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规范

(一)概述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组成。泌尿系统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膀胱、尿道和肾血管疾病,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肾小球疾病占首位,临床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按照病原侵袭部位不同,分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情况: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作息时间、自理能力情况等。

(2)营养状况:评估患儿营养状况,通过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皮下脂肪厚度等,掌握患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询问患儿进食情况,了解饮食习惯,如进食种类、数量、水及盐摄入情况,评估患儿有无食欲减退、乏力、腹泻、便秘、懒言、嗜睡等。此外,还要了解患儿能量及营养物质摄入情况,观察有无营养缺乏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夜惊、夜盲等。

(3)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了解患儿有无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史等;有无传染病史、手术外伤史、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用药史;了解患儿有无遗传病史。

2.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评估患儿一般状态,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评估有无颈静脉怒张及肝大,心率是否增快,肺部有无啰音等。注意患儿有无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有无发热、乏力、腰部钝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伴随症状。

(2)水肿特征:儿科肾小球疾病多伴有水肿,应检查水肿部位、了解水肿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的初始部位、发展顺序、程度及皮肤的完整性。此外,还要了解患儿排尿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其他症状:评估有无神志改变,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血压脑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表现。

(4)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尿培养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尿素氮、肌酐等;肾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CT扫描、排泄性膀胱造影(MCU)、核素肾静态显影(DMSA)等检查,可了解患儿有无泌尿系统畸形和膀胱输尿管反流,了解慢性肾脏损害或瘢痕进展情况等。

3.心理-社会状况:

(1)了解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对疾病的态度、关心程度等,了解患儿对治疗和休息的配合情况。

(2)评估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等,家庭成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防治态度。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过多与蛋白尿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自尿中丢失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水肿、低蛋白、高血压有关。

(4)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5)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下降有关。

(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有关。

(8)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药物副作用等。

(9)焦虑与患儿病程长、病情反复和形象改变或担心预后有关。

(10)知识缺乏与患儿及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的防治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由于肾脏疾病大多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治疗上较为困难,患儿常出现各种不利于疾病恢复的负面情绪。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病室布置成患儿熟悉的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单位清洁舒适,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症状保证睡眠,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此外,护士应多关心患儿,鼓励家长多与患儿沟通,鼓励患儿表达情感及心理需求,使患儿逐渐熟悉和习惯新的环境,缓解患儿的焦虑、恐惧感。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尿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肾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及时处理。

3.体液过多的护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监测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评估并记录皮肤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观察各部位水肿的消长情况;下肢水肿明显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严重水肿伴高血压时限水、钠的摄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饮食护理:给予富含优质蛋白(乳类、蛋、鱼、家禽等)、足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的低脂易消化饮食,以满足患儿的热量需求;除严重少尿或循环充血外,一般不必严格限制水的摄入;水肿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但应注意有无低钠血症;大量蛋白尿时限制蛋白质摄入,为防止低钙血症,应补充维生素D、钙、铁等;避免摄入引起假性血尿的食物(蜂蜜、黑莓等);激素治疗过程中食欲增加者应适当控制食量。

5.休息与活动:评估患儿病情及活动的耐受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肾病综合征患儿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须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但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以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病情缓解或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

6.体温过高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观察发热特点、时间间隔等,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或伴不适的患儿,应及时予降温处置,可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宜用温水擦浴,禁用酒精擦浴,以避免其对皮肤的刺激。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纳肛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和出汗情况,降温过程中鼓励患儿多饮水,当热退出汗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物,以免着凉。

7.排尿障碍的护理:如无禁忌证,应鼓励患儿大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加强个人卫生,做好会阴部清洁,便后及时冲洗外阴,婴儿应勤换尿布,尿布用开水烫洗晒干,也可煮沸或高压消毒;如出现尿痛的患儿可进行局部按摩或者热敷,以缓解疼痛。

8.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每天定时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做好保护性隔离,与感染患儿分室收治,限制探视人数;教育患儿及家长注意个人卫生,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9.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1)皮肤护理:床单位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造成破溃和感染,皮肤破溃可涂碘伏预防感染;选用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卧床期间应勤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揉搓皮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发热时因出汗多,内衣需勤换洗,随时清理大小便,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水肿严重时避免肌内注射。

(2)外阴护理:水肿严重时应双腿分开,以减少挤压;男童阴囊水肿时可用棉垫或丁字带托起,并保持平整干燥,监测阴囊水肿大小及表面张力;不可下地行走,外出检查时应用轮椅或平车推送。

10.用药护理:

(1)糖皮质激素:用激素(如甲泼尼龙)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及连续治疗的重要性,按时、按量、按医嘱用药。治疗期间注意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情况,注意观察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遵医嘱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以免发生手足搐搦症。用药期间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外伤及预防感染。

(2)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时注意观察尿量、体重、水肿、血压的变化,做好记录,保证24小时出入量平衡,若尿量过多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大量利尿可加重血容量不足,有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或静脉血栓的危险;定期监测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

(3)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及连续治疗的重要性,按医嘱用药。口服时,不可与其他口服药同服,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冲击治疗时,应注意输注浓度和速度,保持静脉通畅防止药物外渗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用药期间多饮水和定期查血常规,注意有无白细胞数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等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预防感染。

(4)抗凝药物: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和溶栓疗法能改善肾病的临床症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若有则及时处理。

(5)降压药物:使用降压药(如钙离子拮抗剂)时,应遵医嘱正确给药,静脉用药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定时监测血压,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11.心理护理:关注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及情绪,医护人员应多关心患儿及家长,加强有效沟通,了解需求,指导家长正向激励患儿,使其减轻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健康教育:

(1)相关知识指导:告知家长疾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知识,使家长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例如强调急性期休息和限制患儿活动的重要性。

(2)告知家长疾病不同时期调整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及患儿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能量及营养物质的摄入。

(3)指导患儿及家长按医嘱用药,尤其是激素及免疫制剂,不得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定期随诊。

(4)教育患儿及家长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护理技能,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学会自我评估,记录水肿、血尿、蛋白尿、血压、尿量等变化情况及伴随症状,学会识别早期疾病异常、危险征象,如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一旦发现立即就诊。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患儿不要憋尿,避免感染,若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6)鼓励患儿进行适当活动,促进疾病康复,但应避免劳累。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体育运动和重体力活动;尿沉渣细胞绝对计数正常后方可恢复体力活动。

(五)护理评价

(1)患儿尿量是否增加,水肿是否逐渐消退,血压能否维持正常。

(2)患儿是否能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3)患儿活动耐力是否逐渐增加,能否根据病情合理休息。

(4)患儿体温能否降至正常。

(5)患儿排尿是否恢复正常,家长或年长儿是否能掌握自我监测小便的颜色、性质及量。

(6)患儿及家长是否能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发生感染。

(7)患儿皮肤是否完整,是否发生感染。

(8)有无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是否被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

(9)患儿及家长焦虑是否减轻。

(10)患儿及家长是否掌握泌尿系统疾病防治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是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遵医嘱用药,坚持完成疗程。

(崔妮) PDN6eknoM7AzIz6bhVKbnvwkOACG7udaqFsGch2GKHmh/mjzLg793Z8gNaXut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