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卓越人才首在“道心”与“德政”

在《管子》一书中,最能体现其社会治理理念的是《牧民》《立政》和《心术》等篇。顾名思义,这些文章集中讨论如何做好政治管理,如何培养伟大的政治家等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在管仲看来,一个伟大的管理者,首在管理者自身的德行和政治措施上的德政。而且,只有一个真正有德行的管理者,才能在实践中践行德政,做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这实际上就是“道心”(管理者的修为)和“德政”(实际的管理效果)之间的有机统一。

比如,在《立政》中,他指出: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

所谓“三本”,即:君之所审者三:

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於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所谓“四固”,即:君之所慎者四:

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务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国之危也;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故大德至仁,则操国得众;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罚不避亲贵,则威行于邻敌;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

所谓“五事”,即:君之所务者五:

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殖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障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殖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在管仲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管理或者政治管理,应该做到“三本”“四固”和“五事”。“三本”的核心,在于强调管理者的德行是良好政治的基础;在《牧民》篇中,他说: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就是说,管理者的修为应该像日月一样,无私地照临世界,即“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很显然,管仲认为,任何伟大的管理行为,一定建立在管理者的德行根基上,即首先确保有一颗无私的“道心”。而“四固”的核心,在于强调管理者要自觉做到德行和政治实践上德政的有机统一,即“道”和“术”的统一;所谓五事,初看起来是一些具体的政策,其根本在维护核心价值“德”,实际上就是“德政”的具体体现。而且,在管仲看来,管理者的“道心”——德行和政治实践中的“术”——德政,都不是抽象的概念,其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是不是真正为人民造福、是不是得到人民的支持,可以说这是具有永恒价值的认识。所以在《牧民》篇中,管仲强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管仲之所以如此看重管理者自身的修养,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如果说一个领导人品质有很大的问题,自私狭隘,处理问题很不公正,总是希望以权谋私,那显然根本不可能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更不可能治理好国家。我们现在一直强调法治,客观地说,法制在约束人性的弱点方面极其重要,但是法制无论多么严密,都不能真正约束一个有严重道德缺陷的管理者。而且,法制某种程度上只是消极地发挥社会作用,更多的是在约束人们的言行;而道德则是积极地发挥作用,激发人们主动地承担责任!可以说如何培育管理者的“道心”和德行,是良好政治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在任何时代,“关键少数”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甚至起着社会风向标的作用!管仲在《心术》一篇中,专门提出了如何培养管理者的智慧和德行的问题:

《管子·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在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故曰“不伐”。“洁其宫,阙其门”,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宫”。洁之者,去好过也。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

在管子看来,一个人身上有九窍,包括鼻孔、耳朵、嘴巴、眼睛、大小便通道等,管仲认为九窍代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欲望,正是在追逐欲望的干扰中,一个人的心智和智慧才被蒙蔽。就像一个人,本来是有智慧的,结果被各种杂七杂八的欲望牵引、各种纷杂的事情扰乱,导致心神紊乱,心浮气躁。那么,我们如何恢复这个人的智慧呢?那就要把各种扰动心神的东西屏蔽掉,从而让自己能够安下心来做判断。所以——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

我们结合现实生活来说,就是外在的很多诱惑,正是通过“九窍”来干扰我们的正确判断和认知,很多人往往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不能自拔,让我们迷失在欲望的追逐中而失去“道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时时警惕外部各种欲望对我们的牵引,从而保持清醒和定力,做出智慧的判断和抉择。 k1FEFmTAn8wTsxWgVia39ClCG3U1Ip2MUCx7PWogoO8A+rEPJnw0JUAoh7HNdw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