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医学检验的信息化发展

1.4.1 医学检验信息化基本内涵

21世纪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很多领域中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替代了。因此,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也开始发展起来。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医疗卫生系统、推进医疗卫生发展、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都起到促进作用。当然在卫生管理方面也有益处。所以,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势在必行。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为整个医院的患者信息采集和管理、调用和处理提供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医院的需求。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辅助医生工作,提升医生工作效率,还能减少患者需要办理的手续,为患者带来便利,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所以,现如今已经有很多大中型医院开始引入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相结合的平台。这对于医院和患者个人而言都有极大好处,这也将成为医学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1.4.2 医学检验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医学卫生的电子信息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医院而言,即临床科室的电子信息化、管理体系整体的电子信息化以及局部服务的电子信息化。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整个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后续发展阶段是医生利用移动或个人电脑通过患者的病历和辅助检察结果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网上进行患者信息共享。而局部服务则体现在农村或城市街道社区内,对整个区域的信息进行互联,也就是家庭医生的发展雏形。从我国的发展水平来说,应该正处于临床科室和管理体系整体电子信息化发展的早期。今后,随着移动终端和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4.3 国内外医学检验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4.3.1 世界各国的医学电子信息化发展情况

(1)局部地区医学信息化的研究: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在深入的医学信息化研究阶段,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不过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发展的阻力很大,尤其对于那些信息量较大的大型医院,其电子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困难较大。

(2)各国管理部门作为主体:作为开发主体,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往往为其政府职能部门。虽然市场化的尝试也在进行中,但总的来看,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仍占据主要地位。各国的研发过程均由政府主导规划、投资、协调。虽然各国均遇到了资金不足、监管困难的局面,甚至一些国家中,通过个人或国际资本融资。在市场化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均尝试建立一些商业模式,期望以经济效益驱动某些集团参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3)不同国家的研究开发方案不同:由于各国的医疗体制、经济、地理、信息化环境等条件都不一样,发达国家在进行此类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或综合发挥全体医疗人员的集体作用,建设中引进私有资本参与协调管理;在德国,这种医药分开制度更为严格;在东亚及北亚的发达国家则注重于标准化进程、相关法律建设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较高,因此在这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较为容易,其建设进程更快,发展水平更高。

(4)前期资金需求量大,管理难度大:在一些国家,信息化研究发展所涉及的地区较多,因此导致管理难度提高,需要的融资也相当巨大。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人员培训不足,因此进行中阻力较大。北美以及南亚的国家都尝试成立了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的领导小组,可以对整体进行调度,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美国的医疗信息技术国家协调官办公室的权利仅次于内阁,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5)各国信息化研究的进程是类似的: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信息化研究和建设历程都是基本类似的,各国往往先集中以一个点作为突破口,再逐渐延伸到相关的领域中去,由政府到下面各级部门。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由于地域面积广阔,涉及的人员和职能部门很多,不太容易协调统一;而对于人口较少的小型国家则优势明显,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往往较快。此外,存在的问题也都很类似,例如前期融资量过于巨大、人才不足、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等。因此,从各国的发展情况看,粗放型的整体设计之后仍需详细的部署规划,尤其对于人口较多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6)着眼于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信息化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在多个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共享、调度,因此信息的协调和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各部门关系的协调;二是技术需求,对于标准化制订和实施的技术性需求更强,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使用交换及共享方式在网络中自动调度患者的病历信息。

1.4.3.2 中国医学检验信息化发展现状

(1)中国的相关产业逐渐成形:截至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很多相关的私营及国有企业,致力于不同种类的职能建设,特别是IT网络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IT技术成为一支生力军。我国的相关产业与市场已经从初创时期走向整合期,与此同时,国际资本也逐渐加入了中国的相关产业链中。

(2)中国的相关产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由于中国的相关建设发展起步较晚,成熟度较低,现在仍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阶段。故而,很多规划建设的标准化程度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这就导致了诸多问题,在实际地区信息化建设中,很多职能部门和人员均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导致调度运行的效率较低。

(3)中国的相关信息系统的发展:中国实践医疗改革的时间较短,相关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在近年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些信息建设离不开各大医院和卫生部门的助力。一个完善的系统需要连接医疗单位、保险机构、参保单位和居民个人财务的清算系统等。当下,很多发达城市也都相继意识到中国相关信息系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开始着手在指定的药店使用医疗保险建立的网络系统,便于患者使用网络信息平台来支付医疗费,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应开展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增加更专注于实时监控的功能。

1.4.4 中国医学检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4.4.1 中国医学检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需求和发展目标的清晰度不足: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医疗卫生相关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应为满足绝大多数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解决患者看病难的实际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然而,近年来,中国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主要被一些地区性大医院所垄断,这些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相当迅速,但小医院则进展缓慢,不利于整体信息化行业的综合发展,是亟须改进的。

(2)发展需求的主动性不足:我国医疗卫生相关领域的发展历史较长,遗留问题较多,发展和改革主要基于政府主导,而医院本身则动力不足。很多地方政府或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不考虑资金短缺时的卫生信息化服务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在我国体现明显,这种被动需求问题亟待解决。

(3)实际推广应用的范围有限:目前中国的很多大型医疗机构都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但在应用层面却是很有限的,例如体现在对药物使用的管理调度和财务管理方面,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存在标准化不足和技术实用性较低的问题。因此,虽然目前部分医院也实施了电子门诊和临床医生站,但实际工作中,医生还只是利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居多,仅对诊断结果和药物处方的网络化传输应用较多。在一所医院内部,可以共享和自动调度各种简单数据和病历,但对于诸如影像学信息和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均无法通过已经建立的系统来进行处理。各医院也都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在了提高自身品牌效应和追求经济利益上,目前这种网络信息服务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一定的提高前景。

(4)信息化标准的成熟度不足:为了实现对医疗卫生信息范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进行统一、规范和定义,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就必须针对医疗信息化制订一个统一标准。根据不一样的对象,标准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各种医学术语以及信息和通信标准化,还有医学文档等的标准化。这就涉及信息化系统所使用的标准化协议以及各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通过协调并行的信息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我国在这方面投入的力量较大,在近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我国的地理面积广阔,省份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参差不齐,硬软件较难统一,所以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发展阻力很大,难以同时针对各省市的医疗系统进行并轨或升级。正因为受到诸多此类限制,目前只有先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和管理策略。

(6)高端技术人员缺乏:在世界各国,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属于高技术投入型行业。在我国,发达省份拥有大量合格的技术人才,可以针对系统建设中的种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能最大化地发挥系统的功效,而落后地区的技术人员则严重缺乏,一个先进的系统建立后,却无法充分实现其功能,这将严重阻碍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设。

1.4.4.2 加强医学检验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相关卫生部门制订了很多标准化管理政策办法,有效地保障了全民医疗档案建设、信息对接、电子病历和标准化建设的进程。未来发展将着眼于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全民医疗档案、医疗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和标准化职能管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城市医疗合作建设打下基础,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这些工作有效地为医疗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之间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

1.4.5 基于我国医学检验信息建设提出的意见

(1)应对加大建设医学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能对突发医疗事件进行及时、精准的快速反应,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急性病例,由于患者无法长期等待,就要求当地卫生所与大医院保持实时接轨,当地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救助。此外,网络信息化建设也使得远程医疗成为可能,对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也利于患者快速得到精准治疗,为患者增加生存的可能。近年兴起的家庭医生概念,也是基于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化医学检测设备的日益成熟,使得患者在自己家里就能得到较好的诊疗服务,这些也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开发资源共享数据库平台:通过获取医疗信息、整合医疗信息资源、了解医疗信息系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进一步开发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平台,就能够把一系列的临床信息链接在一起,实现卫生医疗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广泛的资源共享,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及时、准确、快捷、有效等新要求提供信息保障。从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特点和社会统筹安排的效果等方面来看,建立以政府宏观协调为主导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营模式是符合我国新时代卫生医疗服务的新要求的。

(3)建立针对偏远地区的医疗信息网络:为了提高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医疗服务运行效率,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快的能力,将卫生信息化服务和医疗技术服务输送到农村现有的卫生保健体系中,开展医疗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传,进行长期医疗技术支持和卫生技能知识培训,可以进一步改善中国偏远地区的医疗能力。

(4)充分体现职能管理部门的统筹作用:医疗网络信息化的建立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环境,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沿用旧的管理思路,以各地方职能管理部门来分散管理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情况容易增加协调调度难度,降低运营效率。因此,与之相关的标准化和法律规范的建设都需要走在前面,落实好各项标准,有效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避免行业资源浪费。

(5)加大经济投入:我国对于医疗网络信息建设的努力已经进行了数十年,虽然前期投入较少,但近年在整体投入上已经追加了大量资金,包括地方融资,这对于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大型医院的资金投入已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但地方性小型医院的资金投入则存在不足,市场化融资手段欠缺,在资金争取和补偿机制方面还需要职能管理部门加以支持,提供政策扶持,这些支持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6)加大力度针对高端人才进行培养:开发建立好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全面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原因是地方医疗技术人员的能力有限,这就要求国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持,通过政策倾斜、引进和提高待遇留住人才。此外,在大专院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可以开设信息化等相关专业,通过学生的培养,为医疗信息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1.4.6 医学检验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1)大数据计算:当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和硬件在各领域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广泛,其中云计算方法又是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工具。大数据时代,商业化平台软件可以实现更多服务内容,IT基础设施的扩大有利于这种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近年来,基于大数据计算的医疗卫生信息产业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产品化的应用软件可以为多类不同的机构提供医疗卫生的信息服务。这种大数据服务器位于专业的集中控制机房,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各大医院及卫生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调用,享受其提供的海量数据和快速计算分析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这种方法,目前基于大数据计算的医疗服务,可以通过一次性较低投入,获得长期稳定的服务保障,而全国范围内多家医院通过共享链接,能够最大化减少浪费,省去自建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等资源的长期投入。最后,降低医疗卫生信息机构信息化风险,回避应用系统能力评估专业知识不足的风险,后续要求能随产品升级得到及时解决。

(2)计算机远程诊疗: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普及,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实施了远程诊疗,医生通过浏览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和当地医疗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这种优质医生资源的快速远程配置,避免浪费宝贵的治疗时间,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放的数据库和软件:当前,为了进一步发挥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效率,职能管理部门可以鼓励各技术单位开放、分享相关数据库和App的源代码,鼓励更多技术部门对已有软件系统进行改进完善。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支持提供免费服务,降低数据库和App的费用收取,将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普及相关信息化成果,有利于偏远地区或小型医疗机构使用这些医疗信息平台服务。 sOdGm+de1U/6+aiZau/y/ZRjELW1s44wCILzLm9HFI/ZtgoULcsvMp3YMd6RQP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