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头颈肿瘤专科护士职业防护

随着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的护士们也在面临着日益增多的职业危害。

一、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危害

(一)化学性危险因素

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操作者在配制过程中,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肿瘤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以化学治疗防护为主。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

物理性危险因素放射治疗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当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若没有适当防护,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放射病、不孕等。因此,护士应注意防止非治疗性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为缩短时间、增加距离及使用屏障。例如,在护理带有放射源的患者时,护士要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即做好工作计划,安排好工作步骤,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三)生物性危险因素

随着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增多及细菌致病力传染性的增强,护士受到的职业危害性也随之增大。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常接触到肿瘤患者的血液、体液,尤其是针刺伤时有发生,通过血液、体液可能被传染多种疾病。病房环境细菌污染机会增多,易感染各种传染病。随着抗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生物治疗中的病毒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可增加护士病毒感染的机会。因此,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做好职业保护至关重要。

二、抗肿瘤药物危害

在化疗药物配制过程中,当粉剂安瓿打开时及瓶装药液抽取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观察不到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其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配药人员的健康并导致环境污染。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多数抗肿瘤药物选择性较差,在杀伤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抗肿瘤药物的毒性不仅对患者产生副作用,也对配药和执行化疗的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归纳起来,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毒性主要包括:遗传毒性(诱变性、染色体毒性),致癌(动物模型和病人),致畸和生育力受损;低剂量时表现出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毒性。

护理专业人员工作中多个环节及事件可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暴露。

1.可能接触的途径:吸入药物的气雾和小药液;药物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被吸收。

2.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接触的5个环节:药物的准备;药物传递和使用;废弃物处置;清除飞溅、溢出液滴;处置排泄物。

3.准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接触药物的事件:从药瓶拔出针头;使用针头、针筒转移药物;打开安瓿;从针筒、管子中排出空气;连接物、瓶子或袋子的渗漏和破裂;更换袋子、瓶子和管子;针筒中药物过多。

4.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可能接触药物的事件:丢置在准备、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用过的材料;处理化疗患者的体液(如血液、尿液、粪便、呕吐物、腹水、胸腔积水、汗液);处置吸收或污染有接触过抗肿瘤药物患者体液的材料(如桌布、抹布等);清除溅出或溢出的药物。

可见,护士在准备和配置化疗药物、执行化疗、处理化疗药物渗出、处理化疗患者的污染物及排泄物时,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药物的损害,从而产生一些急性反应症状及早期不良反应。早期的急性反应既是一种防御反应,也是一定程度接触不当的预兆,而长期的蓄积更是一种伤害。因此,护士应当重视并做好职业防护,尽可能避免相关危害。

三、抗肿瘤药物操作规范

抗肿瘤药物的危害性已引起广泛重视,根据抗肿瘤药物剂量依赖性的特点,为了减少专业人员备药及处理抗肿瘤药物的接触剂量,达到防护目的,需要遵循化疗防护两个原则:一是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静脉配液中心(PIVA),护理人员尽量减少与抗肿瘤药物不必要的接触;二是尽量减少抗肿瘤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一)专业人员要求

执行化疗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化疗专业培训,包括化疗的基础知识、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化疗前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从而提高专业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加防护意识。

从事化疗的专业人员在妊娠及哺乳期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专业人员在此期间应及时调离化疗科室或安排非化疗性质的护理工作。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应定期轮转,以减少抗肿瘤药物对其身体的危害。

(二)化疗防护的设备和设施

1.配置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

(1)配置环境:如果要保证临床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达到安全防护,必须将抗肿瘤药物处理中心化,医院最好设置静脉配液中心(PIVA),采用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配药操作室负责所有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及供应。从而施行较为有效而经济的防护措施,并有利于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以使污染缩小到最小范围,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操作室内除一台生物安全柜外,还应配置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渗透防护服、护目镜、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等。

(2)生物安全柜:临床常见的二级生物安全柜和三级生物安全柜对化疗防护都有效。根据柜内循环空气量、空气的排放以及污染气体的输送机制的不同,将Ⅱ级生物柜分为四种型号,即Ⅱ级A型、Ⅱ级B1型、Ⅱ级B2型、Ⅱ级B3型;而Ⅲ级生物安全柜由于被设计为不透气的密闭结构,整个安全柜内处于负压状态,所有气体均通过高效空气净化器(HEPA)滤网过滤后被排出。据研究表明:B型Ⅱ级和Ⅲ级生物安全柜对化疗防护有重要意义。其作用原理是采用层流装置使经过的层流空气在柜内循环,以保证无菌的配药环境,而在入口处装有与之等宽的吸引装置,使操作台内形成负压状循环气流,使操作台与操作者之间形成无形的有效屏障,防止柜内污染空气外逸。

2.手套与制服:使用无粉胶状手套(厚度应大于0.07mm),手套的厚度和接触药物的时间决定手套的通透性,手套的通透性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常每操作60min或遇到手套破损和被药物污染则需要更换手套。如果操作者对乳胶过敏,可以换用腈制手套,或戴双层手套,即在乳胶手套内戴一副PVC手套。在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都必须洗手。制服应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并且前部完全封闭,袖口必须加长。制服的袖口应该可以卷入手套之中,最好使用一次就丢弃。

3.眼睛和脸部的保护:眼睛应有防护镜保护,以防药物溅出及气管切开患者痰液及血液的喷溅,在使用气雾以及喷雾剂时应有面罩或眼罩保护,防护镜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4.带有标签的容器:所有装有细胞毒性药物的容器都必须贴有具有警告性质的陈述性语言的标签,例如“警告:化疗药物,小心轻放”。容器外表面应当用织物擦过以后去除可能的污染,容器的内表面必须用乙醇擦拭,容器应使用适当的封口。

(三)操作规程

1.配药前准备:配药前洗手、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必要时戴面罩或眼罩;在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垫子必须每天更换,或垫子上出现液滴时及时更换,以减少药液污染;配药前还应准备好所需的所有药品及器材。

2.配药

(1)安瓿的操作: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落于瓶底部。打开安瓿时要用一块无菌的纱布包绕着安瓿,以防划破手套。

(2)小玻璃瓶的操作:由于玻璃瓶中的气压会升高,操作时应尽量小心,避免产生药物的气雾,当针头拔出时,如果瓶中压力过高,会使药物溢出。

(3)抽取药液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应注意抽出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

(4)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须用75%乙醇擦拭操作柜的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5)配药后所用污染物应放于污物专业袋,集中封闭处理。

(6)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并用肥皂及流动水彻底洗手。

3.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双层手套。滴注药液时,最好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装为宜,以防止操作时药液溢出,危害工作人员和污染空气,并也利于液体输入后污染物品处理。静脉给药操作完毕后,脱掉手套并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洗手。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污染的安瓿与药瓶应放置专用袋中封闭,以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由于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均为一次性用品,故用后放专用袋中密闭处理。护士在处理病人化疗后尿液、粪便、呕吐物、痰液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沾染皮肤;医院内必须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四)紧急处理措施

当抗肿瘤药物暴露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其他人员接触。主要措施包括:

1.护士必须戴有隔离作用的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2.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面上,应用纱布吸附药液;若为药粉,则利用湿纱布轻轻擦抹,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并将污染纱布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

3.用肥皂和水擦洗污染表面,再用75%乙醇擦拭。

4.若操作过程中不慎将药液溅至皮肤或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按化疗药外漏处理。

总之,职业防护上到医院领导、上级管理部门,下到护士本人都应引起重视,并切实落实。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化疗防护机制,包括建立化疗防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如制定护士化疗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等;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知识教育,通过专职培训,培养化疗专业护士;同时,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完善监测系统及防护设施,并定期根据情况加强化疗防护,制定强有效的反馈约束机制,形成化疗防护的制度化、常规化,使化疗危险性降到最低,以达到职业防护作用。 2LUkRueZgMZhwkBnhsaO2gd1mUVw8yElJ8h+qZRFTuna+eZjt/9XUDmqB67MG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