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孩子的心情与其学习成绩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假使一个孩子心事重重、情绪起伏不定,看起来郁郁寡欢,他的学习成绩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大脑是由主管理性思维的左半球和主管情绪情感的右半球组成的,并且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有各自分工,紧密相连,互相影响。当孩子的右脑被情绪控制,心情不佳时,左脑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会跟着受到一定的影响。下面案例中夏蕊的故事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从前的夏蕊是一个妥妥的学霸,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过人的天赋,她还多次获得奥数竞赛一等奖。当然,品学兼优的她自然受到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欢迎。
按照现有的人生剧本,不久之后的夏蕊会轻松踏入名校的门槛,接着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从而实现阶层的跃迁,过上一种体面的中产生活。但是这一切的美好憧憬在她的爸爸选择出轨的那一刻被彻底打碎了。
妈妈得知爸爸背叛自己之后哭得昏天黑地,没多久家里便爆发了大大小小无数的争执,恐怖、阴沉的氛围整日笼罩着夏蕊。一向积极向上的她慢慢变得胆小、敏感、暴躁、偏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最后步入了差等生的行列。
后来,到了高一下半学期,互相怨恨、厮杀的父母终于闹得身心疲惫,领了离婚证书。爸爸很快就跟第三者领证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夏蕊则跟着妈妈过上了拮据的生活。
经济的压力和生活的琐碎让妈妈的脾气越发暴躁,她经常对夏蕊声嘶力竭地怒吼、斥责,仿佛生活的不幸全都因孩子而起。
而夏蕊则在一次次的精神折磨中变得越发消沉、堕落,最后差点因为打架、逃课被学校开除。后来,成绩垫底的她自然也没有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早早地到社会底层打起了零工。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绩变化与其内心活动有着紧密的关联。
倘若他的内心是苦恼的、烦躁的,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心灰意懒、想象力枯竭、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反之,假如他的内心是欢喜的、愉悦的,那么他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发挥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其学习成绩也能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孩子的学习成绩破译其心理的密码。一般来说,当孩子的成绩出现一定的波动时,其内心通常会出现下面这几种问题。
第一,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
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以及心理的引导,致使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严重的怀疑,他会在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的题我就不会做,我是不是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而这种对学习的不自信反过来又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第二,为糟糕的家庭关系所困。
有些父母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也有些父母因为彼此性格不合而怒砸东西,还有些父母则直接因为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互撕到派出所和民政局。在这种火药味十足的家庭氛围里长大,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且始终活得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又重燃家里的“战火”,或者遭到父母的抛弃。他们小小年纪,心理负担却很重,恐惧、委屈、痛苦等负面的能量充斥着整个内心,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
第三,害怕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负面评价。
在“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孩子沦为学习的奴隶。在他们看来,学习成绩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学得好,能够收获老师赞赏的目光和家长物质的奖励,以及同学羡慕的眼神。学不好,则要承受来自老师的负面评价,比如“考得这么差,你这辈子就毁了”;家长的嘲讽打击,比如“你怎么这么蠢呢?别人家孩子都是双百,你怎么考了这么点分数,脑子里都是糨糊吗?”这种对人格层面的批评和打击对于孩子而言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会使他害怕极了。而孩子在多重的精神压力之下自然考不出一个漂亮的分数。
第四,为情感所累。
当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体会的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亲情,还有亲密无间的友情和怦然心动的爱情。他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如果没有得到渴望的尊重、自由、平等、忠诚,难免会心生怨怼。比如,孩子平时跟某个同学关系非常要好,但是突然有一天听到这个最好的朋友竟然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那么孩子原本在内心世界里的友谊之桥便会轰然倒塌了。
这种人际关系的困扰以及情感的伤害势必会损耗孩子的能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
以上种种心理层面的问题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学习成绩是孩子内心状态和情绪的晴雨表。作为家长,我们通过孩子近段时间成绩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其内心的活动。了解了孩子内心的困扰,我们就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