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老板的任务是造一台赚钱机器,而不是成为机器的零部件

一个店就是一台机器,老板要成为这台机器的设计者、运行者和维护者,而不是成为里面的一个零部件。

2.1 为什么你开店总是问题重重?因为从开始就错了

我们先从开店笔记社群里一位老板遇到的问题开始介绍:

老陈,你好!我是开美容美甲店的,店现在开起来了。

但是第一次开店完全没有经验,价格不会定,也不会定位客户群体,感觉店铺有很多问题。13号试营业到现在八天总收入大概只有2000元,因为我的价格定得很低,就是不敢提价格,怕价格贵,客人不愿意进来。现在心里感到各种恐惧无助,靠的就是文眉和脱毛赚一点钱。

我完全不知道谁是我的顾客群体,到现在连价格表都没有一张。我现在该怎么办才能把店做起来?心里总有一千万个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又有点不甘心。

每当看到这种问题,我挺无奈,因为这种问题是根上的问题,很难解决。我还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店装修起来了,价格还不知道怎么设定,也不知道对谁宣传。说这种问题难以解决,是因为它本质上不是定价问题,而是开店缺乏顶层设计。这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定价是一个技术性工作,属于策略执行层面。不知道如何定价,背后说明老板没有竞争策略,更没有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店思路。

我常说做事需要顶层设计,就是先要在战略层面做好规划,然后才做具体事情,这样做事才不会发生方向性偏差,不会犯大的错误。

对于开店来说,顶层设计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就跟建一座房子一样,脑海里要确定一些基本的信息:建在哪里,外形做成什么样,预算多少,建多大,几层楼,多少个房间,等等。

我们做生意本质上是帮一些人解决某种问题,从而获得利润,开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那进一步思考,我们是帮谁解决问题,具体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在开店前需要弄明白的。这个就是顶层设计的“顶”。比如案例中的老板,他的顾客群体可以很多:可以是针对情窦初开的爱打扮的初高中女生,可以是收入较低文化层次不高的蓝领女性,可以是小白领,还可以是上了年纪的爱美女士,等等。选择任何一个顾客群体,店铺的位置选择、价格、装修、宣传等要素都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每个群体的喜好、收入、审美都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开店,从位置的选择,到店铺的装修,到海报的制作,到价格的设定都要围绕着选定的顾客,而不是根据老板自己的认识和喜好。比如,十几岁的女中学生和四五十岁的阿姨,她们的品位肯定不一样。

明确了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后,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考虑,就是顾客为什么要选择你。因为开店是要面临竞争的,你要把店开好,就要想清楚我为什么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我有什么独特的竞争优势。

是同样的东西我更便宜,还是我可以提供不一样的东西,还是我更专业,更懂某些人的需求,更能解决他们的问题?这里涉及竞争的三种最基本策略:低成本策略、差异化策略、专一化策略。

你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把做美甲的总成本降下来,比如采用机器人美甲,大幅减少了人工成本,就可以把价格做低,顾客会买账;你的文眉如果不仅仅能让人变美,还能完善人的面相,很多人也会愿意买账,甚至客单价可以做到1万元以上,这就是差异化的价值;如果你只给学生做,那便可以往二次元文化上靠,这些人就会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因为只有你懂她们,这就是专一化的力量。

总之,店铺开起来前,店应该开在老板脑海里。建房子前没设计好图纸,就可能还要拆了重建。

2.2 开店要解决顾客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问题

有老板说,有时候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街边的苍蝇馆子,没环境,没服务,但就是生意爆满,而自己苦心经营,花大钱一点一滴用心装饰起来的店却无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

下面这位老板的案例就很典型,光装修他就花了30万元。老板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这么用心却不赚钱?但在我眼中,这位老板犯了很多严重的错误,没有尊重开店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这位老板说:

我的店目前刚装修完不到一个月,装修投入了大概30万元,和旁边的店相比算是装修得很好的(旁边的店都是小门面,很不起眼,也有一些破破烂烂的麻将馆、理发店、诊所)。租金水平不算高,因为店铺位置一般。

过完年后开始试营业,店开在自己住的小区楼下,不临主路,对面有个公园入口。公园附近刚进驻了一批互联网企业,现在估计有1000人,后续还会增加。周边有两所比较大的医院和一家健身房,平时人流量不大,天气好的话来公园散步的人会多一点。

我们店大概110平方米,有一个书吧,可以看书、玩桌游,还有两个包厢,可以喝茶和打牌,主营产品有饮品(主打鲜榨果汁和牛奶)、简餐(主打烫饭和沙拉)和点心(自制饼干、甜品)。

店的理念是健康生活、积极社交,目标人群是周边的居民和附近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去处。

目前试营业,还没有印菜单和宣传单,每天平均十几单生意,营业额在500元左右。我算了下成本,每天营业额至少达到1500元以上才能挣钱。

现在我有三点疑惑:

一是产品问题,我请了两个人做事,白天他们守店,晚上我和我爱人守店,我们都没做过餐饮,现在做的产品技术含量都不算太高(果汁、沙拉、烫饭),口味还行,但没有很大的亮点,出品速度慢,品质也不稳定。

店里现在点的比较多的是烫饭(比较清淡,口味还不错,适合病人吃),附近3公里都没有卖这个产品的,目前是我们的主打。后续菜单还准备加进沙拉等轻食。

但是现在店里人手不太足(工作日两个人,周末三个人),我担心品类做多了(中餐+西餐+果汁),生产和品质都会跟不上。而且容易弄得太泛,不仅产品没特色,成本也高。所以到底我需不需要这么多种产品?产品的品质到底重不重要,还是说达到及格就行了?

二是产品的定价问题,现在的定价是人均消费50元左右,毕竟装修摆在那儿,定价不想太低,但也怕价高了客人不来。

三是店的定位问题,我到底要通过什么方式吸引客人过来呢?是食物还是店内的活动?后续我会做会员制,给办充值卡的会员提供额外的福利,比如每月×次的免费包厢/小吃,或者在店里举行一些分享会、读书会。

我接下来会去附近的小区居民家里收书,把他们家里闲置的书籍收到我们店里来,贡献了书的居民可以免费来书吧看书和休闲,也顺便可以宣传我们店的理念。还有人建议我把书吧提供给附近的小朋友做作业用,并收些费用。现在我也有些疑惑了。做这么杂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需要明确店的定位才行?

在分析案例之前,先要理解需求和供给两个概念。

假如你遇到问题了,需要找人帮忙解决,通常会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 我的问题是什么?

● 需要找谁解决?

● 为什么是找他,而不是找别人?

这代表需求。

如果你就是给别人解决问题的人,那也要考虑对应的三个问题:

● 我是谁?

● 为什么是找我,不是找别人?

● 我有什么不同?

这代表供给。

既然开一个店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一部分人的特定问题,那老板就要在众多问题中,优先考虑这三个问题:

● 我的店要解决哪些人的哪些问题?

● 我的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 顾客为什么会选择我,而不是别人?

我们来看一下案例中的老板,对应上面的三个问题,就会发现老板面临的实际上不是定价问题,也不是宣传问题,而是不知道要解决谁的问题的问题。

问题一:老板在文中提到了周边上班的白领,也提到了附近的居民,提到了病人,还提到了小朋友,这些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在同一个店里解决。

问题二:这家店的特色是装修很不错,比附近的店都好。但这个优势能不能解决顾客的问题呢?显然不行,因为没人进店会是去参观你的装修的。进店前提一定是因为顾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了,好环境才有价值。

问题三:顾客来这里是为了填饱肚子吗?那还不如去隔壁的苍蝇馆子;顾客来这里是为了休闲放松吗?放松的人可能直接去公园了;是解决白领们的商务社交问题吗?但你擅长的却是适合病人吃的烫饭,而且也没有咖啡。

这几个问题问下来,会发现,这个店解决不了任何一部分人的问题,或者说不能比别人更好地解决某些人的问题。那想让别人掏钱就难了。

这些问题本来应该在开店前就考虑好,现在店开起来了,很多东西已成事实,推倒重来成本太高,直接放弃太可惜。好在针对性的调整还是有可能把这家店救活的,因为租金成本不算高,这给了老板试错空间。

我觉得老板接下来要考虑四个问题:

第一,确定做谁的生意?我觉得对面的白领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想想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白领的商务社交是有市场的,一方面要能满足其基本需求,如填饱肚子,有喝的咖啡,另一方面环境又不能寒碜,能让人坐得住。

第三,拿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老板说准备重点推烫饭,这不是需求导向的解决方案,拿适合病人吃的烫饭放在商务场合是不符合场景需要的。咖啡、商务套餐要准备,这是商务场合的标配。那么好的咖啡机就应该买一台,店里的音乐也要轻柔浪漫。

第四,如何让目标顾客知道?内部整顿完之后,就要把自己的好东西告诉别人,大力宣传是早期的重要任务。开个店,如果白天交给店员,自己只是晚上过来看看而已,那无论有多好的东西,店都很难做起来。

这些思考,就属于开店前的顶层设计。

2.3 什么是目标顾客?从一家社区生鲜店如何跟菜市场竞争说起

前面说了开店是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这一部分人就是目标顾客。目标顾客这个概念太重要了,是开店的一个源头概念,接下来会花较多篇幅谈谈这个概念。

先以社区生鲜店为例说起。

社区生鲜店最开始是因为很多小区离菜市场远,才有了生存空间。它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不仅仅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更是一种便利性。就因为这种便利性,即使店里的蔬菜比菜市场要贵得多,顾客也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仅仅把社区生鲜店的存在价值理解为便利性,那就把事情简单化了,而且可能会因为这种不全面的认识失去发现生意的机会。

我住的小区离菜市场并不远,走路也就10分钟,但小区有家生鲜店的生意居然很不错。菜市场的蔬菜品种更丰富,更新鲜,价格更便宜,为什么这家店依然能够存活,而且活得不错呢?

让我留意起这家店是因为我妈妈也经常从这家店买菜,我很奇怪,对价格这么敏感的妈妈怎么突然这么舍得了?她告诉我她在这家店只买菜苔,因为他家的菜苔新鲜、嫩,做活动的时候比菜市场还便宜。

经常路过这家店,看到里面的购买人群有像我妈妈一样的老人,但更多是年轻人,而且下班后到晚餐前这段时间是高峰。我自己也买过几次,菜的品种虽然不多,但是大部分蔬菜经过初选加工,有些甚至已经洗好、打包好。我如果自己做饭,也会选择在这里,而不是去菜市场,因为这里省掉了很多麻烦,干净卫生,而且不用跑远。

所以,一家成功的社区生鲜店,除了提供了便利性之外,离不开以下三点:

第一,牢牢把握核心顾客群体的需求。社区生鲜店的核心目标顾客不是去菜市场买菜的阿姨,而是上班族。 这些人晚上下班后,希望吃上自己做的饭菜。但他们很忙,所以社区生鲜店将很多菜洗好,加工好,打包好,就是方便这些人选购,也为他们节省了做饭的时间。

因为提供了更细致的服务,价格自然就贵些,而这些人本身在买菜时是价格非敏感型顾客,这就让老板有了足够高的毛利。

第二,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不放弃主流的买菜群体。 这些人对价格敏感,于是老板会经常利用一款产品做特价,吸引他们的目光。比如我妈妈经常买的菜苔,就是属于他们的引流产品。引流产品也许不赚钱,但是有人气了,会带动店里其他产品的销售。

第三,要更加精致,无论是蔬菜本身、包装、装修环境还是服务态度,都要往高处走,而不是向菜市场看齐。 不跟菜市场比蔬菜的数量,而是强调每种蔬菜的精挑细选;不比价格,而是承诺蔬菜的绿色有机,只有这样,才能让忙碌而又注重生活品质的上班族产生信赖。

虽然菜市场便宜,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去菜市场,有些人会说这些人懒,有些人却看到了机会。社区生鲜店和菜市场,面向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目标群体。

2.4 知道你的目标顾客长什么样

有老板说:

“目标顾客这个概念并不适合所有类别的生意或门店,像自助餐还有我开的包子店,老中青幼的顾客都有,我想套用目标顾客这个概念做下改进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从哪里改变。您说我这种中低端包子店怎样做目标顾客定位呢?”

认为有些生意无所谓目标顾客,或者觉得大家都是自己的顾客,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任何生意都只能服务一部分人。虽然有些店做的是大众生意,但是这个大众是针对“小众生意”而言的,大众并不是所有人的意思。就比如上面这位老板说自己的店是中低端包子店,其实就排斥了高端早餐消费群体。因为有的人讲究的是吃饱、实惠,有的人讲究的是精致、营养、口味。

划分目标顾客不应该简单地按年龄或性别来分,还要结合其他影响消费决策的一些因素来区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

收入水平 :毕竟消费就要掏钱,这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假如你的早餐店开在一个高端社区,产品的价格弹性就很小,单价10元和20元对顾客来说区别可能不大,甚至价格越贵,越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他们会觉得你的用料比别家好,更安全和健康;而面对收入水平低的群体,你涨5毛可能人就跑光了。这种区别会直接导致开店策略完全不同。

文化程度 :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而且相差非常巨大,体现出来就是消费意识、消费习惯和消费审美的差异。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应的产品选择、价格制定、店面装修、卫生要求、接待方式、宣传手法都是不一样的。

职业 :职业的不同会导致工作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满足他们的方式也不一样。

对生活的态度 :有些人天生讲究,有些人生活随意,有些人在乎内在的质量,有些人对外观设计的要求很高。不同的生活态度,自然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你不可能同时满足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购买的动机 :顾客购买你的东西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体验新鲜,还是贪图便宜?是因为便利,还是为了炫耀?有心理学家统计过,消费者购买东西无非是出于下面六种动机:求实、求廉、求新、求美、求名、求安,基本上概括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动机。

如果你能认认真真地观察店里的顾客一段时间,再按照上面的几条标准描绘你的顾客,顾客肖像就出来了。观察顾客是为了明晰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他们。

2.5 比“目标顾客”更重要的是需求

有一种情况需要考虑到,就是产品的使用者和购买决策者不是同一个人,换言之,目标顾客是两类人。

举两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案例一:我女儿和布娃娃

我女儿看到布娃娃就要买,让我头痛不已。经常路过的两家店都卖布娃娃,但我只会去其中一家,并不是另一家东西不好,或者服务不好,而是因为我常去的这家店里每种布娃娃都有大中小型号,大的要100元,小的只要15元,每当我女儿看上其中一种布娃娃的时候,我就挑小的买给她。她得到了喜欢的布娃娃,我们也省了钱。

很多时候,产品的使用者和购买决策者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两家店的目标顾客都是孩子,使用者就是孩子,但是做出最终购买决策的是他们的父母。这个时候,店主的产品组合和价格设置就非常有讲究了。为什么我只选择其中一家店,因为他家店有小号的娃娃,我可以省钱。

案例二:土货生鲜店

一位老板很看好农村土货生鲜的生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调研,准备开干,还写了一份开店规划。不得不说,他思考得很深入,我读完之后,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他要开成一个什么样的店。但他这个店想要开成,也是有难度的。

对于他这个项目,我的担心就是目标顾客和实际购买人的需求差异。他这个项目的目标顾客是大城市中高收入的“70后”“80后”,是对食品安全很敏感,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但是实际购买人并不是这些人,而是他们的父母,父母的消费观念跟子女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对价格更敏感,对食品绿色有机与否倒不在乎。

根据目标顾客装修的店铺、选择的产品、制定的价格、策划的活动,对负责一家食品采购的上了年纪的父母能起作用吗?这是老板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如同前面的布娃娃店,其产品如何同时做到既受直接目标顾客喜欢,又让掏钱的人喜欢,就是这位老板要思考的。

这种产品的“使用者”和“购买者”分离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店里的活动有时也可以利用这种分离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比如当我发现我店里有款产品经常被顾客用来请客后,我就针对这款产品做第二件半价活动,效果非常好,很受顾客喜欢。因为花钱请客的人用了更少的钱达成了一样的目的,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频次,我们也因此增加了营业额。

2.6 开店小白不知道目标顾客是谁怎么办

有老板会说,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我也不知道要做谁的生意。下面说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目标顾客的理解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你要知道你的目标顾客是些什么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在什么地方工作。把这些标准具体化,一部分目标顾客的样子就出来了。

第二层,了解他们为什么购买你的东西,在什么场合下消费,解决了他们什么痛点。举例,比如开甜品店,甜品可以解决顾客很多痛点,比如解馋、平衡饮食结构、社交、瘦身代餐……以上每一种痛点都有对应的店或品牌。

以我开的甜品店为例,我的目标顾客就是一部分在乎生活品质的女性,甜品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她们的刚需。但是她们的痛点是担心吃多了会变胖,我的产品就是要解决她们这个痛点,想吃的时候就尽管吃,不仅不会变胖,甚至还能帮助瘦身。解决这个痛点就成了我的店运营的使命。我的产品开发、宣传,都会围绕这个痛点来做文章。

当然,发现顾客的痛点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先做好第一层的工作,就是认清有哪几类顾客及其大概的需求。比如你要开个饺子店,那可以先做顾客需求调研,怎么做?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一步,可以到四种类型的饺子店观察,分别是社区店、写字楼店、商场或商业街店、城中村店,看看不同类型的店里都是哪些人去消费,什么时间去的,都点了什么,这个阶段就是看人。

第二步,看看不同类型的店的消费时段、客单价、主力消费产品,不同店的顾客看重什么,店面大小、装修情况如何。

第三步,思考自己更适合做什么样的店,更倾向于服务哪些人。不同的顾客对于产品品质、店面装修、价格接受水平、服务的要求都会有差别。顾客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如果是开店新手,做了以上三步后,可能还是感觉身在云里雾里,不过没关系,以后你的顾客画像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越来越清晰。而且,你做了,会帮助你想清楚很多问题,不做,可能会错得更加离谱。

事实上,如果你开店前有目标顾客这个概念,就已经比很多人强了。很多新手开店,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把店开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顾客想要的样子。

2.7 顶层设计就是做好8件小事

“开店需要顶层设计”这个理念在我脑海里形成是在我开第一家店失败后面壁思过时;在第二家店成功运营一年后,我才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一次失败,一次成功,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

关于开店如何做顶层设计,前面的几节内容都是为这节内容做铺垫。要整体性地理解如何开店,就要先明白开店的本质,明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目标顾客的概念。

常有人问我,开店有哪些“套路”?开店顶层设计的8件小事就是套路,掌握好了,开店就像搭房子一样简单。

这8件小事就是: 面对的群体是谁,店铺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产品要做到怎样顾客才满意,价格定多少才合适,店开在哪里顾客才找得到,装修的怎样顾客体验才会好,利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信息高效传递到顾客那里,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才能使开店赚到钱。

接下来,我通过三个案例让大家深入理解顶层设计的含义。

失败案例一

说到开店的失败案例,最清楚的当然是我第一次开店的经历。

那时我工作了几年,手头有点钱,够开一家店。一直觉得广东的肠粉不错,决心把地道的肠粉推荐给上海人民。都说开店的位置一定要选人流量大的地方,我算算手头的钱,勉强能承受一个月3万~5万元的房租。然后我开始找铺子,徘徊街头一个月,终于找到一个人流量很大、房租也在四五万元的位置。接下来开始装修,装修期间开始招聘厨师和运营团队。装修完了,人也找得差不多了,于是开门营业。但开门营业就面对着各种生死考验。

这就是我开第一家店的简单过程。完全没有顶层设计,想到哪里就做哪里。我几乎没有问过自己以下问题:店应该做成什么档次,肠粉要做成什么口味上海人才会喜欢吃,喜欢吃肠粉的顾客是哪些人,这些顾客在哪里出现得比较多,他们能接受什么价格,餐厅应该装修成什么样子顾客体验才会好,店铺的流程怎么设计,怎么做运营成本才能更低……

自然,开业后这家店很多先天性缺陷就慢慢出现了:

第一,自己不懂产品,厨师说怎样就怎样,我没有任何发言权。而且产品体系也无法稳定下来,每次换厨师,就要换一拨顾客,宣传就要重新做,设备就要重新买。一个那么脆弱的餐厅,一次小小的折腾就要填进去五六万元。一年时间换了3批厨师,辛苦赚的钱又都填进去了,让人心力交瘁。

第二,肠粉客单价低,无法支撑高房租店铺的运营。无奈之下增加饭、菜和炒粉、炒面,后来又增加了粥、汤、点心,菜单上最多的时候有130多种菜品,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东西多了,出品速度就慢,顾客体验就差了,浪费也严重了。

第三,因为附近的顾客是上班族,上班族中午吃饭特别在乎价格,但有隔壁的快餐店在,我的价格上不去,成本又下不来,所以营业额虽然看起来很高,但是利润特别少。

最终,在勉强维持了一年之后,我选择了转让店铺。

各位对照一下自己开店的经历,前面说的8件事情自己做到了哪些呢?如果你开的店成功了,是做对了哪些事情?如果失败了,是哪些事情没有做到位呢?

曾经两位老板跟我诉说过他们的困境,虽然是不同的行业,却是一样的问题。

一位是做进口食品的,店面开在小学对面和批发市场旁边,生意很差。进口食品的大部分顾客应该是注重生活品质的女性,但是老板说路过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人很多,就是不进店。

另一位是加盟的珠宝首饰品牌,我看了她的产品和店面图片,发现都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喜欢的东西,但老板的店开在了年轻人居多的商业街。加盟的尽管还是个大品牌,但加盟公司总部在店加盟以后基本上就撒手不管了,只管压货。生意不好,老板也很无奈。

这两个案例表面上看起来是位置选择错误的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是没有基于自己的项目或产品定位自己的顾客群体,没有基于目标顾客群体寻找合适的位置。

出现这种问题,是很难通过局部调整来改善局面的,只能大改,要不就换项目,要不就换开店位置。这样一折腾,亏钱是必然的。

失败案例二

这位老板是我在小城市开店时认识的。她觉得小地方做烘焙的多,但是卖烘焙原材料的不多,所以想做烘焙原材料的生意。做烘焙原材料生意不能不懂烘焙吧,于是她去学了一段时间烘焙课。光有理论知识还不行,还要懂烘焙店老板的心理,于是她又去烘焙店实习了几个月。

实习完了之后是找门面。找到门面后,她告诉我店已经在装修了。我跑去一看,很惊讶卖烘焙原材料的店怎么开在一个江边的独栋民房。有三层楼,有小院子,环境很优雅。她说她不仅要做烘焙原材料的生意,还要做烘焙DIY。说DIY赚钱,不仅能培训烘焙技巧,还兼卖原材料。

又过了两个月,房子终于装修完了,过去一看,发现一楼是水吧,有座位和包厢,还有一个烘焙操作间,二楼变成了棋牌室,三楼变成了员工宿舍。

让我更疑惑的是,怎么没见原材料仓库和货架呢,还有DIY的烘焙教室呢?她说,原材料市场太难做了,这两个月一直在跟原材料供应商谈,发现线下做这个一点优势也没有,比如最基础的奶油,网上卖得非常便宜,还送货上门。烘焙原材料卖不了,DIY也做不了。但房子租下来了,只能做其他了。

所以,变来变去,变成了四不像的一个店:水吧+烘焙店+棋牌室。

营业后,生意从来没有好过,老板郁闷了。

想想看,这位老板有没有顶层设计呢?有没有想过开店的8件事?显然是没有想过。要不然怎么会铺子租完之后还有那么多不确定,做那么大的调整呢?折腾来折腾去,不仅把自己整累了,把顾客也弄迷糊了。

开实体店,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店铺位置的选择,位置选择了,就不能变动了,因为位置确定,门口经过的人数和人群结构就确定了。因此,这就要求你在开店选址前想好店铺顶层设计的8件事,确保你选择的位置符合你店面的定位。

失败案例三

一位老板投资40万元加盟了一个茶饮店,开业一段时间后的营业额几乎让老板窒息。月店租1.5万元,员工工资1.2万元,每个月固定成本超过3万元。按照老板提供的毛利水平,这个店每天营业额至少要做到1800元才能保本,但是店里营业额从来没有超过500元,平均水平在300元左右。

他的店位于深圳机场附近的一个小商圈,店铺的对面是一家酒店,斜对面是商贸城、工业园区、一座写字楼和少数几栋公寓,旁边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和小超市。餐馆的消费水平普遍在10~15元,周围的消费人群主要是蓝领工人和少量的白领。工人工资普遍在4000元左右,消费能力一般,他们的消费要求是便宜、快捷,对产品品质要求不高。

这位老板的项目选择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可以与周边的生意业态形成互补,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我见过很多在工业园区的茶饮店,生意是不错的。

我认为他最大的问题是定位“做高了”,疏远了与潜在顾客的距离,本来可以形成互补的生意却显得不接地气。在这样一个地方,做低价消费品的成功概率会大很多。

这位老板的房租是1.5万元一个月,按理说人流量是不错的,但是进店人数实在太少。第一天开业人数最多,也才40个人,说明这个店在那里实在是格格不入,让路过的人觉得“我肯定不会消费里面的东西”“我对这种店毫无兴趣”,当顾客这样想的时候,就是店的定位出了问题,老板展示给顾客的东西,不是目标顾客想要的。就是我常说的,老板开了一个自己想开的店,而不是顾客想要的店。

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第一,装修。装修就跟一个人穿的衣服一样,可以大概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位,顾客一看店铺形象就会想这个店是不是自己的“菜”。这个店的装修让这里的顾客觉得有距离感,觉得消费不起。

第二,价格。一个蓝领工人吃顿饭也就15元,这位老板菜单上的饮品价格平均都在15元以上。

第三,选品。蓝领也有休闲的需求,但是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们喜欢喝的东西未必跟写字楼里白领们消费的东西一样。

所以,老板要做的调整,不是单单把价格降下来就可以解决的,一个店整体的“气质”没有改过来,即使把价格都调到10元以下,也未必可以吸引顾客,留住顾客。

最终,老板还是把店亏本转了出去。

通过这三个失败案例,读者应该对开店的顶层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细化顶层设计的8件事。

(1)面对的群体是谁?

为谁提供服务,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消费能力如何,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

(2)店铺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如何?

顾客的需求是什么,痛点是什么,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竞争对手做得怎样,如何更好地帮顾客解决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3)产品要做到怎样顾客才满意?

产品品质要达到什么水平,包装要如何,外形应该如何,如何与竞争对手相区别。

(4)价格定多少才合适?

顾客能接受的价格范围是多少,竞争对手是如何定价的,自己采取何种竞争策略,定价水平能不能达到实现盈利的最低要求。

(5)店开在哪里顾客才找得到?

店开在哪里目标顾客容易找到,使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最小。

(6)如何装修才能带给顾客更好的体验?

装修是一个店的衣装,它不仅是店面形象的直接体现,更是顾客体验的直接影响因素。小店老板不要按照自己的审美来装修店铺,而要依据目标顾客的审美来设计,最好请个设计师做简单设计。

(7)利用什么方式才能把信息高效传递到顾客那里?

不同群体的顾客喜好和品位是不一样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对信息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应该采取不一样的宣传推广策略,这样,信息的传递才会有效率和效果。

(8)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才能让开店赚到钱?

店面运营模式虽然看不到,却串联着一个店所有因素。产品是一个店价值输出的载体,而运营模式的作用就是让价值的输出变得有效率和效果。产品或服务是让顾客爽的东西,因为顾客花钱就是为了得到它。运营模式是让老板爽的东西,因为老板赚钱都是因为运营模式效率高,成本低。

这么多件事情,是不是想得头疼?头疼也要想。再次说到“麻烦守恒定律”,任何人要干成一件类似的事情,遇到的困难总量是差不多的,如果你把麻烦放在前面解决了,后期的麻烦就少了;如果前期你怕麻烦,躲着它们走,这些麻烦就会在后期找上你,那时候解决麻烦的代价就更大了。 qddbXMSFfSKrNBOgVSPKvR1sXs9CV5D1sMVZK7N3szkGyzepBijUNZQXKt1SZx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