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并不是很顺畅,因此孩子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诉求,家长并不能轻易获知。另外,他们遭遇挫折后内心的痛苦、绝望、委屈和无助,我们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觉察得到。而我们要想打破亲子沟通的壁垒,要想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就一定要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就像下面案例中甜甜的爸爸一样,通过有技巧的提问了解女儿内心的世界。
甜甜是一个刚满7岁的小姑娘,平日里的她活泼、好动,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话痨”,并且所到之处总能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可是,最近几天,这个一刻也不闲着的小姑娘居然变得沉默寡言了。
爸爸看着表情严肃、眉头打结的甜甜,心里很是担忧。于是关切地问她到底怎么了,可是问了好几次,甜甜都低着头、闷不作声,有的时候就算问得急了,她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没事”。
眼看着直截了当的询问不行,聪明的爸爸眼珠子一转,立马换了另外一个“套话策略”。只见他轻轻叩响女儿的房门,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他走进了女儿的房间。此刻,女儿正在摆弄橡皮泥玩具,爸爸见此情景轻声地说道:“宝贝,你玩得正高兴,爸爸不便打扰你,等你玩够了,过来找爸爸好吗?爸爸想跟你聊两句。”
甜甜见爸爸一脸的诚恳,且非常尊重自己,于是就放下了手里的玩具,走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见女儿走了过来,赶紧蹲下身子,双手抚摸着女儿的肩膀,温和地跟女儿说道:“宝贝,爸爸知道你最近有点不开心。爸爸也有过这样不好的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很糟糕,爸爸心里难过的时候也跟你一样,不想跟别人说话,也不想笑,就想自己安安静静地待一会儿,对不对?”
爸爸这几句简短的话一下子戳中了甜甜的心,瞬间,甜甜委屈的泪珠吧嗒吧嗒掉了下来。爸爸看见甜甜的反应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强按下心底的喜悦,趁热打铁地说道:“碰到不开心的事情,难过是很正常的。这个难过人人都会有,并不丢人,所以宝贝也不需要掩饰。而且假如你愿意把不开心的事情跟我们分享一下,爸爸敢保证,你的伤心和难过一定会减少一半。”
甜甜见爸爸这样说,顿时卸下了自己的心防,于是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原来,过生日那天小姑送了她一套很漂亮的洋娃娃,甜甜对此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过有一天,调皮捣蛋的弟弟溜进了自己的房间,趁机打开了盒子,把里面好几个洋娃娃的腿和胳膊都弄断了。
甜甜进屋看见残破不堪的玩具,气不打一处来,她一把推开了弟弟,难过地哭了起来。弟弟被姐姐生气的架势吓到了,也哇哇大哭了起来。姐弟俩的哭声传到了隔壁厨房做饭的妈妈的耳朵里。
手忙脚乱的妈妈顺势问了一句:“怎么啦?”然而还没有等甜甜把胸中积压的怒气和委屈说出来,妈妈便紧接着说道:“甜甜啊,没看见妈妈在忙吗?你是姐姐,你就不能让着点儿弟弟吗?为什么要把他弄哭呢?”
妈妈的话让甜甜觉得大人只偏心弟弟,不疼爱自己,所以干脆把肚子里的委屈一股脑儿咽下去,之后对于这件事只字不提。爸爸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心疼地安慰了甜甜一番,并且让妈妈和弟弟给甜甜道了歉。至此,甜甜的心结被解开了,她又重新变回了活泼可爱的模样。
上面这个案例中的爸爸就是启发式父母的典型代表。他为了了解女儿的内心秘密,首先,通过敲门、静候女儿玩橡皮泥等尊重对方的方式打消女儿的抵触心理;其次,通过一些有共鸣感的话,比如“爸爸心里难过的时候也跟你一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再次,他还用“分享出来,难过减半”的话加强孩子表达和倾诉的意愿;最后,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抚平了女儿积压的委屈,这为她今后的积极表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纵观整个沟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爸爸非常理智,且讲话很有技巧。他循循善诱,层层打破孩子的心理防线,一步步引出孩子内心的秘密,从而为孩子良好的身心发展创造了条件。当然,这种教科书级别的沟通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