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一律:猫就是猫,不能是老虎

逻辑学是一门看似深奥,但又自带规律的学问,那么究竟什么是同一律?

同一律说的是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进行的判断必须是同一的,简单来讲,就是“A是A,A=A”“真为真,假就是假”“熊是熊,猫就是猫”。比如在生活中,1+1=2,在逻辑学同一律中,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不可能1个苹果与1个香蕉相加,等于2串葡萄,这显然是与我们的逻辑不相符的。

同一律所贯彻的思维就是“A是A,A不能是a,也不能是B”,我们的思维处在同一范围内。了解同一律具体的内涵,能让我们在理解特定概念及其含义后,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即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围绕中心“论点”,从而保持思想论证的统一性。

在生活中,我们对同一律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为我们实现某种思维目的提供保障,同时还会对我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定帮助。

古时,一位江南富豪邀请才子唐伯虎参加自己母亲的生日庆宴,这位富豪希望唐伯虎能够现场绘画题诗。唐伯虎也十分豪气,当场绘作《蟠桃献寿图》,画完之后,开始信笔题诗,边写边大声吟诵“这个婆娘不是人”,此句一出,在座的宾客都十分惊讶,“不是人”三个字过于刺耳和带有攻击性,富豪心中十分不悦,心想唐伯虎竟然当众侮辱自己的母亲,更何况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富豪刚想大骂唐伯虎,唐伯虎却毫不在乎,继续吟诵第二句诗“九天仙女下凡尘”,四座宾客听完之后,十分惊喜,富豪也面露喜色。到此还未结束,唐伯虎开始吟诵第三句“养个儿子会做贼”,这句又让在座的宾客十分不满,富豪脸都气红了,正准备上前暴打唐伯虎,唐伯虎开始高声诵读第四句诗“偷得蟠桃供母亲”。话音一落,满座皆鸣掌叫好。富豪称赞唐伯虎不愧是江南第一才子,众人也对唐伯虎赞赏有加。

从逻辑学来看,唐伯虎所吟诵的四句祝寿诗,看似离题,实则正中题心;看似是在骂人,实则是赞人;看似违反了同一律,实则是遵守了同一律。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听者的情感,利用同一律的思维,制造出跌宕起伏的感受,更能让众人体味出诗句的美感。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将同一律进行灵活运用,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的。同一律要求的思想是什么?即思想必须是同一的。当然,所谓思想同一,也是有条件要求的,这里的条件指的是同一时间或者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思想必须是同一的。而违反同一律思维,会犯哪些错误呢?

1.偷换概念。所谓偷换概念,就是没有保持概念的逻辑统一。比如,老师让用“心疼”造句,小学生说:“一位老奶奶年纪大了,感觉心疼,便来医院找医生看病。”在这里,“心疼”本身是一种人类的情感,而老奶奶的“心疼”指的是一种病,而不是情感,小学生表述的是老奶奶心脏疼,而非情感的表述。

阿凡提的理发店里来了一个财主,这个财主是出了名的吝啬鬼,每次理完发都不付钱,对此阿凡提十分生气,但是这个财主下次依旧理完发不付钱。

这天吝啬的财主又来找阿凡提理发,阿凡提想要惩罚一下他。阿凡提给财主剃完头发之后,和颜悦色地问道:“老爷,请问您要眉毛吗?”财主先是一惊,心想,谁会把眉毛剃掉呢?便回答道:“当然要眉毛,这还用问吗?”“好,你要我就送给你。”话音刚落,阿凡提以最快的速度,将财主的眉毛都剃了下来。财主看到自己的眉毛被剃了下来,十分着急,大骂道:“阿凡提,你不要命了吗?竟然敢将我的眉毛刮下来。”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道:“尊敬的老爷,您不是要眉毛吗?我将您的眉毛剃了下来,恭恭敬敬交到您的手上,这难道有错吗?”财主听了阿凡提的话,实在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只好作罢。紧接着,阿凡提又问道:“老爷,您要胡子吗?”有了眉毛的事情,财主连连回答道:“不要,不要。”阿凡提紧接着问道:“老爷,您真的打算一根胡子也不要吗?”财主坚定地说:“一根胡子也不要。”听财主说完,阿凡提唰唰几刀便将财主的胡子全部刮了下来,扔到了地上。财主理完发,照着镜子,发现自己的胡子也不见了,生气地骂道:“我的胡子呢?你怎么把胡子给我刮了?”阿凡提故意露出惊讶的表情,回答道:“老爷,我之前已经问过您了,问您是否要胡子,您肯定地告诉我不要,还说一根也不要。您瞧,我将您的胡子全部刮了下来,一根也不剩。”财主看到镜子里自己光溜溜的脑袋,没了头发、没了眉毛,胡子也毫无半根,气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转身离去了。

吝啬的财主理发后总是不付钱,阿凡提便想了个办法,故意利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来达到惩戒这个吝啬的财主的目的。当阿凡提问财主要不要眉毛的时候,财主说的“要”,指的是“脸上要”,即不要刮掉眉毛,而阿凡提故意理解为“手上要”,便将眉毛刮下来,递给了财主。在阿凡提问“要不要胡子”的时候,财主回答“不要”,指的是“手上不要”,而阿凡提故意理解为“脸上不要”,将胡子也刮了下来。其实,无论财主如何回答,都会被阿凡提捉弄。

2.偷换论题。在逻辑方面,我们很容易犯偷换论题的错误,比如,领导要求开一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如果在研讨会上仅仅围绕“管理能力的提高”进行讨论,则是偷换了论题,毕竟中层领导和高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偏向和重点是有所不同的,这种故意扩大讨论范围的做法,便是有意去偏离最初设定的论题。

在生活中,掌握逻辑知识能够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而掌握同一律以及灵活运用同一律,能够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正确跟从自己的思想主体,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要知道,同一律所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这是逻辑学中精深的规律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一规律的运用要熟练掌握。 2j7oZgWLtgG4wLm6X39Zswa6QBEPDsQu/kVQ+ugC9kwBf/9kJvq1pHgg6nSBxh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