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Y前来求助,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如男友的前女友漂亮,这让她非常难受,但又控制不住想去比较,每次比较后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更加难受。尽管小Y的男朋友非常喜欢她,对她比对任何前任都要好,但是小Y仍然觉得自己比不上男友的前任。
这是典型的“自卑”惹的祸。
小Y从小生长在批评否定式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总是盯着她表现不好的方面,经常批评、教育她,她也曾无数次为自己辩解,但是父母并不理解,最后她也慢慢放弃了努力,变得特别自卑。
自卑不仅影响了她谈恋爱,让小Y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也影响了她的工作。因为自卑,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所以小Y总是比较被动,不敢主动去尝试,有时候即使领导、同事相信她,给她机会,她也经常因为不相信自己而放弃。
这让小Y无比痛苦,除了自卑感本身带来的难受,自卑导致的没有勇气和过度焦虑最终使工作机会流失,更让小Y痛苦不堪。
这是真实的案例,而且这样的案例,在“否定批评式教育+父母过度干预”的文化环境中经常发生。
为什么自卑会让我们如此痛苦?
这要从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现象——“自我实现预言”说起。
“自我实现预言”,指的是我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不是由我们当前的真正能力、水平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自己未来的“预言”,即相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决定的。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
A和B英语都不错,平时都考90分以上,但是A对自己非常自信,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好,也相信自己未来的英语可以学得更好。而B则比较自卑,他觉得自己现在的成绩好是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的,只是因为现在的英语比较简单,他觉得学习英语还是非常难的,自己未来的英语很难学好。
因为A相信自己可以学好,所以他主动去学,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因为相信自己可以,也会想办法去努力克服,最终英语学习越来越好,验证了自己最初的“预言”。
而B怀疑自己学不好,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强,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觉得验证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学习英语确实不容易,也更容易放弃努力。
最终,A的英语越学越好,而B的英语则越学越差。
A与B最终的英语水平差异,不是由他们最初的水平决定的,因为他们最初的水平一模一样,但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对未来的不同“预言”,影响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和坚持,最终,让他们变成自己当初“预言”的那个人。
这就是心理学中经典的“自我实现预言”,我们相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未来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由此可见,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价值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自我的存在感,值不值得存在和被爱;
第二个方面,是行为的发起和主动性;
第三个方面,是对行为的坚持。
自我价值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判断,如果相信自己值得,我们会变得积极主动,努力去争取,也会乐意接受别人的爱;如果觉得自己不值得,也就不敢去爱,就算别人给予,我们也不敢接受,觉得自己不值得。
自我价值,也是对我们自身实力的判断,相信自己可以,我们就敢去做,也有勇气主动去做,遇到问题和困难,因为相信自己可以,也更有勇气去坚持,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也就更容易放弃。而做任何事情,无非是行为的发起和坚持而已。所以,自我价值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不自信,也就不敢主动去尝试,很容易变得被动,当工作机会、晋升机会来临的时候,因为没有勇气把握,我们将面临过大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速度。
在恋爱中,自我价值会影响我们敢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异性,也会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里的安全感,如果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我们经常会担心失去。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对自己不自信,他们对孩子也不会有过高的期待,父母不相信自己可以,也很难相信孩子可以。同时,他们对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也更容易把自己的过多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在个人情绪方面,除了“自卑”本身,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对生活没有控制感,也会经常容易体验压力和焦虑情绪,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也会过度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过度敏感、焦虑。
以上所有方面,都是自我价值可能的影响,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发起和坚持,基本上也就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
具体来讲,自我价值又包括存在感和自信两个方面。
存在感,源于幼时父母对我们的爱与关注,如果父母给予的爱和关注是适时、适量的,我们会觉得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值得的,我们值得被爱、值得存在,这会帮助我们培养出良好的存在感。但是如果经常被父母忽视,或自己是不被偏心的一个孩子,又或父母对我们经常批评否定,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压根儿就不值得存在,不值得被爱,成年之后,也会严重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自信是我们对自己实力的评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信心。
无论是存在感,还是自信心。它们的整体水平,都取决于我们对消极方面关注得更多,还是对积极方面关注得更多。
总有爱我们的人,也总有不喜欢我们的人。能力也同样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发现的优点越多,越关注优点,就越自信,而发现的缺点越多,越关注缺点,也就越自卑。
所以,我们的自我价值水平,包括存在感和自信心两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都取决于我们对积极方面更关注,还是对消极方面更关注。
我们的关注方式,最初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关注方式。如果父母经常关注我们的缺点、不足,经常批评、否定我们,慢慢地,我们也会习得这种关注模式,自己也更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减弱自己原来就没有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变得更加自卑。
如果父母小时候更关注我们积极的方面,就会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我们也会习得这种积极关注的方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
父母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形成,可能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未必如我们所期待,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其实他们也尽了力。
好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存在感,还是自信心,都源于我们对积极方面更关注,还是对消极方面更关注,如果我们更关注积极方面,我们就会更有存在感、更自信,如果我们更关注消极方面,我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人爱,变得更不自信。
我们的关注模式,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但只要通过积极关注训练,完全可以进一步成长。
而且,只需要改变我们的关注方式就可以马上提升自我价值,这也是提升自我价值最便捷、最快速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积极方面,如果我们对自己不太自信,说明我们对自己缺点的关注多于对自己优点的关注。
所以,我们要学会更关注自己的优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1)每天晚上,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或者今天表现好的地方,贴在床头或者其他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
(2)每当想到自己缺点、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缺点、不足写下来,然后强迫自己一定要写出同样数量的优点。
(3)如果自己不太确定或者想不出来,去找身边的亲友,询问他们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然后把他们说的优点记录下来。
以上三个练习,其实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自卑会让我们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可以让我们感觉好很多。
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地刻意练习,练习的时间久了,我们的状态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积极、自信。
当我们不太自信的时候,会很容易消极、悲观,更容易关注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让自己经常体验消极情绪。
提升自我价值,也需要我们刻意练习关注现实的积极方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1)每天早上,在便签纸上写下现在生活中三个美好的地方,贴在冰箱上或者其他容易看到的地方。
(2)每当看到现实中的问题时,把问题写下来,然后强迫自己一定要写出同样数量的美好。
(3)主动去发现,与身边的朋友交流现实中美好的方面,然后把美好的方面写下来。
通过长期积极地进行以上练习,我们会慢慢发现生活中很多的积极方面,看到积极的方面也会让我们更开心、更积极。
长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看到我们记录下来的生活美好清单,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自我价值很低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他人对我们的爱。其实生活中总会有关心我们的人,就算父母有时候可能对我们有些苛刻,但一定也有很多爱的地方。
如果我们总是盯着他人对我们的不好,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如果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人对我们的好,我们才会觉得,自己其实也有人爱,也是值得被爱的。
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爱,具体有以下方法:
(1)发现他人,包括父母、亲友、同事、陌生人等对我们爱的点点滴滴,然后写下来,列一个清单,经常增加新的内容,时常拿出来看看。
(2)每次想起他人对我们的不好时,强迫自己写下同样数量的对我们的好。
以上的练习,尤其是对父母的练习,最好不要在自己负面情绪强烈的时候做,情绪特别强烈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先缓一缓,等心情平静一点儿之后再做,会更容易做到。
在负面情绪强烈的时候要想到对方的好,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当我们不太自信的时候往往特别喜欢做一件事情,就是跟他人比较,而且最常用的比较方式是把自己比下去,这种消极比较的方式会让我们过多地关注比我们优秀的人,过度关注他人比我们优秀的方面,而忽视我们自己的优秀。
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练习积极关注,具体包括:
(1)关注没有我们优秀的人,通过这种积极比较,让自己更自信。
(2)发现自己优秀的方面,每个人都会有长处,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的长处,然后好好培养,让优势更加突出,这会让我们更自信。
(3)发现跟我们同样不自信的人,如果我们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不自信,孤独会放大我们的体验感受,如果我们发现身边跟我们相似的人有不少,我们也会释然很多。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关系比较中慢慢找回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积极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自信,但只要缺点、不足还在,每次想起它们,都会让我们对自己很不满意。
所以,提升自我价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学会接纳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足,但只有我们在乎它,不允许它存在,它才会伤害到我们。如果我们无所谓,不在乎并接纳它的存在,它对我们就没有影响。
或许是父母之前经常“揪”着我们的缺点、不足不放,时刻提醒我们改正,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很难接纳,每次想起来,都会在潜意识里联想起父母的否定和批评,自己也会对自己有很多不满。
所以,在积极关注之后,我们需要通过自我接纳,减少缺点、不足对我们的影响。
自我接纳,就是承认、允许已经存在的事实存在。
听起来有点儿奇怪,承认、允许已经存在的事实存在,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吗?
但是事实上,我们经常为难自己,明明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却要为难自己不允许它存在,然后给自己创造出很多的负面情绪。
所谓自卑,本质上,就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不足,同时不允许它们存在,每次想到它们,都觉得不应该、不对,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其实从深层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不接纳,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想要逃避。
当我们不想面对时,就不想承认,这样我们就可以忽视它,假装它不存在,也就不需要面对。
当我们承认,但是又不允许它存在时,是我们不想面对它所带来的负面结果,因此我们选择否定它、批判它,不允许它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拒绝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情绪宣泄和心理上的逃避,因为无论我们是否允许它存在,对于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不接纳,可以让我们在心理上建立一个保护圈。这个保护圈,虽然可以短期帮助我们缓解一下压力,但是长远来讲,会让我们陷入逃避的泥潭里,沉浸其中,跳不出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让我们每次想起它的时候,都特别痛苦。
相反,接纳是坦然承认、允许事实存在,不再害怕它的存在,不再害怕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勇于面对,我们会发现,其实它也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往往会发现,早期的家庭教育经历让我们把它看得太重,真正接纳之后才明白其实根本不是我们原来以为的那样。接纳了,也就放下了。
所以,自我接纳有四个水平:
(1)自己不愿意向自己承认。尽管有些时候别人都觉得自己有些方面有待提升,但是我们自己不觉得,因为自己不愿意承认,自然也不会向他人承认。就像别人说我们普通话不标准,我们觉得自己很标准一样。
(2)自己知道,但是不想向他人承认。有时候,别人批评我们或者给我们提建议的时候,虽然我们也知道自己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被别人一说,心里不舒服,还是要辩解,不愿意承认。就像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如果其他人指出来,我们还是会“怼”回去,觉得自己普通话说得挺好的。
(3)愿意向他人承认,但是不允许存在,觉得不应该、不对。这种情况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过度谦虚,其实过度谦虚也是一种不自信。就像我们虽然坦然承认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觉得这样不好,总希望改变,看到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人,特别容易自卑、羡慕。
(4)承认,也允许存在。一旦我们承认事实,也允许它存在,我们就会将自己从不接纳中解放出来,彻底放下这个事情。就像我们坦然承认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也允许它存在,虽然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自己可以通过讲话内容来弥补,所以影响不大,这样的话,对于自己普通话不标准这个事,也就没有那么在乎了。
做到自我接纳,有以下6个具体方法。
(1)重新评估影响。
当我们不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足时,往往下意识地放大了它的重要性,放大了它的消极影响,也往往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
小美来做咨询,她觉得自己矮,又有点儿胖,对自己非常不满。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个子总是长不高,体重也减不下去,但是自己又特别介意,甚至因为身材,她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很明显,她对自己的身材完全不接纳,她的不接纳,让她严重放大了这个事情的重要性,甚至陷入其中走不出来。
其实认真想想,身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它跟学习、工作,包括我们个人的生活,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个人的能力、性格比身材更重要。如果这样一想,我们会发现,其实对于身材,根本不需要如此介意。
(2)探索补偿策略。
我们不接纳缺点和不足,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介意的不是缺点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就像小美,她真正在意的其实不是身材本身,而是担心身材不好会影响其他人喜欢她。
其实让别人喜欢自己,不仅仅靠身材,也可以让自己变得优秀,或者让自己变得可爱,无论是优秀还是可爱,都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恋人。
所以,我们也可以换个视角,不去管缺点、不足,而是想办法把它们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消除掉,消极影响消除了,那么我们对缺点、不足本身也就更容易接纳了。
如果小美通过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让自己变得非常优秀,得到同事、朋友的尊重和钦佩,也通过让自己的性格变得可爱得到大家的喜欢,她也就不会那么在意身材这个小事了。
(3)把问题普遍化。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有问题,就会觉得怎么就自己这样,感觉不应该,特别想改。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其实身边很多人都这样,找到归属感了,我们会瞬间释然很多。
回到小美的例子,如果她在生活中,发现有很多跟她同样身材的人,大家多少也都有点儿介意身材的事,但是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得挺好,也都有很好的工作、生活和婚姻。那么对于小美来说,也就更容易接纳自己的身材了。
(4)理解问题原因。
对一件事情,我们越理解它形成和维持的原因,就越容易接纳和包容,对自己也同样如此。
所以,认真分析并理解缺点、不足的形成和维持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做到自我接纳。
就像身材,小美可以去学习基因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己身高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不同文化中的审美标准,了解为什么会以瘦为美;也可以去学习一下心理学,了解为什么自己越在乎,就越会陷入自卑的恶性循环里去。
通过以上学习,小美可以了解为什么自己的身材是现在这样,为什么介意自己的身材,以及为什么身材会让自己不自信。了解了这些,她对自己的身材也就更容易接纳和包容。
(5)发现微小进步。
我们对问题的不接纳,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问题本身,另一方面是成长的速度。很多时候,我们真正介意的是没有达到预期的进步,而不是问题本身。
因为问题很多时候是现实,我们其实也没有期待它自然消失,也经常会付诸努力和行动,帮助自己成长、改变。但是如果努力后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我们会更加受挫。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进步,只是当这种进步不明显,或者跟目标差距太大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取得的进步。
就算小美的身材很难改变,但是如果她一直关注积极方面,也付出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她或许会学习很多健身的方法,学习了很多化妆、美容的技巧。可能这些方法还没有达到她想要的长高或者变瘦的目的,但是健身可以让她看起来更精神,而化妆、美容会让她看起来更漂亮,而以上两者,都会让别人更喜欢她。
发现这些微小的进步,也会让小美更容易接纳自己。
(6)开始行动计划。
当我们不接纳一个问题时,经常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容易让我们陷入其中,甚至忘了寻求解决方案,忘了开始行动。
很多问题,包括自卑,只要我们开始行动,而非原地踏步,问题总会有改善。就像自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卑的方面,但只要我们不沉浸其中,鼓起勇气去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事业上更成功,通过用心经营,让家庭更幸福,那么自卑也会慢慢缓解。
最怕的就是陷入自卑之中,没有勇气突破,成长速度比其他人还低,越来越没自信。
所以,通过行动,真正让问题得到改善,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问题向好的方向去发展,当我们不再逃避,我们也就更愿意承认、允许它的存在了。
如果接纳了问题的存在,是不是就放弃改善、放弃努力了呢?
其实不是的,所谓接纳,是承认、允许已经发生的事实存在,至于未来是否需要改变,是否让它继续存在,这是我们的选择。
接纳,只是让我们从下意识的否认、逃避中解脱出来,不再因为既存的事实,给自己添加无谓的烦恼。
同时,也因为接纳,我们允许它现在存在,我们也才有了选择,当我们不接纳的时候,其实是下意识地一定要改变,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机会。
当我们接纳之后,我们允许它现在存在,也就可以允许它继续存在,当然如果我们愿意或这个事情确实很重要,我们也可以选择改变、选择成长,此时,我们才有了真正的选择权。
小时候,我们的存在感源于父母对我们及时的关注和爱,但是成年之后,我们开始独立生活,离父母越来越远,离开家的时间越来越久,父母能给我们提供的支持也越来越少。
进入社会,再没有人像父母一样给予我们无条件的关注与爱,虽然父母也会有一些爱的条件,但是至少在他们看来,那是对我们好。
进入职场,进入社会,所有的关系是以互惠为前提,希望他人持续无条件地关注你、爱你,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自我关怀,学会自己爱自己。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自力更生,只有依靠父母,但是成年之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
尤其在这个独处时间明显增加的时代,结婚年龄更晚了,单身的比率更高了,离婚的比率也提升了,每个人独处的时间和概率也越来越高。
越是独处,越需要自己爱自己。
我们平时说爱一个人,指的就是满足他/她的需要,体贴他/她的情绪。爱自己,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体贴自己的情绪。
但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和需要有所觉察。
爱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不要压抑、委屈自己。
有情绪,我们可以通过表达及时宣泄出来,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有了需要,如果可以自力更生,我们可以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需要他人配合,也要主动、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要等着别人去猜。
让对方去猜,是我们在人际关系里最容易犯的错。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对方猜对的概率,其实并不高,与其期待对方提高猜测的准确率,还不如直接讲出来,让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来得更精准、及时,对自己也更有利。
除了觉察自己的情绪、需要,并及时宣泄、满足,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让自己身心愉悦的事。以下的自我滋养活动清单,我们可以每天选择做一个,有些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做过,有些可能不好意思去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坦然享受自我滋养活动的快乐和满足,那么,我们的幸福感会提升很多。
如果我们可以滋养自己,让自己变得幸福,我们也就更有信心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也就不会过度依赖他人的爱。
表3-1 自我滋养活动清单
注:此表引自《焦虑与恐惧自我疗愈手册》,Edmund J.Bourne著,刘钰玲译,心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350-352页
爱自己,我们尤其需要学会说“不”。如果我们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敢拒绝,我们会过多地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事,而且是自己不太想做的事。
我们经常为了别人委屈自己,这对自己来说不是爱,而是伤害,因为如果不会说“不”,我们会承担过多的事情,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以下四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礼貌说“不”,而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1)确认:确认对方的要求或需要,告诉对方你收到了请求。
(2)解释:解释你拒绝的原因。
(3)拒绝:温柔和坚决地说不。
(4)建议:向对方提个建议,如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其要求和需要。
比如,同事找你帮忙,你可以说:“你让我下午帮你做的×××事(确认),因为下午我还有×××事(解释),不能帮你了(拒绝),你可以问问×××有没有时间(建议)。”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对方会觉得你认真对待了他的请求,同时你的拒绝也不失礼貌,此外你还给他提了建议,也说明你很愿意帮助对方。
以上四个说不的步骤,对于不太擅长说不的人来讲,非常有效。
独立生活、爱自己,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他人。我们说的自我关怀、爱自己,只是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过度依赖他人。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他人,恰恰相反,亲情、友情、爱情也是我们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我们也要用心经营好这些关系。
如果没有经营好,一方面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我们陷入关系的冲突当中,体验较多负面情绪。
所以,自我关怀、爱自己,更需要我们用心经营好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快速提升自我价值。通过自我接纳,可以缓解不接纳带来的自我价值降低。通过自我关怀,可以培养自主性,提升存在感。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讲,持续提升自我价值,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们的存在感完全取决于父母关注和爱的程度。也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所以孩子的自信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关注方式和评价。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他们真正能力如何,如果父母习惯于关注孩子不好的方面,习惯于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就会没有自信。相反,如果父母关注孩子的积极方面大于消极方面,经常鼓励、表扬孩子,孩子就会发展出良好的自信。
但是成年人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足够的判断力。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提升自信,核心是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只要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在职场上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获得更高的职级、待遇,那么我们的自信自然也就会慢慢提升了。
也正因为成年人有了独立判断的能力,所以宽泛的表扬,自负、自我炫耀式的自我激励,从短期的情绪效果上会让我们感觉很好,但是长远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效果。
在我们的意识感觉不错的同时,我们的潜意识也在同时进行评价,而潜意识不接受宽泛的表扬或者自负、自我炫耀这一套。
我们潜意识的评价过程,其实是非常真实、非常公平的。
对于成年人来讲,提升自我价值,根本上还是要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有底气了,得到的赞美更多,获得的物质、精神条件也更好了,我们的自我价值也就更高了。
提升能力,核心是提升控制感。
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关于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得好;
第二种,我们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做得好。
所谓控制感,说的就是第二种情况,即我们非常清楚要把事情做好的每一个步骤、细节,每一个地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将事情做得不错,但是你让他讲,他也讲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做得好。这不只是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也是因为他对过程缺乏控制感。
当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是缺乏对事情具体细节的把握感、控制感的时候,虽然我们感觉还不错,但终究底气不足。
底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重新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面试官自己在上一个公司的绩效很好,但是当面试官问我们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获得高绩效的时候,缺乏控制感的人会讲得不太清楚,很容易讲一些大而泛的东西。面试官会觉得我们可能没有真正的实力,而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底气不足。
所以,提升能力,不只是要有好的结果,其核心是要对获得结果的过程有精确的控制感,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提升控制感,有3个具体方法。
(1)在事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
只有事前做好详细的计划,我们才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有详细的了解。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才知道哪些符合计划,哪些不符合计划,哪些计划是有效的,哪些没有效果。
(2)在执行过程中对变化和问题保持觉察。
任何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变化和问题,真正能干、自信的人,核心不在于他知道执行的步骤和流程,而在于他了解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来源于在执行过程中其对变化、问题的敏感,以及现场的问题解决能力。
了解事情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才是对事情过程的真正把控。
(3)在事情结束后,及时复盘。
复盘,是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复盘对提升控制感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所谓复盘,就是我们在事情结束之后,重新梳理一下最初目标(第一步),核对一下目标达成的情况(第二步),分析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具体原因(第三步),并总结经验教训(第四步)。
我们所说的控制感,就是我们很明确地知道,我们自己为什么做得好,为什么做得不好。而复盘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正是让我们以结果为导向,明确事情完成的具体效果,这样我们对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会有明确的认知。
而第三步和第四步,则帮助我们分析做得好的原因和做得不好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对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细节以及行为细节的具体效果,有明确把控。
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件事情为什么做得好,为什么做得不好,以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等都有明确把控,就说明我们具备了对这个事情的控制感。
只要我们有了这种控制感,无论是参加面试,还是进行汇报、培训团队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讲得非常清楚,讲起来也会非常自信,这才是真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