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foreword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形成了自己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一整套价值观体系,即所谓的个人主观参照标准。在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这些参照标准会先入为主,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判断和对别人的猜测。坚持固有的主观标准使我们很少能接纳和感受对方,从而造成沟通障碍。

而这个不被接纳和不被理解的人长此以往会倍感孤独。所以有那么多人会产生心理问题、会寻求朋友的建议和帮助、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就是为了将他们心中那些独特的想法和感受传达给别人,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理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也是心理咨询师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名为“共情”。真正的心理大师并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打个响指就能让人入睡,而是具备极强的共情能力,能够读懂他人的人。这些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共情帮助处于心理焦虑或孤独中的人摆脱困扰。

在日常生活中,共情能力同样存在于我们普通人当中。一个简单的业务沟通、一次紧张的亲子关系谈话、一段朋友之间的吐槽和闲聊等情况都需要我们发挥共情能力,帮助眼前人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实际困难。

可以说,共情能力已经不再是心理治疗医生的专属能力,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生活、工作中,拥有共情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成功。而对于为人父母的人来讲,共情育儿更有利于亲子沟通和孩子的成长。

当然,共情还可以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共情可以用于网络公关,帮助企业转危机为生机;在品牌营销中,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有温度的品牌更容易受到大众喜爱和接受;而在新闻采访中,共情更可以帮助记者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挖掘出深层次的素材;在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同样需要相关工作者具备共情能力。

不过,共情并不是万能的,那些激发人们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有共情,也有同情、怜悯、愤怒、嫉妒等。特别是在推动人们向善行转化的时候,共情并不一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区分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让共情发挥利好的一面。

现在,让我们从沟通开始,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吧! zn4Qeu+wSnoG7OiOry1UO7wjATp5pD+GqrOU4ehbnGCJtkfePi9Xhn1jw4ibgy9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