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世界本不该非黑即白
——读郑执《生吞》

《生吞》这本书是我读得比较快的小说,大概用了两个晚上。就本书作者郑执本人,作为“铁西三剑客”成员之一,让我很自然地同其他两个作者班宇和双雪涛比较,最近一年陆陆续续也读了他们的一些作品,把他们三人写的同类型小说放到一起,比如双雪涛的中篇《平原上的摩西》,班宇的中篇《冬泳》,相较下来,我更喜欢郑执。他的作品结构巧妙,叙事很抓人,点到为止的留白,都是我喜欢他的原因。当然我的比较并不客观,我用长篇和中篇进行比较,的确有失公允。

田璐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它堪比中国版的“白夜行”,我还真就把《白夜行》又看了一遍,之前对日韩改编的电影印象挺深刻,这回重看小说,的确又有新意。但对比下来,就我而言,还是更喜欢《生吞》。故事从“鬼楼”前的一场奸杀案开始展开,十七岁少女死亡的背后,是一段深埋在五个少男少女间残酷的青春往事。下面我就说说喜欢这个小说的几点原因:

一是“结构”。我觉得这个小说叙述视角很有意思,看过这个故事的读者都会觉得这本小说第一男女主人公应该是秦理和黄姝,可是小说里唯独没有以他俩为视角来写的章节。有从王 (dí,美好)视角切入写少年往事的,有从老刑警冯国金视角写那几起命案的。唯独没有写黄姝和秦理的视角,所以才会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纠结于他们俩究竟有没有爱情,这点倒是和《白夜行》很像,我现在都猜不到,小说里的雪穗到底爱不爱亮司?这也许就是作者高明之处,我不给你答案,让你自己去猜。

二是“节奏”。郑执对故事节奏把握得特别好,每个章节,里面又分成几部分,在这几部分里不停变换叙事人,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混乱的感觉,但到后面会使你阅读更有兴致,越读越“上头”。而且我觉得郑执的笔法,不像双雪涛那样常用短句,总喜欢说一半留一半;也不像班宇那样喜用对话,什么都描写得那么琐碎。郑执就刚刚好,介于两者之间,该交代的都交代,不会让读者不停地猜;该留白的就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联想,找到之间的联系。

三是“人物”。里面除了绝对的反面人物殷鹏、老拐以外,其他人物的塑造都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就比如冯国金,他应该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但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想保护自己的女儿娇娇,迟迟没有说明女儿和黄姝本就相熟的事实,从而耽误了案情的侦破。就如同作者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软肋,有了软肋,就无法像从前那般横冲直撞,那般坦荡荡了”,正是因为这个正面人物的不完美,才使人物更加完整和丰满。

在我看来,小说里的人物行为乃至命运是其性格决定的,是受小说故事情节推动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也决定不了。不能是你安排他杀人他就能杀人的,安排他是英雄他就能救人的。这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而这些动机又让他们在不断的选择中作出一些或对或错的事。

想聊聊我对书名《生吞》的个人理解。我觉得这个书名很形象地给大家展示出生活乃至生命的无力感。这个故事开头就给人一种冰冷、肃杀的感觉,主人公王 获奖作文题目《黑白战争》更是对小说内容的高度概括,这是一场人性的黑白之战,但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是,黑总是要比白多,在黑白战争中,白总是轻而易举地被生吞。有人想坚守住他的那块白,如秦理,如黄姝,他们想始终善良、纯粹。可是纯粹的人,最终却还是被所谓的“纯粹”生吞。

最后附上一段郑执在《面与乐园》里的一段话,很喜欢,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一生也都是由两种地方组成,

一种是你留守或者驻足过的地方,

另一种是你永远都无法到达的近处或者远方,

当这些地方和这些人有一天终将会消亡的时候,

肉身和所谓的现实都会灰飞烟灭。

但是他们的灵魂可能会留下一种遗址,

很像历史的遗迹,

因为大家去外面旅游、参观历史遗迹的时候,

你看它们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还在这儿,

而是因为这些东西曾经在这儿。

所以我想这些灵魂的遗址可能会跟那些遗迹一样,

等待着被人用某种方式,

从命运的轮回的暗河中打捞出来,

被重新地解构、被重新地塑造、被重新地发挥想象,

最后化身成一种不分高低贵贱的永恒,

所以我猜文学可能是那种方式。 CA0Ka2tPGM9WrXEzc8n+3imulzM6Xr7V1sxwnwTmqEiD9pxH2+aO07n9Qf+TOW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