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发热

发热(fever)是指当机体受到致热原的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生障碍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7.5℃,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

【评估要点】

1.观察老年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询问老年人发热出现的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有无头痛、头晕、无力、食欲不振、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出汗增加、寒战等症状。

3.询问老年人有无引起发热的疾病史,如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急性肠胃炎、尿道炎等。有无其他种类的特殊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内膜炎等。

4.观察老年人的口腔及周身皮肤情况。

5.了解老年人发热后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变化,有无烦躁、焦虑等。

6.了解老年人相关检查结果。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老年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保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通风期间注意保暖,减少探视。

3.体温上升期及发热持续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排泄时使用便盆或尿壶;退热期可在照护者陪伴下借助辅助工具适量活动。如出现谵妄,加强看护,加床档,防止老年人坠床。

4.发热期间每日至少为老年人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以提高舒适度及预防感染。

5.体温上升期注意保暖,发热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减少盖被,保持老年人皮肤干燥,大量出汗时应等待出汗停止后温水擦浴,更换干净衣物及床单。长期卧床的高热老年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6.鼓励老年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000~2000 mL,少食多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经静脉补充液体,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7.物理降温,腋温超过38.0℃时,遵医嘱给予冰袋冷敷或温水擦浴,半小时之后记录体温情况并报告医生。

8.药物降温,腋温超过38.5℃时,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应用抗生素或退热药物,半小时之后记录体温情况并报告医生。

9.给予长期卧床的高热老年人翻身拍背、活动四肢,鼓励其做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排痰以减少感染机会。

10.鼓励老年人练习踝关节背屈等主动运动,下肢抬高15~30°,按摩腓肠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1.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应定时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保持环境安静,持续或间断给氧,以增加心肌供氧,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脑梗后遗症的老年人,应与其多沟通,加强语言、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12.体弱及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发热大量出汗时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的表现,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3.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尽早留取各种标本送检。

14.根据体温上升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人关心、安慰,安抚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要点】

1.告知老年人穿透气、棉质衣服。

2.告知老年人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可视频探视。

3.指导老年人测量体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退热期老年人因卧床时间长,身体虚弱,下床活动时宜采用“三步法”,即:清醒后平卧1分钟,坐起1分钟,床边坐1分钟,无头晕、腿软等症状再行走。活动时需被搀扶或使用辅助用具,防止跌倒。

5.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并实施,提高其身体免疫力。

6.告知老年人及家属发现体温异常及时就医,查找发热的病因。

(栾宁) qLAr5SDNc02M/xOdD05suuxmURc6ykbbh/Ws+A0PFotfjL4E44AFkVww1/MB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