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文二
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

陆国飞

导言

此文选自《外语教学》2006年第5期,本文结合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及其功能,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从“预期功能”“预期读者”“译文效度”三个层面提出了旅游景介文本英译的“翻译要求”,并通过典型实例论证了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常见的“功能性”“实用性”等翻译失误,对汉语旅游文本英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开始繁荣。很多外国游客渴望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情风俗和经济发展的情况,饱览中国的秀美山川。在游览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通过阅读旅游文献资料了解旅游景点的特色,因而,汉语旅游文献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地方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而翻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重大成就的了解,影响我国独特文化的传播。然而,某些地方的旅游景点介绍的(以下简称“景介”)英文翻译,译文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令人担忧。比如,舟山市旅游局印制的大型画册《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旅游》,图片精美,汉语景介文笔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但是其英译本由于未考虑旅游者的阅读目的,没有能把群岛的海洋文化独特魅力展示给外国游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丧失了译文的“语后效力”(perlocutionary force)。为此,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指导,根据旅游翻译的要求和目的,着重剖析旅游景介文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两方面的翻译失误问题以及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

2.“翻译目的论”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产生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其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1971年在她的《翻译学批评的可能性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理论思想的雏形,提出了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指出翻译批评的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她认为语言有说明、表现、呼唤三种功能。文章如果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总有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据此,她将文本相应地分为三种类型:①注重内容或信息;②注重语言形式;③注重对读者的影响(见陈刚,2004:139)。她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但由于有些等值不可能实现,并不要求一味追求等值的实现。同时,她还认为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她还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之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他指出“目的论是翻译行为论的组成部分。在此理论中,翻译被视为翻译行为中以原文本为基础的一种行为……任何形式的翻译,当然也包括翻译本身,可被视为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和目标”(Vermeer,1986)。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提供的多元信息中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他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最后,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在威密尔的目的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概念来指文本、图片、声音、肢体语言等各种各样的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她的理论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将翻译行为论与翻译目的论确立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是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Reiss& Vermeer,1984:101;转引自Nord,2001:29)。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译学界的“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异化”与“归化”的二元对立。该理论认为: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而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equivalence),包括功能等值,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汉语旅游景介英译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和指导意义。目的论创新性地提出翻译目的性原则,但又不悖忠实性原则;主张翻译标准多元化,又重视语内和语际的连贯性;既强调译文的适应性与功能性,又体现文本类别的作用性(Nord,2001:27-37)。

3.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要求

旅游资料包括景点介绍、宣传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尤以景介最具旅游文体特征,也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贾文波,2004:106)。旅游资料的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外国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获取相关的文化风貌方面的知识。为了使旅游景介翻译有的放矢,译者就必须充分了解翻译目的是什么。动笔翻译之前,译者应该得到一份说明翻译目的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包括译文预期功能、译文读者、译文接受的时间和空间,译文的传播媒介等。否则,翻译就成了无的放矢的盲目行为,预定的目的就无从落实。汉语旅游景介文本英译的“翻译要求”可设想如下:

(1)译文的预期功能: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基本相同,即注重在译文中发挥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信息功能”指译文要介绍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呼唤功能”指译文要推介和提升某地的形象。但由于汉语景介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国内以及海外懂汉语的华人读者,所以原文更侧重“呼唤功能”;而其英文译文的读者大多为外国游客,他们主要是想了解有关旅游地的实用信息,所以译文更侧重“信息功能”。

(2)译文的预期读者(target addressee):译文的读者是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国外人士。根据Newmark对读者的分类方法(2001:15),汉语旅游景介英译的预期读者可以分为三类:学者型读者、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读者、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读者。无论哪种类型的译文预期读者,和原文读者相比,他们的认知结构都缺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预设知识,这就要求译者对译文进行适当补偿操作,如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作解释性翻译等。另外,由于译文和原文的交际环境完全不同,原文中的某些内容如果直接移植到译文,可能和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相异,有可能产生价值观冲突,从而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所以译文应尽可能顺应译语的文化风俗习惯。

(3)原文和译文的传播媒体一般是旅游宣传册子、宣传画册,大多图文并茂,外国人士能从精致的照片中领略到景点的美丽景色。因此译文要尽可能简洁,清楚,不宜过长。任何对预期读者无用的多余信息都应该删除。这也正是译文需要强化主要信息功能的原因。

4.汉语旅游景介文本英译失误分析

“目的论”对“翻译失误”(translation error)定义为:“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译文预期读者的特殊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翻译目的所造成的失误就是一种翻译失误”(Nord,2001:74)。也就是说,判定翻译失误的标准不能只看译文的某一词句在语言上是否正确,或看它是否忠实于原文的意义,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翻译的目的。Nord举例说明了这一道理: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表现某人语无伦次的说话方式,那么译文中出现的相应语法错误就是“适宜的”;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译文不能有事实或数据上的谬误,而译文却照搬了原文中事实或数据上的谬误,那么这种忠实的翻译也是“翻译失误”(Nord,2001:73-74)。由此可见,“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并非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忠实”。

Nord采用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等级划分法(top-down hierarchy),将翻译中的失误概括为四种不同的功能类型(2001:75-76):“实用性翻译失误”(pragmatic translation errors),“文化性翻译失误”(cultural translation errors),“语言性翻译失误”(linguistic translation errors)和语篇性翻译失误(text specific translation errors)。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实用性翻译失误”。

“实用性翻译失误”是宏观层面上的翻译失误,它几乎涵盖了译文中的所有“翻译失误”,因为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译文的预期功能。“实用性失误”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视译文的功能或译文读者所要获取的实用信息。本文所选的典型“实用性失误”有:

(1)原文中对读者不实用的信息,在译文中没有删节或简化。按照“目的论”的观点,原文只是译文的一个信息来源,“译者不可能像原文作者那样提供同样数量或同样性质的信息”(Nord,2001:35)。原文中的某些信息在译语情境中可能不再有多少交际价值,反而会占用宝贵的文本空间,损害译文的信息功能。比如:不少汉语旅游景介常常使用大量的叠词偶句,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达到音美、形美和意美的效果。而大多数外国读者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与中国人很不相同,对这样的内容感到陌生费解。如果在译文中全部照搬,反而会显得矫揉造作,加重他们的阅读负担;而且,这样的内容不实用,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英译时应该删除或简化。请看下例:

例1: 普陀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和湿润,四季 宜人。 岛上植被丰茂,种类繁多,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尤为引人注目的“千年 樟”,树干周围有七米多,伟枝横空,苍劲挺拔,冠盖数亩,生机勃发。还有“普陀鹅 耳枥”,虽貌不惊人,却属当世罕见珍木。 此外, 有野茶花和水仙花,特别是“普陀水 仙”,为我国水仙三大名品之一。古树珍木,奇花异草,把名山普陀装点得更具迷人 魅力。

原译:Mount Putuo belongs to the subtropical marine monsoon climate.It is cool in summer and warm in winter,mild and damp,and pleasing in four seasons.It is known as a“botanical garden”on the sea island,for various kinds of vegetation on the island are plentiful and luxuriant.Especially the spectacular “thousand-year-old camphor tree”whose tree trunk is 7 meters in circumference,hardy and old great branches shooting into the sky,capping several mu is thriving with life.Besides,the“Putuo Hornbean Tree”belongs to the rarely precious tree in today’s world though its appearance is not pleasing to the eye.Furthermore,precious flowers are wild camellias and narcissuses,especially for the“Putuo narcissus”which i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ones in our country.Embellished with ancient and precious trees,and marvelous flowers and rare plants,Mount Putuo looks more beautiful than ever.(《普陀山》舟山市普陀山管理局编)

改译:Mount Putuo has long been known as a“botanical garden on the sea island”for its variety of plentiful and luxuriant vegetation,as its climate is mild and damp in all four seasons due to its lo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marine monsoon region.The spectacular“thousand-year-old camphor tree”and the rare“Putuo hornnean tree”,which are the treasures of this area,are especially eye-catching.Besides,it has wild camellias and narcissuses,and particularly the “Putuo narcissus”,which is rated 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famous narcissuses in China.Indeed,the mount is a very attractive place,charmingly decorated with old trees,exotic flowers and rare plants.

我们姑且不谈原译文的用词是否准确,从“目的论”的功能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对比上述两种译文,我们不难看出,原译几乎是对原文的全盘复制,结构松散,句法单调,看似“忠实”,其实根本没有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忽略了英语文本的文体特点和功能。因为“旅游文体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决定了它不可能在译文中过多展示语言的异质性差异”(贾文波,2004:129)。相比之下,改译抓住了旅游文体的信息传递功能,对原文的画线部分进行了整合或改写,使译文结构简洁通俗,这样不仅包含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减轻了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原文中对译文读者有实用价值的重要信息,在译文中反而删减或简化。这种“翻译失误”和前一种“翻译失误”看起来正好相反,但本质上却无任何差别:它们都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缺乏“目的意识”和忽视译文信息功能造成的。例如:

例2: 岱山岛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又称“蓬莱仙岛”,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上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全县532个岛屿,星罗棋布,犹如朵朵荷花,散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中,素有“海上仙境”之美誉。主要景点有浦门晓日、石壁残照、鹿栏晴沙、南浦归帆、燕窝石笋、白峰积雪、双龙戏珠、观音驾雾、竹屿怒涛、九子沙滩等“蓬莱十景”。摩星山景区仙茶满坡,山顶新建的“华藏世界”堪称我国人文景观一绝。

原译:Daishan Island,also called “Penglai Fairyland”,the province-level scenic resort,consists of 532 islands.These islands are like a flake of lotus leaves scattered on the East China Sea.It is known as“Fairyland on the sea”.On the island there are ten spots.The newly built“Huazang World”on the hill may be rated as unique in China.(《舟山旅游》P39)

这个自然段一共由四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是说岱山岛名称的由来,但原译者却没有把岱山岛的名称由来这一信息翻译出来;第二句是介绍岱山岛的组成,原译除了一处语法错误外,基本上反映了原文的内容;第三句是介绍岱山岛上的十大景观,原译中没有翻译这部分的内容;第四句是说摩星山景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华藏世界”,原译漏译了前半句,汉语拼音也有错误。总之,原译中除了语法、选词、逻辑、词序和表述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偷工减料,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没有翻译,造成大量的内容信息的流失,这样的旅游宣传怎能引起外国游客对群岛独特的海洋文化自然景观的浓厚兴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改译如下:

改译:Daishan Island,also called “Penglai Fairyland”,is a provincial-level scenic resort,whose name originates from the legend that Emperor Qin sent the necromancer Xufu to lead thousands of virgin boys and maidens to the island to look for the elixir of life.Consisting of 532 islands,Daishan County looks like lotus flowers spreading all over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blue water in the East China Sea.The county boasts of ten scenic spots,including the Morning Sunrise in Pumen,the Sunset on the Stone Wall,the Lulan Sunny Sands,the Returning Sails in Nanpu,the Edible Bird’s Nests and Stalagmites,the Snow-Covered Mountain Peak,the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Balls,Guanyin Mounting the Mist,the Billows Raging Around the Bamboo-Covered Island,and the Jiuzi Sandy Beach.The newly-built“Huazang World(All Mirrored Hall)”on the hilltop of Muoxingshan scenic spot,covered with fresh tea trees on all its slopes,is seen as unique in China.

(3)生硬的“逐字翻译”或“字面翻译”。翻译策略不排除对具体的词语采用“逐字翻译”或“字面翻译”的方法,但译文必须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论”所遵循的“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种“翻译失误”。请看《舟山旅游》中的两个译例:

例3: 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旅游

原译:The Largest Group Islands of China—Zhoushan Tour

这是该画册封面醒目的大标题,原译用“group islands”指“群岛”,似乎“忠实”于原文。汉语中的“群岛”往往指的是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对应的英语词语应为“islands”或“archipelago”。比如:Shetland Islands,Solomon Islands,Cook Islands,Marshall Islands,Madeira Archipelago,The Hawaiian Archipelago等。因而,舟山群岛可以英译为:Zhoushan Islands或Zhoushan Archipelago。画册中的“中国第一大群岛”的“群岛”译为“archipelago”为宜。

例4: 海天佛国——普陀山

原译:Sea Sky and Buddhism Kingdom—Putuoshan

原译字字对应,看似的确“忠实”于原文。从字面上来看,这佛国位于海和天之间。但普陀山实际上四周被海水环抱,是一处海上佛教圣地。因此,我们不妨将原译改为“Mount Putuo—The Heavenly Buddhist Land on the Sea”如何?

5.结束语

汉语旅游景介翻译虽然不同于文学、科技和其他语篇的翻译,但同样有一个美学标准和文化观念问题,同样需要考虑文本的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也同样需要完备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因此,我们认为汉语旅游景介的翻译应该把握其特点,凸显其“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以译文读者获取信息为目的。根据汉语旅游景介的翻译要求和译文读者的对象,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与改写(将另文详细探讨)。译文应避免因盲目性所造成的“实用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和“语言性翻译失误”。从而唤起游客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地理风情的感悟,唤起他们心中的美感和憧憬。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看作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原文的地位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要求和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剔除,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写;而且“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Nord,2001:25),从这一观点来看,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为汉语旅游景介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Xq+kjSAhusN4J79DdIEeUExxq/zqzEfrF3NvUV1qfmNX8mYq/Li1XBUMf9uqGq9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