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的很多秘密便不再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在班级里喜欢谁,讨厌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外面被人欺负了,也不主动和爸爸妈妈讲;关于未来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也不想告知父母……
对此,很多家长都表示非常焦虑,他们迫切地想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与其他同学相处是否和谐、融洽,以及是否有恋爱的倾向等。但家长越想了解,孩子的心门就关得越紧。其实,想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家长只可智求,不可强求。一般来说,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从而窥探出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
梦琪最近的情绪有点低沉,每次从学校回来便把自己关进卧室,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就算出来吃饭也是脸色阴沉,一言不发。爸爸妈妈看着梦琪的状态,心里很是担忧。
爸爸:“孩子,你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是不是压力有点大呢?”
梦琪:“还好。”
妈妈:“孩子,是不是老师难为你了?”
梦琪:“没有。”
爸爸:“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梦琪:“还好。”
妈妈:“好孩子,告诉妈妈,是不是外面有人欺负你了?”
梦琪:“没有。”
……
面对大人的连环追问,梦琪也只是以一句“还好”“没有”草草应对。聪明的爸爸眼看着追问无果,于是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邓紫棋演唱会的门票递给了梦琪。
梦琪看到爸爸递过来的门票,果然眼前一亮,惊呼道:“啊!邓紫棋,我最喜欢的明星了,这么难搞的票,爸爸你居然买到了,太谢谢你了。”
爸爸见梦琪脸色由阴转晴,心里也非常高兴,他赶紧跟孩子聊起了她喜欢的偶像,聊着聊着,父女俩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在热聊之中,爸爸趁热打铁,把话题一步步地转向了梦琪最近的烦心事。
其实,关于这件事,梦琪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是话匣子打开了,她也觉得没必要再隐瞒爸爸妈妈了,于是一股脑儿地全道出来了。原来,和她最要好的同桌最近因为父母工作转学到了另外一个城市,而新同桌和她性情不相投,两人在相处中发生很多摩擦。
爸爸妈妈听后如释重负,他们耐心地开导着梦琪,然后还给她传授了很多与朋友相处的秘籍。梦琪听了这么多实用的建议,心里一下子有底气了,事后开开心心地写起了作业。
上述案例中的爸爸就很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他的这种做法。另外,家长在探察孩子内心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否则即便是借着孩子兴趣爱好的东风,也很难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第一,选择合适的交流时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学的试验:试验人员寻觅了两个路边的小吃摊,并且给其中一个小吃摊丢下了10美分的硬币,另外一个则什么也没有放。接着试验人员抱着一堆书从这两个小吃摊路过,并故意把书掉在了地上。他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有多少人会帮他捡书。
后来试验的数据显示,捡到钱的人中,百分之八十八的人愿意帮这个忙,而没有捡到钱的人中只有百分之七的人愿意伸出援手。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人在心情好的时候更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同样的道理是:交流沟通也要选择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这样孩子才会大概率愿意和你促膝长谈。反之,假如选择的时机不合适,那么父母很有可能会吃闭门羹。
第二,目的性不能太强。
有的父母在交流沟通的时候不懂得迂回,在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打开话题之后,就直截了当地把话锋转向了自己迫切想了解的事情上,这样的操作很难摸清楚孩子的心理活动。因为孩子本身对父母的窥探持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如果你直来直去地问,而不是巧妙地引导,那么他们很难和你畅所欲言。
第三,注意摒弃拷问式沟通。
公平、平等是和谐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蹲下身来,平视着孩子,然后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和孩子平等对话,而不是以一种审犯人的方式和孩子对话。孩子只有感觉自己被尊重、被理解了,才会愿意和父母来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第四,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在探究孩子内心的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要充当那个絮絮叨叨的说教者,而应该平心静气地做个好的聆听者。倾听的过程既是你收集孩子信息的过程,也是你了解孩子的过程。当然,对于孩子而言,你的倾听既可以帮助他缓解压力,也可以给他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双赢的交流方式。
当然,在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探究其内心活动的过程中,家长除了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四个要点,还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鸣。另外,家长如果能掌握一些孩子之间流行的“密语”以及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剂你们谈话的氛围,那么你们的亲子沟通将会变得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