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巴门尼德

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希腊人都不是那种沉迷于中庸之道的人。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处于变化中巴门尼德则反驳说,什么都是不变的。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人,埃利亚位于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非常活跃。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在年轻的时候(约公元前四五〇年左右)曾会见过巴门尼德,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时巴门尼德已经上了年纪。无论这次会见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至少我们可以推定,另外还有其他明确证据显示,柏拉图本人受过巴门尼德学说的影响。巴门尼德的历史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开创了一种形而上学式的论点,在后来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大多数形而上学者身上,都能发现这种论点。人们常说,他发明了逻辑,其实他真正发明的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形而上学。

巴门尼德的学说是在一首题为《论自然》的诗中提出的。他认为感官是有欺骗性的,视大量能感觉到的东西为幻觉并加以斥责。在他看来,只有“一”是真实的,“一”是无限的、不可分割的。这里的“一”不是赫拉克利特理论中的那种对立统一,因为在巴门尼德这里没有对立。例如,他显然认为,“冷”的意思只是“不热”,“黑暗”的意思只是“不亮”而已。巴门尼德对“一”的构想,与我们对上帝的构想不同;他似乎认为“一”是物质的,而且是可扩展的,因为他说“一”是球形。但它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整个“一”无所不在。

巴门尼德把他的学说分成两部分,分别称为“真理之道”和“意见之道”。后者我们不必去理会。从他保留下来的言论来看,真理之道的要点如下:

“不存在的,你就无法得知——就是不可能——也无法说出它;因为你可以思考一个事物,和那个事物存在,是一回事。”

这种论点的本质是:当你思考的时候,你思考的是某种事物;当你使用一个名字的时候,它一定指代了某种事物。因此,思想和语言都需要外部客体。而且,既然你可以在某一时刻想到或者说到这种客体,也可以在另一时刻想到它或说到它,这说明凡是能被想到或说到的,一定在所有时间中都存在。由此可见,不可能有变化,因为变化就在于事物的形成或消失。

这是第一个从思想和语言推论整个世界的哲学例子。我们当然会说这个推导过程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去看看其中包含了哪些符合真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论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如果语言并非全无意义,语言中的字词必然是有所指的,通常来讲,这些字词的意思一定不是只指向其他字词,而是指向存在的某种事物,那种事物可能是我们会谈到的,也可能是我们不会谈到的。

我们以一个虚构的人物为例,比如哈姆雷特,来看这句陈述:“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以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是真的,但是从简单的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描述的并不是事实。正确的陈述应该是这样的“莎士比亚说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或者更明确地表示为“莎士比亚说有一个丹麦王子叫‘哈姆雷特’”。这句陈述就不存在虚构的成分了。莎士比亚、丹麦,以及“哈姆雷特”这个发音,全都是真的,但是“哈姆雷特”这个发音不是一个真实的名字,因为没有人真的名叫“哈姆雷特。如果你说“‘哈姆雷特’是一个虚构人物的名字”,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你应该说“‘哈姆雷特’是一个真实人物的名字,同时这个真实人物是被人们想象出来的”。

哈姆雷特是一个被想象出来的人物,独角兽是一个被想象出来的物种。当一个句子中出现“独角兽”这个词的时候,有些句子陈述的是事实,有些陈述的不是事实,但是任何包含“独角兽”的句子都不是在直接陈述事实。我们来看这两个陈述——“一头独角兽有一只角”“一头牛有两只角”。为了证明后一句话描述的事实,你不得不去找一头牛看一看;只是在书里看到说牛有两只角,是不够的。但是,独角兽有一只角的证据,只能在书中找到,实际上正确的陈述应该是:“某些书声称,有一种只有一只角的动物,名叫‘独角兽’。”所有关于独角兽的陈述,其实都是对“独角兽”这个词的陈述,就像所有对哈姆雷特的陈述,都是对“哈姆雷特”这个词的陈述一样。

但是,显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在表达那些词,而是在表达那些词的意思。这又把我们带回了巴门尼德的论点,如果一个词被应用的时候是有意义的,那它一定指代了什么,不会什么也不表示,因此这个词所指代的,在某个层面来看,一定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字词全都有一个恒定不变的意思;实际上这就是他论证的基础,他认为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一个词,虽然字典或者百科全书给出了官方的且为社会所公认的释意,但是在使用同一个字词的时候,没有哪两个人在脑海中会出现完全一致的想法。

巴门尼德继续争辩到,既然我们现在能够知道通常被认为是过去的事物,那它就不是真的属于过去,而一定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于现在。由此,他做出推论,没有所谓变化这种东西。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掌握过去的知识。当你回想过去,回忆就发生在现在,但是你的回忆与你回想的事件并不完全相同。回忆提供了对过去事件的一种描述,而且从实用角度来看,对描述和描述对象加以区分,是没有必要的。

完整的论证表明,从语言中勾勒出形而上学的结论是多么容易,避免这类错误论证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对语言逻辑和心理学研究方面,如何比大多数形而上学者更深入。

后来的哲学,一直到非常现代的阶段,从巴门尼德那里接受的,不是所有变化皆不具备任何可能性,这是一种过于粗暴的悖论,而是物质不灭。巴门尼德直接的后继者并没有使用过“物质”这个词,但是这个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中成形。物质被视作各种描述的恒定对象。如此,它就变成了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神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自此持续了两千多年。 jFlMyoRpUH1TlBKV4owDDWNEItg8ZUGuhHKbWc6Tj7N47o7SG5TVF4cXnsvx1I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