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现代医学检验设备的发展

1.6.1 我国医学检验设备的现状

(1)产业发展速度快: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成为带动全球医疗设备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我国医疗设备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不断提高,其中高端医疗器械更是保持平均每年约20%的增速。

(2)缺乏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限:目前,国内的主要设备厂商普遍存在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设备产品的盈利能力也极为有限,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鉴于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我国目前的以微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现状亟须得到改变,随着市场关注度的增加,引进高端人才和吸引资本融资,在未来几年应该会出现由大企业牵头,逐渐对微型企业进行合并和整合的行业新趋势。

(3)市场定位较低,技术水平需提高:目前,在国内相关行业中,虽然各型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技术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所开发的产品往往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差距,因此在市场定位上大多数定位于低端和中端,而缺少高端定位产品。我国在便携式医疗设备领域的总体进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约为10年或更多,国内设备的主要元部件也都严重依赖进口,这些关键部件被国外专利所垄断,国内也大多不具备大量生产加工的条件,这些进口部件大幅提高了国内产品的成本,不利于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市场进行竞争。

(4)地区发展不均衡: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严重不均衡,反映在便携式医疗卫生设备的加工制造上,相关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发达省份,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省份占到了全国份额的绝大部分。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行业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集中性,不利于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5)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力量薄弱:虽然我国的大部分医疗设备产品出口逐年增加,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方面仍非常薄弱,亟待提高。当前我国在相关设备的加工组装及App开发方面的进展较快,而在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国际认证等方面较为薄弱,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相关设备的盈利水平和长期发展能力,也是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1.6.2 我国医学检验设备发展趋势

1.6.2.1 市场发展趋势

(1)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先进医疗诊断设备提供的准确诊断参考信息上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医疗活动。在我国,制药产业体量远大于医疗仪器产业,后者约为前者体量的1/3,但在发达国家中两者体量近乎相等。两者的体量差距表明了在我国医疗仪器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社会面临着未来人口缩减和老龄化严重的严峻现实,这都对医学诊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需求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会需要购买便携式医疗设备为他们提供实时监护,可见我国未来在此领域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前景良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将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

(2)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目前中国有2/3以上的诊疗设备和原部件都来源于国外企业,技术上被严重垄断,而国内企业大多只能生产较低端的日常耗材或简单的配套部件。国内绝大多数三级医院的医疗仪器和医用材料几乎全部由国外进口,二级以下医院,国产医疗仪器占有比例也不超过1/3。随着符合世贸协议关税下降政策的落实,大型进口医疗仪器的审批简化与进口政策放宽松,国外医疗仪器对国产医疗仪器的冲击进一步加强。由于先发优势和技术垄断获得技术先机、人才聚集、资金雄厚的国外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厂商将会对我国新兴的、还在起步阶段的医疗仪器设备厂商的生产发展造成巨大挑战。

1.6.2.2 产品发展趋势

(1)产品向数字化、小型化、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数字化的应用可使原有众多医疗仪器设备产品具有更可靠、更小巧、人机界面更好、性能更高、功能更强的特点。

(2)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品牌开始不断出现: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意识到与发达国家医疗相关企业的差距,积极融资并逐渐加大了针对大型和复杂型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已经逐渐出现了有着自主专利的较高端产品,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为这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盈利。例如螺旋扫描CT装置、旋转伽马刀、低中能直线加速器、微创血管支架和数字式X线系统等产品。

(3)产品功能的集成化程度提高:随着核心部件的进一步微型化,设备整体的体积将不断缩小,不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程度将得到提高,在同一台设备内部,可以整合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多种零部件,实现多元化。而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将出现多种多样的种类丰富的各型产品。例如,目前市场上一种生物相容性十分优秀的支架产品,可以被人体血管所吸收,该支架的基本结构是一个超微型的网管结构,能够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患者的体内动静脉血管,在血管内开启实现支撑作用。之后,该支架逐渐被人体组织所吸收,直至最终完全消失。另一种用于体内影像采集的内镜系统,具有数厘米的微小体积,患者可以直接口服该内镜系统,能实现对口腔、食管和胃肠整个消化道的影像信息采集。一些基于生物化学技术的诊疗设备,如生物传感器、蛋白质基因组分析仪、纳米技术诊断产品等,也都通过微型化集成于便携式设备的核心检测端。再比如对移动性要求高的设备,适合飞机以及野外使用的袖珍呼吸机、房颤除颤仪等小型便携式急救医疗设备、压力传感器、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运动手环、用于血糖和心血管监测的人工皮肤等,也都已经进入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用途各异、高度集成化的设备产品将顺应市场需求,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u8y32xnmD0tTIQ+RKbWXYQP76xCr1k5YbWT55FGmk6f8+GQKq4F942vdjn8Cat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