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文三
从旅游翻译看“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覃晓霞

导言

本文选自《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选文尝试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着眼,通过典型例证探究了旅游翻译的标准,最后从旅游翻译的角度剖析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选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各类翻译标准,包括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许渊冲的“三美”等。第二部分分析了辜正坤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第三部分探讨了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和英文旅游文本的特点。第四部分探讨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在旅游翻译中的指导作用。第五部分为结语。

随着中国日益加大开放力度,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渐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扩大,来中国旅游、体验中国文化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把中国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介绍给外国游客,旅游翻译起着重要作用。而翻译从题材来看,分为专业翻译、一般翻译和文学翻译。旅游文体则由于其本身应用型的特点和以实用为主的目的,因此其翻译如同法律翻译和科技翻译一样同属于专业性翻译,但其中也包含了一般性翻译和文学(比如诗歌、楹联等)翻译的性质。而这些特性正是笔者选择旅游翻译为着眼点的原因。

1.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也称翻译原则,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一提到翻译的标准,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严复的“信达雅”。多年来,这一标准在中国的翻译界一直被奉为圭臬。之后许多中国的翻译家们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标准,如鲁迅提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傅雷提出“神似”,钱钟书提出“化境”,等等。尽管这些标准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地方,即这些标准都强调了“信”。此外,许渊冲提出了“形美、音美、意美”的标准;辜正坤还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国外的翻译家们提出的各种准则更具影响力。18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Alexander F.Tytler提出:①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②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一致;③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这同“信达雅”的翻译思想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Nida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动态对等”这一概念,即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意义切近,功能对等”的标准,将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还有Peter Newmark的翻译文本说。这两种翻译标准在我国翻译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当然各国各流派的翻译家所提出的翻译标准远不止上文所列出的这些。其他的标准还有:以译出语或译出文化为取向;以译入语或译入文化为取向;以作者为取向,等等。

2.“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上述标准各有依据和特点。对于它们,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或是认定其中某一个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根据Peter Newmark的翻译文本说,不同文本的翻译应适用不同的翻译标准。如在广告翻译中,一般情况下通常使用的是KISS(keep it sweet and short)原则,而法律翻译适用的是“忠实、严谨、规范、达意”的准则,而“三美”标准可能更适合于诗歌翻译。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活动,正因为如此,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有所谓的“统一的”标准。对于此,辜正坤在《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也做了具体的分析说明:“具体翻译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因为把一部译作放在观察点上(空间),一百个读者会产生百种印象,因为该译作的价值并不仅仅依该译作所谓的固定价值而定,而常常倒依欣赏者本身的文化素养、审美心理及其他功利性目的等等而定。所以译作的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其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价值接收者(欣赏者),而价值接收者的判断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辜正坤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要点是:①翻译标准是多元的。②翻译标准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这个翻译标准系统的层次是:绝对标准(原作)→最高理想标准→具体标准(分类标准)。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最佳近似度是没有实用意义的抽象标准,真正有价值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③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主标准也称为可变主标准。④多元标准是互补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从辩证的、客观的角度出发,肯定了各种标准都有优点,论证了各种标准同时存在的意义和同时运用多种标准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笔者对“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持赞同的态度。身处一个多元的社会,看待任何事物都应是多角度的,翻译也是如此。

3.旅游文本的特点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于旅游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和旅游文本的特点不无关系。旅游文本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旅游指南、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游表格、旅游地图,还有导游解说词、景点介绍、参观点介绍、旅游宣传册、宾馆指示牌/介绍以及路标、地名,等等。这些文本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是典型的旅游文本(在这里,笔者所探讨的文本主要是针对文字文本,不包括旅游合同、旅游表格和旅游地图等图式文本)。

(1)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

中文旅游文本中词汇量大,知识面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许多方面。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没有相应的英文表达。例如:

例1: 武汉市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屈原曾在这里行吟;李白曾在这里漫游;商代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龟山脚下的古琴台,流传着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千年佳话;黄鹤楼名闻天下;晴川阁古色古香;归元寺参禅圣地;东湖、磨山景色宜人;市内有辛亥首义红楼、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议”旧址等52处革命纪念地。

在例句短短143字的介绍中,引用了“屈原”“李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提及“辛亥革命”“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议”的历史史实,从中可以大概了解武汉的地理方位和从古至今3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内涵。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信息文本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使用了多个蕴含丰富情感的成语,如“璀璨夺目”“名闻天下”“景色宜人”等。文本中其他一些表述文字尽管不是成语,但也使用了四字格的表达,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参禅圣地”等,其中“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更是对仗工整。该文本描写细腻,感情饱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个城市壮美景观的热爱和悠久历史的强烈自豪感,是典型的表情文本。正是由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和丰富感情的流露,其召唤功能跃然纸上,其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来了解这个城市,希望到该城市旅游。由此可以看出中文旅游文本是一种典型的复合文本——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召唤文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英语旅游文本的特点

和中文旅游文本相比,英语旅游文本行文简明实用,语言平实直观,描述客观,风格与中文旅游文本截然不同。例如:

例2: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established in 1916,displays the results of 70 million years of volcanism,migration,and evolution processes that thrust a bare land from the sea and clothed it with complex and unique ecosystems and a distinct human culture.The park encompasses diverse environments that range from sea level to the summit of the earth’s most massive volcano,Mauna Loa at 13,677 feet Kilaues,the world’s most active volcano,offers scientists insights on the birth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and visitors views of dramatic volcanic landscapes.In recognition of its outstanding natural values,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has been honored as an International Biosphere Reserve and a World Heritage Site.

例2在介绍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时,介绍了它建立的确切时间,重点是介绍了当地有名的火山,略微提及当地的环境。从内容上看,信息量远不如例1大,例1中有风景、有人物、有历史、有典故,而例2反复提到的只有“volcano”。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全文共使用了8个形容词形容火山公园的风貌,但其中只有“dramatic”和“outstanding”两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其他形容词在表达上还是很客观的。相比之下,在表达功能上,英语旅游文本远不如中文文本。从中文的角度看,英文表达似乎过于平白,词汇贫乏,缺乏文采。当然,例2虽语言平实简单,但言简意赅,卖点明确,十分直观。

通过上述两例旅游文本的对比,可以看到英汉旅游文本的显著差别:例1不仅属于信息文本,还是表情文本和召唤型文本,是信息表情和召唤文本的结合体;而例2尽管是介绍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这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语言要简单得多,紧扣“火山”这一中心信息,该文本更趋向于信息文本。Peter Newmark指出,表情文本的功能核心是“作者”,信息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召唤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层”。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旅游文本这一综合性文本时,只以某一种翻译标准来规范和衡量译文,是难以实现原文的不同文本特点需要的,尤其是在英语旅游文本与中文旅游文本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4.“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在旅游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在旅游翻译中,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是客观事实的必然结果。这里的多元化的标准是指具体的分类标准,因为在翻译多元论中,相对意义上的绝对标准是原作。在翻译中意义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达到这个绝对标准,也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当旅游文本中文化因素占重要地位时。傅雷指出:“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地照字面搬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解,叫读者莫名其妙。”而最佳标准也只是一个理想的抽象标准,这个抽象标准又依赖于多个具体标准。这些具体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在针对译作不同的读者和译作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时,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有了主次标准的区别。

(1)文本功能对主次标准的影响

旅游翻译是目的性很强的翻译。这种目的决定了译文要传达出原文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语言形式和风格,使读者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有所为”,这也是召唤型文本的文本功能核心。在旅游英译时,翻译的具体标准也要根据翻译的对象、目的进行相应的选择。例如,在例1中提到的“首义”和“龟山”这类地名,指出了景点具体的地点,但考虑到外国游客对武汉的地理方位不熟悉,如果照搬原文,就会造成介绍信息量太大,超出了接受者的信息容量或解码能力,使信息通道堵塞,反而无法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这些地名即使不译,也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翻译时,就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来决定翻译内容的多寡,规范语言,调整差异,对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处理。这也符合“读者中心论”的观点,使译文尽量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和风格,淡化源语文化色彩,直接明了,从而减少读者的认知负荷,缩短领悟时间,增加信息传播速度。又如例1中“商代盘龙城遗址”解说词中的“商代”,这个时间概念对于外国游客来讲是全然陌生的信息,直接译成“Shang Dynasty”,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可能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更不要提对外介绍宣传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无法体现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感。如增译为“Shang Dynasty which had existed more than about 3 000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信息不但完整地表达出来,便于游客接受,而且补充了知识,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大门,从而实现信息文本和召唤型文本的文本功能。这时以译入语或文化为取向的标准则成为翻译的主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遵循“信”的翻译标准,只是这一标准在特定的情况下转化为次标准。

当然,以译入语或文化为取向的标准也不是旅游翻译中一直都能扮演主标准的角色。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是为了“求异”,即了解异国文化,体验异国生活,欣赏异国风景,购买异国特产等。这种求异其实就是要体验真正的中国文化,了解真实的中国。要满足游客的这种想法,反映在旅游翻译中,就是要保留原文中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特色,这时再强调以译入语或文化为取向的标准,就不合时宜。比如当中国特有的重阳节仅翻译成中国的“老人节”时,游客们还能否体会到重阳节中特有的文化内涵呢?如将重阳节译为“the Double Ninth”。的确,重阳节和“老人节”,有相似的地方——敬老爱老,但只是意义上的相似而已。它们所指的时间不同,传统活动不同,联想意义不同。联合国的“老人节”是10月1日,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也就是“两阳相重”,这一天老人的活动有赏菊、登高。“the Double Ninth”只点明了时间,还需要在译文中使用加注的方法,进一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这时的翻译主次标准又发生了改变。在表情文本中,采用“异化”的手段,以译出语或译出文化为取向的标准,可以更好地展现原文和源文化的个性和魅力,异国情调浓厚,更能让外国读者感到新奇和强烈的刺激。

(2)表达效果对主次标准的影响

旅游翻译还涉及对古诗词的翻译。我国历史上留下的诗词楹联佳句极大地丰富了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成就了中文旅游材料的美感,这一部分的翻译得失也会对翻译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陈刚教授认为:“不应拘泥于所选诗词所涉及的具体背景,而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当场见效的口译效果,即力求译文口语化,有韵脚,有节奏感,说来上口,听来易懂,像是诗词。”这也就区分了文学翻译中的诗词翻译和旅游翻译中的诗词翻译。适用于诗词翻译的“三美”标准,在旅游诗词翻译中的地位也就不同于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诗词本身是有感染力的,翻译时只要易懂,做到大致押韵,就可以增加译文的感染力。当然以美学为取向的标准在旅游翻译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宣传推广中国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味小吃等诗情画意的文本时,可以美学为取向的标准转化为主标准来展现原文的美感。旅游业作为服务型行业,本身就要求语言美。这里的语言美不仅指文明用语的使用,而且指翻译中要求译文具有音美、意美、形象美、简约美、情形美、诙谐美等美感的表达。要表情,要呼唤,“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狗不理”这一风味小吃通常翻译为“Dogs don’t leave”,这种译法的标准就是典型的以美学为取向,把这一风味小吃的美味简洁生动地再现出来。又如“银耳”一词的翻译,英语字典中有和“银耳”对应的词“tremella”,但我们一般不用,因为它太专业,许多游客本身对它就不太熟悉,且毫无美感。另一种翻译“white fungus”也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也是从美感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其联想意义不够美。使用最多的还是“silver mushroom”,尽管这种译法不那么“忠实”,但这两个词外国游客是很熟悉的,并且“silver”一词联想意义美,“银耳”的形象美也就突现出来了,比其他的译法更能吸引游客去品尝这种食物。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学为取向的标准就转化为翻译标准中的主标准了。

在旅游翻译中,首要的是交流和效果。在旅游翻译中以旅游者为取向的标准,注重游客反应,通常是作为诸多标准中的主标准。但通过上文的例证可以看到,旅游翻译中的各种具体标准会随着翻译内容的变化,不同文体的要求,译文读者层次的不同,而“互相补充和转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况下,旅游翻译中的具体标准都可以扮演主标准和次标准的角色。

5.结语

旅游翻译特有的文本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准确地理解原文,考虑译文读者背景和认知能力,选择恰当的翻译标准。并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指导,注意各标准的转化,对原文进行处理,实现译文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吸引游客的目的,达到跨文化和人际交流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我国目前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WFWMQZEynvzS9taCAYsi7MVNvOe1Enyi58CBx9JOp2B2UbRFS/hOcWSI2Mgk+N8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