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文一
湘西旅游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研究——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调查与分析

白 蓝

导言

该文选自《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略介绍了国内旅游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翻译现状,概括了全文的研究方式和方向。第二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一派的发展轨迹,指出旅游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故应从以读者为主的功能角度出发研究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就以目的论为指导的译文以及中文原文对英语专业学生和外国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列出问卷数据及统计表格。第四部分从增词、删减、改译、纠正中式英语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原译和改译。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出译者应该按照旅游翻译的目的对原文进行灵活翻译。此文运用了数据统计的方法,直观表现了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文本翻译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产业的逐步繁荣。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通过旅游来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旅游文本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游客可以通过旅游文本资料获得实用性信息。旅游翻译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外国游客对本国旅游景点的认知。然而,某些地方的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着严重的漏洞。比如:湘西自治州旅游局印制的画集《神秘湘西》,图片精美,汉语景介笔锋流畅,文字生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神秘湘西的韵味。然而,其英译本略显逊色,多采用逐字叙述,尚未达到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其翻译手法违反了目的论原则(Skopos Theory)。因此,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的理论角度出发,以湘西旅游翻译为实例,收集整理并归纳旅游翻译中的各类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游客所需要的翻译标准(Translation Brief),从而为提高湘西旅游翻译质量提供一些可见性意见。

1.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法的“功能”是指专注于文本与翻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研究。功能派是多种翻译方法理论的“广义术语”。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她的《翻译批评客观方法》中首次介绍了功能范畴。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之后,赖斯的学生费米尔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这一理论成了功能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接受者。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语语境中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不必拘泥于与原文“对等”而影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的交际功能(Hillage&Pollard,1998:12)。在费米尔的“目的论”之后,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她把“翻译行为”看作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预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德国功能派的最后一位主导人物是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他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忠实原则”(Loyalty Principle),并根据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的关系提出了“纪实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翻译理论体系。除德国功能派外,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也把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在赖斯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中的三种文本功能形式,即“表达型”(Expressive)、“信息型”(Informative)和“呼唤型”(Vocative),提出翻译中应根据不同文本功能而采用“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美国学者奈达(Eugene A.Nida)同样从语言功能角度提出了他的“功能对等”原则(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指出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翻译不可能求得原文与译文的形式对应,而只是功能上的对等。

由此可见,西方的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们将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注重文本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旅游翻译作为一种通俗性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旅游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传递信息,让游客朋友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从中获取与旅游相关的自然、地理、人文等实用知识。依据功能派翻译理论,旅游翻译的体裁实属“呼唤型”文本,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纽马克认为这类功能文本的核心在于“读者层”。也就是说译文必须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原作者与读者层的关系;一个是译文必须使用易于读者直接理解的语言。作为典型“呼唤型”文本,其翻译目的就是为了“销售书本和取悦读者”(郑雨兰、严明,2007:41)。旅游翻译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重译文功能而轻原文形式,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为目的和出发点,“归化”趋势明显(岳昌君等,2004:129)。因此,旅游翻译应从文本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解决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从而反映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的现实情况。

2.1 研究对象

此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地区各个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外国朋友。教育程度均在本科以上。其中英语学生30人。美国、日本、韩国人总计20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表。此次问卷由20个题目组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读者基本信息,包括教育程度以及专业。第二部分选取了18个中文旅游文本以及对应的两种英译文。其译文都是以目的论原则为指导,体现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即增译、删减、改译以及纠正中式英语。

另外,答题的方式采用A、B两个选项,分别代表“赞同”与“反对”。选A者计1分,选B者计2分。

2.3 研究发现与讨论

表1反映了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的现实情况。

表1 湘西旅游翻译策略调查情况表

说明:受试者中的一位外国读者在4、7、9题中出现了空白答案

3.问卷分析

回收问卷50份,有效卷49份,有效率为98%。问卷收回后,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11.0)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主要是在计算机上对18道题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外国读者和中国读者第10题和第18题的平均值最高,分别有80%和93.5%的人反对中式英语,尤其是外国读者在看待中式英语上几乎都持反对意见。但也有一位美国读者评价说:“中式英语虽然表达得不够地道,但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更贴近生活。”另外,一名韩国读者评价说旅游译文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词组和单词,也就是说读者相对喜欢简洁的翻译,不喜欢文本翻译过于复杂。这也就说明了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翻译不仅仅是源语言和目标语与翻译者之间的简单关系,而且还应该是涉及委托人、译者、接受者和多方专业人士集体参与的整体复杂行为(Hornby,2001:47)。

以下选取18个翻译实例中最典型的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3.1 增词

首先,从材料上分析,外国读者对增译的评价各占50%,而中国读者的评价也与外国读者基本相同,平均值在1.48到1.51之间。他们认为必要的增译是可取的。

例句1: 德夯的山有情,水有情,德夯的姑娘更有情。

原译:Dehang is endowed with charming landscape,and charming girls as well.

改译:Dehang is an old town which located in Jishou,Hunan province,endowing with the charming landscapes and girls.

改译后的文本比原文长了许多,增加了对“德夯”的解释。“德夯”是一个城镇名,位于吉首市境内。如果不做解释,外国人可能不知道“德夯”到底是地名还是景名。相比原译,改译后的文本更加清晰,便于读者阅读。中国人与西方人受不同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化背景大不相同(白蓝,2009),因此常常会有大量的文化内容,汉语读者耳熟能详,而西方读者却是闻所未闻。这种现象势必造成译文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达不到“传递信息,诱导行动”的效果(贾文波,2008:233)。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的时候,有必要补充一些解释性文字和背景知识,如地名、人名、民间故事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使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满足目的论的要求。

3.2 删减

从材料上看,删减策略的平均值相对较高,均在1.64以上。其中,外国读者的平均值最高达1.75。

例句2: 奇绝秀险的自然景观加之撩人心神的土家风情……美不胜收。

原译:Beautiful and steep landscape,along with fascinating Tujia folk customs...is so much beautiful.

改译:Beautiful and steep landscape,along with fascinating Tujia villages...

在原译中,最后一个四字词组体现了典型的评述性表达,与其前段内容相似。改译后的文本把最后一句“美不胜收”省略了,避免了重复和堆砌。另外,“风情”一词本该译为“folk customs”,尽管这样表达准确,但是改译后用“villages”一词更能使译文与景点浑然一体。中文的旅游资料辞藻华丽,追求美感,重在意境。因而人们常常会将景物的内在意蕴依附于其外在表象之上,使具象的景物获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做到情景相融。然而相对于不同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他们却很难领悟这种意境之美,反而会觉得行文拖沓,生涩难懂。所以适当地删除部分内容,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使译文更加地道,比较符合英语旅游文体的特点和读者的欣赏习惯。

3.3 改译

对这类翻译策略,受试者选“赞成”的平均值最低为1.49,最高达到1.83。汉语惯用四言八句,对偶平行的结构,声情并茂,诗情画意,但未免有些生涩难懂,纯粹渲染气氛。但是有些内容又不能省略不提。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译文的流畅通达,必须对原文进行必要的改译,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读者。

例句3: 坐龙峡谷内绝壁纵叠,溪瀑横悬,崖树斜逸,异草遍被。

原译:Zuolong Valley is overlapped cliffs and flying waterfalls,along with densly dotted trees and plants.

改译:Zuolong Valley boasts of its beautiful natural panorama filled with cliffs,waterfalls,trees and grasses.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改译后的译文通俗易懂,逻辑严谨。分别用cliffs、waterfalls、trees and grasses来代替原文四个平行铺排的松散句式,从而构成结构紧凑的复合句式。调查结果显示,50名受试者中有30人赞同改译后的译法。外国读者表示改译后的译文更加便于理解。

3.4 纠正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Pinkham,2004)。中式英语直接把汉语的思维方式搬到英语中来,致使翻译出来的句子不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句4: 凤凰欢迎您!

原译:Fenghuang,welcome to you.

改译:Welcome to Fenghuang.

原译为直译,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总显得有些不够地道。相比之下,改译后的译文更加顺口,好听。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名外国读者中有17人选择改译后的译文。30名中国读者中也有27人选择后者。

例句5: 湘西位于湖南西北部,人口260多万,是国内外旅游胜地之一。

原译:Xiangxi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Hunan Province,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2.6 million people.It is one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改译: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Hunan Province,Xiangxi is one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2.6 million people.

结果显示,共有44人选择改译后的译文。不难看出,两种翻译方式都传达了正确的信息文本,不同之处在于选用了不同的句式表达。原译按照文本信息罗列,句式过于中国化,不符合英语的逻辑思维。改译后的译文围绕“湘西是旅游胜地”这个中心点,并依次附加修饰语。

4.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文本普遍得到中外读者的认同。从翻译策略上来看,通过增词、删减、改译和纠正中式英语四种修改后的译文都得到了大多数受试者的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呼唤型”文本,适当地对原文翻译策略进行调整和修改是可行的。目的论原则满足了旅游翻译的需求。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旅游翻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旅游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以传达信息为主,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 YlSU9C+/a3yPFJ769/ORMTd8MvDke4fep+ziQR/GcciI/Mt0BdCL/GjqVqxiHQ2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