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套《麦卡勒斯文集》的译者之一,应《文集》责编宋玲女士之邀为其作总序,我感到既有义务也很荣幸。下文首先简介麦卡勒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作品的接受情况和当下性,然后对麦卡勒斯小说逐一做个概述,以便读者对这套文集有个总体把握。在评介的基础上,我将进一步对麦卡勒斯的创作风格、作品的重要主题、小说之间的关联,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等略做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麦卡勒斯无疑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1947年,麦卡勒斯就被评选为“美国最佳战后作家之一”,几乎同时,她被称为“最佳美国女小说家”;1951年《纽约时报》“感谢美国是卡森·麦卡勒斯的国家”,而《时代》杂志则宣称“麦卡勒斯是美国最重要的当代作家之一”。遗憾的是,1967年,麦卡勒斯在50岁的时候就因病英年早逝,说到她的不幸离世,传记作家弗吉尼亚·斯宾塞·凯尔(Virginia Spencer Carr)感叹道:“20世纪的美国失去了其孤独的猎手。”其实,麦卡勒斯何止是20世纪的重要作家之一,今天的读者和研究者还在不断地欣赏和研究她的作品,并能发掘出新意,这说明,她也属于21世纪。下面略举几个例证以说明麦卡勒斯的当下影响力。2001年美国文库出版了麦卡勒斯的小说集,并于2004年第二次印刷;2002年美国上演了她的剧作,《纽约时报》称这是对麦卡勒斯及其作品“恢复兴趣的最新证据”;2014年麦卡勒斯协会(Carson McCullers Society,创立于1990年)再次活跃起来,选举了新的协会领导人,吸纳了“致力于研究这位伟大的美国作家”的成员;2017年在意大利的罗马举办了“世界的卡森·麦卡勒斯(1917—2017):庆祝卡森·麦卡勒斯诞辰100周年国际会议”。 [1] 上述数例已足以说明麦卡勒斯的当下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她的作品与当代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现实的关联性。例如,麦卡勒斯的作品常常涉及种族歧视与暴力,这与美国眼下的种族现状是否相关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奥巴马2008年甫一当选为美国总统,就有人宣称美国已进入所谓“后种族时代”,仿佛种族问题已成过去。但这一美丽的标签很快就被现实击得粉碎,因为随后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弗格森及其他城市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警察枪杀黑人青年的事件,从而引起极大的争议与抗议。这种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以及黑人暴力死亡案件令人不禁想起麦卡勒斯创作的《没有指针的钟》,如其中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舍曼因移居白人区被炸死等。小说中的种族暴力威胁、暴民心态与美国今天的种族冲突如出一辙,因此,麦卡勒斯的小说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对美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新的思考。这也说明了我们今天重译、重读麦卡勒斯小说的当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