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最久伙伴

一路相伴

宇宙浩渺,星河灿烂。

人猿相揖,携手相伴。

共同祖先,渊源浩繁。

生命平等,和谐发展。

科学探索,替身受难。

牺牲可贵,勿忘肝胆。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在人类进化与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成就了一部复杂的关系史。人类的历史有多长,这部关系史就有多长。在这部关系史中,动物早已形成了在人类世界中的中心特征,并且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这个地位也将永远保持下去。

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动物是自然界中与人类最为相似的群体,没有动物参与的人类历史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完全形成的人”出现后,人类就始终与动物一路同行、携手相伴,跨过岁月的长河走到了今天,在或温馨、或血腥、或竞争、或协作、或奉献、或索取中,共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生命篇章。

从最早成功将狼驯化成犬开始,人类与动物的竞争关系就正式转化成了互利共生关系。动物除了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之外,在人类抗击疾病、健康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为了尽可能减少自己尝药次数、降低中毒的程度,常将采来的草药拿回家让圈养的猪、狗、牛、羊吃,看看有无中毒反应,若无异常反应,自己再亲口尝。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动物实验。

世界上的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像神农尝百草那样以身试药的代价毕竟太大了,一些剧毒化合物仅需要几十微克就足以迅速致死,现在社会中,谁也不会主张由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亲身试药,人类的道德文化和法律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未经同意直接在人类活体上开展实验。在近代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和纳粹集中营使用人类活体进行实验,已经并必将永远被历史的铁链牢牢地锁在文明的耻辱柱上。

为了顺利开展生命科学实验,研究解决人类病痛的方法和药物,科学家们不得不用动物来代替人进行实验。在中国,很早就有人类用动物来试验一些药物毒性的记载,如《史记》骊姬陷害太子申生:“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在古埃及,人们为了保存尸体,首先将猫、蛇和昆虫等动物制成木乃伊进行观察。在古罗马,人们为了研究人体结构,解剖了猪和猴子等。

通过动物实验,人类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疾病堡垒,在生命科学领域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通过动物解剖创立了四体液病理学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研究动物形态学和分类学,将动物学体系分为形态描述、器官解剖和动物生殖三部分。古罗马的盖伦(Galenus)以各种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解剖动物,形成了最早的生理学知识体系。英国皇家御医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通过对不同动物的活体解剖,了解到心脏跳动的实际情况。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研究僵蚕病、鸡霍乱和狂犬病,在1879~1885年先后发明了鸡霍乱、犬与人狂犬病疫苗。德国科学家科赫(Koch)通过在兔子和小鼠身上做实验,研究各种家畜的炭疽病,于1876年分离出了炭疽杆菌。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以狗为研究对象,在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贝尔纳(Claude Bernard)评论说:“对每一类研究,我们应当选择适当的动物,生理学或病理学问题的解决常常有赖于所选择的动物。”

小鼠是最早出现的批量实验动物之一。1900年,美国的一位退休教师莱思罗普(Lathrop)建立了宠物鼠场,因为小鼠繁殖计划详细、饲养记录完备,生产销售的小鼠一致性相对可靠,非常符合科学家的需要,于是他们很快就变成了哈佛大学以及众多实验室的主要的小鼠供应商。190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卡斯图(Kastur)购买宠物鼠,用于孟德尔遗传定律(Mendel's Laws of Inheritance)研究,培育出C57BL小鼠。同年,法国动物学家居埃诺(Cuénot)把孟德尔遗传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动物界,发现小鼠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909年,威廉·埃内斯特·卡斯尔(William Ernest Castle)的学生克拉伦斯·库克·利特尔(Clarence Cook Little)培育出了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1932~1933年,德国科学家多马克(Domagk)通过小鼠动物实验发现了磺胺类药物。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但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弗洛里(Florey)和钱恩(Chain)才将其用于感染了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小鼠。

动物来源和品质(遗传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对科学实验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在多年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因为动物饲养条件非常有限,用于实验的动物大多来自农场、市场或实验室的一般饲养,随意性很强,流行病和慢性病常见,所用动物得到的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严重影响了科学实验的进展,迫切希望能够有标准统一的动物用于科学研究。1944年,美国纽约科学院正式将实验动物标准化提上了议事日程,专门研究实验动物与医学生物学发展的关系,该会议的召开成为实验动物医学的起点。之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相继建立起本国的实验动物全国性机构,提出了实验动物管理的条例、法规和规范。从此开始,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辟了自己独有的领域,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20世纪初是实验动物发展的起点,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发展实验动物事业的时间相对稍晚,但一些特有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为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对中国特有动物资源鼠兔、黑线仓鼠、东方田鼠、小型猪、树鼩以及水生动物等的开发利用,为肝炎、心血管病、血吸虫病、异种器官移植等研究提供了广泛而又丰富的实验材料和研究手段,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人类通过一系列行为,将动物变为食物、衣物、表演者、竞赛者甚至工具,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人始终处于主宰地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历久不衰。直至1859年,达尔文(Darwin)撰写了《物种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 )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明确指出现代人不仅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且跟所有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从此,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动物权利论、动物福利论、人与动物平等等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逐渐兴起,动物保护运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成为国际潮流的大势所趋。 1VOqrkvmILCdYNrkD3aHXVdiYxxq7eFPKzE+AlAbyG9shFDYGrpks6JCm/D+m0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