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内涵辨析

4.1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内涵辨析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早期的“文”指典籍,“献”同“贤”,文献指文字资料和贤能之人,随着历史演变与技术发展,“文献”之外延逐步扩大,现在通常指用各种文字符号、图表、声音、影像等形式表达信息的资料。所以,文献由内容、记录方式和载体三部分组成,其实质是符号化的知识信息,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文献形式的多样性,以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载体,借以传播知识的图书,也是文献的一种。另外,用于传播交流和舆论宣传的期刊、报纸、杂志,记录作者思维活动的日记、随笔的本质也都是文献。图书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机构,其所收藏的图书、连续出版物、科技报告、会议资料、学位论文、专利等都是文献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构成了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

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可见,档案作为历史之记录具有历史凭证、参考作用及情报价值,其本质属于记录信息的载体。档案所记载的既有文献型信息也有非文献型信息,其所具有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信息载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档案馆是我国主要的档案保存与服务机构,它与图书馆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都是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从我国《文物保护法》可以看出,文物外延丰富,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只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址、建筑、石雕石刻、实物、艺术品、手稿、图书资料等都属于文物的范畴,它们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面貌。当然历史遗留的遗物、遗迹无以计数,现今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精华。博物馆是我国主要的文物收藏和保护机构,也是保护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机构。

4.1.1 信息服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SO9004-2 中服务被定义为:为满足顾客需要,供应方与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应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扩充和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信息服务的重要价值。信息服务的含义非常宽泛,当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界定:一是从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构成方面来讲,信息服务是一项产业活动,通常包括对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构成的界定,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在其1977年出版的研究报告《信息经济》 中对信息产业进行重新界定,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从而把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与二级信息部门。二是将信息服务界定为一项以传播和提供信息的信息劳动为主的社会活动,岳剑波在其专著中将信息服务划分成狭义的信息服务与广义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机构以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向社会公众精确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活动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服务;而广义的信息服务包含了信息服务产业当中的所有活动,这些信息劳动主要通过劳务或者产品的模式将各类信息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包括信息产品的研发、流通传播、分配报道等。三是将信息服务界定为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指的是信息收集、加工、利用等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张燕飞等认为“信息活动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密不可分,信息服务渗透于每个环节中,单纯以提供信息为信息服务的内涵难以体现信息服务的广泛社会性” ,胡昌平认为“信息服务是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依据,面向用户开展的一切服务性活动”

信息服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多种基本要素的共同参与,其中信息用户和信息服务者是信息服务活动中的参与主体,信息产品是信息服务活动中的参与客体,而信息服务设施和信息服务方法是实现信息服务活动的根本保障 。齐虹在其文章中对信息服务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探析,信息服务的成本与收益原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动力原理、信息服务增值原理、信息服务的信息选择原理、信息服务有限性原理共同构成了信息服务基本原理的内涵 。需求动力原理对信息服务活动的外动力机制进行了揭示。信息资源在制造与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被称为信息服务的成本;信息服务的收益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借助信息资源而得到的价值增值,另一部分是信息开发者在信息资源传播过程中得到的收益。信息选择与传递是客观存在的,是信息服务功能存在和拓展的基础,贯穿在整个信息交流过程当中。信息服务的增值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综合体现:一是交流服务方面的增值,二是序化积累方面的增值,三是相互获取方面的增值。信息服务的有限性体现在两种因素的制约:一种因素是信息主体的处理与认识能力,另一种因素是信息流动与存在的物质条件。

当前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四大特征:一是由单一形式的信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形式发展,主要表现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远程数据处理技术等,将原本分离的通信业务、信息处理和信息提供等服务相互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服务;二是由以行业为主线的部门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当前各个系统的信息服务正在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并且以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的协调发展为主要标志;三是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障服务逐渐成为主流需求,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户的信息需求正在向专门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对信息的专深程度越来越高;四是多元化及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不断涌现,经营性信息服务机构的有偿服务与国家信息服务机构的无偿服务形成相互补充和协调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4.1.2 数字化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基于数字形式与网络形式的信息环境正在不断发展成熟,革命性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在信息的生产、存储和利用过程中,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此同时,当前的信息环境为信息服务机构实现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能,在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产生了以用户为导向的数字信息服务。数字信息服务可以定义为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软硬件设备为依托,通过集成访问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资源,面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服务方式 。例如,图书情报领域包含的服务方式有:科技查新服务、网络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门户服务、联机书目服务、检索帮助服务、网络信息推送服务等 。与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相比,信息服务内容与信息服务手段的丰富性与差异化是当前数字信息服务主要呈现出的典型特征,由单向、静态、封闭的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为双向、动态、开放、交互的数字信息服务模式。数字信息服务的优势是快速、精准、及时,快速指的是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友好的服务界面对社会公众存在的信息需求进行及时满足;精准指的是具备尊重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加工与组织,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及时指的是服务资源存储和传递方便,并且更新周期快,能够及时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与传统信息服务相比,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在于信息服务内容与信息服务手段有所不同。数字化服务就是以数字技术与软硬件设备为手段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资源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包括服务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手段的数字化、服务方式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的开展离不开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服务机构、用户,以及相关的制度、标准、规范与服务理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数字化服务的要素 (如图4-1所示)。

图4-1 数字化服务要素

4.1.3 数字化服务融合

1.服务融合

“融合”是把两类及以上的相关事物进行一体化合成的过程。融合有“融为一体”之意,与集成、一体化、整合等词语意思相近。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动态性使得信息资源数量激增,面对海量数据,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得信息,因而渴望信息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信息服务融合。信息服务融合指将分散的多源多层次信息进行取舍、加工和集合划分,减少信息冗余,使多源信息成为集成互补的有机整体,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全面、快捷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图书、档案和博物服务三者业务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们在存在大量共性的同时,也有其各自的历史传统和业务特征,无法完全实现融合。因此,本书研究的视角就是基于“资源聚合、服务融合,技术支撑”的思路进行的。

相似的概念词义:关于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英文中主要有三组词,我们项目组理解为:

(1)合并(Merge)、集成(Integration)、聚集(Aggregation)和联盟(Alliance)四种策略,均含有“聚在一起”一起的意思,本项目研究中称为“聚合”,用于描述资源方面,主要指典藏资源方面的内容。

(2)“融合、混合(Fusion)”或者融合“Convergence”,均含有“聚在一起”一起的意思,本项目研究中称为“融合”,用于描述服务方面的内容。

例如,2011年于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vergence of Libraries,Archives and Museums,Theme:User Empowerment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ies,ICLAM),会议主题就是围绕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融合(Convergence)。

(3)Collaboration(协作),Cooper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共同劳动、共同生产制作

Cooperation:合作(协同合作)、共同运营、共同操作

Collaboration、Cooperation主要指服务管理、服务运营开展方面的事务。

我们研究认为,与本书最贴切的对应“融合”的英语词汇是“Convergence”,表达的是“数字化方式信息服务融合形态” ,其内含是社会公众能够基于单一接口对不同来源的数字资源进行访问和获取,在上述过程中信息服务与数字资源的切换过程是感受不到的,最终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环境。当前开放、动态的网络环境使得数字资源种类与数量急剧增加,广大用户希望在面对海量数字资源的时候能够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期望所有不同种类的信息服务机构能够对信息服务融合提供相应的支持。其中,信息服务融合的内涵是指对多源的、分散的多层次信息资源进行取舍、加工、集合操作,使得不同种类的信息资源集成为互补的有机整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同时较为全面和快捷地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

2.数字化服务融合

数字化服务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若干分散却有着密切联系的异构分布式数字资源聚集在一起,建立共同的机制使之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协调有序的有机统一体,为用户提供融合多源数据的一站式信息展示与获取服务。数字化服务融合表现出四个特点:以用户为中心,对资源进行动态聚合和优化重构;以规范的资源组织为基础;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展示和智能获取途径;必须依托网络环境与数字技术实现

数字化服务融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模式,它是基于系统论、知识组织基础之上的信息服务,不是信息内容和业务的简单拼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信息环境是开展数字化服务融合的最佳环境,用户需求、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是开展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必备要素。如何面向用户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组织并提供给用户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服务产品,是数字化服务融合的核心。可见,用户需求是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动力,数字化服务融合不仅要对已有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进行融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而且要通过融合纳入更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整体化的数字资源服务保障,以获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根据融合程度的不同,数字化服务融合可以分为:协作层面的服务融合、协调层面的服务融合、协同层面的服务融合以及和谐层面的服务融合;而根据服务的侧重点不同,数字化服务融合可以分为:面向资源的服务融合、面向用户的服务融合、面向技术的服务融合、面向机构合作的服务融合 。必须依托数字技术与网络环境实现、以规范的资源组织方式为基础、依据用户需求对数字资源进行动态优化重构、提供一体化的信息获取途径是数字化服务融合所具有的四类突出特征 。作为现代化的先进服务模式,数字化服务融合并不是多种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的简单拼凑,而是基于系统论、协同论、知识组织理论的高等级信息服务。

4.1.4 图博档数字化服务融合

从语法上来看“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这一概念的主语部分是“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而动词部分是“融合”。其中主语部分较为复杂,可以对其进行如下分解,“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构成了“服务”这一词汇的总的限定性定语词组,也就是说这里的服务是以数字资源为内容、数字信息技术为工具的服务,对图书馆里的图书、档案馆里档案以及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有着各自的数字化服务,不仅仅体现在服务的内容上还体现在服务的模式上。那么要将“图书、博物、档案”的数字资源作为一个统一的文化有机体让三馆的服务联系起来,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实现服务的融合。“图书、博物、档案”是服务的第二层限定性定语,它意味着这一概念关注的是图书、档案和博物的数字资源服务,而不是其他所有的数字资源服务。“融合”与整合不同,它强调不同主体间建立更为无缝的联系,意味着不同主体间边界的打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联系整体。另外,融合还意味着融合后的效果应该大于融合前效果的简单代数和。从严格意义上讲,本项目理解为“图书、博物、档案”三个或两个不同行业例如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关于“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式的服务融合。网络环境下,分布于多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共同面对跨越时空限制的多个用户,虚拟用户的激增促使这些机构的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将分散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技术进行服务融合已成为动态虚拟环境下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图书、博物、档案的数字化服务融合是图书、博物、档案基于用户的文化信息需求,形成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扬长避短的虚拟服务联盟,利用数字技术对图博档数字资源进行统一序化组织,面向用户开展一体化数字式的融合服务方式。

另一方面看,将“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理解成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也不能算错,但是应该理解成,是关于图书、博物、档案之间的数字化方式的融合。如果理解成关于“图书的数字化服务融合”、“档案的数字化服务融合”和“博物的数字化服务融合”,是这三个主体的各自两个以上相同行业主体之间(例如省级与市级图书馆)数字式的服务融合,那就不合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一般主流的认识了。

要注意,经常有人会将“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服务融合混为一谈,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后者的藏品及服务的主要内容,它们可以实物形态或数字形态呈现,而后者是前者存在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场所,以及服务融合实现的主体承担者(或实施者)和管理者。另外,也常常有人“服务融合”和“融合服务”,这是各人看问题或研究侧重点不同,这里指出的是,前者侧重于“服务”融合,而不是资源、人员、机构等等的融合;而后者侧重于融合“服务”。

4.1.5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目标

LAM数字资源服务是信息服务的一种,与其他的信息服务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大的差别。LAM数字资源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别,客观上要求我们应该提供一种与之匹配的服务以充分发挥LAM数字资源有机体的价值,所以LAM数字化服务融合要与三馆的数字资源及其组织策略相互照应,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融合是LAM数字资源和用户间联系的枢纽,因而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将有助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构建工作。

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具有层次性,因此LAM数字资源的服务同样应该具有层次性,而且两者的层次性应该相互对应。除此之外,LAM数字化服务融合还应该包括一些创新的服务方式,以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LAM数字资源等。

在分析了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内涵的基础上,可以确立一个明确的模式构建目标:构建与LAM数字资源组织及共享层次相互对应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最大程度上实现原有LAM数字资源服务的基本功能,并提出一些新的服务方式使用户和资源的交互变得简单容易。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将成为资源与资源、资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相互联系的平台。

4.2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内涵认识角度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就是将与图书、博物、档案有关系的数字资源服务进行融合,重新建立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融合后的服务即为“LAM数字化服务融合”。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是连接LAM数字资源与用户的纽带,应该从如下几点认识它的内涵。

第一,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是连接LAM数字资源和用户的桥梁。一方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数字资源通过前文提出的资源组织策略,构成多层次的资源有机体,它打破原有的资源馆藏边界限制使资源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但LAM数字资源不会被直接提供给用户,它们与用户之间需要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作为中介和桥梁。LAM数字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另一方面,用户只有通过相应的检索系统、展示系统才可以获得并使用相应的资源,而LAM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与展示正是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所需要考虑的内容。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所起的连接作用可参见图4-2。

图4-2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连接作用

第二,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是资源与资源、资源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交互的舞台。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数字资源并不是完全静态的,而是统一组织的数字资源集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然而,资源与资源的交互关系,以及资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关系需要一个简易的、便于所有用户操作和使用的平台,而这一切完全依赖于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只有构建与资源和用户相互协调的服务才能够使得各个元素之间的交互变得轻松自如,一方面让资源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得用户彼此的交流能够不断加强。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作为资源和用户的接口,因而也就成为了不同元素之间交互的天然舞台,如图4-3所示。

图4-3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作为不同元素间的交互平台

第三,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和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相辅相成。LAM数字资源的内外部特征及其组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LAM数字资源服务的融合方式。LAM数字化服务融合要与资源的组织策略相配合,尝试通过一种简单便捷的方式以实现LAM数字资源共享的功能要求,并最终实现LAM数字资源价值的发挥与增值。可以看出,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构建受到资源和用户的双重影响,它需要与LAM数字资源的组织方法相辅相成,一方面LAM数字化服务融合需要以LAM数字资源统一组织作为前提,另一方面LAM数字资源组织策略需要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作为保障。

第四,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是LAM数字资源价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信息服务中包含着服务人员等相关主体的智力劳动,且信息服务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增值。在信息服务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信息服务人员的智力劳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信息服务人员以及广大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的发挥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平台,如果没有良好的隐性知识挖掘和共享的渠道那么就会阻碍智力资源对LAM数字资源产生的增值效应。LAM数字资源具有严肃的学术资源特质,因而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一方面注重用户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另一方面又要对其进行合理规范和控制,以保证这部分资源的学术严谨性。LAM数字资源组织和数字化服务融合方法应该注重对用户头脑中存储的知识元间相互关联关系这部分知识的挖掘,而对于用户的评论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LAM数字资源的严肃性和学术权威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合理控制来实现,如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内的专业馆员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赋予较高的权限,而普通用户可以先赋予较低的权限,对普通用户的资源使用行为进行跟踪并酌情赋予较高的权限等。

第五,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应该包括一些创新的信息服务方式。LAM数字资源的组织与共享具有层次性,较低的组织层次是资源的简单聚合,而较高的组织层次则能够实现资源间的深度关联,使LAM数字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LAM数字资源多层次共享的特点必然决定了其服务融合不是原有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数字资源服务的简单相加,LAM数字化服务融合应该起到1+1>2和1+1+1>3的效果,也就是说LAM数字资源服务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从LAM数字资源发挥作用的方式上可以将LAM数字资源所有的服务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LAM数字资源占主体地位的信息服务方式,比如LAM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以及使用等;另一类则是LAM数字资源占辅助地位的信息服务方式,主要指数字资源在现实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中的一些应用,如天津图书馆等具有的书籍自动借还系统等,天津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微信语音导航系统、虚拟场景再现系统等。因而,在探讨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探索,并尝试提出新的数字资源服务方式,具体可参见图4-4。

图4-4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涉及的信息服务创新

第六,LAM数字资源服务是LAM数字资源价值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LAM数字资源的共享不仅仅是信息资源层面上的共享,同时还是文化的共享、知识的共享以及价值的共享,LAM数字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断加强的同时会带来文化、知识以及价值的增值,然而这些都是以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为保障的,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与LAM数字资源相互协调的服务才能够保证LAM数字资源文化、知识等价值的发挥。在具体探讨LAM数字资源服务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LAM数字资源的文化属性,如博物馆数字资源的艺术表达效果等。另外,LAM数字化服务融合还应该注重知识性,因为LAM数字资源具有极高的学术权威,是人类文明沉积下来的智慧结晶,含有大量的无法取代的知识,所以LAM数字化服务融合也是一种知识型服务,信息服务提供者与用户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才能使LAM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4.3 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层次辨析

LAM数字资源的共享与服务的融合并非简单地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数字资源与服务形式拼合在一起,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彼此的关联,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在已经确立的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目标指导下,不仅应该注重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提供,还应满足用户文化及艺术鉴赏的要求,以充分挖掘数字资源的深层价值,最终支持国民终身学习,提升国民素质。

既然是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数字服务的融合,理所当然要先了解三馆原有的数字服务包括哪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哪些服务方式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哪些服务方式值得其他馆借鉴,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具体服务方式的融合。基于LAM数字资源共享的层次,LAM服务融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于外部特征的数字资源共享,提供资源基本单位级的统一检索和浏览等服务方式;第二,基于LAM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方式,对不同数字馆藏资源进行知识挖掘,对所得知识进行分类、存储等,最终向用户提供深层的知识资源。第三,充分调动馆员以及用户的智力资源,在LAM数字资源基础上进行再开发,以形成文化资源的创新。LAM服务融合的三个层次如图4-5所示。

基于对LAM数字化服务融合的分析,可以从三个层次建构其基本框架。第一层:信息服务层。该层是基础层,主要任务是实现元数据层的图书、博物、档案数字资源共享,类似Rayward提出的构想,从功能上看基本上实现的是1+1+1=3的服务。该层提供统一的检索及浏览服务,用户可以检索、浏览LAM数字资源。另外该层可以结合Web2.0技术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形式,用户可以搜集、保存以及分享自己的收藏。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信息导航,需要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宏观上把握LAM数字资源并提供合适的主题分类方法,以引导用户方便地浏览资源,从World Digital Library和Google Art Project提供的服务方式上来看,两者的服务形式基本属于该层次的服务。第二层,提供知识服务,主要包括定题服务、参考咨询等。第一层是基础层,对LAM数字资源内部的语义关联揭示不足。LAM数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共享要求馆员不能只熟悉自身领域的资源,而应该掌握整个共享的LAM数字资源集合,熟悉资源内部的深层联系,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知识。第三层,属于最高层次,该层次提供的服务不仅融合了LAM的数字资源所含有的知识资源,还包括三馆馆员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在资源深度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与创新。LAM数字资源的共享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融合,如第一层次的服务主要基于对数字资源格式和标准的共享与融合,对应于LAM数字资源统一组织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次的服务主要基于LAM数字资源内容之间的语义关联。而第三层不仅基于LAM数字资源内容间的关联,还集成了三馆馆员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因此在这个层次上应该开发出更好的服务形式,以更好地体现资源深度共享的效果。

图4-5 基于LAM数字资源整合的集成服务层 Wpl5K/2sqidx5ZjngC63cIe3CCx2X8DfN1VQ+DEhz8aYMieeRHtneBcuSWHJX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