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由此而形成了促进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同会计理论。针对不同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判断标准,而产生了不同的阶段划分:一种是根据工业制造技术划分为前工业经济阶段与后工业经济阶段;另一种是根据价值状态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主导地位的不同,划分为使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农耕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阶段、交易价值在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阶段、共享价值在人类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网络经济阶段。虽然上述的人类社会阶段划分不同,但它们存在一个共性,即以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划分人类社会经济阶段的根本性判断依据。因此,本文根据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看法的不同经济发展观、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工业制造技术革命以及不同类型的市场,来划分影响和促进人类社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不同会计理论。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经历了欠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其中,以供给小于需求的人类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作为人类社会欠发达生产力水平的判断标准,供给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卖方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这种供需状况集中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卖方市场。由于适应卖方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追求人类价值归于物类价值,因而逐渐形成了物本经济阶段的物本经济发展观,进而在物本经济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生产导向型企业物本资本会计理论体系。以供给大于需求的人类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作为人类社会发达生产力水平的判断标准,需求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买方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这种供需状况集中形成了人类社会的买方市场。由于适应买方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追求物类价值归于人类价值,因而逐渐形成了人本经济阶段的人本经济发展观,进而在人本经济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顾客/用户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会计理论体系。

鉴于此类标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物本经济阶段和人本经济阶段。在物本经济阶段中,卖方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经历了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农耕经济主体的小作坊与庄园,以及前工业经济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等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制度企业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因在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卖方市场供需分离造成信息非对称的卖方市场的形成。它标志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转变为(前)工业经济。无论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还是(前)工业经济,它们都是追求“物性第一”“人性第二”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此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看法为物本经济发展观。因此,将物本经济发展观指导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信息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和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在信息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其信息对称性的卖方市场中形成了微观经济主体本质为完备经济性的契约;在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其信息非对称性的卖方市场中形成了微观经济主体本质为非完备经济性的契约。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继爆发,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日趋强大,由此也引发日趋恶化的世界环境问题,以及由此产生极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对此,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的微观经济主体对此承担责任。于是在信息非对称性的卖方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本质由非完备经济性契约演变为非完备综合性契约(非完备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三类契约之综合)。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供给能力:由供给小于需求转变为供给大于需求,这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欠发达水平转变为发达水平,进而人类社会追求目标也相应地发生演变:由“物性第一”“人性第二”转变为“人性第一”“物性第二”。在人类社会追求目标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人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看法,于是人本经济发展观逐渐替代物本经济发展观。在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本经济主体以资本与劳动的和谐关系来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观。因此,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中,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经历了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寄生式经营关系企业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合作式经营关系企业的转变。

笔者认为,由于资源本身具有多物理属性,由此衍生出多价值属性(如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资源环境属性等)。作为资源“捆绑”形式的综合契约,在同一资源基础上实现契约由综合上升为融合,于是微观经济主体综合契约在合作式经营关系中实现融合,形成了超大契约,简称之为超契约。在信息非对称性的买方市场中形成了微观经济主体本质由非完备综合性契约演变为非完备超契约。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现代基础信息技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现代基础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融合,实现了免费互联网模式打造出信息对称的网络世界。在信息对称性的买方市场中形成了微观经济主体本质由非完备超契约演变为完备智能超契约。

由于代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等级技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推广应用,逐渐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风俗,进而改变人们对世界发展的普遍看法。在欠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转变为发达水平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普遍看法的一般性认知,即由物本经济发展观向人本经济发展观的演变。因此,在信息非对称的买方市场中逐渐形成集中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观的非完备经济性超契约经济主体的本质,替代在信息非对称的卖方市场中逐渐形成集中体现物本经济发展观的非完备综合性契约经济主体的本质。前者非完备经济性超契约强调在资源多用途的基础上完成各种权力合作的自由配置,它表现出不同资源配置主体之间的共生生态关系,体现出经济主体信奉“资本与劳动和谐观”;而后者非完备综合性契约强调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义务履行,它表达了履行不同义务主体之间的寄生关系,体现出经济主体信奉“资本雇佣劳动观”。

在信息对称的买方市场中逐渐形成集中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观的完备经济性超契约经济主体的本质,替代在信息非对称的买方市场中逐渐形成集中体现人本经济发展观的非完备经济性超契约经济主体的本质。前者完备经济性超契约强调经济主体与市场交互适应,经济主体奉行以用户为导向的经营战略;后者非完备经济性超契约强调经济主体适应市场,经济主体奉行以顾客为本的经营战略。尽管它们都是以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人本经济发展的不同产物,但是它们表现出利用现代基础信息技术整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现代基础制造技术而逐渐形成新的合力,实现现代基础制造技术质的飞跃,开启了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致使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达水平更高。由此导致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发展阶段向信息对称的人本经济发展阶段演变。

因此,人本经济发展的演变促使人们对人本经济发展差异产生一种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前者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现代基础制造技术所引致买方市场的马斯洛层序需求成为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人类社会的主流需求,由此形成了信息非对称的买方市场;而后者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致买方市场的超需求(体验化需求)成为信息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人类社会的主流需求,由此形成了信息对称的买方市场。前者因信息非对称性制约买方市场中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源配置范围的有限性,在其有限范围内追求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经济发展,国内外学者论证了它适应于人本管理;而后者因信息对称性激发买方市场中用户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源配置范围的无限性,在其无限范围内追求用户导向型企业人本经济发展,笔者将在后文论述它适应于全社会人本管理。

总而言之,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先后经历了信息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以及信息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为了区分不同经济阶段中不同经济发展观所指导和促进的不同经济发展,且发挥的不同基础性经济管理作用的产物——会计,笔者将物本经济阶段的物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和促进的物本经济发展,且发挥的基础性经济管理作用的产物——会计,称之为企业物本资本会计;将人本经济阶段的人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和促进的人本经济发展,且发挥的基础性经济管理作用的产物——会计,称之为企业人本资本会计。关于物本经济阶段的企业物本资本会计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而人本经济阶段的企业人本资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尚处在启蒙探索阶段。为此,本文集中研究人本经济阶段的企业人本资本会计理论的创新。作为人本经济阶段促进企业人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企业人本资本会计,它对促进进入人本经济阶段的人类社会人本经济有效地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且意义重大。 JMSgEaXYKXw+RDwAtWUHqoiAyATQU8lDEv8VSuTs3+qY190gW9D9yyxu0bLOvd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