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材料与方法

0.3.1 研究材料

(一)调研的主要内容

除每一年实践锻炼取得的资料外,专门针对本书主题的调研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个暑期。前后一共去了H、Z、K、Y、W、X六个派出所。派出所调研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充分准备好调研提纲

去派出所调研之前,琢磨、准备和设计调研提纲,最终设计了“派出所概况”“内务管理”“警务保障”“队伍建设”“对内对外关系”“执法情况(案件类)”“纠纷解决(纠纷类处置)”“社会服务(求助类处置)”“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十大方面共计110个小项。

2.跟着民警接处警并完成每天接处警札记小结

笔者在Z派出所断断续续一共跟着民警接处警7天时间,深深地体会到了派出所解决纠纷、处理案件的困惑,尤其是民警在行使权力中的很多执法困境。与很多和派出所相关的书面资料相比,亲身现场接处警的体会更能让自己对派出所的研究提升到更深层次,关键是更加接地气。比如派出所处理毒品和赌博案件的各种实际做法。

凡是我接触到的案件、与当事人的交流我都及时在车上、在路上记到手机中,晚上回到宾馆再形成札记,这些札记成为我教学和科研的核心素材。

3.收集完整时期内的派出所接处警资料

经过派出所的同意,拿到了H、Z、Y三个派出所2015年1月1日到6月30日所有的“110”接处警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各项对比统计分析,对其中三个派出所接处警数量分析,见表0-5。

表0-5 2015年1月到6月H、Y、Z派出所接处警数量分析

4.访谈调研

调研期间,提前与所领导和法制大队领导约好时间,对他们进行较为深度的访谈。他们对派出所以及基层公安机构执法情况的认识让笔者经常在困惑中获得灵感。他们的实践知识正是笔者教学科研最好的营养剂。

5.收集书面资料

在派出所允许的范围内,笔者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书面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组成、内务管理、对内对外关系、月考核、季度考核、打防控指数、各种上行下行案件、执法考评资料等。让笔者有机会更加系统地认识派出所的运行逻辑。

(二)研究主要对象与材料

本书副标题“四个派出所”的界定。通过对六个调研派出所的筛选,笔者最终选取H、Z、K、Y四个派出所作为分析样本和研究对象。本书所讲的派出所指普通派出所,不包括边防派出所、林业派出所等专业、行业性派出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导致的乡村、城郊和城市的三元化,在浙江省的H市、S市、J市和L市中分别选择了能够代表市区派出所、城郊派出所和乡村派出所的H派出所、Z派出所、Y派出所和K派出所。它们之中有大城市派出所,也有小城镇派出所;有发达地区H市的派出所,也有较为不发达地区L市的派出所;分别分布在浙北、浙中和浙南三个地方,从而尽可能保证样本说明问题的完整性、解释力的充分性。具体情况见表0-6。

表0-6 H、Z、K、Y四个派出所主要要素对比

Z派出所和K派出所是典型的农村派出所。之所以选择两个农村派出所,是因为本书最终落脚基层社会治理,农村更加基层,更具有中国意义,也有更多以前没有反映在教科书上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Z派出所和K派出所辖区面积大,但流动人口少,距离县城区较远。老百姓有纠纷和矛盾基本上都会找派出所,因此派出所对各种事件的处理基本能够集中反映基层社会治理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和势态。Z派出所成立于2009年,所属地区是浙江省的发达地区,所属市(县级市)连年在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中居于前列,只不过Z辖区是这个市的农村地区,而K派出所所属地区是浙江省的比较不发达地区。这两个派出所主要构成是社区队、办案队、保安队、调解室和综合室。前三个对外办案,社区队常住社区警务室,办案队主要负责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处理,保安队由协警组成,收集信息和线索,协助前两个队开展工作。调解室主要负责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室一同构成解决纠纷的两翼。综合室主要处理一些内部工作,负责协调等。

Y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派出所,是一个小城市的派出所,但是,这里经济发达,辖区不仅有2500多个企事业单位,还有一些比较大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家具城、建材城、木雕城等市场,以及工业、服装和小商品三大园区,因此,辖区接处警量和案件多。Y派出所的领导干部配备除所长、教导员之外,还有四个副所长。其有自己的信息室,网络组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硬件装备,所内民警的分工也比很多其他所民警分工更加细化,如网络组、人口流动组等。在四个样本派出所中,Y派出所是唯一一个流动人口超过常住人口的派出所。他们的所长对其辖区较为复杂的情况戏谑为“四多”,即流动人口多、企业多、行业多、娱乐场所多。

H派出所于2005年成立,位于大城市的郊区,与Z派出所类似,是一个历史较短的派出所。该辖区属于所在城市新城规划建设的前沿阵地,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流动人口并没有在辖区派出所登记,也就是说,辖区实际的流动人口应该比表0-6中统计的数据多得多,因此,人口管理是该辖区的重点。派出所分成接处警、巡逻、人口管理、反扒、消防5个中队。

按照《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中“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执法办案、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内务管理、后勤保障”八个方面的评判标准, 可以说,H、Z、K、Y四个样本派出所是全国约4.5万个派出所中非常普通的派出所 ,对其执法硬件和执法软件以及民警法律实施水平的充分讨论能够代表全国绝大多数派出所的水准。

因此,如果H、Z、K、Y四个样本派出所的情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与讨论,据此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某些规律和路径,那么,从此延展,全国许多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都将有可能获得理论上和实践中经验性的启迪。

0.3.2 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对派出所的“政治功能—法治功能”相辅相成、“社会控制—社会协调”功能的转变和“为民服务—人权保障”功能的转变等内容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辨析。不是说要人权保障不要为民服务,而是说价值取向要在社会治理视野和建设中进行矫正。

(二)实证研究方法

首先,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导致的社会发展的乡村、城郊和城市的三元化,在浙江省的H市、S市、J市和L市分别选择了能够代表市区派出所、城郊派出所和乡村派出所的H派出所、Z派出所、Y派出所和K派出所。对这四个派出所的调解、执法、刑事司法、防范、打击和服务机制进行书面调研,共计8个大项目和110个小项目,同时进行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获取其中派出所运行机制中的各种细微手续与程序,统计分析推理。

其次,主动申请参加派出所接处警、日常执法工作,观察和实践派出所调处纠纷、执法、管理、打击犯罪、社区防范等工作,获得对派出所的直观印象,注重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每天按时完成工作日志,积淀素材,作为后来理论分析的重要来源。

另外就是注重和派出所民警、协警、辅警以及派出所、公安局的领导访谈,一方面获得对派出所的经验性认识;另一方面是这些民警、领导等长期的派出所实践经验,其表达和阐述的往往是派出所的一般性问题甚至发生纠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于分析、提炼派出所的功能研究极具重要意义。本书中“Y派出所FT20150810-01”代表2015年8月10日(20150810)在Y派出所以“访谈”形式(FT)调研的第一个材料(01)。

(三)文献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材料:公安机关、政法委、派出所的文献、档案、历史材料等,从琐碎化、历史化、片状化的材料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厘清派出所政法功能相关概念、类型,并利用这些概念再去分析个案。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各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等资料,考察公安机关社会功能的变迁。

(四)规范分析

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办法》《人民警察法》等规定,以及《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变迁中来看派出所功能及其法治价值取向的变迁。

(五)价值分析

对派出所的功能转型进行优劣的价值分析,尤其是最后部分关于“为民服务—人权保障”价值取向转向的价值分析。

实证分析与价值判断如何衔接。基于三个派出所获得的数据、案例、访谈等实证数据如何假设和设计其取值,各种值的获取所代表的和反映的派出所执法等状况与基层社会的法治指数如何勾连?法治社会的价值判断如何科学和极具说服力地进入这些实证数据?这些实证数据又如何统摄和表达基层社会的法治社会评价? lS9MhWKlja7PCanjOt/u4W/tEl76ISBwn0ptUN6ZG4PkGkyx5hP4D1hsO9uWpC9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