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组织与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的融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LAM数字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服务模式融合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除了支持性的政策、资金、人员以及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资源统一组织与服务融合等核心问题的研究,例如,信息资源组织以及共享理论、技术方法、服务模式融合、资源及服务平台的构建、共享资源的管理方法等 。
Levitan认为信息资源是指经过加工并被组织起来能够重复使用的信息集合 。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数字信息资源类型的多样性给融合服务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挑战 。LAM数字资源不仅与其他类型的数字信息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彼此之间也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异给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共享带来了很多困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拥有的数字资源大多属于结构化信息资源,相对于其他信息资源来说包含更多的知识以及文化价值,这些特点无疑会影响到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另外,三馆的馆藏资源之间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如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 、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理论等。馆藏资源的内在禀赋会影响数字资源的组织策略,因此,应当充分分析LAM馆藏资源的特征,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方法,减少馆藏资源间的知识孤岛现象,并奠定LAM数字资源服务融合的基础。
LAM数字资源整合是我国学界最常使用的术语,它是一种深度的资源组织方式,目前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理论与方法。例如,Rao等人针对考古学数字图书馆,提出了基于5S(streams,structures,spaces,scenarios,and societies)的资源整合框架 。墨西哥学者开发了一个轻量级本体OntoAir,该本体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实现多方面文献的整合 。随着数字资源整合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整合的层次也在不断加深,从早期的数据和信息层面的整合逐渐发展到知识层面的整合。LAM馆藏资源自身的特点以及三馆协同服务都要求从知识层面对三馆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深度共享,因此对馆藏资源深层整合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除了本体技术外,网格技术也备受关注,例如Giannadakis等人开发了可以在网格框架下运行的数据集成中间件引擎InfoGrid,它着重提供信息获取服务,并且以通用的方法为各种不同的、大范围的科学应用提供数据出版和整合机制 。我国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欧石燕结合本体和关联数据理论设计了语义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与组织框架,以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更深层次的融合 。郑燃等人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的整合模式 。这些理论与方法提供了资源深度整合的基础,可以用来进一步完善LAM馆藏资源的组织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用户环境的研究。LAM馆藏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对LAM数字资源以及服务进行融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及文化需求的保障,也是三馆资源内在禀赋上的客观要求。信息服务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用户的中心地位,英国情报学家Wilson在进行用户信息行为模式研究时,探讨了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利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逻辑模式,该模式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用户进行信息查询的动机 。用户查询和利用馆藏资源的行为,与普通的信息查询与使用行为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使得LAM资源组织方法与服务融合模式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为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需要对用户行为及需求,以及如何挖掘用户大脑内的隐性知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共享是信息服务融合的基础。信息集成服务是该领域比较常用的一个术语。信息集成是针对某个既定目标、特定任务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理念 ,目标是使集成服务的总体效益大于集成前分服务效益的和。早在2000年,Ferguson便构想了一个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三级集成服务模型 。从这个三级集成服务模型中可以看出,集成服务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采用主动的信息发布服务和智能化个人信息检索代理服务。按照资源的组织情况,毕强教授认为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两方面:一,基于信息共享的集成服务模式;二,基于知识的集成服务模式 ,该模式主要解决的是语义甚至语用信息的集成问题。基于知识的服务也是LAM融合服务考虑的重点。LAM数字资源组织的深度会影响到服务模式的融合,所以应该充分关注资源组织与服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