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心理问题识别

生活中每个人实际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无论它是男性、女性,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也无论它是高级领导、明星大腕,还是一般平民百姓,都会遇到挫折,会产生烦恼,积压久了,就成为心理问题。但是,心理问题并不等于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因此我们说,每个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并不是不正常;但是如果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快乐的,没有压力、苦恼、困扰紧张等负面情绪,反而是不正常的。一个人是正常还是不正常,要看他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

一、什么是心理问题

一般的心理问题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刚进入大学觉得哪里都不适应,心里总觉得不开心;好朋友无缘无故向自己发了一通火,心里很委屈;自己一向学习不错,但是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进入自己想去的学校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心理问题,只不过问题的大小不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给人带来的影响不同。然而有心理问题和心理不健康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过渡、不断变化的状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看作是黑白分明的事情:要么正常,要么就是精神病患者,这是一种误解。对此,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提出“灰色区”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正常与异常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如果把心理正常比作白色,把精神病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灰色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区和深灰色区:浅灰色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失恋、丧亲、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工作不顺心等生活矛盾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深灰色区是各种变态人格和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癔症、性别倒错等症状,是心理治疗的对象。

所有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可以从这一“健康图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全健康,即处于白色区的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的人处于灰色区和黑色区——问题区。

这四种区域没有明显的界线,是渐进的,如果浅灰色人群不能及时得到帮助,会发展进入深灰色状态。人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从个体来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并非恒定不变。从群体来说,人类的心理健康不是黑白分明,而是两极小,中间大,因此,人们不要忽视了灰色区域的存在,应该对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矫正。

二、心理问题的分类

根据灰色带理论,我们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把纯黑、深灰、浅灰各区包括的主要的心理障碍概要介绍如下:

(一)纯黑区

纯黑区代表的是精神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中,对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力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恰当接触。”临床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精神疾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异常表现:第一,病人的反应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扭曲的,可能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思维混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第二,社会功能严重损失,如不能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对公众生活产生危害;第三,不能正确理解自身的现状,不承认自己有病,对自己的处境完全丧失自制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该类型的疾病已经超过单纯的心理治疗范围,需要到专门的精神病院或精神科进行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

(二)深灰区

深灰区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症、人格障碍、心身疾病、行为障碍等。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它是一组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原因的大脑神经机能失调类的心理障碍。患者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并感到精神痛苦,力图摆脱却又无能为力。

需要指出的是神经症并非神经上有病,而是心理障碍。另外,神经症与精神病不是一回事。精神病是一种因大脑功能紊乱而突出表现为精神失常的心理障碍,症状多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及行为发生异常的状态,出现妄想、幻觉等,具体表现为精神分裂症、躁动症等。与神经症相比较,精神病的心理障碍表现程度严重,患者思维、情绪异常,不能自知,没有精神痛苦且无求治要求,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而神经症程度轻,能自知,并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要求,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但效率较低。常见的神经症有以下几种:

1.强迫症

强迫型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冲突使病人焦虑和痛苦。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例如有的人反复思考动物为什么要分雌雄;见到汽车就联想到车祸时恐怖的情景,感到非常焦虑;有的人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上,煤气是否关紧;有的人害怕不洁而不厌其烦地洗手或洗衣服。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无安全感,无完善感,无确定感。他们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刻板,墨守成规,享乐能力低下,活动能力差,工作与学习效率低,性格往往有缺陷,如缺乏自信、过于谨慎、保守、主动性差等。

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也有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强迫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另一方面也与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打击和幼年时期的遭遇有关。强迫症的根治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相互配合,其中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有一定效果,心理治疗对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症状也有重要作用。

关于强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婷婷变得喜欢待在厕所里不停地洗东西,而且洗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家里的水费日益见涨,这可愁坏了婷婷妈。一日,婷婷妈仔细观察了一下婷婷的洗涤行为,才惊讶地发现婷婷过度洗涤的行为已经达到病态了。一日,婷婷的背包沾上了油渍,于是就拿到厕所的水池子清洗,由于是厕所的水池,婷婷觉得有点脏,清洗的时候水池的水溅到婷婷的胳膊上,婷婷又开始不停地反复冲洗胳膊,就这样来回不停地折腾。一点小油渍就洗了不下半个小时,婷婷妈很生气,上前来阻拦她,碰到了婷婷的手,她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手也洗不干净了。再后来,婷婷又觉得洗手的时候水还会溅到自己的脸上,又要洗脸,简直是要了命了。这样一来,她洗澡、洗衣服都要洗很久,如果不洗到自己满意的话,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婷婷也知道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水资源,也想控制自己停下来,但是越想控制就洗得越久。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是个体在面临不良刺激或预感到会出现挫折情境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或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该症以焦虑情绪为主要症状。这种焦虑并非是由实际威胁所引起的,不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紧张焦虑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表现为难以言说的紧张感,伴随担心着急、坐立不安、害怕惶恐,好像灾难即将降临似的。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内分泌失常、运动性不安、睡眠障碍等。焦虑症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急性焦虑:患者常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突然发作的强烈紧张、极度恐惧、濒临死亡感,同时伴有剧烈的心慌、心悸、气急、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失控地发抖,出大汗等。发作时间通常可持续数分钟。当一个人反复出现无预期的惊恐发作,并且开始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的可能性时,急性焦虑的诊断就成立了。

慢性焦虑: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固定内容的恐惧和提心吊胆或精神紧张,总预感会发生什么不幸而处于警觉状态。同时伴有坐卧不宁、心惊肉跳、心慌、头痛、背痛、全身颤抖等躯体反应。患者常因不明原因的惊恐感而意志消沉、忧虑不安,夜间入睡困难。

关于焦虑

某男,19岁,大一新生,出生于农村家庭,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养成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上大学后同学们背地里叫他“铁公鸡”。深秋时,天气渐冷,大家都翻箱子找毛衣,该生却取出一件叠得整齐的棉袄,旁边的同学不解,问他取棉衣做什么,他回答“降温好穿,每天只有在午饭时才买最便宜的菜,也不参加同学之间的聚会”。这句话引起全寝室同学的哄堂大笑。

晚上睡觉时,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焦虑不安,头上直冒冷汗。从此,每天都感到焦躁不安,整体提心吊胆,并有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时而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坐立不安,不能学习,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

3.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效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事物有一种暗淡之感,思维变得不积极活跃;动力缺失。对事物的兴趣下降,萎靡不振,常感精力不足,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没有热情;消极的情感活动。自觉心情不畅、心境不好,容易哭泣、消沉、悲观沮丧;自我评价下降。常感自卑,对前途悲观失望,有的有自罪自责倾向、自杀企图。

关于抑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患者一般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或者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我国抑郁症患者约为3 000万人,就诊率极低,如果一个人患上了抑郁症,那么必须经过哪些治疗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寻找希望之光呢?

在抑郁症的治疗上,主要是三大方面的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即抗抑郁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表示,目前看来,抗抑郁药物进展非常快,现在有很多效果不错、副作用较小的药物用来治疗抑郁症,所以说,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很重要的手段。

第二个抑郁症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其中有很多的心理治疗的流派和方法,现有医学研究发现,在抑郁症的治疗上,认知行为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另外,还有一种叫作人际关系治疗。目前来说,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是比较被各方肯定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叫物理治疗,大家可能平时也听说过,并因此对精神专科医院有一些误解,这种疗法就是电休克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给病人通电,引起类似于电解氧的现象,通过大脑去电极化,从而治疗抑郁症。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有着严重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的病人来说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当然,现在电休克治疗经过了改良,在医院里面经过麻醉以后才做,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实际上,除了上述三种治疗方法之外,我们国家传统的医学还有一些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包括一些中药治疗,也有一些针灸治疗。

4.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障碍来访者具有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他们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人格障碍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他们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如具备以上特征,又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则确定人格障碍并不困难。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等(详见第三章)。

(三)浅灰区

浅灰区代表的是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冲突,如失恋、丧亲、夫妻纠纷、离异、人际冲突、工作压力、学业问题等生活矛盾而带来的心理失衡与情绪困扰,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暂时的、程度比较轻的心理问题,不伴随人格变态,也没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心理的亚健康状态。通常出现该类型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1.严重心理问题

有部分来访者,长期处于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许多,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痛苦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已经充分泛化,即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会引起来访者的痛苦。

此类来访者是心理咨询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来访者非常痛苦,而且出现了泛化,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功能。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能够走出困境,恢复生活的信心和社会功能。

2.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来访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现实因素,如: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激发,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这种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然不能自行化解,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降低,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知识链接

此类来访者也是心理咨询重点关注的内容,而且人数众多,此类来访者有的能够自愈,但是有的如果没有经过心理疏导,可能会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甚至走向心理障碍。大多数此类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能够迅速恢复心理健康。

另外,精神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会面对许多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他们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度过人生各个阶段。这时候,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这类咨询叫作发展性咨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迷茫期,在面对情感、人际交往和择业就业等诸多问题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做出许多不理智的行为和选择。但是,如果这时候求助于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了解自我、相信自我,做出最理智的选择和行为,能够顺利地渡过难关、解决困惑。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据北京十六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那些心理状况不佳的大学生,除少数因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无法坚持学习而不得不退学、休学外,多数仍在继续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已受到严重影响。至于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如抑郁、焦虑、紧张、无聊、空虚、偏执等)则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恐学、考试恐惧症等,有相当部分与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直接有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学适应方面的心理困扰

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对于绝大多数新生来讲,面临的都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面孔和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这对首次远离家乡、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并伴有焦虑、苦闷和孤独等心理现象发生。在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且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烦躁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个别严重者甚至不能坚持学习以致提出退学。

(二)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困扰

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所有行为无不受意识左右,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条件,但由于自我意识认知与建构过程相对漫长,大学生在求学发展中遇到各种冲突和矛盾时,往往会使人出现意识偏差,甚至陷入认知矛盾的状态,如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满足感和空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智和情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

(三)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

大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与高中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改变高中的学习模式和方法,调整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大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会科学用脑,掌握自学方法,以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但很多大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或因误选专业而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原因,导致成绩不佳,同时引发考试焦虑,甚至导致厌学、弃学等问题。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扰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由于认识、情绪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例如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五)恋爱与性方面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向往爱情。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有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了单相思、三角恋爱,陷入被动恋爱或失恋等苦恼之中。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对性知识和性行为的不恰当理解与认识,造成诸多心理压力,如因性压抑、性自慰而产生羞耻感、极度自责和恐惧感等。

(六)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扰

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应以稳定、乐观的心态为主,对于不良情绪应具有调节、节制能力。但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矛盾性的特点,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冲动、自制力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紧张、妒忌等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个性方面的心理困扰

个性发展不良导致的心理问题,在大学是常见现象,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生长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时期,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不当导致相当部分大学生在性格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猜疑、偏激、孤僻、抑郁、自私和任性等,有的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

(八)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毕业前夕,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求职择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与准备,导致职业渠道不畅,有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盲目择业,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过高估计自己,造成就业困难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发毕业生的心理问题。

心灵便利贴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

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

娇宠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任性;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

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

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

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

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

(一)早期经验和家庭环境

许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个体的早期经验对其心理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的个体其父母更少表现出情感温暖,可能存在较多的拒绝态度、过分的保护或者过度的惩罚。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更容易使个体建立对最初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保证了子女成年后与他人顺利交往。

(二)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变动,如搬家、升学、结婚、亲人亡故等。研究表明,即使中等强度的应激事件,如果连续发生,则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最终导致心理障碍。这在慢性压力累积为应激障碍中较为常见。

(三)个性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并形成不同的应激方式和归因特点。因此,特殊的人格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内在因素之一。例如强迫症患者可能具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表现为谨小慎微、追求完美、责任心过重、自我克制、优柔寡断、敏感多疑等。这也是为什么同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培育健全的人格特征是预防心理障碍的重要任务。 3WYx624F1Gh/unmjzmhKrWgc1iaKkuXPqW7j9yjyC7YzOHtcf6MXYMjVdm9wFT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