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只要人们还有健康的常识,就都会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一点。事实上,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家风、家训、家教都是这种运用常识的结果。这种对常识的运用也决定了,对家庭教育的主要施行者即家长,无需进行更多的教育,只要这些家长还有健康的常识就好。而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很多家长已经缺乏这些常识了,他们倾向于把孩子“交给”学校,认为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发展负有全部责任,而自己主要是学校教育的辅助者,其结果是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只是作为“副班主任”的身份在家庭环境里复制学校教育,独立的家庭教育因此消失了;另一方面,仅仅有这些常识似乎也不能应对时代所发生的日益深刻的变化,孩子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家庭不一样了,整个时代都很不一样了,这就决定了仅仅依赖常识还不足把家庭教育想得明白,做得有效。没有常识不行,离开了常识,我们甚至会失去对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判断;仅仅依赖常识不行,仅仅依赖常识,我们就会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熟视无睹。因此,家庭教育,说到底对家长的教育,有两个基本的出发点,一是要呼吁家长回到健康的常识上来,永远不要忽视、漠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更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孩子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一是要引领家长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变化,科学地认识家庭、认识孩子,从而把自己视为家庭教育真正有作为的一方。这也是《家庭教育再出发》这本读本的初心所在。

从过去到现在,有数不清的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也有数不清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所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归纳起来都有这么几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可以有很多目标,也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些目标,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是正确的,有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是错误的;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超出了这一程度则是错误的。总之,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上,一定要有一个方向和目标,而且要保证这一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这就决定了家长本身必须是一个懂道理的家长。因此做家长其实很难。难就难在他自己能不能分得清正确和错误。如果家长本身就分不清正确和错误,那么家庭教育越是“有效”,对孩子的伤害就会越大,家庭教育就越是失败。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则就是家长要懂道理。

二是有效的家庭教育组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也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的,在一个正确的目标指引之下,家长还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安排活动,对孩子施加正确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方面,有的方法是有效的,有的方法看起来有效实则无效,有的方法则完全无效,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懂道理,还要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有想法,而且要有办法,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二原则。

三是持之以恒的榜样示范。家庭教育是在一个“微环境”里开展的,孩子对环境的体验更真实、更真切,更细微,他们对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感受更强烈,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也要自我教育,他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能做到,能无时无刻地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它要么教育出一个虚伪的孩子,要么教育出一个一直逆反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种共同成长的家庭环境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不二法门。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第三原则。

所有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存在和实践着的,也就是家长懂道理、有办法、做榜样。那些看起来不成功或许不那么成功的家庭教育一般也具有三个特征,不过这三个特征都和我们说的三个原则恰恰相反,或者在某个方面相反:有的家庭教育不成功是因为家长没想法,不懂道理。我们很难期望一个不懂道理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懂道理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没想法,或者他们的想法是错的,这种家庭教育还成功了,那么这种成功恰恰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有的家庭教育不成功是因为家长有想法,但没办法,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一筹莫展。这类家长往往无视家庭的具体情况,无视孩子的具体情况,把在别人那里“看”起来有效的办法“拿来”,或生搬硬套,或层层加码,因此更容易走极端。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所谓的“内卷”,造就了数不胜数的鸡娃虎爸。有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则是因为那些既有想法又有办法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对孩子本身的教育,自己只是在“指挥”孩子,并不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欣赏和喜悦,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充满了各种抱怨,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自己忙于生计没时间,抱怨学校不尽责,丈夫埋怨妻子,妻子指责丈夫,在抱怨和指责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更糟糕,他很难成长为一个敢于自我负责、自我反思的成熟的社会公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追求成功的家庭教育,尽可能避免家庭教育的失败?回答这个问题,绝非一本书、一场讲座、一个报告所能胜任,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那就是如何对家长进行系统教育。但我们的确期待《家庭教育再出发》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些许的贡献。如果有哪怕一点贡献,编者当倍感欣慰。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想法、有办法、做榜样,这三个方面哪个最重要?当然哪个都重要,缺一不可。对家长来说,这三个方面哪个最困难?当然哪个都困难,否则家庭教育的问题早迎刃而解了。哪个都重要,哪个都困难,那么家庭教育要从哪个方面入手呢?我想最最重要的仍然还是一个思想观念,也就是认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家长来说可能看起来很“虚”,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已经认识到了,只是没有办法,我最需要的是告诉我一套有效的办法。这种质疑其实很有道理。很多家长现在的确是对教育孩子没有办法,他们求知若渴地希望从专家学者、讲座报告、报纸文章甚至家庭教育的各种App里获取家庭教育的好办法。但如果进一步想一下,为什么会没办法?要知道,办法是学来的自然不错,但最好的办法一定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东西,是最适合自己家庭、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东西,一定不是别人的可以拿出就用的东西,即便有些方法是学来的,这些方法也得经过自己的加工、改造,也就是说,方法总是需要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么是什么决定着方法的创造呢?当然是思想、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没有家长不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说法。看到这句话我们也会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也就注定了什么样的命运。这个说法大致也不错。然而,什么又决定了性格?培根是这样说的:要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要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要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看起来,性格归根到底还是由人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思想、观念是什么?思想观念是格局,格局立乎大;思想观念是起点,起点立乎实;思想观念是价值,价值立乎正。家庭教育的“性格”,也是由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所以,大格局、实起点、正价值,就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命脉,是家长迫切需要教育的地方,也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真正关键之所在,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一切方法是否真实可靠,决定了家庭教育品质的高下。

思想、观念是一个认识问题。形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尤为困难。世界上无论哪种文明,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认识成果,正是这些成果,支撑着家庭教育有序、有效的实践。我们从来不认为这些认识不重要,倒是相反,没有对家庭教育已有的认识,我们就失去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再行一步的资源。但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这些认识有的已经不足够、不充分甚至不正确了,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有着重新认识的必要。重新认识不是抛掉已有的认识,重新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站在新时代、新生活的角度,对家庭教育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审视。我们之所以把读本命名为“重新认识”,其用意也正在于此。不是我们想重起炉灶,标新立异,而是孩子变了,时代变了,家庭变了,生活变了,“逼着”我们不得不重塑家庭教育的知识和价值。这也是我们今天进行家庭教育一个不得不直面的大环境。家庭教育必须要实事求是,即便我们不能引领这个时代,至少我们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能不能跟得上,已经太成问题了。如果跟不上,就要学着跟上,要学着跟着,就非得对家庭教育进行重新认识不可。

对于为什么要重新认识,其实并没有过多解释的必要。一个“变”字足矣!真正的问题是,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什么,哪些东西需要重新认识?我们的读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动机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答案。但读本呈现了当前家庭教育必须要重新认识的几个关键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个构成家庭教育的关键要素具有决定性的价值。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生了戏剧性的微妙变化。以前,人们不敢想象离开了学校教育,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哪怕是学校教育最坚定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孩子身上那些不可教的素质、潜能甚至包括性格,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此这一部分的教育任务不得不重新交给家庭来完成。如果我们真正地将孩子视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孩子恰恰是父母遗传和言传身教的结果,那么教育将出现一种新的局面,那就是学校教育是围绕家庭教育进行的,而不是相反。这一判断基于两种根本性的理由:一是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说到底是由每个家庭构成的,每个家庭都好了,社会也就好了。家庭的风气、风尚也是整个社会风尚的基石、基础。社会治理仅仅靠社会制度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每个家庭的自觉。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习惯、性格或者价值观的培养仅仅依赖学校是很难塑造或者根本不能塑造的,它们最原生的动力在于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负有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影响力。

其次,必须要认识到,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且深刻的。不能把婚姻关系视为一种个体自由,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特别是对已经结婚生子的家庭关系来说,尤其如此。破损的婚姻关系更容易形成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影响。当然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会更为直接。有的亲子关系可能是专制型的,有的亲子关系可能是民主型的,当然也可能是放任型的,无论对哪种亲子关系而言,爱和理智都同等重要。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也要懂得爱,愿意爱,会爱,要理智地去爱孩子。有时候我们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恨孩子,比如人们经常所说的“恨铁不成钢”,这就是因爱而生恨了。我们真的爱孩子吗?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值得一问再问。

再次,必须要认识到,孩子需要重新被认识。如果有人说,我们还不真正认识我们的孩子,这可能被很多家长认为是个冷笑话。我自己的孩子,我哪有不认识的道理?其实我们还有可能真不认识我们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存在熟视无睹。比如他喜欢什么,他讨厌什么,他最好的朋友是谁,他最近在和谁闹别扭,他最怕什么,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子,他一般用哪种方式思考问题,如此等等。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很难走近孩子的世界。有的家长愿意走近孩子的世界,但没有能力探索孩子发生、发展、成长的规律;有的家长则自以为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实则对孩子知之甚少。如果我们还不能够走近孩子的世界,那么所谓的家庭教育就会变成一种外在的强制,要么这种家庭教育毫无效果,要么会产生很恶劣的效果。有的家长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教育过来的,所以现在对孩子进行如此这般的教育也未尝不可。这是大错特错的。孩子不一样了。今天的孩子成熟得更早,他们既敏感又脆弱,既开放又封闭,既独立又依赖,既自我反思又随波逐流,既自觉又懒散,既热情又冷漠,如果说以前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特征,现在这些特征在孩子身上更突出或者更极端了。孩子不一样了,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当然也得随之改变。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是刻舟求剑,家长必须要学着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孩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是真的爱孩子。

最后,必须要认识到,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人们把今天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式,广而言之,孩子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怕在十年前,人们也很难想象孩子抱着手机沉迷游戏的样子。现在,孩子从小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孩子是这样,家长同样如此。离开了手机,人们甚至根本无法生存,一天不用手机,不仅寸步难行,而且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简单地说,人们都前所未有地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孩子的信息素养对于未来生存必不可少。但同时,没有家长不担心孩子使用网络的健康与安全。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网络信息都是经过筛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网络成瘾。对于这些新问题,已有的家庭教育知识未必就能应付得了,因此也就有了重新认识的必要。最后必须要认识到,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甚至有时候还相互冲突,这就要求家庭、社会、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家校社共育的家庭教育新样态。就当下而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与紧张可谓前所未有。有的时候是责任的冲突。家长认为我是把孩子“交给”学校的,学校认为它没有能力包办一切,有的问题出自家庭自身。有的时候是价值观上的冲突。家长觉得孩子考上大学最重要,学校则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之下让孩子全面发展。有的时候则是方式方法的冲突,学校想把家长变成教师,而家长希望把教师变成家长。因此,家校社共育的关键在于,一致且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一致且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为了达成这种状态,就必须重建信任,即家长要学着信任学校,信任教师,而学校也要信任家庭,信任家长。没有比信任更重要的了。相互猜疑、相互拆台的结果,只能是孩子选择上的左右为难,方向上的无所适从。

重新认识家庭教育无疑很重要,也很必要。但认识本身不是目的,重新认识的目的是再出发,其最根本的目的则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福祉。我们呼吁对家庭教育的重新认识。但这种重新认识绝对不是认识一番了事。我们还呼吁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然后将正确的观念,落实为正确的行动。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走近孩子开始,总之要行动起来。家庭教育说难很难,孩子的发展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家庭教育说易也易,只要我们对孩子的发展真的有心、上心、用心、走心。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家长都是某种形态的家庭教育的缔造者和实践者,因此家庭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还在于家长的素质。

在家庭教育里,最该接受教育的是家长,其次才是孩子。做一个好家长真的很难,但这也是做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往小了讲,是对孩子的责任,往大了讲,是对国家、对社会、对文明的责任。我们很难给好家长列出一个清单。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清单,相信也会很长。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引领者和陪伴者。支持孩子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是一种智慧,也是勇气。相信孩子就不会有过多的干涉,更不会有更多的指责。日本有句谚语说,如果布谷鸟不叫,就等它叫。时刻、季节不到,布谷鸟是不会叫的。相信孩子成长就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孩子成长像等待花开一样。但相信和等待永远不意味着放任和置之不理,相信孩子会成长,就像相信布谷鸟一定会鸣叫一样,给予孩子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支持既是物质的,也是心理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和价值的。要给孩子创造成长的安全环境,让孩子有成长的安全感。仅仅在背后支持还不够,孩子的成长还需要引领。我曾经同孩子说,孩子,相信你自己,往前走自己的路,等你走到最艰难的时候,你一回头,老爸就站在你的背后。我一个同事和我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但还不够。在必要的时候,要领着孩子走,特别是在孩子还不能做出判断负起责任的时候。同事说的没错。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小手离不开大手,大手要牵着小手走。但这种引领不意味着专制,而是在孩子还不能理性决断的时候,帮着孩子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选择,学会求知。所有的引领都是为了最终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家长并不永远掌握真理,不能以真理拥有者的身份去监督和指责,他自己也要成长,也在发展,也要进步,这就要求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走,陪伴着孩子一起长大。家长要学的东西很多,要承担的东西也很多。所谓日子,也就是在相互的陪伴中慢慢老去。这是最痛苦的过程,也是最美的人生。我们能够收获的,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喜悦,也是彼此相互陪伴中的一切美好。或者把家庭教育看成个过程,要比把它看成个结果,更重要。

《家庭教育再出发》读本是徐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心血之作。徐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所有的行动都一直秉承“协同育人,筑梦未来”的宗旨,而《家庭教育再出发》也是这一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家长,本书的写作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和图文并茂。本书的作者既有家庭教育专业研究者,有耕耘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志愿者,也有对家庭教育热情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家长。他们与一切普通家庭的家长一样,对家庭教育问题感同身受。编者和读者一样,也有对家庭教育的忧心忡忡,也一样有面对孩子时的无可奈何,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对家庭教育的专注与痴情。因此这里向家长们呈现的,既是知识性的,同时也是经验性的。我们很渴望这个读本能为家庭带来一些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和新的体验。若果真如此,本书的编者将倍加荣幸。在这里,我要表达对本书各章作者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分享!同时,感谢出版社编辑同志的辛勤付出!当然更需要感谢的,是这本书的读者,是他们成长的迫切性,催逼了读本的写作。总之,无论编者还是读者,所有的努力,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


2021年8月8日于玉泉五未居 yj308W/lcOijuAhYEatmc6BgWzNJPtBVwuFn0lnZxE/Rw4lUGP2fsRZsffZd+n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