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术”背后的“秘密”所在

任何时代,做成一番事业的人,或者从事利国利民的伟业,都需要把良好的愿景和实际的运作能力结合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好心要办成好事!“道心”,还需“术能”来配合,共同服务于造福大众的事业。管仲就不是空讲一番道理的思想家,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以,他的思想不仅有价值层面的倡导,还有实践层面的落实和执行,是“道”和“术”的有机统一。打个比方,如果说“道”是为了确保人生和社会管理的方向和价值不出现偏差,而“术”则是做事的方法和能力。再美好的价值和理念,空说无益,只有落实,才能惠及大众,治国安邦。这里我们摘取管仲在“术”方面的案例,并加以深层分析。

在《管子·轻重》篇中,记载了一则通过购买楚国野鹿的方式让楚国臣服的故事: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管仲善于打经济战,实际上这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管仲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着眼于肢解楚国的核心价值,从而动摇楚国的立国之本和国基!大家看,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是农业,吃饭问题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是当时的立国之本!一旦国本动摇了,这个国家的稳定就无法维系,所以管仲通过大量收购野鹿,从而诱惑楚国偏离自己的国基,其实是动摇了楚国的核心价值,从而让楚国最后不堪一击,自甘败落!这是非常高明的战略,这就是“术”,没有动一兵一枪,谈笑间胜败已定!我们再看一则管仲如何制服衡山国的案例: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粜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这个案例与制服楚国如出一辙,表面上在打经济仗,实际上则是诱导衡山国动摇国本,偏离国基,最终不战而胜,肢解衡山国。

通过以上的两则案例,我们发现“术”的背后,实际上也是“道”。通过“术”,引导对手偏离治国的“正道”,这就是“术”背后内在的秘密!反过来,如果对手始终很清醒,始终知道治国的“正道”,始终维护国家的核心价值,维护好国家的根本,那这个“术”就会失效。以史为鉴,我们要懂得我们今天治国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立国的根本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根基是什么?这些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务必要保持清醒!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和风吹草动,都不要偏离自己的核心价值,都不可动摇国家的根本!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智慧和神气!

如果结合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立国之本的重大意义。究竟什么才是立国之本?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从不同层面看,有精神文化层面的“立国之本”和物质层面的“立国之本”;从不同历史时期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等不同时期,立国之本的内涵各有所不同。从精神文化的层面看,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就是维系国家向心力、凝聚力并指导该民族永远生机勃勃的美好价值和精神!只有坚守这些精神和价值,这个民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欣欣向荣;如果背离了这些价值和精神,国家就会走向衰败和堕落。

带着这种观点,我们会发现,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丢掉了自强不息、海纳百川、不断反省、居安思危等民族精神的内核,结果走向了僵化保守,必然招致落后挨打的命运!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真正从文化上做出全面的分析,既能够坚持文化的自信,又能够消除积弊;反而面对近代暂时的落后,很多人进退失据,价值观错乱,对于护养本民族文化中永恒的价值缺少思考,甚至走上了完全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歧途,教训十分惨痛。更为严重的是,近代的苦难史带给我们这个民族深深的心灵伤害,以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看不到自身文化的价值。

这种心灵深处的自卑和文化不自信,使得我们经历多少年的发展还难以重建健康的文化心理。直到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人们才逐渐看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智慧和世界意义,但如何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文明,还有太多的问题。中华文化,其中有一些内容与特定环境有关,自然需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扬弃和超越;但也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智慧,需要我们坚守和弘扬!面向未来,我们如何整理和抽取中华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并结合新的时代环境加以创造性的转化;如何面对新的挑战,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如何在吸纳人类优秀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提升。这是文化发展的时代课题。没有文化的认同,就不会有国家的认同和民族的认同!这是我们切切要清楚的问题!当前,有一些人,根本不了解中华文化,更谈不上认同中华文化,结果往往以其他国家的所谓标准对自己的国家指手画脚、生搬硬套,究其根源,如何真正做到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立国之基础,表现在物质层面,有明显的时代性。近代以前,几乎世界各国的基础都是农业,凡是农业发达的地方,往往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农业的衰败则会导致国力的衰弱而走向凋零。管仲的高明之处,在于迷惑了其他国君的正确判断,使其偏离本国最根本的东西,结果自然不战而败。但到了近代,除了农业的国基之外,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在物质层面的集中表现就是工业文明,有的人甚至简化为“以钢为纲”。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华民族有痛彻心扉的历史。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工业文明的落后是最直接的原因,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毛泽东等领导人为什么在建国后如此重视工业发展。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了农业、工业之外,又增加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技术,这些成了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在这些领域,哪个国家取得领先地位,哪个国家就能够引领世界潮头。当前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要懂得一个国家的财富归根结底是由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也只有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整个国家陷入了投资房地产、投资金融产品的狂热,最终导致偏离支撑国家的根本——实体经济,那整个国家或会出现颠覆性的危险。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强调实体经济的作用,警惕金融泡沫的危害。

懂得维护国之根本的道理,对于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比如,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最根本的事情是什么,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人生规划的问题上,无论是终其一生,还是在不同的阶段,都要清楚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偏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结果生命消耗在很多无意义的事情之中,恐怕一生也会虚度,到时候悔之晚矣。 ycwVV0cFlRz57pJuaYQGzc9jbyjQ53dQ/9j7py3iAa4jSqXX1NoB3N3xHdrhpS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