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从宏观层面上负责LAM数字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模式,作为资源以及用户等要素的舞台,其功能需要具体的服务方式来实现。前文已经探讨了LAM数字资源的特征及其组织策略,在此基础上应该深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具体服务方式,以充分发挥资源价值,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对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共享的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关联在一起的整体,尤其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关联使得LAM数字资源彻底打破原有的馆藏及分类的界限,成为一个有机的数字资源集,这就要求应该在原有的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以真正地达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合作的目标。

之前章节已经构建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该框架被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一些具体的信息服务方式,然而并没有回答这些服务方式是如何实现的、需要采用哪些具体方法、哪些服务方式是可以改进的等问题。本章在前几章的研究基础上主要探讨LAM数字资源的具体服务方式,比如LAM数字资源的检索、展示等具体服务方式,并构建整体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

4.1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基本方式

4.1.1 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融合方式

相对于其他类型信息资源的检索(比如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等)来说,LAM数字资源的检索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第一,LAM数字资源属于结构化的信息资源。基于元数据的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已经指出,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所拥有的数字资源十分复杂,使得图书馆数字资源、博物馆数字资源以及档案馆数字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以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对资源进行界定已经失去了学术上的严谨性,因而可以先按资源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并采用与之相适合的元数据进行描述 。图书文献类数字资源可以用MARC进行描述,藏品类数字资源可以用CDWA进行描述,而档案类数字资源可以利用EAD进行描述。所以对于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来说其最大便利就在于它们都是结构化的信息资源,而且其相应的元数据结构都支持OAI-PMH元数据收割协议,这些优势为LAM数字资源的检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LAM数字资源间存在着丰富的关联关系。在探讨LAM数字资源的组织策略时已经得知这些资源间存在着很多信息基本单位层面的关联关系,这些关联关系富含有丰富的语义,因此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关联关系向用户提供二次检索。另外如何向用户展示相关的资源检索结果也是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应该考虑的内容。

第三,LAM数字资源存在着多种存储格式。LAM数字资源的文件格式比较丰富,包括pdf、jpg、rmvb等,因此对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涉及众多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并且检索结果应该考虑不同类型文件检索结果的显示方式等问题。

第四,在探讨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时,本篇提出了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LAM数字资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为了解决文献类数字资源在与其他资源关联时无法深入资源内部的问题。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方案主要在于通过文件浏览器自动记载用户所浏览页的页码,当用户建立两个资源之间的关联时,程序可以自动将关联内容所在的页码存储到其关联表中。而且这种模式要求用户对建立的关联进行简要说明,用户做出的基于自然语言的说明将同样被存储到关联表中。对用户的说明(或称评论)进行处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转换为标准的关键词,进行存储、加工以及标识等操作,作为其所描述的知识元的检索词。基于这种方法用户的检索操作可以突破文献类数字资源基本组织单位的限制,直接深入相关的知识元。LAM数字资源的检索应该包含这部分内容,因而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检索方法以及结果的展示等。

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知识元,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链接、扩展并形成知识元网络。因为这些链接的知识点都是关于某一主题的,因而某一个链接在一起的网络便构成了关于某一主题以及相关主题的知识元网络,这些知识元可以分布在pdf格式的文件中,也可以分布在jpg、rmvb以及mp3等格式的文件中,主要是因为关联表的设计原理包括如何记录这些文件中的具体片段。用户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编辑关联表,因而知识元网络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需要动态地存储、标识这些网络,以向用户提供直接面向知识元网络的检索,具体可参见图4-1所示。

图4-1 知识元网络的检索

如图4-1所示,用户在使用LAM数字资源时可以随时编辑资源的关联表,也就是说利用用户头脑中对知识间关系的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通过这些链接的共享使其他用户能够获得关于某一知识点或者主题的更多的LAM数字资源以及网络上其他的数字资源。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可以分为多个层次,这些层次可以独立应用于LAM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共享,如果LAM数字资源采用了基于本体的组织方法,则LAM数字资源的检索界面除关键词检索入口外还应该提供树形列表检索等其他入口。对于LAM数字资源本体的检索来说其设计思路可以参照比较成熟的本体检索系统:利用本体解析API从本体中提取出三元组,因为本体的定义语言采用的是RDF三元组的语法结构;将提取出的三元组转换为图,比如可以通过Java相关技术绘制出网状连通图;最后结合Applet,Ajax以及J2EE等技术实现B/S模式下的本体可视化展示

对于本体的检索一般包括树形列表检索入口,树形列表展示本体库的概念层次关系,根节点代表所有类的父类,而其余节点代表本体中的一个概念类,类与子类关系通过树形层次结构展示。另外本体的检索工具还包括关键词检索入口,用户输入关键词后,在文本框的下方显示出下拉列表,列出与用户输入相匹配的词汇,这些词汇来源于本体中的类名、实例名以及属性名等。用户输入关键词后,单击搜索按钮,检索结果在相应的显示区域内输出 。LAM数字资源的本体可视化检索可以采用如图4-2所示的实施方案。

图4-2 基于本体的LAM数字资源检索方案

如图4-2中方案所示,用户通过检索界面发出本体的检索请求,服务器端则负责用户请求的监听,并且把用户请求交给本体检索模型。本体检索模型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它封装了OWL文档解析接口、本体推理、本体检索等功能。用户在客户端可以对本体进行可视化浏览,并通过鼠标点击等方式与服务器交互。本体检索的结果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用户可以实时通过点击查询结果等方式与资源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随时调整本体的显示中心,如果查到的是资源的一个实例,系统能够检索并输出相关信息。

LAM数字资源检索的方法以及策略,以最终构筑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

LAM数字资源检索的界面层是用户和LAM数字资源交互发生的场所,用户通过检索界面查找所需的LAM数字资源,检索到的结果在界面层进行展示,所以界面层对于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来说十分重要。

根据LAM数字资源的存储方式、功能需求等,一般检索界面提供基于关键词和分类两种方式进行信息检索。第一,检索界面包括关键词检索功能和分类检索功能。关键词检索要求用户对相应的检索课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关键词并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通过合理的检索式进行检索,然后用户根据需求对检索结构进行人工选择。而分类检索则需要用户判断所需资源属于哪个类别,然后从系统提供的分类表中找到目标类目,最后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检索界面需要考虑到LAM数字资源本身的特点。对于采用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LAM数字资源检索来说,其资源集主要包括两部分,这两部分支持不同层面的信息检索。在处理层已经探讨过,它们一方面包括LAM数字资源元数据以及本体的检索,另一方面支持知识元网络的检索。因而,检索界面应该与资源的这种特征相适应,提供相应的检索入口以及检索结果的显示方式。

第三,要考虑到用户的特点。对于LAM数字资源的用户来说,如果系统采用了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资源组织方法,那么应该允许用户在一个浏览界面同时打开至少两个资源,也就是说用户在浏览一个资源时能够在不关闭该资源窗口的情况下同时检索并打开另一个资源,这是LAM数字资源检索自身具有的特点。另外,因为LAM数字资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学术性等特征,因而应该适当控制用户的权限,以维护LAM数字资源的学术权威。比如可以把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超级用户(主要指专业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工作人员)、高级用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普通用户等。

第四,LAM数字资源检索界面的设计要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理念。比如:资源检索界面要设计得尽量简单,便于理解、执行 。审美方面应该做到色彩柔和、明快,线条简洁,字体端正,界面区域划分简明合理。对于LAM数字资源的检索以及浏览界面来说,应该十分重视审美方面的要求,因为LAM数字资源涉及大量的艺术品图片等,用户使用这些资源时并不是仅仅在于信息以及知识的获取,还十分重视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因而要充分注重LAM数字资源检索以及浏览界面的艺术效果,值得借鉴的是谷歌艺术计划的主页,它能够提供简洁、明快、动态的界面,以及超清晰画质,能够带给用户逼真的、生动的艺术体验。

LAM数字资源检索界面的基本构想包括三方面:关键词检索界面、分类检索界面、辅助功能项。LAM数字资源检索的关键词检索可以采用两种检索提问方式,包括利用自然语言的提问和基于关键词的提问方式。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默认的主界面可以只提供一个简单的关键词检索入口,目前这种方式也是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采用的主要方式。不过对于熟悉检索策略的用户来说还应该为其提供高级检索界面,高级检索界面允许用户对多个检索词进行组合或编制检索式对资源进行检索,以提高资源检索的精度。对于LAM数字资源检索来说应该采用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相互结合的策略,以一个文档框中输入单一检索词的简单检索方式为主,但同时向用户提供高级检索入口的链接。

对于一般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项目来说,提供一个简单检索入口和一个高级检索入口已经足够了。关键是用户需要使用资源时,在使用一个资源时可以检索并同时打开另外一个资源,以建立资源之间的链接,并方便地编辑资源关联表。页面中含有两个窗口的情况并非创新,谷歌艺术计划等一些项目就可以在同一页面同时打开两个资源 。LAM数字资源检索界面的两个窗口可以分为主窗口和次窗口,主窗口和次窗口可以分别显示不同的内容,并且可以分别对两个窗口进行最大化以及最小化等操作。在不需要同时打开两个资源时,可以将主窗口最大化,最大化后的窗口与一般的检索界面相似。

可以将LAM数字资源存储的基本单位设置为主窗口的默认显示结果,比如显示的检索结果为一本图书、一张图片或者一段完整的音视频等。同样的检索词,也可能检索到相应的知识元网络,那么检索到的知识元网络可以在次窗口中显示。

LAM数字资源分类检索也是用户查找资源的重要方式,分类检索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类,使资源有序化,便于读者浏览和检索。分类检索在组织方法上包括两种,即等级体系分类法和分面组配分类法。等级分类法一般通过分页方式显示类目层级,一级类目的类表在主页面上列出,并为各类目设置链接,用户点击相关条目进入子类目,进入类目的底层便能得到具体的资源,为了使资源查找更为便捷,分类的层级不宜过多。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将主题概念分解为简单概念,标引时用两个或多个简单概念的分类号的组合来表达一个复杂的概念。对于LAM数字资源分类检索来说,目前主要采用的体系分类法,比如美国记忆、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等,如图4-3所示。

从美国记忆和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资源分类检索上看,形成一套唯一的LAM数字资源分类体系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不同的合作项目完全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设置相关的分类体系,这可以保证分类体系的灵活性,便于用户的信息检索。因此对于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来说,应该根据所拥有资源的内容特征灵活地设置自己的分类检索体系。

上文分别讨论了LAM数字资源检索模型的主要层,即资源层、处理层和界面层,其他层如工程层、查询特征、用户认知、动机以及情境层虽然重要但对于本篇的写作目的来说并非重点,因而在此不做一一探讨。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的资源层、处理层以及界面层构成了LAM数字资源融合检索服务的基本框架,在具体的实践中本理论模型可以通过与其他层的结合向用户提供更好的LAM数字资源检索服务。

图4-3 美国记忆和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分类浏览

4.1.2 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融合方式

LAM数字资源浏览是用户使用这些资源的重要方式,前文对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可知,LAM数字资源的展示方式不仅直接受到资源内容及外部特征的影响,还受到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的影响,比如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展示服务。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LAM数字资源的记录方式直接影响着LAM数字资源的展示。基于前文对世界著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统计,文献类、图形图像类、音频视频类数字资源都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因此要求LAM数字资源浏览界面能够方便地展示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

第二,LAM数字资源是人类文化精华资源的数字化形态。这些资源中有些珍贵的资源(特别是档案类资源)是历史的鉴证,时间参数是LAM数字资源的重要属性,因而在展示LAM数字资源时要充分重视时间参数的作用。另外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参数比如资源所属的地理位置等,将这些因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构成更形象生动的资源展示方式。

第三,LAM数字资源的浏览可以分为资源的被动展示方式和主动展示方式。所谓被动的资源展示方式是指对用户检索出资源的展示,而主动展示是指用户并未发出检索请求时主动向用户提供一些资源的展示,比如谷歌艺术计划主页的背景图片就进行动态地切换,以向用户推荐本项目拥有的资源,另外它还向用户提供了幻灯片式的资料浏览服务。

第四,LAM数字资源的展示还直接受到所采用的资源组织策略的限制,其展示界面还肩负着与资源交互的任务,因而在相关界面中应该安排适当的功能按钮以完成组织策略所需的交互功能。

第五,LAM数字资源的展示服务还应该注重资源展示的艺术效果。LAM数字资源用户不仅仅注重信息以及知识的获取,还注重资源使用过程中的艺术体验以及审美享受,因而LAM数字资源的展示应该注重审美效果与实用功能的结合。

以上是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应该注意的几点,为了更好地展示LAM数字资源以及配合LAM数字资源的组织方法,本篇认为LAM数字资源的展示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LAM数字资源的普通展示方式。

在上一节中已经就LAM数字资源检索结果的展示方式进行了探讨,本节则主要关注LAM数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展示方式。所谓LAM数字资源的普通展示方式是指,用户查找到相关资源并打开后的资源展示方式。首先,普通的资源展示方式很简单,只要在打开的网页窗口中将资源原样展示出来便可。比如资源的馆藏单位、创建时间、专题等,用户再点击“查看条目”便真正打开资源图片,供用户浏览。

其次,资源展示窗口还应该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按钮。比如为资源展示添加变焦按钮,提供资源的扩大、缩小等浏览功能,还应该包括全屏浏览以及恢复显示等功能按钮。这些按钮的设计应该遵循审美原则,要与网页的整体风格协调统一。比如谷歌艺术计划的功能按钮采用透明设计,与资源图片十分和谐。另外,浏览窗口还应该响应键盘以及鼠标等外部设备的操作,比如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对图片进行缩放,以及挪动图片等。

再次,资源展示还应该注重艺术效果。为了再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资源的原始样貌,有些LAM数字资源采用高清拍摄技术,比如谷歌艺术计划采用街景全景拍摄技术向用户提供高分辨率的艺术品图片 。用户在浏览这些资源时一般期望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欣赏到图书、藏品或者档案等资源的细节,因而浏览窗口不应该降低这些资源图片的质量,而是能够传达出这些资源的艺术效果。

最后,资源展示窗口能够便捷地展示不同类型的资源。比如能够灵活地显示文本、图形图像以及音频/视频等,并在资源切换时应该自动调出控制相应资源的一些功能按钮,允许用户灵活操作相关格式的文件。

本篇提到的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除了应该遵守上述几条原则外还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改进。例如,在探讨基于信息的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时发现LAM数字资源基本单位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比如元数据中相关资源提供的关联关系、论文相互引用产生的关联关系以及关联数据等提供的关联关系等,这些关联关系使得LAM数字资源基本单位之间形成一个网络。因此,基于这个网络用户的浏览过程可以在相互关联的LAM数字资源之间切换,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可以构建资源之间的导航图,在浏览某一数字资源时,导航图可以悬浮在资源展示窗口之上,如图4-4中所示。

图4-4是一个带有导航窗口的资源展示示意图。为了不影响用户对主窗口已打开资源的浏览,可以将左上角的LAM数字资源导航窗口隐藏起来,也可以将资源导航窗口的透明度设置为可调整状态,另外还可以在导航窗口中添加其他一些功能按钮,比如缩放按钮、挪动按钮等。LAM数字资源导航图中每一个资源单位都用一个节点表示,节点中的文字描述该资源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题名、创作者时间等,节点的形状可以代表资源的存储格式,高亮显示的资源节点如图中的a.pdf表示资源浏览窗口中正在打开的资源。资源之间的关系用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对于一些特殊的关系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进行表示,比如图中资源a.pdf与e.pdf的关系可以表示a文献引用了e文献。另外导航图还应该与用户之间能够进行简单互动,当用户想切换到其他相关资源进行浏览时,直接点击导航图中代表该资源的节点,则主窗口随即切换到该资源,导航图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将新打开的资源节点变为中心,并且高亮显示,重新显示以该节点为中心的资源导航。

图4-4 LAM数字资源浏览窗口中的导航图

第二,与LAM数字资源组织方法相匹配的资源展示方式。

LAM数字资源的浏览方式不仅受到资源本身特征的影响还受到组织策略的影响,表现在LAM数字资源的浏览应该和组织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LAM数字资源的共享优势以及LAM数字资源的价值。在探讨LAM数字资源检索的界面层时,本篇提出了双窗口的资源检索方案,主要是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地编辑资源的关联表,两个窗口有主次之分,当把主窗口最大化后便与其他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一样,能够向用户提供单一资源的检索以及前文提到的展示服务。当两个窗口同时打开时,便可以支持用户对检索出的两个资源进行关联表的编辑。所以,LAM数字资源的展示模式与基于关联表的资源组织之间相互呼应,两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资源的共享与展示服务,其实施方案如图4-5所示。

从图4-5中可以看出,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LAM数字资源组织需要图4-5中的资源展示方式与之配合。图4-5中包括两个检索窗口、两个资源展示窗口,其中左侧的窗口可以被定义为主窗口,而右侧的窗口为次窗口。LAM数字资源展示及关联表的编辑过程如下:首先,在主窗口的检索框输入检索词,点击搜索按钮后检索结果在主窗口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显示,比如可以按照通常的列表显示等,也可以按照本篇提出的矩阵式显示方式。当用户点击所需的资源时在主窗口中展示相应的资源,与此同时在后台打开主窗口所展示资源的关联表,这一过程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另外在主窗口下方的资源定位选项中的下拉菜单要自动转换为与资源相匹配的格式,比如当主窗口打开的资源是文献型资源时下拉菜单可以包括具体的页、行、列值。如果是视频音频类资源时下拉菜单可以包含一些时间值,资源定位选项的功能主要是选择资源中的一个具体片段。当显示的资源为图形图像类资源时可不进行选择,而是将整幅图片作为连接点。其次,当未使用次窗口对应的检索框进行检索时,前文提到次窗口可以默认为显示关于检索词的一个知识元网络。而当利用次窗口的检索框进行检索时,则在次窗口中检索出相关的LAM数字资源。这些检索出的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显示。用户点击所需资源后,则在次窗口打开相应资源,同样在次窗口下方调出与资源相匹配的定位选项。但是,因为用户建立的链接并不需要同时保存在两个关联表中,因而在次窗口打开资源时不需要打开关联表。通过两个窗口展示资源还能够建立同一资源内部知识点的链接,对于图书类数字资源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最后,两个资源中的连接点定位好以后,就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用户也可以在两个窗口中间的文本框中输入建立链接的原因等说明文字,系统会自动地将这种链接关系存储到主窗口资源的关联表中,如果建立了错误的链接则可以通过下方的取消按钮取消刚刚建立的链接。

图4-5 用户编辑LAM数字资源关联表的浏览窗口设计方案

关联表还可以作为展示资源时围绕某一知识元进行跨资源转换的一种工具。比如在LAM数字资源的普通浏览模式中,当用户打开资源的同时,可以在后台同时打开资源的关联表,当用户浏览到拥有知识元链接点的位置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提示,如图4-6所示。

在LAM数字资源的普通浏览方式中加入资源关联表作为切换浏览的工具,其显示效果如上图4-6所示。窗口中的左上角仍然是资源导航图,该导航图已经在前文讨论过,它主要展示的是资源基本单位间的关系。利用关联表作为资源切换工具时,用户在打开某一资源的同时后台将其所具有的关联表同时打开,因为关联表对机器可读,因而系统会自动根据正打开资源的情况对其关联表进行检索。比如当打开一本电子书时,系统会自动获取正在展示的资源页码,这是Office以及Adobe浏览器都具有的功能,然后在其关联表中检索该页是否存在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关联,如果没有则不进行任何操作,如果存在链接则在该页显示出链接的示意图。该资源展示窗口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资源缩略图能够在主窗口打开所链接的资源,并且通过正在浏览的资源关联表中记载的信息直接定位到与其存在链接关系资源的具体位置。当打开新的资源后,左上角的导航窗口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到为正打开资源的导航,而且新打开资源的关联表也应该被打开,以显示该资源与其他资源知识点间存在的关联。通过这样的机制,用户便可以围绕着某一知识点在不同的LAM数字资源之间进行切换浏览。

图4-6 利用关联表的LAM数字资源切换浏览

第三,LAM数字资源的多维展示。

LAM数字资源是人类文明的数字化表达形式,人类文明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领域内社会实践取得成果的沉淀。既然LAM数字资源跟历史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那么时间参数作为LAM数字资源的一个属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因而在很多LAM数字资源的实际项目中都十分重视时间轴的作用。比如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主页导航菜单下方是非常实用和简易的时间轴,通过点击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颜色条,下方的大幅图片便会自动切换到相应地质年代的图片。图片左下方还有蒂勒尔的照片,并提供一些文字性介绍,如该地质年代的一般特征等 。德国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也具有基于时间轴的资源展示服务,不过东京博物馆的时间轴展示的是博物馆日程信息。世界数字图书馆是基于时间轴的LAM数字资源检索与展示的典型实例。用户通过对时间轴上的两个滑动块儿(图中的绿色部分所示)的调节,便可查找某个特定时间段的资源 ,具体可参见图4-7所示。

可见时间参数对于LAM数字资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本篇认为可以通过时间参数以及其他一些参数比如国家、学科等属性构建LAM数字资源的多维展示方式。目前信息可视化已经成为信息展示的主要发展方向。可视化一般指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将原始的数据转换为可视图像,使其更为直观 。将信息检索结果转化为可视化状态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分类的文档簇法、基于超链接法以及基于语义内容法三种 ,而从资源的展示方式上来看,又分为不同维度的展示方案。

图4-7 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的时间轴

多维展示方案包括以一维时间轴为基础进行的资源展示、二维展示以及三维展示。一维展示方案被广泛使用,比如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基于时间轴的展示方案,用户可以调整时间轴上的滑块,下方便显示该时间段内的馆藏图片,当鼠标悬停于资源图片上方时,图片如果存在链接便被突出显示,比如图中剑龙的轮廓已经变为绿色,通过鼠标点击便可进入资源的浏览页面,如图4-8所示

二维的LAM数字资源展示也经常被采用,比如世界数字图书馆主页的资源便是二维可视化方式。如图4-7中最下方为时间轴,图中主体部分为世界地图,而LAM数字资源则被集中到相应的地理区域。因而世界数字图书馆对资源的这种可视化展示方案便是二维展示的典型实例,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资源检索,比如选择相应时间段资源以及相应地理区域的资源。

图4-8 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基于时间轴的展示

三维展示方案是立体的资源可视化展示方法。VR-VIBE是一个三维立体化的信息检索系统,该系统支持对大文件存储的浏览和过滤,VR-VIBE突破了二维信息展示的限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信息资源的三维展示,并强化了用户和系统的交互功能 。在VR-VIBE系统中,用户可以确定关键词在金字塔中的位置,根据关键词在金字塔中的位置计算出每篇文档的距离,文档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便被确定了。用户可以浏览三维立体空间中展示的资源,并与资源进行交互。图4-9是VR-VIBE文档的三维空间展示样例

图4-9 VR-VIBE虚拟三维空间的文档展示

LAM数字资源的信息检索结果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示。但没有在上一节探讨信息检索时考虑这个问题,原因在于LAM数字资源的可视化,特别是对某一知识元相关的资源可视化展示,不仅仅作为检索结果的形象化展示方法,而且它还可以作为一种研究与分析的工具,在用户浏览资源时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LAM数字资源的多维展示是一种可视化的资源展示方案,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以用户建立的关联表为基础构建多维的展示方式等。前文提到在主窗口的检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时,主窗口显示相应的资源检索结果,而次窗口则显示以知识元为中心构建的资源网络。多维可视化的展示方案便可以用于这两个窗口的检索结果显示。例如,当用户检索到某知识元网络后,在检索窗口中可以以知识地图的方式显示检索结果,这是信息检索可视化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主要表现为知识元所在的信息资源用节点进行表示,节点上可以添加一些文字说明以帮助用户了解该资源,而节点间的关系可以用连线表示,如图4-10所示。

图4-10 LAM数字资源检索的可视化方式

但是这种展示方案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它只表明了资源节点间的关联关系而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带有任何语义,另外这种显示方式无法展示出资源的内在规律,不利于对相关知识元进行分析。因而本篇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便于用户发现相关资源的内部规律,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按钮,使用户能够选择LAM数字资源可视化展示的维度,这样关于某一知识元的LAM数字资源检索结果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重新布局以及提供多维展示。比如用户选择一维显示时系统可以让用户选择资源展开的维度。以时间轴作为资源展示的坐标轴为例,那么检索出的围绕某一知识元的LAM数字资源便以时间轴为坐标进行显示,例如图4-11所示。

图4-11 基于时间轴一维坐标的LAM数字资源展示

图4-11是以时间轴作为一维坐标,将围绕某一知识元的LAM数字资源检索结果进行展示,资源节点用不同的图标显示,这些图标代表了不同的资源类型,资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基于时间轴的资源展示能够让用户方便地看出该知识元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律,比如LAM数字资源节点相对密集的地方反映了该知识元研究的热点时期。另外,还可以采用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基于时间轴的资源展示方法,用户拖动时间轴上的滑块以检索所需时间段的相关资源。

当用户选择二维显示方式时,需要用户设置LAM数字资源展示的二维坐标轴,比如当用户选择时间和国家两个属性作为资源展示的两个坐标时,那么检索出的LAM数字资源便在二维坐标系中展示出来,例如图4-12所示。

图4-12 基于二维坐标的LAM数字资源展示方式

图4-12中用户选择的两个维度构成了LAM数字资源检索结果展示的坐标系,检索出的LAM数字资源根据其在两个维度上的具体属性值被显示到相应的位置。基于二维坐标系的资源展示方式能够进一步展示资源所包括的知识元的发展规律。假设上图4-12中的横坐标是时间轴,纵坐标表示的是资源所在的国家,那么检索出的LAM数字资源在二维坐标中的排列方式不仅包括一维坐标展示时的功能,还可以用于不同国家关于相同知识元资料的对比。

用户也可以设置三个维度的资源展示,只要用户再多选择一个展示维度构成一个三维坐标系即可,例如图4-13所示。

由于在二维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维度,因而三维坐标能够展示出另外一层的语义,资源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揭示出更多的内涵,有助于用户发现其他规律。因此,基于坐标的LAM数字资源显示方式不仅仅实现了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它还能够作为对某一主题相关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另外,LAM数字资源检索结果多维可视化展示界面应该同样具有交互功能,应该设置一些辅助功能按钮,比如缩放按钮等。可视化窗口还需要遵循用户与资源交互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可见性和可伺服性,即要求资源对象及对其操作过程对用户可见,而且用户发出的控制指令能够与控制结果形成良好的映射,要求界面提供的实际内容应该与目标用户想象中该对象包含的属性和操作尽可能吻合

图4-13 基于三维坐标的LAM数字资源展示方式

第四,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的幻灯片式浏览。

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式浏览是一种主动的资源展示方式,主动的资源展示方式是指系统主动将资源展示给用户,用户并不需要对所展示的资源进行检索。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浏览方式是系统通过选定的一个资源集,并将资源集中的资源按照某一顺序轮流向用户进行切换展示的方式,它主要注重资源展示的视觉效果。这种服务方式主要展示的是图形图像类数字资源,因而对于博物馆资源的浏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浏览方式来说,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于幻灯片浏览的LAM数字资源集选取问题;第二,幻灯片展示的艺术效果问题。因此本篇主要从这两方面来探讨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展示服务方式。

LAM数字资源集的选取在本质上是如何对资源进行分类的问题,对资源进行分类以后便形成了不同的资源集,通过对某一资源集中资源的切换展示便构成了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展示。因为LAM数字资源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个馆的资源,因而构建一套统一的分类体系十分困难。另外不同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项目拥有的资源集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存在一套统一的分类体系也无法应用于所有项目。所以更为合适的方法是不同的项目按照自身资源的特点灵活地进行分类,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分类。比如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采用了五种分类方式,分别为:Place、Time、Topic、Type of Item、Institution,按照每一种分类方式可以分别将其拥有的LAM数字资源划分到具体的资源类,比如按照Place方式将资源分为:Africa、Central and South Asia、East Asia、Europe、等10类,而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又分为:Computer science,Information & general works、Philosophy & psychology等十个类 。美国记忆也提供了不同分类方式,比如Topic、Time Period、Containing、Place,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浏览具体的资源类 ,其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又可以分为:Advertising、African American History、Architecture,Landscape等29类。

不同的项目应该对资源进行灵活分类,采用与自身资源相匹配的分类方式。除了这些传统的分类方式以外,有些项目还采取了个性化的分类方式,比如谷歌艺术计划具有“我的艺术馆”功能,用户可以从30 000多件艺术作品中任意进行选择,利用选择的资源创建自己的个性艺术馆。用户也可以向每幅作品添加评论,然后将整个收藏集与朋友和家人共享,其他用户便可以以幻灯片的浏览方式浏览这些用户建立的“个性艺术馆”。对于LAM数字资源项目来说也可以借鉴谷歌艺术计划的方法,允许用户构建自己的资源收藏集,并可以设置资源集的开放级别与其他用户共享。

通过资源间的关联,LAM数字资源构成了一个资源网络,用户可以以某一个资源节点作为起点,然后对资源所处在的整个网络进行广度优先遍历方式的自动切换展示。另外,还应该设置一些资源过滤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特定格式资源的浏览,比如有的用户只想浏览图形图像类数字资源那么只需选择这类资源便可。因此,对于LAM数字资源的幻灯片式浏览来说,可以多提供一些资源集合的选择方式,使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类目以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浏览。

还需要考虑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是LAM数字资源幻灯片展示服务的艺术效果,因为与单纯的信息检索与浏览不同,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在浏览LAM数字资源时希望得到的是文化的感悟和审美体验,这部分用户十分在意资源展示的艺术效果。幻灯片展示可以作为休闲式的资源浏览方式,因而更应该注重资源展示的艺术效果,本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提升幻灯片式资源展示的艺术效果:1)播放过程中应该保证图片的质量,应该展示出资源图片的真实色彩与细节,最大限度地还原图片的真实面貌;2)在播放过程中可以为图片加入一些动态效果,比如播放过程中增加图片拉近、挪动等动态效果;3)幻灯片式浏览过程中应该全屏展示图片,其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在图片播放的过程中同时播放该资源的文字说明,如果选择文字说明那么应该同样注意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协调问题,注重文字显示的艺术效果。4)幻灯片的切换过程也可以添加一定的艺术效果,比如类似ppt中的图片淡入淡出、溶解等效果。5)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

以上探讨了LAM数字资源展示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展示方式分别从LAM数字资源的内在特质、LAM数字资源的组织策略以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适合于LAM数字资源的融合展示服务方法。具体的LAM数字资源项目应该灵活运用,可以采用与其相适应的一些展示方式,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LAM数字资源展示服务融合。

4.1.3 LAM数字资源的个性化服务融合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传统信息的资源组织方式与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不适应网络时代对信息资源组织的要求。因此,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应该包括一些常见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本篇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探讨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第一,个人LAM数字资源收藏。

个人LAM数字资源收藏主要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LAM数字资源,建立个性化的LAM数字资源收藏夹。用户需要通过自己的账户登录,在浏览资源时可以任意选择所喜爱的资源并点击收藏按钮,该资源便被收藏到个人的收藏夹中。比如在谷歌艺术计划中,用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收集到“我的艺术馆”中,如果“我的艺术馆”设置为公开状态,其他用户便可以浏览这些公开状态下的资源集。对于LAM数字资源的个人收藏夹也应该采取同样的策略。用户可以设置个人收藏夹的权限,当收藏夹设置为公开状态时其他用户可以访问这些公开的个人LAM数字资源收藏夹。不过个人LAM数字资源收藏夹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个人LAM数字资源收藏夹数量巨大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集,比如谷歌艺术计划项目个人收藏夹在本论文写作之时就已经达到两万多个,而且还处于不断的增长过程之中,因此同样需要对LAM数字资源个人收藏夹进行管理;2)每个收藏夹下的资源也需要进行分类组织,所以应该允许用户构建自己的分类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树形资源组织框架。LAM数字资源个人收藏夹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方法解决问题:首先,可以按照用户名的字母顺序组织众多的个人收藏夹,形成个人收藏夹的检索目录。当用户点击某用户名时则链接到该用户的个人收藏夹;其次,对于某一具体的个人收藏夹,允许用户按照树形方式组织自己收藏的资源,用户可以自由地编辑资源组织的树形结构。用户的LAM数字资源个性化收藏模式如图4-14所示:

图4-14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个性化收藏模式

因为很多LAM数字资源用户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他们经常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个人LAM数字资源的收藏,所以这些个人收藏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他用户可以按照用户名查找这些收藏夹并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比如幻灯片浏览方式等)。另外,如果采用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LAM数字资源组织方法,那么用户可以基于某一主题构建知识元网络,并将相应资源收藏到个人收藏夹中。

第二,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信息融合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是指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数据库和互联网检索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相应的资源发送到用户手中。目前,许多信息服务机构都推出了诸如个性化频道定制、个人智能化搜索代理等信息服务融合

信息融合推送服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或人工根据用户订制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检索,定期将这种需求有关的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另一类则由智能软件以“网络广播”的方式将信息发布到服务器端的“信息频道”,供用户选择和预订。LAM数字资源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

LAM数字资源的深度关联与共享也为个性化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能够带来新的信息推送服务内容,比如前文提到的用户收藏的知识元网络被其他用户扩充时便可以将这一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那么该用户便可以了解到新添加的资源。本篇认为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信息推送服务可以采用以下模式,如图4-15所示。

如图4-15所示,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信息推送服务的过程为:首先将用户提交的一些个人需求信息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信息保存到用户的Profile中。然后信息检索模块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LAM数字资源集进行检索,并将信息检索的结果发送给信息过滤模块。信息过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计算检索到的资源与用户需求间的匹配度,如果两者的相似度小于阈值则丢弃该检索结果,符合要求的检索结果将被推送,用户接口负责与检索结果与用户间的交互。另外用户接口还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等功能,并通过用户反馈模块完善用户个人兴趣模型。反馈模型完善个人兴趣建模的方式如图4-15中虚线框所示,比如通过对用户的日志进行挖掘以抽取用户的行为模式等。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模块还应该具有监听功能,比如当系统增加资源时,检索模块能够监听到这种变化,能够将新的资源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推送给相应的用户。另外对于LAM数字资源来说如果采用基于用户协同关联表的方法,那么当用户关注某一知识元时,如果这个知识元网络被其他用户编辑而发生变化,比如该知识元网络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的话,那么信息检索模块应该能监听到这种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信息推送给对该知识元感兴趣的用户。

图4-15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信息推送服务

第三,LAM数字资源的订阅服务。

LAM数字资源的订阅服务是指用户按照个性化需求偏好、兴趣以及习惯等订制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目前很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项目提供RSS服务。RSS是基于XML技术的互联网内容发布和集成技术,是一种描述新闻或其他web内容的方式,通过“Feed(提要)”将信息从在线信息发布者传递到Web用户面前,用户通常通过RSS阅读器来订阅多个站点的新闻或BLOG 。对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来说,系统可以提供信息订阅服务,用户不仅可以订阅感兴趣的LAM数字资源,还可以订阅知识元,当知识元网络发生变化时,系统可以把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

第四,LAM数字资源特色专题知识库。

特色知识库是具有资源特色、组织特色、风格特色以及服务特色的行业数据库和机构自建数据库,它一般按照使用的目的创建知识体系,可以将特色库看作一种知识的创新过程,在知识服务上特色库要比普通的数据库更具效率 。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为其特色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方法使得不同类型不同馆藏的资源能够根据某一主题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辅以前文提到的LAM数字资源多维展示模式,使得构建某一主题的特色知识库变得更为方便。LAM数字资源特色知识库很有可能成为开展LAM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基础。

第五,LAM数字资源呼叫中心服务。

呼叫中心能够提供一对一的用户服务,它是指利用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如IVR(交互式语音呼叫中心流程图应答系统)、ACD(自动呼叫分配系统)等,可以自动灵活地处理大量不同的电话呼入和呼出业务及服务的运营操作场所。呼叫中心也被应用于图书馆领域,比如我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提供了呼叫中心服务,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等。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可以开展呼叫中心服务,咨询馆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系统向用户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

4.1.4 LAM数字资源的其他服务融合方式

在具体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中,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发展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服务方式。这些具体服务方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网页语音朗读服务。

世界数字图书馆(World Digital Library)项目是典型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该项目网站设计非常简洁美观,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源而并不需要繁琐的中间步骤。当用户检索到某条资源时,系统首先打开资源的相关信息界面,该页面主要展示资源的预览图以及相关元数据信息,比如资源的标题、机构、日期以及语种等。如图4-16所示。

如图4-16所示,该页面是用户浏览具体资源时的过渡页面,它主要负责展示资源的相关信息。比较有特色的是在该页面的右上角提供了网页文字的语音朗读服务。该语音播放器采用了ReadSpeaker公司提供的在线文本朗读技术。用户通过点击“听此页”按钮便可以听到朗读该页文本的语音,用户还可以通过快进按钮随意调整朗读的进度。ReadSpeaker还提供了一些高级设置选项,比如可以选择是否高亮显示正被朗读的句子,高亮度显示的文字颜色、语速以及是否自动滚屏等。另外网页朗读语音的mp3格式文件允许用户下载。

第二,谷歌艺术计划的艺术品对比研究服务。

图4-16 世界数字图书馆资源相关信息展示界面(部分)

谷歌艺术计划存储的主要信息资源为高品质的图片,该项目利用谷歌街景技术对博物馆的内部实景进行拍摄,并且以超高像素拍摄馆内历史名画,供全球用户欣赏。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研究艺术作品,谷歌艺术计划为用户提供了艺术品对比浏览服务,如图4-17所示。

图4-17 谷歌艺术计划的图片对比服务

如上图4-17所示,谷歌艺术计划的图片对比浏览工具在页面最下方提供了两个虚线框窗口。当浏览某一作品过程中点击对比按钮,正被浏览的图片的缩略图将出现在下方的第一个虚线框中。查找到要进行比较的第二幅作品后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操作,该作品的缩略图显示在第二个虚线框中。点击左侧的对比浏览按钮后,两幅被选中的图片会同时展现在主窗口中供用户进行对比浏览。鼠标悬停在图片上时会自动弹出放大缩小按钮供用户操作相关图片,以帮助用户浏览图片的细节。

第三,与社会网络的交互。

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Web2.0信息环境下,不应该像过去一样等待用户主动上门,而是应该主动走到用户之中,扩大自身影响力,也扩展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体。从2009年到2010年,由五个国家的成员组成的RLG社交元数据工作组研究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相关的70多个网站,考察了这些网站的社会交互媒体功能,如标注、评价、浏览、排序以及推荐等。考察结果表明,在现代信息环境下,主动深入网络社区与用户互动,才是形成长期活力的可行之策

现在很多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都提供了社交网络工具接口,用户通过这些社交网络工具可以从单纯的信息使用者的角色向内容生成者的角色转变。通过社交网络工具,用户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文字、图像、影音、链接、文件等。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只有借助社交媒体具有的创造、分享、交流等功能,才能使其与传统屏幕媒体和网站相比,具有较好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以及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强化品牌认同,增加自身的曝光度等。比如谷歌艺术计划中,当用户浏览某一资源时点击下方的分享按钮,可以打开不同的社交网络工具接口,如图4-18所示。

图4-18 谷歌艺术计划的社交网络工具接口

如上图4-18所示,谷歌艺术计划包括多种社交网络工具接口。比如用户通过点击图7-25中的微博图标,便可以将正在浏览的资源通过自己的微博账户与好友分享。用户还可以选择其他社交网络工具,比如人人网、QQ空间等。社交网络工具的出现,能够为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提供一种新的营销和推广的渠道,它能够使LAM数字资源延伸到新的用户,也有助于建立忠实的用户群体。

第四,Q&A。

问答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种知识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问答系统自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搜索问答模式,以信息为主;第二阶段强调以人为主,以即时通信和SNS为基础,辅之以搜索互动问答 。目前很多LAM数字资源项目都含有问答服务,其主要方式是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在线的方式提交问题,然后由专业的馆员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将答案返回给用户。例如,美国记忆项目的问答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问答接口,用户点击“Ask a Librarian Home”便可进入问答界面。首先系统要求用户选择所提问题的主题领域,如图4-19所示。

当用户选择具体的主题类目后,打开的新界面会直接告诉这个主题系统能够提供什么服务,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其中提供的服务内容。用户还可以查看那些经常被用户提问的问题以及答案。页面下方是三种提问题的方式,包括:Ask a Librarian Online、Contact us by Fax、Written Correspondence,用户点击相应图标便可进入相应的问题输入界面,系统承诺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对用户的问题进行答复。

图4-19 美国记忆问答服务界面

问答服务是帮助用户解决使用LAM数字资源时所遇到困难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馆员与用户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于LAM数字资源项目来说问答服务给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馆员不仅要了解本馆资源还应该对其他馆藏资源有所了解,彼此相互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用户在使用LAM数字资源时遇到的困难。

第五,论坛。

论坛是用户之间相互自由交流的空间,用户在网络论坛中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以及彼此交流信息与心得。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论坛有助于用户之间形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不同用户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资源比如软件、文档以及邮件等,系统可以在论坛上张贴新闻通知等。对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来说,其用户群体很大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如果能够让他们自由交流则非常有助于知识的交流,用户的真知灼见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将会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可以借助用户的智慧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用户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可以扩大人际网络,这种自由的交流环境会给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带来新的活力。

4.2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创新服务

4.2.1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参考咨询

图书馆领域内的学者认为参考咨询是由“社会(用户)、图书馆(咨询馆员)、文献信息源”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 。参考咨询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服务方式,在我国参考咨询服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所涉及的各个元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信息源、服务手段以及服务内容等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目前数字参考咨询渐渐成了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对于LAM数字资源来说,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作为知识服务的基本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并非易事。对于LAM数字资源来说,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或者知识往往散存于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之中,因而用户很难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也很难直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基于LAM数字资源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参与合作的馆员能够打破原有的馆藏限制熟练掌握LAM数字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回答用户在资源检索以及使用等环节遇到的问题。

第二,在探讨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的原则时,以用户为中心是LAM数字资源服务的重要理念,而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从数字参考咨询发展历程上来看,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是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LAM数字资源参考咨询服务能够突破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局限。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数字参考能够实现全天候的服务,用户不管在任何时间地点只要能连接到网络便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

数字参考咨询的形式比传统参考咨询丰富得多,比如前文提到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实时交互式服务IRS(Interactive Reference Service)、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对于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参考咨询服务来说,通过知识网络进行数字资源参考咨询服务融合可作为其首选。因为LAM数字资源虽然处在不同的文化机构,但它们在之间是由通信网络互联的,一旦需要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相互协调与配合,三者需要在资源上进行互通以及“人”方面进行合作完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字资源的服务融合,如图4-20所示

图4-20 合作数字资源参考模式

集中式合作数字资源包括一些具体的方式,比如传统参考咨询与网络参考咨询合作互补、中心馆与各成员馆之间合作信息咨询、联机在线合作咨询等。而分布式主要包括不同机构合作信息咨询、网上专家合作咨询系统、基于Web的联合表单咨询、网上实时合作咨询、远程视频虚拟合作咨询模式等。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可以根据不同文化机构间的合作程度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目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因为在资源、场馆以及制度方面的融合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而本篇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用分布式的LAM合作数字资源参考服务比较合适。

在图书馆界,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而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在功能上,参与LAM合作项目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拥有各自的问答系统以及问答知识库,通过网络不同的成员馆之间能够进行音频、视频等实时交互,以合作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DRS合作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中心可以通过不同成员馆的专家以及馆员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答案。以DRS合作中心为中介实现LAM数字资源、专家资源的服务共享。根据LAM数字资源合作的范围,可以采用不同的等级管理模式,对于大型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可以采用三级合作机构管理模式,而中小型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可以采用两级合作机构管理模式。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咨询参考服务模式如图4-21所示。

图4-21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咨询参考服务模式

如图4-21所示,LAM数字资源DRS中心主要负责控制以及协调内部各成员馆的数字参考咨询和知识库。DRS中心可以由参与合作的某一机构负责,比如在数字参考咨询方面开展比较成熟的成员馆。成员馆负责自身的参考咨询服务,另外也要相互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馆藏实现参考咨询的合作。

虽然在模式上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分布式合作数字参考咨询与现有的图书馆合作参考咨询服务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以如此复杂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的共享资源集作为基础,给分布式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分布式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为相关的咨询馆员以及专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者的合作使馆员面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资源,以这些资源为基础提供服务需要相应的馆员与专家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练掌握本馆资源的情况还要对参与合作的其他馆的资源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这些资源在内容以及外在特征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博物馆的数字资源不仅具有知识价值还具有艺术、文物以及历史价值,其他馆员需要具有相关的知识才能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资源参考服务。另外,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的参考馆员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相互交流经验,或者通过相关的培训课程拓展参考馆员的知识结构。第二,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前文探讨的LAM数字资源组织方法构建各自的知识库。LAM数字资源统一组织从不同层面建立了资源间的联系,特别是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模式注重资源内部知识元之间的联系,因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组织方法构建自身的知识库,并基于这些知识库提供更好的参考咨询服务。第三,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将会面临更复杂的用户提问,用户的问题将更为多样。因此应该合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并针对这些类目积极开展新的服务类别,使服务的种类以及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在开展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的资源,使三馆的数字资源能够有机地结合,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从多个角度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第二,要注重挖掘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资源中的知识,这是比较困难的任务。可以建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微型知识库。

第三,应该为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流程以及业务更加正规。开展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需要三馆协作,共同构建相关的业务流程标准,使三者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发挥三馆合作所带来的优势。

第四,注重用户对服务效果的反馈,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不同的成员馆也要建立自己的反馈机制,可以指派专门人员,对用户的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进一步提高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

最后,对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来说,它以LAM数字资源作为服务的基础。在这种服务方式的视野中,LAM数字资源不是独立分割的单位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LAM资源的无缝连接作为服务的前提,并且充分结合咨询馆员以及专家用户等头脑中的智力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具有知识含量的服务。所以,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而且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它使得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的知识资源与智力资源提供用户一定的服务融合,达到1+1+1大于3的效果。

4.2.2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服务

专题服务是专题检索服务的简称,是指针对用户所委托的课题进行检索,以书目、索引、文摘、全文、汇编等形式作为检索结果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类型。可见,专题服务是针对用户需求的某一主题而进行的一种检索服务,对于检索结果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编辑,服务的重点在于针对某一主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理,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服务,是针对用户需要的主题,对LAM数字资源集进行检索,将检索结果简单编辑并返回给用户,应该注重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某一主题进行跟踪,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索,向用户提供关于某一主题的最新检索结果,向用户提供更及时的检索服务。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检索服务包括用户、资源以及馆员等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22所示。

图4-22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服务

图4-22反映了基于LAM数字资源专题服务的模式以及过程。用户首先需要向馆员提供所需的主题,馆员根据主题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简单编辑比如汇总等操作,再将处理后的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不过对于LAM数字资源来说,馆员可以对用户提供的专题进行两方面的检索:第一,主要针对LAM数字资源的检索。这是目前图书馆界最常用检索方式,也就是说检索返回的结果是LAM数字资源的基本单位,比如一本书、一幅画或者一份档案文件。

LAM数字资源构成了有机的、复杂的资源集,相对于图书馆的传统专题服务来说,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服务将会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资源的检全率问题,其次LAM数字资源包含复杂的资源形式,不仅包含文献型数字资源还包括丰富的图形图像型资源以及音视频数字资源等。

为了更好地提供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服务,本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对用户所需要的专题要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所谓主动出击的策略是指相关馆员不要被动地等待用户提供的专题委托,而是应该主动出击帮助用户明确所需的相关专题,并提前为检索做好准备。有些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明确自己的检索目标,甚至对相关的主题也并不了解,因而主动的专题服务会对用户有很大的帮助。采用主动出击的策略能够帮助用户明确检索目标,并提升专题服务的质量,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馆员在对某一主题相关资源的检索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资源的关联表和整体LAM数字资源集间的配合。将基于两者的检索结果结合起来,使两者的检索结果能够实现互补,尽量保证资源的检全率。另外,还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一定的手工筛选,以提高资源的检准率。

第三,对于某一主题的检索结果,可以让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三馆的相关馆员共同审定,LAM三馆的相关馆员一起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如果检索结果达到要求则返回给用户,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重新制定检索策略再次检索,直到得到满意的检索结果。

第四,对于检索结果还要进行一些简单操作,比如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汇编等。如果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专题服务,不应该提供一个简单的资源集合。而需要对检索结果进一步加工,这些深加工手段包括统计、整理、分析、综合等,将检索到的资源加工为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或知识产品再返回给用户。

第五,要注重用户的反馈,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题服务融合的方法、方式以及策略,实践中逐步完善基于LAM数字资源的专题检索服务融合。

4.2.3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

目前,不仅仅图书馆领域开展了学科服务,一些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也开展了学科服务,比较有代表的就是美国记忆项目专门为老师开展的一些学科化服务,如图4-23所示

图4-23 美国记忆项目为老师提供的学科服务

如图4-23所示,美国记忆为学生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并进行合理分类以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例如,图4-23中的“Constitution Day Resources”类目下,提供了大量关于美国宪法的资源。在此类目下又对资源进行了具体细分,不仅提供了美国宪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版本,还提供了相关博客、课程计划等,这种数字资源管理方法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另外,美国记忆的学科服务还是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可以通过该系统共享自己的教学材料、实现资源共享、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等。

学科服务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其资源的学术性以及权威性等特征使其成了学科服务的天然原料,因而学科服务是发挥LAM数字资源价值以及提升项目影响力的重要渠道。本质上讲,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针对具体的学科,建立以学科为中心的多种LAM数字资源整合与共享、多种载体共存、强化学科特征的知识服务融合平台,旨在帮助教学机构高效、广泛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工作。并依托学科馆员,提升用户的知识水平。因此,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以提升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融合水平:第一,为教师提供日常教学、学习、研究等所需要的LAM数字资源,并充分注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不同形式的数字资源,增强资源的学科性以及品质;第二,将零散的LAM数字资源按多种不同类别进行梳理,加以分类,关联在相应的类别里,尽量做到“专”与“全”,从多个维度,以多种样式向用户展示丰富的LAM数字资源;第三,积极促进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达到利用无所不在的信息环境、教学和研究成果的管理、分享和再创新。

在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上有很多可借鉴的成果,比如刘颖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 ,曹学艳提出了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学科服务模式 ,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应该以相对成熟的学科服务模式为基础,并且应该充分关注LAM数字资源合作对学科服务模式的影响,构建与项目自身相适合的学科服务模式,本篇构建的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模式如图4-24所示。

图4-24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模式

从图4-24中可以看出,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服务方式,它由一些具体的服务方式构成,但这些服务方式的目标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着学科以及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融合,该服务模式的重要基础就是LAM数字资源。对于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开展学科服务的主体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文化机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通过三者之间的合作打造结构完善的学科馆员团队。学科馆员是开展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的主体,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基于学科或者课程合理组织LAM数字资源,对其进行仔细筛选,建立与之相符的资源具体类目,以为具体的学科或者课程提供支持。LAM数字资源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学科馆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前文提到的检索方法筛选出所需要的资源并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向教师以及学生提供获取所需资源的便捷途径,为学科以及具体课程打造最真实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包含很多具体的服务方式,这些服务方式是教师以及学生与LAM数字资源的接口,学科服务所包含的具体服务方式有很多,具体的合作项目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方式上的创新。总体而言,学科服务一般应该包含下面一些基本的服务方式:学科资源导航、学科资源共享、个性化课程服务。LAM数字资源因为其本身具有的内容特征,使得它在人类的知识以及文化中体现出很高的学术性、权威性、客观性以及知识性,这使得它与学科服务融合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些资源能够使教学以及科研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学科服务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多维度、多角度的资源展示带给学生以真切而生动的学习体验。对于LAM数字资源本身来说也会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好发挥。

上文探讨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第二层包含的一些相对具体的服务方式,对本层中其他的一些服务方式不再一一探讨。

4.2.4 基于LAM数字资源的服务形式创新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LAM数字资源的共享使得传统服务方式不得不进行调整,以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另外,LAM数字资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发挥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新的服务形式需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内在语义关联,并充分挖掘三馆馆员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更具创新性的服务。本篇设想了几种服务形式:

第一,基于主题的专家讲座:充分利用LAM三馆数字资源,并聘请相关的领域专家就某一主题开展专家讲座,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用户可在线观看,或者邀请领域内的学者开展网络公开课等。开展这种类型的专家讲座或者公开课要充分重视LAM数字资源的应用,不要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而是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带给用户丰富的知识体验,专家应该像导游一样通过对不同资源的浏览使用户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获得知识以及文化的熏陶。

第二,LAM馆员加强协作,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再创造。很显然LAM数字资源相关的合作项目在资源的拥有情况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充分发掘三馆信息资源就某一主题深入研究,那么可以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拍摄成纪录片,并通过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有助于丰富用户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另外,有偿的服务方式也可为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第三,将LAM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虚拟游览。数字资源能够摆脱时空限制,将不同物理位置或不同馆的资源集中在一起,并通过资源的再组织以提供资源虚拟浏览服务,类似目前网络上的虚拟博物馆等。

以上几节分别探讨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不同层次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服务方式,其中第一层是另两个层次的基础,而后两个层次是基础服务的深化与升华。然而本篇无法一一探讨基于LAM数字资源的全部服务方式,因为具体服务方式的开展不仅与资源的特征有关还与具体项目的目标相关,而且服务方式也会被不断创新。本章的前两节探讨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中的一些基本服务方式,这些服务方式都是以LAM数字资源为基础的,这是本篇关注的重点。另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用户的参观游览等服务。在这方面博物馆最具代表性,这种LAM数字资源与实体相互协同的服务方式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3 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互协同的服务融合方式

本篇以观众的实际参观顺序为逻辑,探讨相关环节中涉及的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协同的服务方式。

4.3.1 数字信息技术在馆藏资源参观导览服务中的融合应用

有些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十分注重提供实体馆的参观导览信息,最具代表性的是MICHAEL(Multilingual Inven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urope)项目,目前参与该项目的合作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以及MICHAEL等十多个国家级项目拥有数字化馆藏四万两千多件,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其具体大类仅包括:Subject、Coverage、Period、Location等。MICHAEL项目并不十分注重提供LAM数字资源本身,而是提供资源的具体馆藏信息,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其提供的信息了解某一藏品所属的文化机构以及对其参观游览的一些基本信息等,如该馆的具体地理位置、乘车路线等。

另外一种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协同的服务方式是基于社会网络工具的语音解说服务。目前很多博物馆不仅提供导游设备,还提供方便的基于社交工具的语音导览服务。观众参观博物馆时,经常可以见到某一博物馆的二维码标识,观众可以通过扫描该馆的二维码添加对本馆的关注。

目前国内有很多博物馆提供了基于二维码的信息服务,比如微信解说服务等,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添加对该博物馆的关注。添加关注后,便可以通过与博物馆微信服务平台的互动获取所需的信息了。例如,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展出的部分藏品附有微信服务编码,如天津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展厅中,有一件藏品为宋代的“白玉飞天”,藏品介绍中提供了其微信服务编码为“0320”,观众通过手机微信将该代码发送至天津博物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后,便会收到系统介绍白玉飞天的语音短信,比如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等。二维码也有其他的使用方式,比如南京博物院等为展品提供了二维码服务。用户社交网络工具以及智能手机在博物馆参观游览中应用得越来越广,通过这些工具能够使用户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也可以实现藏品信息的分享,不仅有益于博物馆的宣传,也有助于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

4.3.2 数字信息技术在馆藏资源展示服务中的融合应用

藏品的数字化展示服务是博物馆最主要的服务方式,对于博物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连接博物馆藏品和观众的纽带,所以博物馆注重藏品展示中数字媒体的应用,旨在通过实体藏品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结合给观众带来更为生动的参观体验。博物馆在藏品的展示服务中常用的数字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第一,通过投影技术让视频以及图像与场景模型结合起来,带给观众以真实的视觉体验。这种方式一般要搭建某一场景的现实模型,然后通过投影技术使投射出的图像或者视频与真实场景模型无缝拼接,通过两者的结合还原更为逼真的场景。另外,这种方式能够让动态的视频图像与静态的模型结合起来,使场景及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目前,很多博物馆都采用了这种展示方式,数字与实物两种类型资源的互补能够带给观众最真实的视觉体验。比如江宁织造博物馆的云锦展厅,通过这种方式还原了清代街景画面,观众不仅能看到清代真实的民居模型还能看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画面,加之声音效果的配合使人感到穿越历史来到了清代的市井生活。天津博物馆的“天津人文的由来”展厅,搭建了京剧舞台的真实场景,然后通过投影技术将京剧演员的视频图像投射到场景中,使虚拟的图像和真实的场景结合起来,观众可以看到京剧演员表演的画面,能够听到戏曲的声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目前这种展示方式在博物馆中越来越普遍。另外,多投影的高清画面拼接技术也被应用于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之中,这种技术将多个投影机的画面拼接在一起,使画面更为宏大壮观。比如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红楼梦馆,有一个环形展室,由多部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墙壁上,不同投影机的画面无缝地拼接在一起使用户被环形的画面所包围,用户可以360度观看播放的视频画面。

第二,展品的3D展示。展品的3D展示包括借助设备的3D展示,比如通过计算机浏览展品的3D模型等方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上,人们可以通过“3D虚拟文物展示系统”欣赏到“北宋汝窑胆瓶”、“青瓷圆洗”、“青瓷莲花式温碗”、“青瓷盘”等藏品。在此系统中,可通过鼠标的移动、拖拽从各个角度查看藏品。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裸眼观看的藏品3D展示,比如国家博物馆以及天津博物馆等拥有的3D全息显示柜,用户可以裸眼观看3D视频。全息展示柜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展示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立体影像不借助任何屏幕或介质而直接呈现在设备中的展示区域,观众从一定角度便可以看到展品的三维展示图像。由于技术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以及设备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这种展示手段应用得并不广泛。

第三,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在博物馆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博物馆领域增强现实技术会有多方面的应用,比如实现个性化导游,用户只需配戴相关的数字终端便可以获得完全个性化的导游服务,比如佩戴谷歌公司开发的Google Project Glass用户可以通过现实场景与虚拟现实屏幕中导览信息的叠加方便地参观博物馆,也可以通过该终端获取展品相关的信息,并与之进行交互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博物馆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博物馆展品与数字资源完美结合,比如通过某些设备可以观看已损展品的原貌。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逐步完善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

第四,数字资源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参与性,于是数字资源与用户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之中,而且用户和资源之间的交互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基于体感的交互方式与基于光线以及声音的交互方式都被陆续采用。通过这些交互方式用户不仅可以操作相关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参与相关的游戏之中,这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性还提高了参观的娱乐性。例如,天津博物馆“天津民间艺术陈列”厅门口有一个可以与用户交互的投影设备。设备将风筝的图像投射在门口的墙壁上,风筝与场馆墙壁上的图画协调为一体,当用户走近墙壁时,通过手臂在风筝线上的挥动可以将投影中的风筝放飞。通过信息技术用户在与投影图像的交互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天津民间文化的熏陶还获得了很好的娱乐体验。

第五,博物馆还提供了其他数字化显示设备,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与系统进行交互,并且可以通过终端查询和浏览本展厅的数字资源。

另外也应该允许这些观众通过智能终端登录并参与编辑资源的关联表,这样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便被无缝地连接在了一起,观众得到的是LAM数字资源以及实体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服务方式,其过程如图4-25所示。

图4-25 基于LAM数字资源网络的数字/实体资源协同展示服务

4.3.3 信息技术在馆藏数字资源产品服务中的融合应用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间的数字资源共享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比如采用本篇上一节中提出的基于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结合的展示方式,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为了深度了解某一展品或者对某一主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可能会产生借阅相关图书的需求。那么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之间的资源关联关系,应该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在博物馆下载或者打印相关电子资源,以便于用户使用。所以博物馆可以开展相关服务,帮助用户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源。

另外,对于博物馆来说还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为观众提供服务。随着3D打印技术的渐渐成熟以及相关产品成本的下降,3D打印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日本3D打印机已经渐渐普及起来,3D打印机越来越多地走入日本普通家庭。对于博物馆来说,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一展品非常感兴趣,那么博物馆可以提供3D打印方面的服务,比如观众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购买该展品的3D打印模型,对于博物馆来说3D打印服务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宣传还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4.3.4 数字信息技术在参观评价中的融合应用

观众的参观评价是博物馆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观众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一些数字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其中。例如,中国湿地博物馆将观众的评价过程做成了一个互动的游戏,博物馆通过投影仪将问题投射在墙壁上,观众站立的位置上标有赞同与反对等选项,针对不同的问题观众通过选择不同的站立位置便可给出评价,评价过程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另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者拍照以及手写输入等方式留下自己的评论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户参与评价的热情得以提高,对这些反馈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博物馆改进自身的服务质量。

4.4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构建

对于具体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其采用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存在很大差异,然而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旨在探索其中包含最基本服务的模式层面的融合,这些基本服务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前几节探讨了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所包含的一些具体信息服务模式层面的融合,比如LAM数字资源的融合检索以及展示等具体服务方式等。通过本篇构建的服务模式使LAM数字资源以一个资源有机整体的身份提供服务,从而打破原有服务模式的隔阂,向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那么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宏观模式是什么样的?具体服务方式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又存在哪些特点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从宏观层面审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从宏观层面上看,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包含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本篇构建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它处于一个大的逻辑因果链的末端,是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正是由于LAM数字资源在内容以及外在特征上的巨大差异才使得它们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文化机构之中。资源特征上的差异是影响资源共享的最主要因素,也正是基于此本篇先探讨了LAM数字资源的组织策略,它们影响着LAM数字资源服务模式的融合。

第二,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与其组织策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是服务融合模式的基础,而其本身也需要服务融合模式的驱动。特别是基于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方式需要LAM数字资源的展示服务中为其提供便捷的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编辑资源之间的关联,使LAM数字资源有机体处于不断成长之中。

第三,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并不是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档案馆原有服务模式的简单合并,而是体现出了LAM数字资源共享之后的新内涵。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的视角来看,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资源不是独立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知识资源整体,需要创造新的服务方式以挖掘其内部的巨大价值。

第四,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不是一个松散的集合,其包含的具体服务方式之间有着深层的内在关系。从LAM数字资源在服务中所处的地位来看:一方面,是占主要地位的服务方式,这部分是本篇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LAM数字资源能够与实体资源之间相互协同,能够带给观众全新的参观体验,本篇的研究成果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中。另外,这两大类服务方式其内部仍然存在逻辑结构,比如本篇提出的服务模式的三层结构等。

由上述几点可知,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是以资源基本特征和统一组织策略为基础的层次化的灵活的服务模式,它为具体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提供的是一种参考架构,而不是理论上的规定,与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一样它是可拆分的理论框架,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该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宏观层面上看,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可参见图4-26所示。

图4-26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

如图4-26所示,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分为两大部分,这种划分方式是以服务所依赖的主体资源为依据的,即以LAM数字资源本身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和以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互协同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其中,第一种服务模式是本篇研究的重点,它为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开展数字服务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二种是实体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利用数字资源以及技术的主要方式,对实体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具有可借鉴价值。

本篇构建的服务融合模式的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第一,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是建立在LAM数字资源的内容特征以及相应的资源组织策略基础上的,处在一个因果链的最终环节,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最大可能地顾及资源及其组织方法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LAM数字资源不存在差别,那么图书馆、博物馆的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也就不存在融合问题了,正是由于资源禀赋上的差异造成了三者共享以及融合上的困难,因而组织策略以及服务模式都应该以资源的这些特征性差异为出发点。

第二,本篇构建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涵盖了目前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的大部分功能。例如,目前的一些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提供的功能主要有检索、浏览等,按照本篇提出的层次划分方法主要位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基础层,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服务方式。本篇的服务融合模式不仅重点探讨了上述的基本服务方式,还考虑到LAM数字资源共享的深度,并注重这些资源与人脑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注重从知识文化创新等方面为用户提供知识化程度更高的服务。

第三,宏观层面上考虑到LAM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使得LAM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的结合更为紧密,两种形态的资源有着不同的优势,它们之间能够实现很好互补,这种数字与实体资源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参观过程的多样性、交互性、娱乐性,还极大地提高了文化机构的教育功能。目前很多博物馆纷纷引入新的信息技术,这种趋势有助于相关文化机构发挥社会功能,增强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第四,本篇提出的服务融合模式使得LAM数字资源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的探讨中,本篇提出了用户协同编辑关联表的方法,但这种机制需要相应服务模式的支持,而本章构建的LAM数字资源的展示服务为用户编辑关联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权限的用户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方便地建立知识点间的关联,并且可以控制这些关联的权限,开放状态的关联能够为其他用户所共享。这种机制便于用户可以将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而且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资源间的关联程度和范畴会不断增加,LAM数字资源集便成为了一个不断增长和深化的有机整体。另外,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也可以被轻松取消掉,这些优势使得资源能够动态地适应环境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并且资源之间有机融合的逻辑性会得到不断修正,深度也会不断加强。

第五,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同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没有必要照搬该服务融合模式,该模式包含的具体服务方式虽然存在着逻辑上的关系,但其中很多具体服务方式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具体项目可以以此模式为母版,对其进行增删等修改以灵活地构建自身的服务体系。

鉴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具有的上述优点,它对未来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式不是一个僵硬的框架而只是一个母版,具体项目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其删减,灵活处理,以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对于具体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探讨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具体服务方式,主要包括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服务、浏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这些具体服务方式借鉴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并以前文的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为基础,旨在深层次地揭示LAM数字资源的关系,并通过服务方法上的创新提升服务的品质,充分发挥LAM数字资源合作共享的优势。

结束语

本篇针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服务融合及资源组织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间的合作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馆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对数字化服务融合关注不足,因此对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的研究在理论高度以及科学深度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LAM数字资源在内容及外在特征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三馆合作的诸多障碍,所以本篇接着从LAM数字资源的基本特征出发,借助图情领域的相关理论如: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理论等对LAM数字资源的特征及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发现三馆资源间的主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三馆数字资源的组织以及服务的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学界理论研究以及具体实践的成果提出了本篇的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本篇的组织策略充分考虑到LAM数字资源的基本特征,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三者差异对资源共享的不利影响,期望LAM数字资源能够更紧密地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无缝的LAM数字资源集。LAM数字资源的深度共享在很大程度上需要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的支持,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直接决定了服务融合的质量和用户的最终满意度。所以,本篇对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本篇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固有特征以及组织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注重LAM数字资源服务模式与资源组织策略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基于LAM数字资源的服务方式,还提高了LAM数字资源与用户间的互动性,对具体的LAM数字资源合作项目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S6t1fugRtTr5rJGV9i6tG3NcuM+VxR/ZrYZq2/jTqRmPBj8nLhZn01MFPZas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