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孙子兵法》的“道”和“术”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很多人誉为“兵学圣典”,在全世界流行甚广,得到很多人的赞誉和推崇。他的作者孙武(公元前544至公元前470年),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等。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去拜见当时的吴王阖闾,得到吴王的信任而被任命为将军。据历史记载,在吴国和楚国的战争中,孙武与伍子胥一起率吴军打败楚国,并攻入楚国郢都。除此之外,吴国军队在孙武的指挥下,向北严重威胁到齐国和晋国,向南也让越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可谓声名显赫于诸侯。可以说,《孙子兵法》不是什么空洞的军事理论,而是有非常强的实践特色,有很强的实战性。难能可贵的是,《孙子兵法》不单单是研究如何打仗,而且还能够将战争放在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加以研究和看待,是战争之“道”和“术”的有机统一。

在开篇《始计》中,孙子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武认为,一场战争该不该打、能不能打得赢,要有五方面的考量,其中首要的在于是不是符合“道”。孙武所强调的“道”,就是“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如果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为什么人民愿意和领导人同甘共苦?为什么人民能够和领导人上下同心?只有国家领导人仁爱人民、克己奉公、为政以德、政治清明,才能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才能为了国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否则,领导人不能真心爱护老百姓,老百姓也不会与领导人同心同德!由此可见,孙武强调的“道”,就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贯强调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如果领导人的管理不符合“道”,即不符合人民的利益,那这个战争必然是非正义战争,不应该得到支持。可以说“以人民为本”,这是人类政治学永远的根本和大道!

孙武对战争的分析,能够将影响战争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这是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考察方法。如同《黄帝内经》对于疾病的分析,中国的先人没有单纯地研究疾病,而是将人放置在天地宇宙之中,放置在春夏秋冬的四季之中,然后加以分析和认知人的健康问题,这种分析方法最贴近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最具有科学性。战争,绝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其背后与国际背景、国家战略、内政状况、军事科技等各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将影响军事的各个要素都加以分析,才能得出关于战争的正确结论,这是《孙子兵法》的伟大之处!

在“术”的问题上,孙武结合地势、军形等做了很多分析,我们不一一列举。因为实际的战争是极其灵活的行为,瞬息万变,战争的地形、敌我双方的变化、心理变化、气候变化等,都会对战争产生重大影响。更何况今天的军事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孙武提出的那些具体对策仅有参考意义,在实际的战争中未必用得上。在《虚实》篇中,孙武这样总结: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这可以说是所有“术”的精华概括,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那么多僵化的教条,一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变化,能够准确地做出回应而取得胜利,那才是真本事!因为任何所谓的“机巧”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如果不顾及现实的环境变化,一味地照抄照搬,必然带来颠覆性的错误。有些人,学一些只适用于具体环境的条条框框,不懂得灵活变通,那就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后果极其严重。真正开了智慧的人,当然要重视具体的操作,可是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灵活的处理,“能因敌变化而取胜”,任何的教条和僵化,都会自掘死路!

如果谈到“道”和“术”的秘密,其实都在“心地”上,推行“道”的人,在于如何启发人的“道心”,在于真正为人民服务,让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和光亮!而“术”的背后,很多时候恰恰是利用人的“人心”——即弱点,对此我们务必慎之又慎!任何“术”的操作,一旦偏离“道心”,必然误入歧途,带来灾难后果,这是历代圣贤不愿意谈“术”的重要原因。 FMRVt8UmjLFgdLlwDzWi73nKFVlb56rYybIVnkGSYSKTwZ2xNXlo0Md/ZfjRhT6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