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馆、图书馆与博物馆联合委员会(CALM)、国际图联(IFLA)、OCLC、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学会(IMLS)、欧盟以及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MLA)等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开展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融合项目逐渐增多。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美国国家网络化文化遗产项目、欧洲Calimera项目和Europeana项目、英国Cornucopia项目、德国BAMP项目、澳大利亚Trove等都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联合开展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项目。此外,谷歌实施的“Art project”项目联合1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将其馆藏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虚拟展品”,让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360度全景视角游览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品 。
世界数字图书馆(World Digital Library,WDL)定位于服务全球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感兴趣的公众,学校师生、研究人员和普通公众可以用不同方式访问网站资源。所有在线数字资源使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进行主题分类,提供七种语言的用户服务界面,满足世界各地访问者的文化信息需求。网站的服务内容由WDL内容选择工作组确定,这些内容源自不同地区和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和语言。为了突出各国文化遗产特色和重大意义,WDL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紧密协作确定数字化内容的选择,以凸显网站服务内容的文化价值。目前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所呈现的各国的文化遗产资源总计8042个,其中也包括我国向全球用户所展示的部分珍贵文献 。
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的资源类型有图书、期刊、手稿、地图、影片、报纸、图像、摄影作品、录音制品,主要提供的信息服务形式是信息检索和主题浏览,世界数字图书馆的特色是把这两种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户可通过地点、时间、专题、条目类型、机构五种形式检索或浏览服务内容。主题浏览界面采用了可视化技术,直接可以看到每个资源的缩略图,在世界地图上点击浏览特定地区资源或拖动时间轴选择某一时间段的资源。检索结果包括缩略图和该资源的详细描述元数据信息,以杜威十进制进行的专题分类,确保了来自各个机构的资源能够纳入统一的信息组织体系,为用户提供多途径的信息获取;每个页面都有收听此页按钮,点击可以收听关于数字资源的语音介绍;缩略图下方有相似资源自动推荐,点击缩略图可以浏览放大、拖拽浏览被检索资源的细节,书籍可以直接在线阅读,支持语音和视频在线播放,所有的资源都支持高分辨率下载,利用社会媒体或Email发送给其他人。
早在2000年,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总局支持的一项调查报告就提出,要建立网络环境下欧洲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框架,以统一的资源门户向欧洲公众提供创新性的文化信息服务 。2005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在其欧洲信息社会2010政策框架下支持Europeana项目的实施,该项目的目标是为研究人员、学者和公众提供一个访问、查询、参与、共享欧洲文化遗产的综合性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使欧洲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广泛传播。
欧盟于2008年11月上线的Europeana系统(http://www.europeana.eu),是欧洲地区跨国图书馆、博物馆及档案馆不同组织的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到2010年已提供约1000万笔数字资源。提供26种语言版本,采用互通标准OAI-PMH(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协议提供图像、纸本、声音及影像四大类资源,以字体大小表示数据的多寡。具有英语、法语及荷兰语三种接口的语义检索功能,用户可以依时间轴浏览资源,也可以用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另外,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可以分享与交流。它的最终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公众对欧洲全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在线访问,其《2011—2015年战略规划》中指出Europeana希望成为公众获取欧洲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可信平台 。
Europeana网站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包括来自各个领域的图书、照片、地图、绘画、电影、音频、博物馆展品、档案、用户生成内容等,将这些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整合在一个知识库中提供给公众访问正是Europeana平台的独特价值所在。Europeana门户网站的服务方式主要有数据检索、虚拟展览、交互参与式服务、基于社会媒体的信息传递。
数据检索
Europeana提供基于所有字段、标题、创作者、主题、日期、地点的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中提供基于媒体类型、语言、年代、来源国家、版权、内容提供机构和用户参与内容的检索功能。其中基于版权的检索主要是基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检索,细分为11大类,用户可以清楚地查询文化遗产的版权信息。另一个特色是支持用户生成内容的检索,大大丰富了Europeana的文化遗产资源覆盖面和类型,检索结果涵盖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3D对象五大类型,支持36种语言的检索 。
虚拟展览
虚拟展览是基于Europeana平台文化遗产的专题信息组织展示,虚拟展览打破了传统的图文单一介绍,嵌入了视频、音频等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欧洲过去的历史文化。为了避免语言给用户浏览展览带来障碍,Europeana还将大多数的展览内容介绍进行了语言翻译,尽量以英语展现文化遗产内容。
交互参与式服务
Europeana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窗口,也是用户与其进行互动的主要媒介。用户注册后就可以在个人空间保存某一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信息、添加标签、上传文化遗产信息、向社会媒体分享资源、进行API程序开发、数据混合再利用等。Europeana1914—1918项目是提供一战信息的主要服务项目,引入用户参与后,用户上传分享了30多个关于家庭的一战历史路线数字故事。该项目中提交的用户生成内容还允许用户进行混合再利用生成新的媒体形式进行传播。支持API应用程序开发是Europeana平台提供的另一种文化遗产元数据再利用形式,开发人员注册成功后可以获得个人私有认证密钥,通过API控制台进行基于Europeana元数据的应用程序开发,已有50多个机构和个人使用API服务功能。
基于社会媒体的服务
Europeana与Pinterest、Wikipedia等社会媒体平台合作开展信息服务,早在2012年在Wikipedia赞助下发起“GLAM纪念”(GLAM Monuments)竞赛,吸引了4600多人的关注,Facebook画廊中的图片也被广泛地分享;与五个机构合作在Pinterest网站分享的十个主题225个高分辨率图像被收藏了2000多次。积极的媒体宣传服务为Europeana带来了大量的用户,2012年网站访问者达到520万次的点击量,Facebook和Twitter的追随者分别达到14 500和8000个,社会媒体相关反馈7万个 。
MICHAEL(Multilingual Inven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urope)是欧洲的一个多国合作项目,由英国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评议会(MLA)、法国文化厅和意大利文化厅等国家及机构共同参与。其网站主页提供跨学科的多语种整合,是获取欧洲数字文化遗产典藏资源的入口,促进信息服务以及教育、研究、观光等其他潜在性的服务。该项目注重国家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整合和国家间文化机构的互动,推广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数字内容建设。用户能够检索和浏览所有的文化遗产典藏机构,涵盖国家级、区域级、本地、大型和小型、公共和私人等所有层级和面向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文物建筑、视听资料、景观等与文化机构有关的信息、与文化项目和计划有关的信息、与文化信息有关的服务和产品 ,以及从馆藏资料的实物中得到的信息。该项目已经建立了国际化的在线服务,使得用户能够搜索、浏览和查看存在于欧洲文化机构内的电子资源 。MICHAEL多语种资料库如图3-1所示。
图3-1 欧洲文化遗产Michael多语种资料库
MICHAEL项目旨在向用户提供欧洲文化遗产的数字馆藏服务,该项目体现欧洲文化底蕴,由欧盟委员会的eTen programme提供资金资助 。目前该项目的合作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和瑞典,MICHAEL项目拥有数字化馆藏四万两千多件。MICHAEL提供的服务比较简洁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其具体的服务模式如图3-2所示:
图3-2 MICHAEL项目的服务模式
MICHAEL提供的分类方式并不丰富,其大的分类类目仅包括:Subject、Coverage、Period、Location等。但比较有特色的是MICHAEL项目公开了自己的技术细节,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了解资源具体的描述方式与标准,并且该系统支持相关技术文件的导出,用户可以基于此了解MICHAEL项目所采用的相关标准,这也使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英国Cornucopia项目收录了来自20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600多万条馆藏资源 ,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例如其主页上提供了统一检索入口,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也可以通过其具体分类类目查找与浏览所需资源。其具体的服务模式如图3-3所示:
图3-3 Cornucopia项目的服务模式
Cornucopia界面十分简单,服务功能主要围绕着资源的检索与浏览,另外附加了一些其他服务项目。该系统支持元数据收割协议OAI-PMH(Th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Harvesting),其他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操作该系统的数据库。该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藏品元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描述信息,旨在帮助用户找到真实藏品的所在馆等相关信息。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学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是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服务融合的重要力量。国会图书馆发起实施的“美国记忆”项目,以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对世界各国文化机构的资源整合与数字化服务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学会隶属于全美人文科学基金学会(NEH),该机构通过“数字化联通倡议”、“数字化人文倡议”等项目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合作基金、IMLS/NEH数字化合作基金支持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之间的合作活动,以经济赞助的形式推动图博档合作服务。IMLS支持的LMA合作项目列于表3-1中。
表3-1 IMLS曾支持的部分LMA合作项目
①Brooklyn Expedition[EB/OL].[2013-08-13].http://www.brooklynexpedition.org/default.htm.
②American Indian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Collection[EB/OL].[2013-08-13].http://content.lib.washington.edu/aipnw/.
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American Indian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Final Report[R/OL].[2013-08-16].http://content.lib.washington.edu/aipnw/LCAmeritech_ FinalReport.pdf.
④Publication of Archival,Library & Museum Materials[EB/OL].[2013-08-13].http://palmm.fcla.edu/.
⑤Southern Oregon Digital Archives[EB/OL].[2013-08-13].http://soda.sou.edu/.
⑥Indiana Memory[EB/OL].[2013-08-13].http://www.in.gov/memories.
(续表)
①North Carolina’s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EB/OL].[2013-08-13].http://www.ncecho.org/.
②AlabamaMosaic[EB/OL].[2013-08-13].http://www.alabamamosaic.org/.
③Arizona Archives Online[EB/OL].[2013-08-13].http://www.azarchivesonline.org.
④Connecticut History Online[EB/OL].[2013-08-13].http://www.cthistoryonline.org/.
⑤Iowa Heritage Digital Collections[EB/OL].[2013-08-13].http://omeka.iowaheritage.org/.
美国记忆中提供的服务形式有以下五种:①信息检索,检索途径细化为所有信息检索、专题展览检索、个人收藏检索、书目记录检索和全文检索五个类型,根据不同的检索方式又提供了适当的辅助检索途径;②专题浏览,支持按字母顺序浏览、按主题浏览和按标题浏览100多个专题展览,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时间段、媒体类型、所在地区四大浏览模式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③特色栏目服务,包括重点展览推荐和历史上的今天两个栏目,它们是美国记忆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与展示窗口,前者紧扣节假日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推荐专题展览,后者则拉近了公众与历史的距离;④在线参考咨询,提供基于FAQ的咨询、基于QuestionPoint表单的咨询和网上实时咨询,为用户答疑解惑;⑤教师资源服务,是以教师为服务对象、促进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在学校课堂中使用的学习空间。该学习空间有教学资料检索、教师专业发展、TPS合作等内容,为教师提供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主题内容教案、谜语、游戏等,帮助教师开展自学、组织培训活动,并通过与教育机构联合促进美国文化遗产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记忆与教师的互动也很频繁,每月组织一次网上交流、鼓励教师通过视频参与美国记忆学习组,提供与教师在Twitter、Youtube等社会媒体的互动,以及支持RSS订阅和播客下载应用 。
该项目缘起于1993年,1993—1995年加州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Daniel及其同事开发了一个基于SGML文档形成的原型系统,1995—1997年UC-EAD开发了档案检索帮助的原型系统,伴随1997年加州数字图书馆的建立,UC-EAD项目更名为加州档案在线,成为加州数字图书馆的一个永久部分 。1998年加州数字图书馆发起了博物馆与加州档案在线项目,该项目能将EAD格式应用到博物馆领域。目前加州档案在线已经发展成为由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学会等200多个机构联合形成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是公众获取加州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 。
加州档案在线经过多年运行,已经收集了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学会及加州大学的艺术品、手稿、文件、历史照片等2万多个专辑的数字资源,包括22万个数字图像和文件,通过借助EAD和MARC元数据将这些资源组织整理,为师生、研究人员及社会公众准确定位所需的资源提供帮助,以促进加州文化的传播。
加州档案在线提供的服务分为信息检索和内容浏览两类。信息检索框提供基于关键词的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支持布尔逻辑检索,检索结果分为馆藏级和条目级两类,两种结果都可以按照机构、日期、是否数字化进一步缩减范围;内容浏览分为按收藏的专辑浏览、按馆藏机构浏览和按地图浏览三种类型,每种浏览都提供多种方式,如专辑浏览支持字母顺序浏览和自动输入内容浏览,按机构浏览可以看到每个机构的馆藏,有些内容已经数字化并能在线查看详细说明,而部分内容尚未数字化,需要联系相关机构获取;按地图浏览支持基于Google地图的机构查询和馆藏浏览。在收藏指南中介绍了每个机构的馆藏专辑内容、类型、数量以及是否数字化。
科罗拉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学会等机构联合开展了科罗拉多数字化项目(Colorado Digitization Project) ;美国西蒙斯大学发起的“全球记忆”项目利用集合内容描述和DC兼容元数据,对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进行组织和描述,并为用户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融合全球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服务融合 。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是在政府推动下,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于2004年5月合并后形成的机构。LAC集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收藏与服务为一体,馆藏内容包括出版著作、档案记录、音频和视听材料、照片、艺术品、网站电子出版物。其宗旨是为公众获取反映加拿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发展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信息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主要服务形式有:馆藏目录检索、专题浏览与展览、虚拟参考咨询、预约馆藏、馆际互借、馆藏复制、交互服务等。
LAC的馆藏目录检索包含图书馆检索、档案检索、图片检索和家族成员历史检索四大内容,每一个功能都提供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图书馆目录检索范围从小到大分为加拿大图书馆目录、LAC目录、AMICUS目录(含LAC和加拿大1300多个图书馆的馆藏目录)检索三种方式;档案检索支持建筑和技术图纸、艺术绘画、电影和视频、地图、照片、邮票和邮政资料、音频资料、文本材料八大类型档案材料的全宗级、系列级、文件级、条目级、获取级检索。图片检索可检索393 076个图片,建筑和技术图纸、艺术绘画、电影和视频、音乐、地图、照片、奖章、邮票和邮政资料、音频资料、文本材料等资源类型;家族成员历史检索查询有4280 727个馆藏条目,根据人名可以检索出生、结婚和死亡、移民事务、土地、军事、企业雇佣等信息。
专题浏览与展览可以对将近20多个专题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其中有一部分馆藏被制作成虚拟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网络访客,用户可以在浏览展览时添加社会标签,或者将内容转发到其他社会媒体。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形式多样,支持FAQ、在线、传真、Email、电话、到馆、预约咨询,还提供兼职研究员协助服务,馆际互借支持在AMICUS之内的馆际互借服务。
LAC基于论坛、电子邮件和社会媒体推出了交互服务,在Flickr、Twitter、Youtube、Facebook上进行文化遗产信息发布和服务,基于重要藏品开发的专题播客节目均发布于社会媒体上进行广泛传播,这些播客不仅吸引了公众对馆藏的关注,而且也有利于历史文化知识发现和共享。LAC的图片门户网站提供了约15 000个高质量的扫描图像,吸引了大量公众浏览和使用,目前网站图片以每月2000个的速度增加 。
RBCM馆藏700多万件文物、档案、照片、胶片、艺术品等,用以保存和研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同时激发公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展示、发展、传播和共享该省历史文化是其神圣使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集团服务与项目的改进、商业化的资产运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该博物馆上线的动态交互式网站成为服务宣传与延伸的重要平台,移动技术、社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充实了网络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线获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历史文化知识。该馆2012—201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一年内有48万人到馆参观、60多万人在线浏览网站,用户满意度达91% 。
馆藏检索与展览是RBCM两大主要的数字化服务方式。馆藏检索涵盖自然、历史、人文遗产资源的检索,分为人类学、家谱、近代史、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资源目录检索和专业档案资源检索,前者属于分类的目录检索,融合了RBCM所有资源类型的目录信息;后者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本、图书、电影、音频、照片、图片、地图、法律文书的一站式目录检索。
展览服务的内容有展览回顾、展览预告、当前展览、在线展览、移动展览。例如,时光穿越档案展览是RBCM专门面向学校师生开辟的教育资源 ,利用馆藏历史档案资料分类组织,形成了反映不列颠哥伦比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风貌的11个专题展览,图文并茂地讲述该省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每个专题下的教师空间介绍可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本专题资源的检索使用,以及相关的图书和二手资料。
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集团还在展览制作中大量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和移动技术。例如,2009年制作的雷鸟公园展览以交互Flash形式展现了位于雷鸟公园户外印第安文化展示区的印第安文化历史发展 。2011年,身边的外来生物展览以交互地图的形式介绍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各种生物物种,该展览还支持移动设备浏览,支持用户通过手持设备提交自己所看见的物种名称、时间、地点、图片及描述信息,并标注到Google地图上,还可以就生物物种在线咨询专家 。2013年制作的探索文化展览区以虚拟现实技术呈现了印第安文化展示区的全貌,使用户拖动鼠标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文化 。这些交互式服务增加了用户的参与,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为魁北克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和一个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魁北克国立档案馆(BAnQ)汇集、保存和推广来自魁北克或与魁北克有关的遗产材料。作为知识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真正的文化中心,BAnQ努力使获取知识的途径民主化。 亚历山德拉等人评论道:“BAnQ为所有魁北克人提供的服务的整合是独一无二的,标志着为该省居民提供新的优化服务的开始。”BAnQ为该省提供的资源优化服务,保存文物资料,并首次通过数字门户提供这些资料的普遍使用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联合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机构建立了九个单独的馆藏文化遗产信息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它们是澳大利亚国家书目数据、网络档案PANDORA、澳大利亚研究在线(Australian Research Online)、图片澳大利亚(Picture Australia)、澳大利亚档案与手稿中心(Register of Australian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澳大利亚报纸(Australian Newspapers)、澳大利亚人民(People Australia)、澳大利亚音乐(Music Australia)、澳大利亚舞蹈(Australia Dancing) 。
Trove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在多年计划和发展后,于2009年11月发布的一站式免费搜索引擎,集成了1000多个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了之前的九个文化遗产资源门户网站数据,以及开放图书馆(Open Library)、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OAISTER等国际项目的数字内容 。Trove所提供的2.6亿个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大大满足了用户需求,网站每天接受6万多人的查询访问,其中超过10%的用户使用的是手机移动访问的方式 ,可见,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融合方式为公众的文化信息获取与再利用提供了便利。
作为免费的搜索引擎,Trove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整合的是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深网资源,这些隐藏于各个文化遗产机构的数字资源是商业搜索引擎很难全面收录和准确检索的。
各种类型文化遗产资源的检索服务是Trove的核心功能,Trove包括任何与澳大利亚有关的数字资源,支持对图书、图像、期刊、文章、数据集、数字报纸、音乐、音频、视频、地图、日记、信件、档案、网站档案、人物、机构和列表的分类检索与跨库检索,但是它不存储数字资源内容,因此检索结果只返回根据相关性排序后的详细描述元数据,以便于用户查找资源。
数字报纸检索、网站档案检索和列表检索是Trove的特色服务。数字报纸项目实施于2008年7月,包括了18世纪至20世纪中期的澳大利亚报纸全文内容,由于部分报纸年代久远存在模糊不清、难以分辨的情况,因此Trove将所有的报纸内容利用OCR转换成TXT格式,发动Trove用户进行文字校对,所以数字报纸检索结果可以PDF、JPG、TXT三种格式查看,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可以直接点击“Buy”按钮在线订购。网站档案检索内容包括了1996至今以.au为顶级域名的商业、政府、教育等类型网站页面7343万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法律、交通、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超链接可以查看网站的图片、文章、政府文件。列表查询可以检索Trove用户在个人空间中保存的数字资源,这也是Trove个性化服务内容的一部分。
图3-4 Trove的资源收集与服务模式
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是2002年以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组织联合实施的重大国家文化公益项目。中国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旨在调动各有关社会阶层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形成统一的标准。项目与各部门合作共建共享,克服了参与成员单位及人员隔离的困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站——国家数字文化网络的建成,扭转了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局面,形成了中国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建成了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数市、县、部分乡、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文化信息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和共享的。
文化共享工程定位于大众性特色文化服务,服务平台主站和各省级分中心共同组成了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平台主站中也提供了多种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如经典剧场展现了中华戏剧曲艺文化,共享讲堂的名家讲坛、文艺鉴赏、文物瑰宝向公众传播文化遗产信息,文化专题下的多媒体资源库、文物典藏、红色历史、人物传记、艺术欣赏、非遗专题从多方面展现了文化遗产信息。各省级分中心也是提供地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服务的窗口,如,江苏分中心的老商标老广告数据库、中国古代体育图片库等,浙江分中心的越地联匾集萃图文数据库、温州家谱数据库、瓯海泽雅古法造纸数据库等,广西分中心的文物精品数据库和云南分中心的青铜器文物数据库,都从各个侧面展现了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1世纪初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推出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此外,2012年7月,国家图书馆还成立了国家古籍图书博物馆,位于国家图书馆内。自2014年起,它还提供在线展览等古籍相关服务。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参考工具、专利/标准、索引/摘要、数字/事实、音频/视频、图书馆目录和移动服务的电子资源,共提供超过175万本PDF、图像和文本格式的电子书。这些资源包括经济学、文学、历史、医学、健康、法律等22大类,来自3000多名授权作者。10个主要数据库分为40个类,3000种,截至2016年1月共计1181.57TB 。同时,通过整合文献资源,实现资源的深度加工和揭示,以积极推进网络信息的保存和服务。
将云计算、大数据、唯一标识符、关联数据等多种技术应用于特色资源云服务系统,方便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服务 。同样,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国家数字图书馆为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参考书、音像等提供了一个在线阅读门户,并提供了与资源使用相关的检索和统计发布。同时该馆还提供智能推荐服务,以实现基于云门户的跨终端、跨平台应用。
国家古籍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展示中国古籍、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的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拓展了国家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收集、展览、研究、保护和提供公众教育、文化遗产和文化休闲服务。此外,在世界上它是一个大型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和代表性的展览 ;将其网站引入传统图书馆中,可以使之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以相同的方式集成。
除了在线服务外,国家古籍博物馆数字展厅还采用了数字多媒体设备等高科技数字展示技术,以传递博物馆资源内容。同样,该博物馆也依赖于大数据管理,在屏幕上展示和播放馆藏藏品或从相关博物馆借来的藏品。该博物馆借助三维互动的方式,体现了图书馆历史档案数据服务融合,展示的信息和馆藏范围更广 。
泰达是中国大陆唯一实行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综合管理的区域性文化机构。其档案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档案接收、整理、保存、识别、保护、展示和共享,实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有序组织 。
天津泰达图书档案馆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以“搭建平台、服务社会、传承文明”为宗旨,建立的区域性“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和文化中心”。该馆融图书、档案、情报服务于一体,截至2012年,馆藏各类图书与视听资料合计将近41万册、馆藏各类档案50多万卷,日均接待到馆读者用户5000人次,网络平台资源访问量近36.8万人次 。泰达图书档案网站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常用服务融合在一个平台,提供图书文献资源和档案资源服务。其地方文献数据库、珍藏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世国宝、中华民族风采等专题视频展现了天津开发区的历史文化。除此之外,网站还推出了英文版、手机版和儿童版的服务形式。
该馆中有中文3亿多项数据,外文2亿多项数据。开放资源包括28个数据库和1万多份受版权保护的期刊。泰达的主要特点是多逻辑功能组合形成的高级检索,具有一站式的检索服务和精确获取的功能。泰达还支持中文、英文、日文等8种语言的全文、关键词、标题、作者、ISSN、ISBN等9个检索字段。此外,检索结果支持可视化,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对资源类型、引文、学科和语言进行分布展现。同时,提出了不同相关性的选择,展示了关注的主题出版物用户的趋势 。泰达图书馆档案馆还提供短信、社交网络、图书馆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移动阅读终端、移动定位、移动视频播放等附加服务 。
台湾的数位典藏科技计划始于2002年,2006年与数字学习科学与技术计划相结合,纳入《词典汇编》和《数字学习科学与技术计划》 。两个大型项目在科学、技术、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成功地融合开发。项目藏品主要来源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公共机构,如台湾理工学院、台湾博物馆、县、市文化局、文化馆等,其余藏品是从许多私人数字数据所有者那里收集或接收的 。
该项目的主要功能与目标是呈现台湾文化与自然的多样性,希望能吸引更有效的科技教育力量,并促进宝贵文化资产的保存与文化创新。
中文信息元数据交换(MICI)框架主要使用都柏林核心(DC)的15个字段,以及开发人员定义的称为MIC-DC的字段,这些字段用于处理古籍、文档、地图集、图像/照片、书画和工艺品等,通用系统元数据是基于XML/元数据设计的。
其主要特点是实践早、技术先进、数字资源丰富、与文化组织和市场共建机制。
表3-2 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型科技计划分项计划组成
该计划已于2012年年底执行完毕,可通过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网站(http://digitalarchives.tw/)体验计划成果,开设有英文版面。首页列有珍藏特展、目录导览、技术体验、成果网站资源等栏目。
表3-3 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栏目设置
另外可以检索联合目录资源和网站资源,该网站在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设有专页,以便主动走进网络社区,与用户互动,开拓潜在用户群。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及使用目的,提供多种快速导览,例如联合目录导览提供最热关键词快速导览、主题分类、典藏机构导览、高级检索;教育学习对象(小学生、中学生、职业专科、大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导览;学术研究分为人类学、档案学、影音、数字典藏与学习计划介绍、文化、历史、文物;创意加值则可通过网络学习等方式实现。
图3-5 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
“香港记忆”是基于文化机构、政府部门、商业机构、民间团体多方合作,实现历史及文化资料集中储藏,以数码形式展现香港历史及文化遗产的服务融合平台 。香港大学的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图书馆负责“香港记忆”项目的具体指导,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是其赞助与合办机构,服务平台的资源来自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政府档案处及其他文化、娱乐机构,资源类型,包括文件、图片、海报、录音、电影及录影 。
“香港记忆”提供四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信息服务,即专题特藏、展览、口述历史和社区参与。专题特藏储藏了资源合作机构的数字资源,按内容和资料的性质分为历史与社会、地理与环境、艺术与文化、传播与媒体四个专题;展览服务对专题特藏资源精挑细选,按照主题和故事制作成丰富多样的专题展览;口述历史中有专题档案和“香港留声”口述历史档案库,让公众通过服务平台的声音记录了解香港过去的生活面貌,提供工业、教育、社区、社会生活、日治时期、文化与艺术六个主题的检索;社区参与引导香港市民参与到历史文化资料整理中,旨在唤起香港公众的集体记忆、增强文化归属感,目前推出了“记忆校园”和“我们的数码故事”两种参与形式,前者鼓励学校师生组成团队,整理本校历史资料形成文字、图片、影音档案等,分享到记忆校园网站,后者鼓励市民利用数码技术记录和展示个人的生活片段,分享到服务平台,以见证香港历史文化的发展。
“香港记忆”是为文化机构、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及非政府机构提供集中存放历史文化资料及数码展示香港历史文化遗产的服务整合平台,香港人文社会学院及香港大学图书馆均负责推行这项计划。其主要特色包括全面的网络服务、多元文化背景的资源和由香港大学图书馆资讯科技专家指导的服务整合网站计划。
香港海事博物馆设有实体及虚拟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这些图书馆包括3000册图书、期刊、图片、地图册和其他文件;虚拟图书馆还包括到其他网站的链接。它提供了方便使用的各种印刷品和档案,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保存与展示与香港和中国东南部有关的海洋遗产和历史的途径 ,与此同时,一些当地学者在图书馆中增加了更多的研究成果,使图书馆的资源库越来越丰富 。该博物馆的多元文化遗产“非常独特,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它的收藏品来自有影响力的个人、家庭、小型企业和大型或非营利组织的捐赠 ,依据的是英国政府网站档案的检查清单和质量要求;主题服务及其与自身图书馆的内在服务融合是其主要特色。
青岛市北区数字档案馆 拥有11万余册、4万余件档案,主要包括党政、群众团体、分区办事处档案,属于市北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此外,还有婚姻、会计、科技、名人档案,实物档案,人口、工农业普查、重大活动档案。
除了档案外,还有24 500本书、期刊、报纸和特殊收藏。图书主要包括经典著作、政令汇编、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料、各类参考书、年鉴和各类统计资料及50多种报刊;还有该地区有关部门编制和编写的图书、期刊和重要文件。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另外与其他部门合作编制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除了文档文件之外,还有照片、视听文件。图书馆配备了各种检索工具、计算机局域网、文档和文件级目录等所有输入方式,实现了文档的收集、文件编目和统计。其特点是典型的政府机构里的档案图书数字化服务融合,以档案为主,图书为辅。
在地区层面,还有浙江省景宁县、河南省鹤壁市、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义乌市、青岛开发区等都对三馆合一或馆际协作进行了实践探索,广东省建立了包括数字图书馆联盟、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在内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