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Lead in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2019年10月,国家电网在海外首个独立中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美丽山二期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条“电力高速公路”贯穿巴西南北,不仅有效解决了水电长距离输送难题,而且有力促进了巴西电力行业和特高压技术发展。中国特高压点亮海外,既是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生动注脚,也为企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提供了有益启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从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品牌在国外成功“圈粉”,到快递产业、移动支付等“中国服务”阔步迎风出海,再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中国企业“走出去”成绩单可圈可点。但“墙外开花”还需“两头香”。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简单的“走出去”远远不够,必须“走进去”“融进去”。

完成这一跨越,既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实力支撑,更要有合作共赢、造福当地的情怀与担当。实践中,“走得快”“走得稳”的企业无不顺应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发展潮流。在孟加拉国,中铁大桥局创造“烂泥坑”上建桥的奇迹,结束帕德玛河两岸居民千百年摆渡往来的历史;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之光”项目满足逾9万人用电需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在塔吉克斯坦,新疆中泰集团中塔农业纺织项目为当地创造固定就业岗位1 600个、提供年临时用工30万人次……这些合作共赢的故事,不但将中国人民的友谊播撒向世界,而且提示我们:只有真正惠及当地,企业才能获得支持,实现长远发展。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企业需要将“功夫下在诗外”。由于不同国家在历史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合作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与海外公众多交往、多沟通,形成情感共振。拿美丽山二期项目的建设来说,国家电网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在线路沿途新建、修复了超过1 970公里的道路和350座桥梁,向亚马孙地区沿线居民捐献了760批防治疟疾专用物资,帮助亚马孙地区贫困居民建设现代化工厂……实实在在的举动造福着巴西人民,让该工程成为闻名巴西全境、受当地民众尊敬的项目。

企业扬帆出海,注定要在深海里练就抗击风浪的过硬本领。近期,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出海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不少人担心:海外项目怎么办?实际上,为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不少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比如,一些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进海外项目建设,有的工程甚至提前“交卷”;跨境电商、外贸等行业主动化危为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事实证明,企业出海不可能总在风平浪静时,只有学会在疾风骤雨中成长,才能最终驶向彼岸。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形象也逐年提升。有专家结合调查报告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形象的分值从2017年的3.15分,提升至2019年的3.77分(满分为5分)。数字的变迁,标志着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嬗变。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直挂云帆、乘风破浪,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Focus on: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提供哪些支持?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极大地加速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竞争格局基础上,很多有眼光并有能力的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建立海外企业,或以其他多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成为国际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国际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运营与管理离不开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而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来源比本土企业更多样化,因而其管理更具独特性和复杂性。在海外,企业运用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知识时,必然会面对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加以全面了解并保持清醒的认识。 lbnfHrnkeSirBlEjcV2WnGOE/XYMgDbIPLama0bJC6pNhswz+op/MUfXkQRWc5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