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生?这似乎是个沉重且深邃的话题,有人风光无限,有人颠沛流离,有人知足常乐,有人平淡如水。见识世态炎凉,体会人情冷暖,经历必须经历的,承受必须承受的,每个人对人生的体验各不相同,唯一不变的是——人生无法重来。
路遥的《人生》并不长,短短十几万字,勾勒出农村青年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及感情纠葛,展现了青年人在当时社会转型时期的奋斗与迷茫。
小说背景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陕北农村地区。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上了小学教师,踌躇满志的他以为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终于要得以实现的时候,大队书记高明楼利用关系让自己儿子顶替了他的教师位置。面对命运的沉重一击,高加林无法面对自己莫名从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变成了普通的农民的事实,愤怒而绝望。在这次人生的低谷中,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慰藉了他的心灵,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
当高加林终于接受现实,准备在农村好好生活的时候,命运又垂青了他。因转业回乡的叔父的关系,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成了一名县通讯干事。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几篇稿子的成功,让高加林成为县里的风云人物。此时,高加林重遇高中同学黄亚萍。在黄亚萍猛烈的感情攻势下,加之到大城市发展的诱惑,他艰难地舍弃了巧珍,开始了与黄亚萍“罗曼蒂克”般的热恋。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过关系在县城工作的事被检举揭发,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农村。而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听完德顺爷爷的一席话后,高加林也开始真实而深刻地思考“人生”这一命题。
在高加林身上,我们不难看到自己的影子。《人生》其实不只是高加林一个人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的。在其中,有关于前程和真爱的抉择,有关于倾心和辜负的伤痛,也有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纠结。命运无法捉摸,唯有抉择方显为人本色。人生的道路本来就延伸着很多分岔口,对于未来的选择我们有恐惧也有希冀。前路是未可知的,但是每一条路的选择都有其内定的规律和法则,无论何时,不能摒弃做人原则,不能逾越道德底线,只有这样人生之路才能走得踏实稳重。
读罢此书,我的头脑里一直闪现着两个词:命运和抉择。与之伴随的是另外两本书: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司汤达的《红与黑》。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西西弗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近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的手中滑落,滚到山底。西西弗只好走下去,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日复一日,陷入了永无止息的苦役之中。高加林的人生似乎也如此,离开土地,回到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在这个人生怪圈的循环往复中,高加林被命运之神玩弄、嘲笑,狼狈不堪而又似乎无能为力。
而高加林与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则有着惊人的相似:年轻而富有才华,出身卑微,却有着对命运的不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急于去改变一切,甚至为了权势而抛弃所爱,为人所唾弃。当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他们经过深深的反思,终于做回了原来的自己。于连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控诉了上流社会对平民青年的压制和摧残。被判死刑后,他拒绝上诉,拒绝营救,用死向不平等的社会抗议。当高加林通过“走后门”进城这件事被人告发,他面对的将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继续做一个农民时,他拒绝了黄亚萍和他一起到农村去生活的请求,而是对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我自己一直也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我现在才深切感到,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也不识。我想我现在不应该对你隐瞒这一点……”这是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完全破灭,冷静反省后的自白,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尽管巧珍已经嫁了人。
书的最后,路遥说,这并非结局。是的,不论经历多大的起起落落,生活总得向前走,无论命运带给我们什么,微笑着接受,努力地向前,勿忘本心,生活,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