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

在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进程中,中国人力资源也经历了从传统僵化的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与观念的转变。不管在国家宏观政策上,还是在企业微观机制层面,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劳动者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同经济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着尖锐矛盾,同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着很大差距。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定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20世纪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的党政工作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是把“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提高到关系改革成败的战略高度。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①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突出强调了做好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评价工作,并提岀要建立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考核测评技术等一系列具体要求。②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建立健全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自从中国实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有些企业建立了考核录用制度,实行公开、公平竞争和优才优用的办法,这对过去的僵化的人事管理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与变革,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兴起以后,又对我们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事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采取新的工资改革措施,以便逐步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和他们付出的劳动及取得的成绩相适应,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正常考核、评定、聘任、晋升和奖励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体制;大力开发继续教育,加速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建立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在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中,执行专项发展计划,以强化具有国家级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的建设,同时鼓励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去兴办、领办高技术产业,使这些产业以高水平进入国际竞争行列。

二、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中国现有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素质,同经济的要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9》,在2018年的劳动力抽样调查中,研究生文化程度者仅占0.9%,大学本科文化程度者占8.5%,大学专科文化程度者占9.7%,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2.8%,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3.1%,小学文化程度者占16.4%,还有2.3%的劳动力未上过学。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及如何开发和管理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正越来越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造就新一代劳动后备军,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中国人力资源的特点是数量众多、素质不高,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发生了变化,当然社会价值观也随之起了变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学毕业后有了接受不同类型的高等继续教育的选择。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招生规模扩大上,尤其是2014年以来,全国普通本专科生及研究生招生规模都逐年显著增长。具体见表2-2所示。

表2-2 中国高等教育2015~2018年招生情况

(单位:万人)

注:研究生数量含博士生与硕士生;增长率指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率。

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尽管整体素质有了提升,但存在行业、地区分布不均衡,人才供需矛盾较大的状况。2017年,全国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 148.5万人,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 334.8万人,教育专业技术人员421.0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3.5万人,制造业179.4万人,建筑业146.0万人,这些行业集中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目前中国急需发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48.5万人),房地产业(专业技术人员7.4万人),卫生和社会工作(62.9万人),住宿和餐饮业(3.1万人),这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87%。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行业分布不均,地区分布也不合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29.3%,而东北地区则只占到6.3%。但是,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下降,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分布正在趋于合理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两个巨大的冲击波,荡涤着传统的旧观念、旧体制和旧规范。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使每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组织人事工作者都面临这一潮流的挑战和考验,不但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迫使我们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 428qVB8PCx5I+eHVUo4x2V8sL3C75Juppv4OASwdGLqNyo9QJ/5KItUxt9O2d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