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河滩和竹林

日头偏西时,两个人正绕过一片藤蔓密布的矮树林,乔乔突然停下了脚步,她机警地向右手边张望。

“我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她小声对麦可说。

“那准是我的肚子,它像闹铃一样准时,提醒我现在应该是吃饭时间……”麦可回答。

“不,像是水声。”

乔乔拉着麦可转向右边,前行了几十米,耳边听到清脆悦耳的流水声,哗哗,清晰而快乐。两个孩子互相看了一眼,脸上浮现出惊喜的表情,脚步越走越快,后来几乎要跑起来。

但到了近前,他们却深深地失望了。

乔乔探着身子往下望,在几十米深处,一道纤细的锦带似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林深树密,地势陡峭,听得到水声,看得见水流,却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到那河水。

这就好比你正饿着肚子,旁边突然来了一个人,吃着卤肉夹锅盔不说,还使劲冲你吧唧嘴。两个孩子心里痒痒的,巴巴地盯着小河看,眼睛里几乎要伸出两只小手来。

“我们收集树藤编成绳索,像电影里的特种部队一样垂降下去,怎么样?”乔乔搓着手说。

麦可瞄了一眼山崖,比教学楼还高,只是远远瞅了一眼,他的腿肚子就开始哆嗦,赶紧反对说:“这太危险了,我们不如沿着河流走,准能找到下游。”

乔乔同意了,她感觉麦可的办法听起来更稳妥一点儿。

他们沿着河水走出去一个小时,在一片荒草地旁,他们停下了脚步。

这一晚,两人吃了用四根牛肉干加三颗鸟蛋做成的晚餐,便枕着流水和饥肠辘辘声入眠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草草收集了一些露水,装满了一个杯子,就上路了。

他们循着水流走,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常常被陡峭的山岩或者大片的荆棘灌木阻住道路,他们不得不兜个大圈子绕过去。有好几回,麦可怀疑他们已经追丢了河流,但乔乔凭着敏锐的方向感和听力,总能再次找到小河。

“你的听力真不错,如果你再会发出超声波的话,没准儿就能在漆黑的山洞里飞行了。”麦可说。

乔乔白了麦可一眼。

“我这是在夸奖你,按照社会规则,你应该说‘谢谢’,然后我回答‘不客气’。”麦可提醒道。

“你才应该谢谢我的大度。按照孩子们之间的规则,把别人比作蝙蝠的家伙,鼻子和额头之间应该出现一对熊猫眼才对。”乔乔扬了扬拳头。

走了大约四个小时,地势陡然下降,他们只能从较为平缓的地段绕过去。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人再没看到河流。

麦可的心不停地往下沉。世界上比得不到某样东西更令人痛苦的事情是:它近在眼前,却最终失去了。他开始后悔,当初如果顺着树藤垂降下去,结果会不会更好?

乔乔没有放弃,她认定河水的大致流向是西南,她相信早晚能够拦截到那条河。经过接连不断的下坡,两个孩子绕过一片高地,地势变得平缓,又听到了水声,温和而轻缓。他们心中狂喜,穿过一片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布满鹅卵石的浅滩,以及一条四五米宽的清浅小河蓦然跃入眼帘。

心简直要从喉咙口跳出来,两个孩子大声欢呼,撒开腿奔过去,到了河边,他们俯下身子,一头扎进清凉的水中,美美地牛饮了一番。

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抬起头,水顺着头发缕缕流下,他们喝得太急太猛,肚子里发出咣当咣当的水响。

“麦可,你曾经说过,人体内含多少水分?”乔乔问。

“70%左右,怎么了?”

“那我现在体内的水分起码有75%,”乔乔笑着说,“现在我的眼睛里都荡漾着水花。”

两个孩子一起傻笑起来。

阴影在阳光下悄然晃动,河水在石间汩汩流淌,突然一条银白色的鱼跃出水面,咕咚一声,又钻入水中。

“鱼!”两个孩子站起来,眼睛放着光。

肚子趁机发出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抗议声,甚至压过了哗哗的流水声。

“如果木乙在就好了。”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说,他们的鼻子突然有点酸。

但木乙不在,只能靠自己。乔乔站起身,朝小树林走去。

“去做什么?”麦可问。

“废话,砍下树枝,挂上吊线和鱼钩,做成鱼竿钓鱼。”乔乔回答。

“那是没脑子的原始人才会用的方法。”麦可说,“你过来,盯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睡眠不足导致的黑眼圈,以及没擦干净的眼屎……”

“不,是智慧的目光!”

“那目光能用来抓鱼?”

“当然不能。但智慧的目光背后是我聪明的大脑。我知道五十多种捕鱼的方法,其中用鱼竿钓鱼是最笨拙的,只比守株待兔强一点点。”

“那我们做鱼叉捕鱼?”

“那是第二笨的方法,只比缘木求鱼聪明点儿。”

乔乔不服气地问:“那什么才是聪明的方法?”

“最聪明的捕鱼方法,就是像个地主老财似的,躺在树荫下,跷着二郎腿,什么也不干,等着鱼儿自己送上门来。”麦可得意地说。

“到底怎么做?”

“我们用石头垒出一道简易的水坝,中间留几个缺口,我们再找一些柔软的树枝,比如柳条,编成鱼篓,然后把鱼篓安放在缺口处……”

乔乔的眼睛亮了,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

“你去找柳条,我来垒水坝。”乔乔说,她除去鞋袜,挽起裤管,抱起大鹅卵石,一点点地往河水中堆砌。

麦可去了前方的一片林子,大约五分钟后,他空着手跑了回来,面带笑容。

“乔乔,快过来,”麦可招着手大喊,“我找到了一个杂货铺!”

“杂货铺?可怜的麦可,他一定饿昏头了。”乔乔抱怨着,但还是穿上鞋袜,跟着麦可走了过去。

眼前是密密麻麻的竹林,延伸到极远的地方,一根根高大的竹子比碗口还粗,仿佛长矛笔直地戳向天空。

“这就是你说的杂货铺?”

“没错!竹子可以做成杯子、盘子、勺子、筷子、夹子、叉子、缝衣服的针、挖土的铲子……”麦可的眼睛闪着光说,“还可以破成竹篾,编成鱼篓。”

果然,乔乔的眼睛也亮了。

“怎么编?”

“那要看哪种鱼篓,我知道二十多种制作鱼篓的方式——”

乔乔打断了麦可的话。

“麦可,我现在饿得厉害,瞅谁都像包子,我对书呆子的忍耐力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为了你的鼻子着想,告诉我最简单的那种!”

“不得不说,你的思路很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化繁为简,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麦可稍作思考,回答,“我们做日式的直筒鱼篓吧,连傻瓜都能轻易学会。”

麦可把“傻瓜”两个字咬得很重,而且不经意间,还偷偷瞅了乔乔一眼,气得乔乔直想提起拳头揍人。

“首先我们需要砍几根竹子,我知道用军刀砍竹子的方法,”麦可得意扬扬地说,“把军刀的刀刃压在竹子上,然后用一块石头敲击军刀的背面,直到军刀锋利的一面陷入竹竿再拔出,如此这般,围着竹子敲打一圈,即使碗口粗的竹子也能轻易被切断——”

麦可突然住了嘴,乔乔从背包中拿出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三下两下组成了一把线锯,然后一脸得意地看着麦可。

刺啦刺啦几声,一棵碗口粗细的竹子轰然倒下。

接着乔乔把竹子分成一米来长的竹段,然后破开,刮削出一条条一米来长的竹篾,粗细像吃烧烤时用的竹签子。麦可拣出来几十根,捏在一起,让乔乔从背包中取出绳子,剪下来一段,把竹篾束的底端绑结实。

“这是鱼篓的底。”麦可说。

接着麦可让乔乔做了三根筷子粗细的竹篾,其中一根弯成直径10厘米——茶杯粗细的小竹圈,用钓鱼线绑结实,另外两根连接后拗成直径20多厘米——海碗粗细的大竹圈,同样也用钓鱼线绑结实。

乔乔把小竹圈从竹篾束的前端塞入,所有的竹篾在竹圈的外围均匀地散布开。小竹圈被放置在靠近鱼篓底大概30厘米处,竹篾被撑起来,像夜晚的烟花一样绽开。两个人互相帮助,用细绳把竹篾围绕小竹圈捆绑结实。

然后乔乔塞入一个大竹圈,距离刚才的小竹圈约40厘米远,用细绳同样把竹篾均匀绑缚,固定在大竹圈上,此时竹篾束又重新收拢,向前端伸出。

“这是竹篓的肚子。”麦可说。

两个孩子又制作了一个大竹圈塞入竹篾束的前端,同样固定结实,做成竹篓的嘴。

“这看起来像一个又瘦又长的鸟笼子。”乔乔评价道,“鱼不会从竹篓嘴中游出来?”

麦可回答:“我们再拗出一大一小两个竹圈,然后把几十根竹篾均匀绑在两个竹圈上,做成漏斗形状的篓盖。竹篾的长度要超过小竹圈,叫作倒须。把有倒须的一端嵌入鱼篓后,鱼可以顺着竹篾游进去,却绝对不可能逃出来。”

“你的脑袋瓜真好使!”乔乔夸奖道。

他们一口气做了四个鱼篓,回到河边,继续搬石头垒水坝,这花了他们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最后他们在鱼篓中压了石头,迎着水流放置在水坝缺口处,固定好,湍急的河水从竹篓嘴流进,又从竹篓的腹身流出。

忙完这一切,麦可伸了一个懒腰,真的找了一片树荫,像老太爷似的,跷着脚打起了瞌睡。

乔乔可坐不住,放好鱼篓后不到二十分钟,她来来回回检查了五遍,然后告诉麦可:一无所获。

“就是你把鱼吓走的!”麦可忍不住对她说。

于是乔乔耐着性子,等了足足快两个小时,直到太阳西斜才去检查。

她小心翼翼地步入河水中,第一个鱼篓是空的,第二个也是,第三个还是,乔乔的心不断下沉,她做好了再饿上一夜的心理准备。就在这时,她看到第四个鱼篓中有两条闪着银光的鱼正在翻滚。

“抓到了两条!”她惊喜地冲着麦可大叫,那一瞬间,她感觉自己富有得像手指戴着十个金戒指、脖子挂着大金链子的暴发户。

麦可猛地跳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肉袋从乔乔的背包里取出来,把里面的蠕虫丢得远远的。

鱼篓被重新放置妥当,两条一斤多重的鱼被丢上岸,它们在鹅卵石之间挣扎跳跃,反射着光,啪啪作响。

麦可和乔乔蹲在旁边,眉开眼笑,嘴里含满口水,肚子更是急不可耐地擂响了冲锋的战鼓。

“怎么吃?”乔乔问。

“烤着吃,煮着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麦可回答。

“如果我们有锅就好了。”乔乔吞了一口口水说,“可以煮鱼汤喝,味道简直不能再美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锅,还有碗、盘子、筷子,”麦可得意地说,“乔乔,我来告诉你该怎么做……”

“麦可,你可以自己去做。”乔乔说,“你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我动手。”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理论物理吗?因为不需要动手操作设备,也不需要天天做实验观察,甚至不需要打扫实验室,我只需要一支笔和一块白板,验算验算式子就够了。”

“两个人分头行动会快很多,”乔乔说,“你愿意承担杀鱼、去鳞和切片的工作吗?”

麦可瞄了一眼那依然活蹦乱跳的鱼,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说:“那好吧,我去做锅。”

回到竹林,麦可找了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切成两端带竹节的竹段。

他选了一截最粗最长的竹段,削出一个狭长的口子,露出竹子中空的肚腹才停下来,锅就算完成了。接着他另外选了一个竹段,破成两片,做成了碟子。第三个竹段被拦腰切开,上下各保留一端竹节,做成了竹碗。第四个竹段比较细,按照做竹碗的方式,不过留了一段长长的手柄,就成了勺子。最后,麦可把一截竹子剖成一根根的,刮掉毛刺,做成了筷子。

尽管这把来自未来二手市场的匕首格外锋利坚韧,麦可还是累了个半死,手指酸疼。

天近黄昏,他终于完成了所有工作,抱着那一堆玩意儿丁零当啷来到河边。

河边的石滩上,乔乔早已生起一堆篝火,一块大平石上铺着洗净的树叶,切得整整齐齐的鱼片摆在上面,火光照耀,仿佛所罗门的宝藏一样熠熠生辉。

“这就是你花了半天时间做出来的锅?”乔乔看着竹筒,睁大眼睛问,“这玩意儿能放在火上烧吗?”

“等下你就知道了。”麦可神秘兮兮地说。

他在河边捡了一竹碗小鹅卵石,用水洗净,然后用竹筷子夹着,一颗颗放进篝火里烧。

“吃烤石头?”乔乔问,“这玩意不好消化吧?”

“只有鸡才会把小石子和沙砾吞进胃袋,帮助碾磨消化食物。我们有切齿和磨齿,不用吃这个。”麦可随口回答。

在篝火旁边,麦可用几块石头混着泥土搭了一个弧形的底座,即使圆滚滚的竹筒锅放在上面也不会滚落,他又让乔乔用竹碗打了水灌进锅中,然后将一些生鱼片放进去。

此时,篝火中的小石头已经被烧得通红。

麦可捻着两根长竹筷,笨手笨脚地想把一块小石头从火焰下拨出去,篝火的温度让他畏畏缩缩,花了好长时间,他才夹起一块,放进竹锅中。

滋,滚烫的石头刚一入水,水便翻腾起来,激起一阵白雾,紧接着又平静下来。

“能吃了吗?”乔乔迫不及待地问。

“继续放石头进去,等水完全沸腾了,才可以吃。”麦可解释说,“这叫石烹法,是远古时就存在的一种烹饪方式,简单方便,尤其适合鱼虾这种易熟的食物。据说有些地方,没有锅或者罐子,人们甚至用牛和羊的胃袋做容器,使用石烹法煮东西吃。”

麦可解释的工夫,乔乔接过竹筷,接连不断地把烧红的石子丢进锅里,水终于沸腾起来,乔乔加了一点儿盐进去。

鱼肉和鱼汤盛在竹碗中,喷香的气味直往两人的鼻孔里钻。

“真香!”麦可说,“我感觉自己的舌头在幸福地哭泣。”

“少来了,麦可,你那叫口水!俗称‘哈喇子’。”乔乔说。

两个人咂了一口,美味的鱼汤滑过味蕾,从喉咙流下,温暖地安慰着这几天来受尽委屈的胃。麦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从脑瓜顶到脚指头,全身每个细胞都感受到无比舒坦,仿佛从地狱一下到了天堂。

有些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停下来,比如打电子游戏,比如看动画片,比如麦可做数学题,再比如喝鱼汤,那味道鲜美得让人欲罢不能。

天地间只有流水声、风吹枝叶声,以及两个孩子扑哧扑哧吹热气声和吸溜吸溜的喝汤声。

鱼肉被一扫而空,鱼汤也没剩下一滴,如果不是乔乔眼疾手快,麦可差点把一颗石子也吞下肚。

三天来,他们终于吃了一顿饱饭,他们捧着肚子凝望着篝火,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傻笑。

人生的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渴的时候有水喝,饿的时候有东西吃,孤单的时候有好朋友在身边。

夕阳在天边稍作停留便落山了,西边的天空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胭脂色。

乔乔突然回过神来,她嚷嚷道:“天快黑了,我们要赶紧搭棚子!”

她拎着线锯等工具朝着竹林跑去。

“麦可,你收拾出一块空地,我去砍几根竹子。”

十多分钟后,乔乔惊慌失措地跑了回来。

她压低了声音说:“竹林里有人!” CqPM9/mTZKSp2xVke2syylB3ZyyWQMT3GPa3Wwi6quEbs3iXoz0zyv+2gGudn7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