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失调(dystrophy)亦称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素缺乏或过剩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营养缺乏、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15%的社区老年人、35%~65%的住院老年人,以及21%~60%的需长期照料的老年人存在营养失调或营养不良。营养失调可进一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史、膳食史、疾病史、用药史和精神心理情况等。
2.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手术、创伤及感染等原因,体重、体重指数、皮褶厚度与臂围以及生化指标的情况,有无脂肪及肌肉萎缩、皮肤弹性下降、毛发疏松和凹陷型水肿等营养不良表现。
3.其他综合性营养评价指标情况,如简易营养评估、主观全面评定、营养风险筛查的结果。
4.评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1.饮食护理:
(1)饮食多样化:应保持老年人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并保持各营养素比例。老年人饮食应由几类食物组成:粮油类、奶类、鱼类、肉类、蛋类、豆制品及蔬菜、水果,以提供完善、全面的营养,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摄入。
(2)饮食特点:饮食宜清淡少盐,老年人应吃不油腻、少盐、不刺激的饮食,在菜肴中油、盐等各种调味品的量要适中。
(3)食物的烹饪:食物的加工应该遵循软、细、松的原则,应多采用煮、炖、熬、蒸等烹调方法,少用煎、炸的方法。
(4)少量多餐:因老年人对一时性低血糖或高血糖耐受能力降低,所以进餐时间不宜间隔过长,防止过饥或过饱。应少量多餐,每天食物可分4~5次进食。
(5)促进食欲: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状,食物硬度适中,既应适合老年人咀嚼与吞咽功能,又能保持食物风味。
(6)就餐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安静、良好的进餐环境,使其充分享受进食的乐趣。
(7)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物及餐具卫生,尽量少吃垃圾食品。
2.营养情况监测:隔周1次为老年人测量体重,并根据医嘱定期测定血清蛋白浓度及清、球蛋白的比值,红细胞含量、钙、铁测定。
3.控制原发病:对因原发病严重所致的营养不良,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阻断恶性循环,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对因服药引起的食欲下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的剂量与品种。必要时可经临床医生和营养师评估后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4.提供援助:对无力自行采购和烹制食物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如送菜上门或集体用餐,尽可能地让老年人与家人一起用餐或集体进餐。
5.心理护理: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创造和谐的气氛,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
1.食物的选择:指导老年人食物应新鲜、清洁。食品不宜在冰箱内长期存放。
2.食物的烹饪:指导老年人和照顾者注意颜色的搭配,食物的色、香、味齐全有利于刺激食欲。经常更换食谱类型和不同的烹调方法,也有助于增加食欲。
3.适量运动:根据自身的体力和年龄,适度锻炼。两餐间可在室内或户外进行活动,改善情绪,增加食欲。
(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