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老年人的护理原则

老年护理指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康复及娱乐等一系列服务,促使其达到最佳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老年护理工作有特殊的规律和要求,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持最佳功能,在护理实践中应遵循护理原则。

一、护理评估原则

(一)熟悉老年人身心特点

护士需客观、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情况,熟悉老年人生理性与病理性改变的特点。生理性改变是指衰老导致机体必然发生的各种退行性改变;病理性改变是由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老年性疾病。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在多数老年人身上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因此护士在评估时,应注意区分与衰老相关的生理性改变,辨别正常老化和现存或潜在的问题,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

老年人身心变化不同步,常见心理变化特点如下:①在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②在特性、个性方面,可出现孤独、任性、无法把握现状而造成烦躁、焦虑等。③老年人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心理改变存在个体差异,但情感和意志相对稳定。

(二)明确辅助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结果可因正常老化、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而出现异常,目前有关老年人辅助检查结果参考值的资料较少,临床中可采用参考范围或年龄校正可信区间的方法确定检查结果。同时,护士应结合病情变化,通过长期观察及反复检查,正确辨别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改变,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

(三)熟悉老年人疾病非典型性表现

老年人易并发多种疾病,且感受性下降,发病后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又称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如老年人患肺炎时,常无呼吸系统症状,仅表现为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突然意识障碍等。老年人这种非典型性临床表现的特点,易导致漏诊、误诊,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故应重视老年人客观检查结果,特别是意识及生命体征的评估。

二、健康教育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根本要求。健康教育内容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可靠的资料及临床工作经验,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案,以获得最佳效果。

(二)针对性原则

健康教育应以老年人为主体,因人施教。不同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实施健康教育时应提高教育目标、方法及内容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指护士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把握时机。不同阶段产生的教育效果存在差异,例如,术前应帮助老年人克服心理压力,正确看待疾病,术后引导老年人掌握疾病的康复知识等。

(四)保护性原则

任何护理措施都要注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开展健康教育时,要贯彻保护性原则,严格保护老年人隐私,对健康影响较严重的问题,应与家属及医生沟通,根据老年人心理接受程度,采取适合的保护性措施。

(五)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是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与整体护理相同,实施健康教育时,要求护士采取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的过程,从而确保教育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三、药物管理原则

(一)老年人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证,且用药的受益/危险比大于1,药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例如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会增加死亡风险,若患有心律失常的老年人既无心脏器质性病变,也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2.五种药物原则:指的是老年人同时用药不宜超过5种。当同时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治疗的轻重缓急,可单用的药物绝对不联用多种药物,虽然不是所有药物相互作用都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但是无疑会增加潜在危险。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的为10%,11~15种的为25%,16~20种的高达54%,而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为13%,5种药物为58%,7种或以上药物增至82%。所以,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执行五种药物原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药物局限性:许多老年性疾病无相应治疗药物,用药过多反而使ADR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

(2)根据实际情况,选主要药物治疗:结合老年人具体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凡疗效不确切、耐受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应考虑停药。若病情不稳定,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药物种类,当病情稳定后仍要遵循五种药物原则。

(3)尽量选择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用α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以减少用药种类。

(4)重视非药物治疗:老年人并非所有自觉症状、慢性病都需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如睡眠欠佳等可睡前喝杯牛奶,用热水泡脚,避免晚间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避免睡前观看令人激动的电视节目。

(5)减少或控制服用补药:健康老年人一般不需要服用补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

3.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个体最佳剂量原则,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治疗反应等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老年人用药量为成人量的3/4,一般开始用量为成人用量的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而无ADR为止。

4.择时原则:指根据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减少不良反应。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和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哮喘、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等常在夜间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一般在上午。同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因此,应根据疾病的发作、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昼夜节律变化来确定最佳用药时间。

5.暂停用药原则:指老年人在用药期间若怀疑ADR,要在监护下暂停用药。因为对于正在服药的老年人来说,出现新症状,停药益处大于加药益处,所以暂停用药原则是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6.缓慢、科学减药原则:减药要谨遵医嘱,抓住时机,使用新药时要核查并告知医务人员现用药物,要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用药期间出现的不适以及时调整或停药,一次不可减太多药,减药要缓慢。

(二)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

1.用药情况评估:

(1)服药能力评估:服药能力包括视力、听力、记忆力、阅读能力、打开药物能力、吞咽能力、识别变质药物能力、用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

(2)用药史评估:包括目前用药(处方药、中草药、非处方药等)、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3)各系统老化程度及各脏器功能情况评估:包括消化系统(饮食习惯、吞咽能力、药物吸收能力等)、肝肾功能、认知状态、感官系统(视力、听力等)的评估,肝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使用有肝肾毒性的药物,认知状态差、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视力、听力下降也会影响老年人正常服药。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经济状况,对目前治疗方案的认识程度、满意度以及对药物存在依赖、恐惧、焦虑、反感等情绪。

2.给药途径选择:

(1)口服给药:此方法最经济、方便、安全,常作为老年人首选,但吸收缓慢,不适用于急症老人。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一般不宜服用缓释剂型药物,若老年人不适合片剂或胶囊,可选用液体剂型,必要时注射给药。

(2)注射给药:此方法较口服给药作用快,但是由于血液内血药浓度能迅速升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作用。

(3)舌下给药:有些药物可不经过胃肠道而迅速被舌下小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发挥药效,如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

(4)直肠给药:有些药物可通过直肠壁丰富的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发挥药效。当老年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可用栓剂直肠给药。

(5)吸入给药:喷雾吸入时药物可通过气道进入肺再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用于支气管、肺部疾病的治疗,只有少数药物可用于此途径。

(6)经皮给药:某些药物以涂敷的形式,经皮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用于日给量少的药物。

3.用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察:

(1)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从成人剂量的1/4开始,缓慢加量至老年人耐受,同时注意个体差异。

(2)选择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吞药困难的老年人不宜选用片剂、胶囊,宜选用液体剂型或其他给药方式;胃肠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宜选用缓释剂。

(3)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很多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如铁剂不能与牛奶、咖啡、浓茶同服,因为牛奶会改变胃内酸性环境,咖啡和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而阻碍铁的吸收。另外,给药间隔也很重要,间隔时间过长达不到药效,过短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考虑老年人作息时间和有效血药浓度的前提下,应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和间隔。

(4)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要熟练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如对于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老年人,服药前要测心率并在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症状。

(5)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效果相反的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此反应立即停药,并保留剩药,根据医嘱改用其他药物。

4.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1)加强药物管理: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看到老人服药到口,保证老年人及其家属遵医嘱正确服药。对于出院带药的老年人,要向其解释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用较大字体标注用药剂量和时间,以便识别;对于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的老年人,应协助和敦促其用药并要求家属做好协助督促工作;对于独居老人,护士可以把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放置在分格的药盒里并标注醒目的用药时间,促成老年人养成按时用药的习惯。另外,对于外用药一定要特别嘱咐老年人及家属不可口服,并贴红色标签。

(2)开展健康教育:可通过专题讲座、发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等形式,反复强化老年人循序渐进学习疾病相关知识、药物作用、自我护理技能,提高老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3)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治疗方案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倾听老年人的治疗意愿,使其形成良好的治疗意向,提高用药依从性。

(4)行为的治疗措施: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应指导老年人使用服药日记、日历、特殊药盒等方式,遵医嘱用药,防止误服、漏服;将老年人用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设置闹钟提醒用药时间,当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好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依从性差时当即给予批评。

(5)指导老年人正确保管药物:指导老年人将药物分类放置,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药物标签字体大且清晰,应把药物放在避光、干燥的地方,定期整理药柜,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时弃除过期变质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

5.加强多重用药管理:详细询问现用药(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名称、服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并与相应的诊断进行对照,判定是否合适。尽量简化药物治疗方案,每日药物种类和剂量尽可能少,去掉不必要的药物;对于老人新加的药物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的原因及时间均应进行记录。

6.加强用药安全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质量控制会议,对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谨防差错。

四、感染控制原则

老年人属于易感人群,发生院内感染很多时候表现不典型,可以没有明显发热和明显的白细胞升高,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抗生素相关腹泻最为多见,病情变化快,且易致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的病原体多重耐药,死亡率高,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感染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改善环境:医院、养老机构或家庭内应注意通风,保持环境的温湿度适宜,预防感染的发生。

2.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3.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营养不良是多数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也是感染易发的高危因素。定期做好老年人营养评估,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老年人良好的自身卫生也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鼓励老年人适当运动,可以延缓衰老和老化,对预防感染的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4.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患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脑血管后遗症、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易导致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反复发生;尿道括约肌松弛、尿失禁、尿潴留等是导致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常见的基础疾病,因此做好老年人基础疾病的管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做好隔离:冬、春季节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好发时节,注意将发生感染的老年人隔离安置,避免传染给其他老年人,同时加强手的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6.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人发生感染时,疾病症状往往轻于疾病严重程度,部分老年人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被忽略。早期发现感染的症状、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地治疗感染对老年人尤其重要。 8GNffZlJC6DBfO3geMu5eMManZS4pWfWLS7QOOpe6iMoCxA5VVfhaFmMT9dD364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