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地球就是一座城市

自公元前5400年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埃利都起,城市便成为集结人口、经济、文化与政治的中心,全球城市化也从此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为29%,而2015年年末,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4%,世界上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已超过了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全世界54%的人口在城市集聚、工作与生活,这群人将如何改变并主宰世界的发展?城市爆炸性扩张又将如何影响世界?我们似乎无法完美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城市正改变着一切——世界的生态、全球的经济、各国的政治话语和社会关系等,而结果的好坏都取决于城市的生长模式。

一、世界越来越小

自19世纪以来,世界经历着快速变革的过程。19世纪初,全世界人口仅10亿人 [1] ;自20世纪开始,世界人口开始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年中,全球人口总量已达73亿人 [2] 。在全球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大量人群不断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67%的人口(约53.7亿人)居住在城市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正逐步变成人口流动构成的大都市群。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日益便捷的物质交流与信息交流正不断加深全球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同性,让世界变得更像一座“城市”。首先,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以欧洲联盟为例,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政治合作机制”正式开启了欧洲的政治合作;80—90年代,欧共体各国签署《单一欧洲法令》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起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3] ;1999年,欧元正式发行,欧盟就此加速了一体化进程;21世纪以来,《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等文件的签署强化了欧盟的管理并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此,整个欧洲联盟成为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仿佛整个欧洲成为一座“城市”。毋庸置疑,这样的政治经济联盟与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联盟国家之间的“距离”。

其次,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同性也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显著: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管理-研发-生产的空间配置已突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国际贸易占各国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信息、科技、资金和人力等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通信和交通的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球化进程中的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导致了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演化 [4] 。2003年全球三大金融市场的趋同度仅为10%,2013年达到70%~80%;亚洲新兴国家和拉美国家的经济趋同度在2003—2013年间由40%增加到了80%。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市场将由以往的多元化渐渐过渡到一体化态势,大大减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沟通和操控成本。

在政治经济趋同的前提下,世界各经济体之间互联互通的物理联系也在加强。作为经济、安全、环保的交通模式,铁路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国内高速铁路的建设,趁着高速铁路第三次浪潮,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多国政府制定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另一方面,跨境高速铁路的修建相继启动,欧洲高速铁路网密切了欧洲各国的物理联系,泛亚高铁、欧亚高铁等跨境高速铁路也在筹谋之中。地区往来时间的缩短大大减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再加上日益发达的海运和空运,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正变得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政治和经济的趋同性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日益发达的交通往来则减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以往我们觉得遥远和陌生的事物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正变得越来越小,无论身在何方,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仿佛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

二、城市正在改变一切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为世界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在人类的第三次大分工之时,村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孕育出早期城市的胚胎,一些发展较好的村落逐渐演变为城市。当时,由于社会制度变革、商业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集中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城市成为非农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载体。在封建社会时期,城市承载着宗教、政治、军事、文化等职能,是地区的社会功能中心。从此,人类陆续远离象征着原始与初级的村庄,在城市这样一个充满人工痕迹的环境中生活。

工业革命之前,城市的发展较为平稳。有关资料显示,13世纪后期,全世界的城市大约容纳了420万人口,仅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2%。此时的城市规模较小,除巴黎、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大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不超过2000人。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世界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世纪以来,由于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港口城市规模迅速扩张:1700年,伦敦人口已达50万人,里斯本和阿姆斯特丹等港口城市人口也达到了17.5万人 [5] 。这一时期城市对世界的改变逐渐显现。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发明和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城市开始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迅速扩张。1800—19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由3%激增到13.4% [6] ,10万人以上的城市超过900个。从此,城市凭借先进的生产力、较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世界持续创造财富,对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正如一个大熔炉,在集聚大量人口、提供经济交流以及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时,将这些推动城市发展的要素协同起来,进一步激发城市的革新。联合国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已经成为承载大多数人工作、居住、生活的载体,对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经济提升及文化演化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世界已经成为由物质财富丰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城市组成的世界。

中国正面临着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7] ,充分反映了世界的“城市化”趋势。与此同时,英国脱欧事件与美国特朗普上任事件却反映了以英美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掀起地方保护主义的热潮,资本主义国家一边高筑壁垒,限制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商品的出口,一边极力要求别国对其开放门户。在全球化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如何发展民族经济、保护我国市场并维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OBaoiX1/JPrZdjqT+9y5OMqTerEqqK5gqd2foag9s6wAGzWO9UhUU9VN7Ntk4E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