZAe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