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静脉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一、静脉的分类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流入心脏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回心的过程中,静脉由细至粗逐级汇合,管壁逐渐増厚,口径逐渐变粗。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4级,4级静脉在结构上并无明显的界限,而是逐渐移行的。

(一)微静脉

微静脉管腔不规则,管径为0.5mm以下。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血管内皮外的平滑肌或有或无,外膜薄。部分微静脉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故通透性较大,具有物质交换功能。

(二)小静脉

小静脉管径小于2mm,内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层至数层平滑肌,外膜也逐渐变厚。

(三)中静脉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于中静脉。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不明显。中膜比其相伴行的中动脉的中膜薄,环形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有的中静脉外膜可有纵行平滑肌束。

(四)大静脉

大静脉管径在10mm以上,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股静脉等都属于此类静脉。管壁内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为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有的甚至没有平滑肌。外膜则较厚,结缔组织内常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

二、静脉的结构和特点

(一)静脉的结构

静脉壁大致分为内膜、中膜、外膜3层,3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

1.内膜:由单层内皮细胞、基质膜组成。内皮细胞是血管管腔内血液及其他血管壁的接口,在生理和病理方面都起着重要功能。

2.中膜:主要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构成,是决定静脉壁厚薄的主要因素。肌层越厚,静脉管径越粗。静脉穿刺后,中膜会形成疤痕愈合,反复多次同一位置穿刺易造成静脉管腔狭窄。中膜对外界温度、物理刺激等较敏感,如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血管过度膨胀后会引起静脉挛缩,因此建议止血带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

3.外膜:主要为结缔组织,内含较多胶原纤维,含有神经纤维和血管,提供静脉自身营养。大静脉的外膜较厚,结缔组织内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主要作用是支持和保护血管。外膜硬化可导致穿刺时血管滑动、穿刺困难。

(二)静脉的特点

用于临床治疗的静脉属于体循环静脉。

(1)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深静脉位于深筋膜的深面或体腔内,常与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又叫皮下静脉,无动脉伴行,是临床静脉穿刺的主要血管。

(2)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并形成静脉丛。

(3)静脉壁薄,腔内多有静脉瓣。静脉瓣是由内膜凸入管腔折叠而成的,是成对出现、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形似半月形薄片的瓣膜。大多数管径>2mm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门静脉,上、下腔静脉除外),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人体受重力影响较大的部位静脉瓣较多,下肢静脉的静脉瓣最多。 yystBAoseELVew7X688A10nf7z/ZhBFgLOH4qbyKAbfQCIh4/DK5cbU1ckX3QW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