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某一天,我读到一篇前些年关于习近平的专访,在谈到自己成长的经历时,他说:我在开始做公务员的时候,就想明白一件事:做官不要想着去发财,如果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这是很多人都看到的一段话,却让我心头一震: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原因多多,但其中一条就是对于“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当一个人对我“追求的是什么”,我“必须舍弃什么”,我“什么能做”,我“什么不能做”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时,就会目标明确,做事规矩,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路。由此,不免让我想到我见到的很多人,要么是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么是不知道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家园,要么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要么是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修为,要么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要么是不知道如何直面人生的各种考验,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如何回应这些活生生的问题,不仅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感受,更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未来和成长。可以说,不同的人生,之所以存在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人生的觉悟和落实程度。

正是有了这样的体悟,几年以来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希望能够对人生面临的很多困惑和纠结有一个回应。而且,这种回应不单单是心灵鸡汤的那种,而是希望能够给读者切实的教益和帮助,从而让我们生活得有智慧、有理想、有格局、有担当、有远见、有意义。也就是说,面对人生的迷雾和种种困惑,我希望给大家提供的思考,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休憩心灵的花园,而且更是一盏智慧的烛光,从而能够在烛光的照耀下找到走出迷雾的道路。尽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样的人生,但在同样的时空环境下,不同的人往往面临着同样的困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很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对读者朋友普遍遇到的迷茫和困惑有一个力所能及的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的信仰世界、精神家园、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拷问。具体说来,面对急剧的社会转型与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安抚自己的心灵?除了精神家园缺失、迷失带给人们的焦灼和不安之外,当我们的命运由计划经济的“被安排”,到现在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很多人都羡慕有智慧的人,可什么是智慧?我们如何拥有智慧?在浮躁与功利盛行的氛围中,我们怎么样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可我们怎么样才能拥有更加成功的人生?当今很多人信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于是各种冲突随之而来,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可就是这个“情”字,让多少人苦不堪言,我们又怎么样用另一种角度看待爱情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做出回应。

正是秉持这样的认识,我把这些年对精神家园的安顿问题、对人生面对的各种困惑等问题的思考辑录成册,以供读者参考和指教。古语云“自利利他”,意思是一个东西只有自己真正受益了,才能告诉别人如何也从其中受益。否则,对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受益的东西,如何指导别人同样受益?这些年的成长,我自觉是中国文化的受益者,正是中国文化的智慧,让我对生命的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并愿意把这种心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由于我们都是行在“知”的路上,都是一个带着困惑前行的行者,我对问题的看法,并不是给大家提供什么答案,而是希望这些不成熟的思考,能给读者朋友一些参考和启迪,并通过这种启发对读者朋友的人生有切实的帮助。

有的时候,人生会因为一句话而豁然开朗;也可能会因为一个指点而峰回路转。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一个人真正的帮助,不是简单地给他提供一个机会,而是提升他的内在修养,培养一个人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能力。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再好的人生机会,当自己没有智慧和能力的时候,也不能把握;而一双智慧的眼睛,却可以在迷雾中看清前行的路程。所谓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个人的自我教育上。就是说,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圆融的智慧,使其知道如何判断和取舍来自方方面面的人生资讯,知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如何做成一番事业。教育的目的,绝不单单是灌输一些谋生的技能和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有理性、有智慧、会思考、有健全人格、有正确的价值立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只有这样,一个受教育者也才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的人,一个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的人,一个能够圆融地处理各种关系的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一个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需要指出,本书所提及的很多看法,缘于中华文化对于我的启迪。我这几年在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中,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智慧。正是在中华文化智慧的启迪下,才让我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如何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任务和使命,这应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努力的方向。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不在于高卧在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也不只是在研讨会上作为学者谈论的对象,而是应该渗透在民族发展的血脉里,能够解决人们生活中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唯有让中华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人民离不开自己的文化,生活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中华文化才是日新又日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当然,我作为这些困惑的亲历者,书中的思考和看法也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古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尽管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写这本书,但由于种种限制,解惑的愿望很难完全实现,一定会有很多不足和遗憾,欢迎读者朋友多提批评意见。

郭继承
2016年2月8日 8rnawkP68hA9oBLhQyjq15Z5NLRnLjbquG5wyoTuiZie6MPmCg+tORy/hXnDiZ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