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性腺轴功能和激素

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标本准备】

用血清,采静脉血3mL不抗凝或用红帽真空管或黄帽真空管采血,置于25℃环境下稳定24h,4℃环境下稳定3天或-20℃冷冻可保存较长时间。晨尿或随时尿10mL,置于25℃环境下稳定4h。

【参考范围】

(1)血清:RIA法:hCG<20mIU/mL(20IU/L),β-hCG<3mIU/mL(3IU/L)。

(2)尿液:试纸法:非妊娠阴性,妊娠阳性。

【临床意义】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维持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可延长受孕妇女黄体期,使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利于受精卵发育。在胎儿-胎盘单位中促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受孕后第9~13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上升,孕8~10周时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以峰值100%水平维持至足月,分娩后明显下降,2周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2)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β-hCG作为早孕的指标之一,同时用于监测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与随访。

【异常见于】

(1)定性用于妊娠早期的诊断,采用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免疫标记试纸法,于月经期过后2~3d即可测出。妊娠早期hCG水平较低或试纸敏感性降低时可呈假阴性,大量蛋白尿或吩噻嗪的使用可呈假阳性。对可疑结果须更换高质量的试纸或用RIA法或EIA法定量测定。

(2)双胎妊娠的血清hCG值比单胎增高1倍以上,妊娠10周的单胎妊娠妇女血清值为10 000~12 000ng/mL,而双胎者为20 000~40 000ng/mL。

(3)异位妊娠的诊断:异位妊娠时血清hCG浓度增高不如正常妊娠,宫外孕流产或破裂后部分转阴。

(4)若孕妇血中hCG水平偏低或连续测定呈下降趋势,如妊娠55~110d时小于1 000ng/mL者则预示先兆流产。在保胎治疗过程中,如果hCG不断增高,说明保胎有效。

(5)用于胎盘滋养层肿瘤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的β-亚基(hCG-β)能早期发现异常妊娠,βhCG显著增高可能见于绒膜上皮癌、葡萄胎、胚胎上皮癌及滋养层其他肿瘤,但hCG正常不能除外胚芽肿瘤。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术后3周,hCG浓度降低,8~12周呈阳性,如果hCG浓度不降低或不转阴提示可能有残留病灶。

(6)异位hCG分泌肿瘤见于卵巢癌、子宫颈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有报道上述恶性肿瘤10%~50%产生hCG;偶见于胰岛细胞瘤。

2. 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标本准备】

用血清,采静脉血3mL,不抗凝,用红帽真空管或黄帽真空管采静脉血。

【参考范围】

见上表。

【临床意义】

FSH和LH由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对于女性,FSH刺激女性卵泡生长、发育和分泌,对于男性,FSH促进男性生精上皮细胞的发育和精子生成;对于女性,LH促进卵泡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促进成熟卵泡的破裂和排卵,并为维持黄体所必需;对于男性,LH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

【FSH增高见于】

(1)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性腺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功能减退、曲细小管发育障碍。

(2)真性性早熟。

(3)促性腺激素腺瘤:此病少见,在垂体肿瘤中仅占1%,以分泌FSH为主,故FSH明显升高,LH可正常。

(4)特纳综合征。

(5)XYY 综合征、Delcastillo综合征、Bonnevie-Ullrich综合征、17-α-羟化酶缺陷症,均可使FSH升高。

【FSH降低见于】

(1)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2)假性性早熟。

(3)多囊卵巢综合征。

(4)Kallma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均可使FSH分泌减少。

(5)妊娠。

【LH增高见于】

(1)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后天性睾丸功能障碍(因外伤、手术、放射性损伤、炎症、中毒、极度营养不良和肿瘤等所致),卵巢性侏儒症等病。

(2)真性性早熟:主要包括特发性性早熟和脑性、多发性骨纤维异样增生症,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多囊卵巢综合征。

(4)更年期综合征。

(5)子宫内膜异位症。

【LH降低见于】

(1)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多见于分娩时失血过多致垂体萎缩,手术损伤、放射性照射、各种感染等所致。

(2)假性性早熟:如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增生等所致性激素分泌过多,患者第二性征明显,LH明显减少。

(3)孤立性黄体生成素缺乏症。

(4)鉴别卵巢性闭经和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

(5)下丘脑功能不全。

(6)厌食症,营养不良,重度抑郁症。

3. 性腺激素

3.1 雄性激素
3.1.1 总睾酮和游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 and free testos terone;TT, FT)
【标本准备】

用静脉血清或肝素、EDTA血浆或红帽真空管、黄帽真空管、绿帽真空管或紫帽真空管静脉采血,如不能立即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冷冻。

【参考范围】

放射免疫测定法:

(1)FT:男性20~50岁:0.31~1.04nmol/L(9~30ng/dL);女性25~50岁:0.01~0.07nmol/L(0.3~1.9ng/dL)。

(2)TT:男性20~50岁:10.38~41.52nmol/L(300~1 200ng/dL);女性25~50岁:0.69~2.77nmol/L(20~80ng/dL)

注:1nmol/L=28.9ng/dL,1ng/dL=0.0346nmol/L。

【临床意义】

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评价,反映GnRH、LH和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性早熟和性功能障碍、男性睾丸功能不全、女性男性化,肾上腺皮质或卵巢肿瘤的诊断。

【睾酮增高见于】

(1)睾丸间质细胞瘤。

(2)性早熟:包括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雄性激素增多常引起男性性早熟和女性男性化改变。

(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即21-羟化酶和11-羟化酶缺陷型。

(4)多囊卵巢综合征。

(5)药物所致:使用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过程中可使血睾酮水平升高。

(6)其他疾病:女性雄激素综合征、第Ⅰ型不完全性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特发性多毛、肥胖、中晚期妊娠等均可见睾酮水平升高。

(7)腺垂体以外的组织分泌异源性促性腺激素,从而导致睾酮分泌增多,如肺癌、胸腺癌等癌组织。

(8)非特异性增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时,性激素结合蛋白增多,常引起睾酮总含量增高。近年来,常见于过多服用含性激素的保健品、饮料等,也可引起血清睾酮增高。

【睾酮降低见于】

(1)Klinefelter综合征。

(2)睾丸消失综合征。

(3)Kallman综合征。

(4)男性假性特纳综合征。

(5)Laurence-Moon-Biedl[性幼稚、多指(趾)、色素性视网膜炎]综合征。

(6)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7)其他:睾丸、肿瘤、外伤、放射性照射、高泌乳素血症、α-羟化酶缺陷症、隐睾症、青春期延迟、垂体功能低下、男性性功能低下、阳痿、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垂体性矮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神经性厌食等,均可见血睾酮降低。

【与血浆TT水平相关的几种情况的鉴别诊断】

(1)隐睾症与无睾症的鉴别:hCG刺激试验,新生儿和乳幼儿两侧隐睾症TT升高,无睾症则TT不升高。

(2)性分化异常症的鉴别:同时测定雌二醇(E2),真性两性畸形睾丸与卵巢并存,TT与E2均应升高。

(3)女性男性化病因鉴别:来自肾上腺增生的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被地塞米松抑制;而来自卵巢肿瘤的雄激素分泌则不被抑制。

(4)婴幼儿真性性早熟是一种罕见性疾病,可有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下丘脑错构细胞瘤;CT对此不敏感,肿瘤直径在0.5cm以下时CT扫描不能发现,可做MRI检查。

(5)睾丸功能不全的病因鉴别:原发性病变在睾丸,TT降低而LH、FSH分泌异常增高;继发性病变在下丘脑或垂体,TT、LH、FSH均降低。

1)女性多毛症多半是由卵巢肿瘤分泌的雄激素及其代替产物,如睾酮、硫酸脱氢异雄酮、17-羟孕酮增多所致,肾上腺原因不常见。血清TT可正常,但FT升高。

2)Klinefelter综合征为性染色体异常(主要核型为XXY,也有XXXY或XXXXY的变异型),曲细精管发育不全,先天性生精不能,T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但LH水平升高。

3)Stein-Leventhal综合征或PCO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乏雌激素合成酶,雌二醇生成障碍;雄烯二酮升高,月经异常、多毛、肥胖、卵巢肿大。

4)在一些靶器官,TT需经5-α-还原酶还原为二氢睾酮(DHT)才有生理效应。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可能是由于缺乏5-α-还原酶所致,TT水平正常而DHT减少。DHT生理活性大于TT,有促进前列腺上皮增生的作用。老年良性前列腺肥大症(BPH)可能与TT水平降低,前列腺5-α-还原酶活性代偿性增强以致局部DHT水平升高有关。因而5-α-还原酶抑制剂对此有一定的疗效。

3.1.2 双氢睾酮(DHT)
【标本准备】

用静脉血清或肝素、EDTA血浆或用红帽真空管、黄帽真空管、绿帽真空管或紫帽真空管静脉采血,如不能立即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冷冻。

【参考范围】

男性:1.03~2.92nmol/L;女性:0.14~0.76nmol/L。

【增高见于】

女性多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降低见于】

5-α-还原酶缺陷所致的性分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2 雌性激素
3.2.1 雌酮
【参考范围】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2)男性:110.7~387.4pmol/L;平均(206.6±70.4)pmol/L。(3)女性:卵泡期166~387.4pmol/L,排卵期107.3~490.7pmol/L,黄体期608.8~1 040.5pmol/L。

【临床意义】

E1由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烯二酮等雄激素由末梢组织转化而来;绝经后以雌酮为主。

【增高见于】

正常妊娠妇女第12周以后、肝脏疾病及某些睾丸肿瘤或肾上腺肿瘤等。

【降低见于】

闭经妇女、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减退症、高泌乳素血症、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功能低下等。

3.2.2 雌二醇
【标本准备】

血清或血浆,用红帽、黄帽或橘帽真空管或绿帽或浅绿帽真空管静脉采血,1h内不能测定应冷冻保存。

【参考范围】

(1)检测方法:在血清和血浆中,E2与蛋白结合,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清蛋白结合。测定前,E2必须从蛋白中释放,常用的测定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光免疫分析法。

(2)参考范围见上表。

【临床意义】

由卵巢分泌的E2自7岁开始增多,8~12岁急剧升高,促进第二性征、女性形体、内外性器官发育。

【增高见于】

(1)异常妊娠及女性早熟:双胎或多胎妊娠以及糖尿病孕妇雌二醇大都升髙。

(2)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瘤)。

(3)泡膜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以后,青春期的少女少见,一般为良性,E2明显升高。

(4)颗粒-泡膜细胞瘤。

(5)男性乳房发育。

(6)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

(7)产生雌激素的其他肿瘤:卵巢脂肪样细胞瘤、性腺母细胞瘤等。

(8)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

(9)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男性肥胖症等均可见E2升高,另外某些药物,如氯底酚胺、绒毛膜促性激素等均可见E2升高。

【降低见于】

(1)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由各种原因致使卵巢损伤,如卵巢发育不全手术切除、放射性物质影响、严重的局部感染使卵巢组织受到破坏,致使E2分泌减少。

(2)继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疾病致使促性腺激素不足,引起E2分泌降低。

(3)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应用黄体释放激素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口服避孕药和雄激素后也可使E2水平降低。

(4)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艾迪生病、恶性肿瘤、较大范围的感染、肾功能不全、脑及垂体的局灶性病变等,均可使血浆E2水平降低。

(5)绝经。

3.2.3 雌三醇
【标本准备】

妊娠期,测血清和尿,采静脉血3mL,不抗凝或用红帽真空管或黄帽真空管采血;留取24h定量尿,记录尿量,取10mL尿送检。与E2同时测定。

【参考范围】

(1)血浆雌三醇测定:①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和酶标吸附测试法;②正常参考值(放射免疫法):男性51.7~171pmol/L,女性卵泡期59.3~132.9pmol/L,排卵期224.8~267.8pmol/L,黄体期139.8~271.7pmol/L。

(2)尿雌三醇测定:①测定方法有化学测定法;②妊娠晚期雌三醇正常值52.05pmoL/(L·24h尿),尿警戒值为34.7~52.05pmol/(L·24h),尿危险值<34.7pmol/(L·24h尿)。

(3)羊水中雌三醇测定:羊水中激素转换较快,羊水中雌三醇的量并不能反映胎儿情况,加之羊水抽取带来的创伤,故临床应用较少。

【临床意义】

(1)监测胎盘功能。

(2)监护高危妊娠。

(3)协助诊断胎儿疾病。

(4)其他疾病:冠心病、肝硬化等疾病时,E3含量增高。

(5)尽管雌三醇是检测胎儿状况的一种手段,但已退居次要地位,它在临床上只是有用的辅助参数,而单独应用的临床意义不大。现在多被生物物理检测所取代。

3.2.4 雌四醇
【参考范围】

血浆足月孕妇:1 200ng/L。

【临床意义】

尿中雌四醇(E4)对于判断胎肝发育有特殊价值。因为雌四醇前体主要为雌二醇(或雌三醇),雌二醇经胎肝独有的15-α羟化酶、16-α-羟化酶作用生成雌四醇。如孕妇血、尿中雌四醇低值,常意味着胎肝先天性缺陷,可发生宫内死胎。因此测定妇女尿中雌四醇排泄量可作为宫内诊断(intrautering diagnosis)的指征,能了解胎肝的发育状况。

【降低见于】

先兆子痫(胎儿宫内死亡)、无脑儿。

3.2.5 黄体酮(progesterone)
【标本准备】

于末次月经后或妊娠第3个月起,上午8时静脉取血3mL不抗凝或用红帽真空管或黄帽真空管静脉采血。4~25℃稳定4d,-20℃稳定1年。由于受ACTH分泌节律的影响,除有月经周期变化节律外,还有日内变化节律。应连续多次测定,并应与LH、FSH、E2同时测定以便对结果做出正确解释。用唾液测定黄体酮用于评价卵巢功能和确定排卵日期,无反复取血之苦,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参考范围】

(1)检测方法:血清中>90%的黄体酮和血浆蛋白结合,应用商业性免疫测定法,试剂盒内已含有使蛋白可释放黄体酮的试剂。

(2)参考范围见上表。

【临床意义】

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测定血中黄体酮含量主要是了解卵巢有无排卵,血中黄体酮含量以卵泡期含量最低,排卵后增高,黄体期最高。利用动态检测,有助于判定排卵期,了解黄体功能以及研究各种类固醇避孕药及抗早孕药的作用机制。正常妊娠自第11周开始,血中黄体酮含量升高,至35周达高峰,可达80~320μg/L。先兆流产时,黄体酮仍为高值;若有下降趋势,则有流产的可能。

多胎妊娠时,黄体酮增高。

【病理性增高见于】

糖尿病孕妇、葡萄胎、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先天性17-α-羟化酶缺陷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

【病理性降低见于】

黄体生成障碍和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性胎盘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妊娠毒血症,若单次血清黄体酮在15.9nmol/L,可提示为死胎。

3.2.6 泌乳素
【标本准备】

血清标本0.5mL,在8:00~10:00am采集,2~8℃、保存不得超过48h,否则应放-20℃冷冻保存。但要避免反复冻融,患者测试时不能接受放射治疗和体内核医学检测。

【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见上表。

【临床意义】

泌乳素是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

【增高见于】

(1)生理性升高:哺乳、乳头刺激、妊娠、产后泌乳、应激状态(如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手术等)。

(2)泌乳素腺瘤。

(3)颅脑肿瘤:如颅咽管瘤、脑膜瘤等也可使PRL升高。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6)男性乳房发育症。

(7)肾功能不全。

(8)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9)异位PRL分泌综合征:有些肿瘤如肺癌,尤其是燕麦细胞癌、泌尿系统癌症、支气管癌等均可分泌PRL。

(10)其他:活动期的皮质醇增多症、糖尿病、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囊卵巢综合征、Forbes-Albight综合征、创伤、手术刺激、HIV感染、晚期多发性骨髓瘤、带状疱疹,均可使PRL分泌增高。

【降低见于】

垂体功能减退病症:席汉综合征。 gNu0IQAfhti3VN64ITXmKeirgyDMID/vXSz59Vf5ycrCcrUuiDxSgH6AO4yFd0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