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术前常用药物的调整及应用

麻醉医生需全面了解患者术前用药情况。如突然停用某药会引起发病,则应术前继续使用该药物,或酌情减量使用,或使用其他药物替代。当失去胃肠道功能或禁止口服而使药物吸收障碍时,应有静脉注射、经皮注射及经黏膜用药来代替。

(一)心血管药物

对于择期手术,术前应调整和护理至最佳状态以降低风险,将急性变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 β受体阻滞剂:

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有很多潜在的益处。此药能够通过降低耗氧量来减少缺血的发生,同时也可应用于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如果通过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停药会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如果用于治疗高血压或偏头痛,突然停药则不会产生严重问题。由于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的选择性高,对肺及外周血管影响轻微,且可能会减低围术期脑卒中的风险。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动过缓及低血压。鉴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建议在围术期不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不能口服则可选择静脉用药,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等。

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此类药物与麻醉药物没有严重的相互作用,突然停药亦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但目前证据不足。此类药物使用比较安全,所以建议术前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继续服用。如不能口服用药可选择静脉使用地尔硫卓。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对于服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术前用药的管理还是有争议的。两类药物均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而发挥调节血压的作用,在减少蛋白尿和改善慢性心衰转归方面具有独特效果。但是由于其加重手术相关体液丢失会增加患者在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风险。ACEI作用缓和,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而ARB类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待体液容量恢复后再服用。

4. 洋地黄制剂:

心功能差的术前可用地高辛治疗,术前36h应停用。术前服用此类药物者麻醉期间应密切注意钾、钙、镁等离子水平、组织氧供、酸碱平衡、尿量等因素,因为上述因素可促使洋地黄中毒。

5. 交感神经抑制剂:

可乐定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若术前突然停药会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1倍,进而引起术中血压严重反跳,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同时,可乐定可强化镇静,降低麻醉药量。因此术前不必停用。

6. 利尿剂:

利尿剂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传统药物。由于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及加重体液缺失可增加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因此,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另外长期服用排钾型利尿剂的患者易出现低血钾,围术期应严密监测血钾,一旦发现有低钾应及时补钾并进行必要的监护。

7. 其他药物:

利血平主要通过消耗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而发挥降压作用。使用此药的患者对麻醉药抑制心血管的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的情况,需格外注意。在处理循环抑制时如果使用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时可发生增敏效用继而使血压骤升,而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碱和多巴胺时升压效果往往不明显。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最好于术前7天停药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围术期安全。

(二)呼吸系统药物

1. 茶碱类药物:

超过治疗剂量的茶碱类药物会造成心律失常和神经毒性,同时茶碱的代谢易受术前很多药物的影响,所以建议术前停用茶碱类药物。

2. 吸入性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吸入性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和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这些用于控制阻塞性肺疾病的吸入型药物能够降低哮喘及慢阻肺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建议术前继续使用,包括手术当天。

3. 糖皮质激素:

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慢阻肺的患者若突然停药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无论是吸入型还是全身应用型的糖皮质激素术前均应继续使用。

4. 白三烯抑制剂:

白三烯抑制剂(如扎非鲁卡、孟特鲁卡钠等)用于哮喘的控制,但不能用于哮喘的急性治疗。这类药物的清除期比较短,但停止给药后对哮喘及肺功能的控制作用能长达3周。建议此类药物服用至术晨,术后待患者可耐受口服时再继续使用。

(三)糖尿病用药

1. 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及非胰岛素注射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h;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h;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2. 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通常为控制基础血糖的中长效胰岛素加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胰岛素联合方案,具体剂量调整可参照表3-4。

表3-4 术前胰岛素调整方案

如遇以下情况:(1)手术时间长,术后当日仍无法进食的大手术。(2)术前完全依赖皮下短效胰岛素治疗。(3)医院缺少管理皮下胰岛素泵的专业人员。手术当日彻底停用胰岛素原方案,监测血糖水平,需要时使用静脉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方法来管理术前血糖。术前已长时间禁食或行肠道准备的患者按手术当日方案进行管理。

(四)其他内分泌用药

1. 糖皮质激素:

服用糖皮质激素<3周,或是长期间隔疗法的患者,认为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受到抑制的可能性不大,术前继续使用即可;但如果每日服用泼尼松剂量>20mg,持续时间>3周,或是用于控制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其HPA轴会受到抑制,术前应加大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2.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增加年轻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在用药4个月后增加,而停药3个月后风险降低。此类药物是否需要停药关键在于怀孕和血栓形成这两个风险之间权衡。建议术前4~6周停止服用避孕药,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血栓栓塞的预防。

3. 绝经后激素用药:

用于绝经后激素类药物的雌激素含量低于避孕药,但不管是单独雌激素还是雌孕激素合用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术前6周停用。

4. 甲状腺药物:

可继续服用,不能口服者可静注或皮下注射。

(五)抗凝类药物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的生成或抑制TXA2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由于该抑制不可逆,在血小板的生存期内7~10天其功能始终处于抑制状态,直至有新产生的血小板才能够维持环氧化酶功能正常。

大量研究已证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增加椎管内麻醉的风险。为谨慎起见,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7天可考虑停用阿司匹林。在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方案调整取决于外科手术的紧急程度和患者发生血栓和出血的风险,需要多学科会诊选择优化治疗方案。

2. 华法林:

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同时还可通过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手术前需要停药4~5天,大多数手术可在INR≤1.4时进行。

3. 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

如氯吡格雷(波立维)、噻氯匹定等。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抑制ADP与其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延长出血时间,停药5~7天后血小板功能才可恢复正常。

(六)精神类药物

1. 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此类药物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摄入,与挥发性麻醉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合用有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突然停药可导致失眠、恶心、头痛、流涎、发汗等症状,应避免突然停药。与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合用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与曲马多和哌替啶合用时会导致血清素的大量激活,不推荐二者合用。

建议术前继续服用。对于那些使用剂量小或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大的患者术前7~14天内将药量逐渐减少。

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临床主要使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此类药物由于影响血小板聚集,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突然停用短效SSRIs类药物会引起戒断综合征,如眩晕、寒冷、肌痛、焦虑等。对于大部分患者,建议术前继续服用SSRIs,是否停药关键在于出血和精神失常二者之间权衡。

3. 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

非选择性的MAO抑制剂(如异卡波肼、苯乙肼等)可引起生物胺在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蓄积。麻醉期间,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碱会使蓄积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血压升高。另外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两种反应:当抗胆碱药(如右美沙芬)和哌替啶与MAO抑制剂合用时会产生5-羟色胺综合征(躁动、头痛、发热、癫痫、甚至昏迷和死亡);由于MAO抑制剂会抑制肝微粒体氧化酶,从而使有利的麻醉药蓄积,进而产生呼吸循环抑制。

是否需要停药应由麻醉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共同商议。如麻醉医生熟悉掌握对MAO安全的操作及精神科医生认为突然停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可继续服用。反之都建议术前停用,可于术前2周逐渐减量至停用。

(七)中草药

中草药使用广泛,但具体药理作用往往不清。术前继续服用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包括凝血障碍、与麻醉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等。建议术前2周停用。 2TgKC9mls6kUrR1UHWwdX/qc3gBdIqfT7EXyV9731VORlr4ncXLu66IpcE3/Gd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