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儿科门诊管理规范

一、儿科门诊的设置

门诊作为患儿进入医院内所接触的第一场所,应尽可能家庭化、儿童化,以减少就诊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为其进一步接受诊治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诊区设置

诊区内的光线宜采用自然光线,墙壁的颜色要温和、清淡、充满童趣。诊室设施、设备齐全。根据2007年建设部发布的关于综合性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的环境要求如下:

1.儿科门诊设置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相关设施,能自成一区。尽可能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2.儿科门诊应设单独出入口,在入口处应单独设置儿科预检处、挂号处和配药处。

3.候诊处每位患儿占地面积不宜小于1.5m 2

4.诊查室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m,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根据综合性医院儿科患儿就诊特点,设置儿科门诊时,应尽可能考虑大综合小专科,根据门诊量的具体情况设置多间通用和数间专科诊查室,同时设置一间仅供一患儿使用的隔离诊查室,需有独立出入口,以便给疑似传染病患儿就诊使用。

5.儿科门诊需设置治疗室、注射室、雾化吸入室及哺乳区。

(二)其他设置

1.设各级医生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男女更衣值班室、医护人员卫生间、物品库以及资料室,教学医院需设示教室。

2.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儿科门诊楼设置电梯,分设一般患儿卫生间和隔离患儿卫生间。

3.在儿科门诊大厅入口处应设有大型指示地标,各诊区均设有安全提醒标识和禁烟防火标识、友情提醒牌。设置单独的通信设施,包括电话、对讲机。

4.儿科门诊应采用“早期采暖”,使环境温度保持在18~20℃。儿科门诊的电源插座和开关离地面不得低于1.5m,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5.建立信息化管理流程,有条件的医院根据就诊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提升服务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多渠道挂号及缴费途径,如网上预约、手机APP挂号;启动新型自助机服务,同一台自助机可集中完成建卡、挂号、报到、缴费、打印等就诊环节,有效缩短就诊时间;普及并鼓励患者预约挂号;建立电子病历档案;APP实时推送各项就医消息,通过手机APP和门诊短信提醒,构建医院与患者的实时互动平台。

二、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一)护理质量及人员管理

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服务性和技术操作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健康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儿科门诊应体现儿科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医护工作不仅限于满足小儿的生理需求或维持已有的发育状况,还应包括维护和促进小儿心理、精神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考虑到儿科门诊的特殊性及现阶段社会及家庭对于儿童的重视程度,门诊应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整体护理的同时,要对其家庭给予适当的尊重、关心及爱护。

1.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院内、科内及诊区各项管理制度,遵守各项操作制度,认真执行各项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本诊区情况,每月定期检查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按照医院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情况,奖罚兑现到具体责任人,并根据医院质量检查评价反馈结果,制定质量改善管理措施,完善流程,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组织及人员管理:各综合性医院务必加强对儿科门诊的组织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儿科门诊的管理制度。医院门诊办公室需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儿科门诊工作。儿科门诊需设专职主任、组长和护士长,具体负责相应的医疗、护理管理工作。担任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门诊主任需具备高级儿科专业职称;儿科门诊护士需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有一年或以上的儿科临床工作经验。预检护士需由高年资护士担任,做到严格把关,合理分流病员,传染病患儿及时分流至感染科。

规范护理工作模式,由门诊护士长组织科内成员参与制定并完善具体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每周工作重点。工作人员要着装整洁,热情接待病人,工作认真,坚守岗位;培养门诊护理人员“全科”护士观念,以便于根据门诊人流量灵活调整工作岗位;实行弹性排班,门诊患者的就诊人数因季节及就诊专家变化较大,增设机动班,灵活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门诊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每周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各层级核心制度的培训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立即召开质控组会议,修订整改方案;科室内定期培训应急处置流程及季节性疾病的诊治及处置等,并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从而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持门诊候诊导诊秩序,加强诊区巡视及患儿病情观察管理,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维持就诊秩序,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安全管理

安全是医疗永恒的主题,安全在儿科门诊更为重要。儿童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从新生儿到学龄期甚至青春期儿童,对于危险的认知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为避免门诊患儿发生意外伤害,诊区要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与管理。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

1.建立门诊安全管理小组。

2.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患沟通。

3.建立健全患儿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三查八对制度,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4.护士在执行注射剂医嘱时,应根据配伍禁忌,认真核查,确保药物安全注射。输液过程中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等妥善调节输注速度,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5.严格执行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程序,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6.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

7.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三)感控管理

儿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患儿病种混杂,陪伴家属多,人流量大,尤其在秋冬季,医院门窗紧闭,空调长期开放,室内空气流动差,为病原微生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疾病导致患儿咳嗽、呕吐,呕吐物、排泄物等对候诊环境中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造成污染,如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易造成病原菌的播散,导致医院感染发生。此外,患儿及家属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不注意手卫生,易增加患儿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通过加强对儿科门诊布局流程、预检分诊、环境消毒、患儿健康宣教等环节的管理,改善候诊环境,可提高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手卫生的自觉性,增强全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有效降低儿科门诊患儿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患儿安全。

1.合理布局:建筑结构符合医院感染管理(院感)要求,并根据疾病种类、门诊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候诊区、诊断室、治疗室,分区安排相应患儿就诊或治疗,防止不同疾病患儿间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诊断室按要求设置在规定地点;充分合理配备洗手设备、快速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方便患儿及家属随时洗手;医院各区域、就诊流程标识设置醒目,避免患儿及家属在医院反复走动。

2.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缩短候诊时间:安排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预检分诊工作,挂号前对患儿进行预检分诊,做到分诊及时准确,迅速准确的预检分诊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诊时若发现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就地隔离并合理安排就诊,按相应传染病的处置要求进行消毒隔离,如为呼吸道传播疾病患儿和家属发放口罩等,并按要求对预检分诊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3.做好候诊区环境的清洁消毒:在各候诊区、诊室及治疗室配置动态空气消毒机,在常规空气消毒的基础上,出现感染或可疑感染立即空气消毒。当候诊区地面与物体表面受到患儿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明显可见污染物,再清洁消毒,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门诊工作结束后,常规消毒候诊区门窗、候诊椅,玩具及娱乐设施等物品表面,常规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并提醒家属对医院里的外来玩具进行必要的消毒,尽量不接触其他患儿的玩具和物品。

4.加强健康宣教:在诊区放置疾病防控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海报、放映宣教视频,工作人员口头宣教和科普资料相结合,普及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并根据季节和疾病流行情况更换宣教内容,让候诊患儿及家属了解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自觉地参与到院感防控工作中。

5.加强科室内感控知识培训:每月完成一次院感知识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制度、消毒技术规范、各种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每月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检查清洁消毒流程、消毒液配制方法,避免因工作人员因素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优质护理服务

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现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医院的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也要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布置,而是一项改革。旨在让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就诊患儿有护士为其提供全程、全面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1.优化就诊流程及环境:儿科门诊大厅选择颜色艳丽且富有童趣的墙壁装饰,各就诊区摆放玩具及设置娱乐设施,缓解患儿紧张情绪。每个楼层设立自助挂号缴费机,同时配备引导员指导并分流患儿挂号缴费,缩短患儿及家属排队等候时间。优化候诊椅,采用隔凉材料覆盖在候诊椅表面,增加候诊患儿及家属舒适度。由于儿科门诊的特殊性,在诊区设置至少一个母婴室,为需要母乳喂养的患儿及家属提供既保护隐私又温暖舒适的空间。

2.工作站前移:将导医服务台前移,让导医真正走到患儿身边提供服务。

3.全程陪检服务:对有特殊要求的患儿提供全程陪诊、陪检服务。

4.门诊各抽血点配备糖果盒:为防止患儿在空腹抽血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和晕针的现象,应配备糖果盒,制定相应的紧急风险预案,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率。

5.急救设备的配备:在各楼层配备急救车,对患儿在就诊过程突发的病情变化便于及时抢救,保证患儿的安全。

6.提供专项护理技术优质服务:探索区别于其他门诊的优质护理实践形式,突出儿科门诊岗位特色,形成自身优势。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设小儿造口护理门诊、小儿PICC护理门诊、新生儿护理门诊等。为患儿提供专项护理技术优质服务,帮助患儿解决实际问题。

7.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门诊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疾病预防和教育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周由高年资护士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另外,各专科候诊区滚动式播放宣教动画片,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姜红) POThQGWiKTJeNqtB7byHDGV2sXxyFOgjJHj7NTIOf8XGAzGenc+VTNCyZRpKPq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