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平原国相的自我觉醒
——刘备对话太史慈

能被别人戴高帽,本身就是一种高看;假如能借帽攀高,那就更高了。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的一天,平原国突然迎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不速之客。

这位客人名叫太史慈,他的耀人履历我们回头再介绍,这里只说两句话:第一句,太史慈当时以行侠仗义、救人急难而小有名气;第二句,此刻他刚从被黄巾军首领管亥围困的北海国(今山东中部潍坊市一带)冲杀出来。

一见到平原相刘备,太史慈就有理、有力、有节地说了一番令人动容之语:“我太史慈原本是东莱的一个粗鄙之人,和孔融非亲非故,只是因为志趣相投才有了分灾共祸的情义。”一句话,我此行纯粹因情义而来。

“现在管亥作乱,孔融被困,孤穷无援,危在旦夕。您素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之急,所以孔融翘首等待您的援兵,并派我冲出重围,把希望寄托在您的身上,只有您才能使他生存下来。”好一个“危在旦夕”,好一个“仁义之名”,好一个“救人之急”,这短短的一番话不仅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危在旦夕”,而且把孔融的险境、刘备的价值和自己的诉求说得一清二楚。

然而,刘备对于这一切似乎听清楚了,又好像没搞明白,竟没头没脑地冒出了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难道大名士孔融,也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号人?

主题:救援孔融

聊友:刘备+太史慈

时间:公元193年

成语:危在旦夕

语录: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

影响:刘备义救孔融,并由此得到更多名士和豪杰的认可。

启示:自信的、不自信的,都需要被激励。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的确,当时北海国隶属于青州,平原国隶属于冀州,两个郡国相距约四五百里,长距离求援颇有些难度,也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但最让人意外的,不是平原与北海地理上的距离,而是刘备与孔融地位上的悬殊。

作为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不仅出身于史可考,并且孔融自身才华横溢、领袖群伦。撇开幼时“让梨”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不说,青年时抨击宦官当道、外戚专权的义举更是令人钦佩,加上他喜欢结交宾客,此时的孔融已是名满天下的人物。

相反,此时的刘备虽说同为郡守级的高级官员,但孔融是朝廷委任、从中央下派到地方的,而刘备则是上司公孙瓒任命的,手握的只是一张没有在朝廷备案的“地方粮票”。

说起来,就是这张局部流通的“地方粮票”,刘备也奋斗了十个年头。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投身时代洪流的刘备,先是投奔了破虏校尉邹靖,因为平乱有功,被授予中山郡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区东)县尉一职。虽然县尉只是一个协助县令维护地方治安的小官,但这是刘备得到的第一个正式官职,甭管怎么说,算是当了官,变成一个有身份的人了。

不走运的是,刘备的身份感很快就受到了挑战甚至蔑视。听说郡里的督邮来县里视察工作,刘备就兴冲冲地前去汇报工作,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看来,督邮完全不把他这个小小的安喜尉放在眼中。这下子,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绷不住了,直接闯进去把督邮捆了,不由分说先痛杖二百,解了气再说。

解完气,刘备也不得不与朝廷“解除劳动关系”了。于是,他将县尉的印绶套在督邮的脖子上,把督邮绑在拴马桩上,然后弃官而逃。

可是,刘备并不想就此与朝廷说再见。随后,他加入了都尉毌丘毅南下丹杨募兵的队伍。因为战功,他在青州当上了下密县(今山东昌邑市东南)县丞。结果,他不知因何再次弃官而去。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当上了高唐县县尉,接着还被提拔为县令。不过,当上高唐县令没多久,势单力孤的刘备就被蜂拥而来的黄巾军给打跑了。

看来,汲汲于功名的刘备的确够执着,但又的确没太大起色。经过持续不断的个人努力,在县尉、县丞、县令这些基层岗位上盘桓了几个来回之后,刘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除了身边的几个“铁杆粉丝”,他仍只是个四处漂泊的布衣。

无奈之下,刘备回到老家幽州,投奔了自己少年时的同窗公孙瓒。此时,公孙瓒已经以中郎将的身份在打击乌桓袭扰、平定张纯叛乱中打出些名号了,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在老同学那里,刘备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他先是以别部司马的身份,独自率领一支队伍跟随公孙瓒作战,后来又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南下,对抗袁绍的进攻。背靠大树好乘凉,在这股冉冉上升的势力中,刘备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期。几场仗打下来,刘备先是代理平原县县令,后来又兼任平原国的国相,成为郡守一级的高级别官员。

就这样,刘备奋斗了近十年时间,似乎有了与一路走低的名士孔融平起平坐的机会。可是,刘备的内心依然有些忐忑:自己真的能不被小瞧吗?没错,刘备固然在平原相任上做了些保境安民、“外御寇难,内丰财施”的事情,对待地位低下的人,也“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但相比于孔融一到北海国就“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的大动作,以及随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的高格调,刘备的做法就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不值一提了。

如今,虎落平阳的孔融不仅对自己另眼相看,甚至还有求于自己,怎能不令刘备诚惶诚恐呢?于是,仿佛天上掉下馅饼一般,幸运感爆棚的刘备立即带着三千精兵在太史慈的指引下杀向了北海。结果,刘备很幸运,没等他到那儿,黄巾军就四散而逃了。

刘备虽然扑了个空,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成功的路径:以信义谋利益,用赔本赚吆喝。人马诚可贵,人气价更高。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下情景:陶谦有难,刘备奔去;徐州无主,刘备接盘;吕布来投,刘备接纳。就这样,在有枪便是草头王的乱世,刘备自觉不自觉地竖起了一面信义的大旗。

回头再看太史慈与刘备的那场对话,为了搬得救兵,太史慈免不了要用“仁义之名”“救人之急”来吹捧一下刘备。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寥寥数语,直接作用是搬来了救兵,间接作用则是促使一个地方小军阀的自我觉醒。从此,刘备独树一帜地站到了汉末三国的历史舞台上。看来,英雄也是需要激发的。

原文节选:

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

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zEKHufK1gJ1CWAIiN2GX9vz8LROo6DOOMZDf/oChi6XhDgADqeQDTS84HgOmXn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