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过往的岁月渐渐被人淡忘,无数的人和事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里。然而,却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到现在还被人反复提及;有一些事,历经百年仍被人津津乐道。青山无言,历史有情,在世人评说、求证与探索的过程中,历史的真相呼之欲出。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显赫的家族——宋氏家族。这个家庭中,几个姐妹兄弟同时巨富显贵,虽不一定能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
奠定这个家族基础的人叫宋耀如,他有六个儿女,其中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可称为民国“皇后”;三个儿子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也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显赫人物。
宋家全家福:右起为宋庆龄、宋子安、宋子文、宋霭龄;后排:宋美龄、倪桂珍、宋耀如、宋子良
世人难免好奇,这个家族要拥有怎样的特质与底蕴,才能培养出这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追溯,慢慢拨开历史的迷雾,揭开宋氏家族的神秘面纱。
宋家祖居,风水之宝地
中国人历来重视风水,据说风水好的人家,子女都是非富即贵。探秘宋氏家族,不妨先从宋家的风水找起。
位于海南省的文昌县背靠黎山,与大海濒临,因地理位置不错,成了远洋商人以及一些航海家的中歇港。由于人越来越多,以及海上贸易,原本不大的文昌县越来越繁荣。
宋氏祖居就位于海南文昌县内,这座曾孕育过民国最出色人物的安静祖居,与普通住宅有何区别?祖居及其先祖墓葬地的风水带给了宋家风光无限的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玄机?
宋家祖居于 1821 年始建,1866 年,时值韩姓一族迁琼第二十三世,宋氏家族的奠基人宋耀如便出生在这里。
宋家祖宅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风水宝地,被五指山围绕,且门前还有一个浅水湾,显示出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架势,这样的风水乃是中国风水学上的上乘宝地。
五指山素有“海南屋脊”之称,是海南省的最高山,山峰呈锯齿状,形似五指,因而得名。五指山位于海南省西南方位,向东北直指宋宅。西南端的五指山十分高大,雄峙排列于宋宅之后。
五指山自西南而始,气势宏大,朝东北绵延而去。地势呈逐级递降的趋势,龙脉显示出此起彼伏的态势,及至文昌县,后过宝芳水库,越过文教河,直至古路园村天然大结。龙脉的“磅礴”有两种情况:一是高、中山的行度连绵不断,且呈现出起伏顿挫的态势;二是高山忽起沉于平洋,随后一路牵连而至。宋宅俨然是后者。
宋宅数百里来龙,覆盖逾千里,且不局限于一方山水,如此大的堂局,乃是风水大师认为的上品风水宝地。
宋耀如的三个爱女:宋霭龄(中);宋庆龄(左);宋美龄(右)
沿着龙脉往东北,绵亘20余里的笔架岭出现了。笔架岭海拔63米,自得一番独特的风景;陆地至海洋的将尽未尽处,也耸立起一座山岭,叫做铜鼓岭。铜鼓岭被誉为“天下奇峰翠此中”。笔架岭、铜鼓岭的位置、状貌等流露出龙气聚钟与龙脉尽结的信息。
铜鼓岭位于宋宅的东南方,在八卦中称为巽位。巽位在古时称女山,女山高大,显示出女贵。巽山高过了坎、乾诸山,且虎强龙弱,透露出女强男弱的征兆。
奇妙的是,宋家的情形也正如此,宋氏姐妹个个光彩照人,风光无限,宋氏兄弟虽然在当时也极为出名,但比起她们,仍有差距。
总的来看,宋家的风水属于上乘风水,呈现出一种非凡的气象。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家族依然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与风水师对其祖居地、祖宅、风水以及围绕祖宅的种种事件进行研究和挖掘,寻找着这个家族的最神秘最悠远的往事。
姓“韩”还是姓“宋”,宋家原籍考证
1985年,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出版了一本红极一时的书,名叫《宋家王朝》。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了海外华人的高度关注,香港《百姓》、《南北极》争相连载,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北美时报》等也发表了各种评论。
《宋家王朝》一书耗费了斯特林·西格雷夫 15 年的心血。西格雷夫在书中写道,宋耀如之所以姓“宋”,完全是由阴差阳错的误会造成的。据西格雷夫所说,20世纪 30年代末,一位名叫詹姆斯·伯克的新闻记者在为其父步惠廉写传记时,发现了一些父亲与宋耀如的信件。步惠廉老先生是个传教士,是宋耀如的终生好友。
翻看那些信件可以发现,信件内容明显是一个初学英语者所写,英文语法中有不少错漏。当时名叫查理的宋耀如在信中写道,自己的父亲住在“中国东南广州省的孟寿县”。广州省指的应是广东省,但从广东省地图上却根本找不出“孟寿”这个县。
除此之外,宋耀如还将父亲的名字拼为“韩宏焦”。西格雷夫认为“他不知道怎样把这个名字音译成英语,于是他便胡乱地按海南岛方言的发音拼成 Hann Hong Jos’k。宋耀如最后还在一页信纸的下面写下了其父的中文名字。
经过一番研究后,西格雷夫得出了结论:“当我第一次把这些片断凑到一起时,答案便显而易见了——原来查理的真实姓名是在美国发音不清的情况下走了样,他之所以姓宋,完全是缉私船上的差错造成的。这样,宋就成了查理的美国化名……如果宋查理根本就不姓宋,那么他的子女当然也不姓宋。蒋介石夫人的真名不叫宋美龄,应该叫韩美龄。”
但到了 1987 年 4 月,一本名叫《文昌文史》的书否认了这种说法。在《纪念宋庆龄同志专辑》里有这样一段话:“宋庆龄同志的父亲实际上姓韩,原名韩教准,英译韩乔荪,又名宋嘉树,别名宋耀如,系海南岛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韩鸿翼的第二个儿子。”
另外,据考证,宋家人的远祖乃是北宋时期的三朝贤相韩琦。《宋史》卷三百一十二有《韩琦传》,里面称他“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
韩姓当时是当地的一个大户,有一位族人名叫韩显卿。韩显卿十分有才,但未受多大重用,于南宋时代担任过浙江会稽县尉和广东廉州太守两职。1197 年,韩显卿带领族人与家谱来到当时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海南岛,并在文昌县的锦山区定居。据史料考证,大约有 10 万宋代汉人曾迁入海南,这部分人中除一小部分为商人,绝大多数都是来此避乱的中原难民。
1987年,韩拱丰等执笔写过一本《宋庆龄原籍考实》,其中谈道:“宋庆龄的先辈是客家人,原住河南相州之安阳,早在南宋(1126—1279)时期,由于受中亚部族侵入时南迁。有一个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县任县尉,又入粤任廉州太守,公元一一九七年渡琼定居文昌锦山所蕃衍之后代,清朝时宋庆龄祖上居罗豆市圮乌坡村……”
《宋庆龄原籍考实》里还有韩裕丰的口述:“1861年,宋庆龄的父亲在古路园村老屋内诞生,家境并没有富裕起来(一些美国人的书说宋耀如出生于富商之家,这是不确切的)。约在 13岁那时,教准和他的哥哥政准到东印度群岛(现属印尼),在一个亲戚家中当学徒。不久,父母亲决定将教准送给婶母的弟弟收养(其实是过嗣),婶母的这个弟弟(韩教准称其为舅父)姓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开了一家茶丝商店。少年的教准是由这位姓宋的舅父带到美国去,并且随舅父姓宋的,名字也改为嘉树,又名耀如。”
宋庆龄有位三叔名叫韩致准,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韩乾丰,早已故去;二儿子韩德丰,也已过世;小儿子韩裕丰,后居住在海南岛古路园村。
韩裕丰也就是宋庆龄的堂弟,他曾说过:“我家的祖坟都在,老屋西北 400米的牛酸树林中,墓碑中间刻有‘韩妣王氏之墓’,她便是宋庆龄和我的祖母。左下方刻有一行小字:‘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等字样。祖父的墓也在,位于本县宝芳区大品坡上,落款也完全相同,因此墓碑上的韩教准又名宋嘉树。”
很多史料都显示,宋耀如及其子女都承认他们乃海南岛文昌人,也有不少证据都能证明,其中的证据之一就是,宋耀如于清光绪年间曾回过文昌老家。
当时,宋耀如的母亲与婶婆都健在。很多文昌的老人们都对宋耀如印象很深。宋耀如较胖,很怕热,手中常拿着一把扇子,喜欢坐在家门前的大树下纳凉。宋耀如在家期间,还发生过一件事。弟弟韩致准偷拿了他准备给家中盖房的钱去赌博,宋耀如十分愤怒,很快离家回了上海,盖房一事也因此落空。
1936 年,宋耀如的长子宋子文也曾回过文昌。当时,军人与学生们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当地乡绅们还为其举行了宴会。宋子文在宴会上发表了讲话,后在文城镇文庙旁捐款修建了一所名为子文小学的学校。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宋子文便离开了文昌,之后再未回去过。但据资料所示,宋子文后曾委托一位国民党军队的师长代他回乡扫墓。
宋庆龄自己也承认海南岛文昌县是她的祖籍。据《宋庆龄年谱》记载:“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原姓韩,是客家人韩鸿翼之子,由于 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文昌县北发生旱灾,宋庆龄不但写信给县政府表示慰问,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几百元赈济灾民。
此外,宋家人还极有可能是客家人。台湾学者陈运通主编出版过一本名为《客家菁英》的书,里面有内容专门介绍到宋美龄,书中写道:“现任台北市北区客家会会长刘兴明证实:当年刘兴明会长考上圆山饭店电工,慢慢培养成为高级主管,都是由于蒋夫人的提拔,蒋夫人叫他小刘,有空会找他用客家话聊天……”可见,宋家是客家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