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引言

以五千多年文明屹立世界的中国,在文化的深度、广度、内涵上都毫无疑问站在世界前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以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己任,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文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大家有目共睹,“文化大国”的称号也当之无愧。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和谐信息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党的“十七大”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更加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加上国家层面的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意见的发布,如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进一步号召推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对图博档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共享及服务融合进行政策制度的制定、相关研究设计、相关标准制定、版权保护等方面广泛、深入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指导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各界重视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简称图博物三馆或图博档,国际图联使用英文缩写词LAM)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三类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机构,它们在历史上有着相同的渊源,是古代的“守藏机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建立和人类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而出现分化并各自发展起来的三个独立的文化服务体系,承载了社会文明的记忆。其在属性、职能、使命、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图博档三馆业务模式的相似性和业务领域的交叉性,尽管在我国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但推动档案、图书、博物业务的协作一直是其关注的重要问题。三者馆藏资源具有较高的质量及系统性,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但知识孤岛现象十分严重。正是不同机构的信息资源存在差异性,融合服务才有独特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数字人文的兴起使不同领域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利用、服务和交流呈现出全新的学术生态,三馆分别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数字化馆藏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文献及实物等信息资源来说具有易于传播、存储、处理、使用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支持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服务的开展及人们的终生学习等。另外,资源的数字化也为三馆资源及服务的融合提供了方便。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关注LAM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以减少LAM间存在的知识孤岛以及资源重复建设等现象,并积极展开实践以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式,还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教育以及学习模式。人们对高质量的文化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行为的改变以及公共休闲时间的增加,客观上要求LAM三个部门联合起来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基于数字文化资源深度组织与共享的信息服务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需要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内部动力、政府和社会的引力、用户需求的拉力、企业院所相关单位等的推动力,以及法律、人才、网络技术、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共同作用。学界也充分关注三馆合作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机构设立的法源依据、管理体制机制、各类机构的属性功能定位、馆藏资源性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差异,LAM难以实现机构整合。然而,可以通过开展图书、博物、档案的信息资源的深度组织与共享,研究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即以其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为主要对象,以网络信息环境为依托,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实现服务融合功能为目标,探讨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1.1 研究背景

1.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媒体多样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4G/5G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得数字信息传播、接受和应用更加方便,影响力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领域,其概念不能简单等同于信息技术。一般的信息技术是指以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硬件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应用为主的常规概念。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是指在硬件基础设施普及和上述各基本应用系统深入运用的基础之上,以图像、视频、语音和动画的数字多媒体信息及应用技术为代表,相关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的一些技术。

网络信息服务融合让原本异构的网络信息服务机构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分布格局。这种新格局的出现,使各信息服务机构既增添了新的竞争对手,也增添了新的合作伙伴。同时,网络融合也是业务融合,使信息服务机构的业务由单一业务模式转变为多业务模式,实现了技术、业务上的大统一,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服务机构的功能,降低了信息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增强了其竞争力。

2.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日益增加及开放获取带来的变化

众所周知,互联网络环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资源及其检索、使用、参观等应用方式主要依靠馆藏文献、实物的状况。各种网络全文数据库、专业文献数据库、大型综合性商用数据库检索系统等把信息资源访问使用的检索平台拓展到基于远程网络数据库检索的一个多维立体环境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呈现出快速生产以及日益开放的趋势。我国通过自建或引进数据库等方式构建了相当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通过互联网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水平。然而,从国家整体上看,这些数字化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分别由数字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机构(或系统)保存,且由众多的开发商采用各自的技术自主开发专门系统提供服务,缺少融合性。用户使用时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学习各类资源的使用方法,适应各种检索界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一些信息资源保存及服务单位、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正在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探索服务融合实践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3.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的现实需求

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业务流程类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所收集和保存的信息资源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现象。图书馆主要收集保存各类文献资料,构建公共知识资源库;博物馆收集和保存文物等各类藏品,提供实物藏品的公共展示空间;档案馆收集和保存档案资料,构建社会记忆库。由于社会信息资源形成的复杂性,存在部分藏品在属性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同时被不同机构所收藏的可能性。例如,档案馆所收藏的某古代文书同时属于图书馆古籍管理的范围,也属于博物馆系列对应主题文物藏品范围;图书馆内同时也可能设有相关主题的实物藏品展览;博物馆为了配合藏品的展出,也会提供相应的古籍或档案等背景知识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三类机构都有体现自身的特色藏品服务之外,还存在与另外两类机构业务范围有一定的性质类似情况。推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21世纪以来,三类信息机构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分别启动了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博物馆等信息化项目,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服务。互联网技术的介入在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传统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数字信息及其处理技术本身的优势

数字信息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量大、呈现形式多样、视觉效果好、范围广、程度深等)使得信息可以长期存储、质量不变和高质量长距离传输;网络信息传播过程所传播的都是数字化信息,传递速度快、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数字资源具有分布离散性、复合性、动态开放性、交互性、关联性、嵌套性、集合性、可重组性、软硬件强依赖性等复杂特征。许多图博档数字信息资源处理的技术和方法相同,例如,对于数字档案馆中保存的孤本、某些珍贵的档案材料、历史资料等馆藏资料的保护、浏览、查询访问数字资源处理技术方法;而博物馆、美术馆要数字化文物图片资料,图书馆要保存大量的数字图书以及图像和视频等图的信息资源,城建及房产部门建筑用图、公安应用中要对指纹和身份证等图像档案资料进行存储检索需要的数字资源处理的技术方法也类似或相同。

5.数字化服务融合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相对滞后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人们已经深深感受到图博档各自保存、收集与应用的方式已经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数字化方式快速转变(但在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建设和服务业务工作日趋多样化,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而对于博物的数字化信息传递及与图书、档案信息的融合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图书、博物、档案信息其存储的特殊性及在保存价值上各自的差异性、资源复杂性,特别是共享融合方面难度较大,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的差异性,标准不统一,技术应用不够重视,博物、档案与数字化联系不紧密。虽然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践及实践研究相对较少;重视硬件建设多,但服务的技术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实践的整体上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深化。

1.2 研究意义

图书、博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及服务融合是涉及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以及互联网通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多学科、跨领域的宏大创举。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融合研究的目的是应用网络环境下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对图博档资源多媒体化、数字化、信息资源跨领域共建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大规模数字化存储、高效应用、良好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帮助数字资源建设规范运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资源的永久传承、保存、利用、传播、维护和服务、交流、弘扬及传播。

有效的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可以加深公众对图书、博物、档案等文化信息资源的理解和印象,更容易被大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和低层次文化群体、文化信息资源比较贫乏的广大农村居民以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获取、使用、接纳。有利于赢得青年这一意识形态工作最突出和最核心内容,有利于大众文化素质提高、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使得优秀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国家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良传统,还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进一步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心。 zITps73//WVY04nAukVOOzCMr0bv9rR8/QRDAeijjuWjQxaUtnHAXClxUC7VIj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