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规范

(一)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消化腺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组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排泄废物。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由于儿童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从而造成慢性营养障碍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造成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感染。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口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病、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婴儿肝炎综合征等。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情况:评估患儿的年龄、体重、喂养史、过敏史、肠道外感染史、睡眠、排便性状有无改变。

(2)营养状况:通过评估患儿身高(长)、体重、体重指数、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皮肤色泽和弹性、毛发光泽度等初步判断患儿营养状况。使用营养评估量表对患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

(3)既往史:既往检查、治疗经过及效果、既往用药史、手术史等。

2.身体状况:

(1)生命体征:评估患儿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等。

(2)消化道症状和体征:评估患儿是否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便秘及黄疸等情况。腹泻患儿注意评估前囟、眼窝、尿量、皮肤黏膜、粪便性状、肛周皮肤、循环状况等。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有无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通过视、听、触、叩了解腹部情况:视诊观察腹部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胃肠型和蠕动波,有无异常包块、腹壁静脉曲张;听诊腹部肠鸣音的频率和特征,了解肠蠕动情况;触诊评估肝脏及脾脏大小、有无腹肌紧张及腹壁温度;叩诊判断有无移动性浊音。

(3)辅助检查: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查、血生化、胃液分析、幽门螺杆菌检测等;X线检查可显示胃肠道气体、腹部钙化、实质脏器的位置与形态;超声检查可了解肝、胆、胰实质性脏器的占位性病变;应用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管腔和腹膜腔的情况;胃黏膜活组织标本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病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健康的需求及家庭背景等。通过与患儿及家属交谈,借助调查问卷、心理评定量表、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相关资料,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现存的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支持。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便秘与纤维素摄入不足、远端肠段痉挛、低位性肠梗阻有关。

(3)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4)营养失调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摄入不足、肝功能受损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呕吐导致脱水、疲乏有关。

(6)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7)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大便刺激肛周及臀部皮肤有关。

(8)疼痛与胃内容物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胃肠道炎症、溃疡有关。

(9)口腔黏膜改变与口腔不洁、护理不当、抵抗力下降有关。

(10)生长发育迟缓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减退,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

(11)有窒息的危险与溢奶和呕吐有关。

(12)有感染的危险与组织破损、组织坏死有关。

(13)潜在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

(14)焦虑与疾病过程、疼痛、呕吐、禁食、疾病不确定有关。

(15)知识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缺乏疾病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急危重症患儿需要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及水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感染性腹泻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口炎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少量多次,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溶液涂抹口腔,年长儿可用含漱剂。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并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疱疹性口炎局部涂碘苷抑制病毒,亦可喷西瓜霜、开喉剑、锡类散等;溃疡性口炎可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溃疡面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嘱患儿口腔涂药后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3.饮食护理:

(1)腹泻患儿可以继续进食,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及日常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减轻胃肠道负担。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饮料以及富含脂肪的食物。禁食生、冷、硬、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母乳喂养者可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因辅食添加不当而引起腹泻的患儿应暂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疑为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改为豆制品、淀粉类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过敏性腹泻患儿如果在应用去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时,应考虑食物过敏(如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应回避过敏食物或改用水解蛋白配方饮食;肠黏膜受损患儿可选择要素饮食,浓度和用量视患儿临床状态而定。

(2)呕吐患儿应少量多餐,母乳喂养患儿增加哺乳次数,人工喂养患儿可在牛奶中添加米粉类食物。呕吐严重者可暂停进食4~6小时(不禁水),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反流以及生长发育迟缓者可管饲喂养,年长儿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睡前2小时暂停进食,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

(3)口炎患儿应摄入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宜甜、不宜咸,避免摄入酸辣或粗硬食物。对因口腔黏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可在进餐前局部涂抹2%利多卡因;对于不能进食者,可管饲喂养或给予肠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液体的供给。

4.尿布皮炎的护理:

(1)选用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布,经常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及橡皮布。

(2)指导家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患儿肛周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女婴会阴部的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3)腹泻患儿应评估肛周皮肤情况,观察有无发红、破溃、糜烂及感染。局部皮肤发红处可涂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进行适当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可采用暴露法,臀下垫尿布,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当局部皮肤经久不愈、破溃严重时可使用促进创面愈合药物和抗菌药物,增加暴露时间和换药频次。

5.腹痛的护理:

(1)腹痛的评估:评估患儿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疼痛突然加重、性质改变,且一般对症处理不能缓解时,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

(2)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疼痛性质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必要时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评估工具,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

(3)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①行为疗法: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正向鼓励法及生物反馈法。②生物物理干预法:吸吮、冷热疗法、按摩疗法、中医治疗等。

(4)药物性干预:根据病情、疼痛的性质和程度,遵医嘱给药。由于儿童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评估镇痛效果,根据疗效制定下一步疼痛干预措施。

6.液体疗法护理:

(1)补液前准备: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补液的目的及临床意义,迅速认真地做好补液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向患儿及家属解释告知,取得配合。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输液中遵循“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原则,保证液体疗法的顺利实施。补液时明确每小时输入的量,加强病房巡视,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保证液体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输入。有条件者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入量,保证静脉通路顺畅,防止液体外渗。

(3)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液体入量包括口服补液量、静脉输液量和食物含水量;液体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引流量、大便丢失水分及不显性失水量。婴幼儿因大小便不易收集,可用“称尿布法”计算液体排出量。

7.用药护理:

(1)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应饭前半小时或睡前口服;西沙必利不可与橘子同服,注意观察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出现心率加快或心律不齐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2)抑酸和抗酸药:铝碳酸镁应在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西咪替丁应在进餐时或睡前服用;奥美拉唑应在晨起口服或早晚各1次口服。

(3)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2 、维生素C和叶酸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8.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速等,应考虑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者输液过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2)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量、颜色、性状、气味,采集标本时重点采集黏液脓血部分,及时送检,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必要时应留取标本。

(3)观察脱水纠正情况,评估并记录患儿的精神状态、前囟和眼眶的凹陷程度、皮肤弹性、尿量、有无口渴、末梢循环情况等,评估脱水程度。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同时动态观察补液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4)观察酸中毒表现,如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长、口唇樱桃红色,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纠正酸中毒。

(5)观察患儿低血钾表现,如患儿出现乏力、拒乳、哭声低下、腹胀、肠鸣音减弱、心音低钝等症状应考虑低钾血症,需遵医嘱补钾。注意补钾的浓度和速度,不可静脉推入。

(6)观察低血钙、低血镁表现,特别是酸中毒纠正后如出现抽搐,应首先考虑低钙血症,遵医嘱予以补钙治疗。补钙无效时,应考虑低血镁,遵医嘱予以补镁治疗。

(7)患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扪及腊肠样肿块时,应考虑肠套叠。

(8)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出现高热、腹泻、排出奇臭粪液,伴有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应做好手术准备。

9.胃镜检查护理配合:

(1)胃镜检查前:做好患儿及家属解释告知工作,消除其顾虑,取得家属的信任、理解及配合。胃镜检查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2)胃镜检查中: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口中放置牙垫,并固定患儿头部,防止插入胃镜时发生意外。胃镜检查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的面色、呼吸情况以及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

(3)胃镜检查后:胃镜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水,有活检者4小时后可进食流质饮食,1天后恢复正常饮食。如胃镜检查后患儿有咽部不适感,注意避免剧烈咳嗽,以免损伤喉部黏膜;如发生出血、疼痛、剧烈呛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0.中医护理:通过推拿、穴位贴敷等方法,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11.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不刷牙、吮指等不良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年长儿指导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家长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预防肠道感染。

(2)生活指导:①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每次限1种,逐步增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发生变化。适时断奶,避免在夏季断奶。②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传染性强,一旦在集体机构发生流行,应积极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③对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应告知家属体位与饮食护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和长期性。指导家属观察患儿有无发绀,喂养是否耐受,了解并避免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降低的因素,避免摄入过多易引起反流及反酸的高脂肪食物。

(五)护理评价

(1)患儿腹泻、呕吐次数是否减少或停止,大便性状是否正常。

(2)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否得以纠正。

(3)患儿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体重是否恢复正常。

(4)患儿活动耐力是否增加,能否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5)患儿能否维持正常体温。

(6)患儿臀部皮肤是否恢复正常。

(7)患儿疼痛是否得到缓解。

(8)患儿口腔黏膜是否恢复完整,是否愉快进食,口腔疼痛是否好转。

(9)患儿的体重、身高(长)等体格发育指标是否达到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水平。

(10)患儿有无窒息发生。

(11)患儿有无感染发生,或感染后是否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

(12)患儿有无并发症发生。

(13)患儿及家属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14)患儿及家属能否说出疾病的原因及治疗、护理要点。

(王茜) XYIkfO6JfnXKAmCMIuz68sZAL/p8e+8BonmOjFHIYXHG02Lf9lnJpEVzUY4j1v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